胡穎
【摘要】美術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人們的個人藝術修養(yǎng),這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教學目的相通。小學美術教育在整個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美術思維、美術欣賞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形成的基礎階段。小學美術教學應當在整個小學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卻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使得小學美術學科教育呈現(xiàn)出不健康的發(fā)展態(tài)勢。本文主要對這些誤區(qū)進行分析,同時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誤區(qū);應對措施
引言
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首要作用是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對于美術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陶冶,另一方面對于開發(fā)人腦的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維的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小學美術教育是整個美術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齡段的特點。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有著自己最純潔和原始的想法,大腦中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可以天馬行空地對這個世界進行他們自己認為正確和美麗的詮釋。小學美術教育應當是對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學習美術的熱情進行肯定和培養(yǎng),但是當前美術教育卻存在教學誤區(qū),使得美術教育偏離了該學科設立的初衷。
誤區(qū)一:教學目的偏離
小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美術思維、欣賞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輔以對美術發(fā)展史的認識與學習,對美術作品的背景的了解,對作者以及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意境的認知。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卻偏離了這種教學目的,主次顛倒,過分地關注和講解美術發(fā)展史、作品背景以及作者生平介紹,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上面,學生學得乏味,老師講課也沒有激情,于是原本應當生動活潑的美術課堂變成了死氣沉沉的歷史課、語文課還有政治課。這種教學方式錯誤的用德育教學方式代替了美育教學,偏離了該學科設置的初衷。
誤區(qū)二: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美術教學中,以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主,讓興趣作為學習的動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學會感受美麗、欣賞美麗以及動手創(chuàng)造美麗,讓學習變成一種樂趣,體會學習的快樂。然而,目前小學美術教學仍舊無法擺脫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教學方式單一,沿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講解、教學,學生模仿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中,教師對美術作品進行過多的延伸式的講解,卻對作品本身所傳遞的美術技法以及直觀感受和視覺思維進行無意識的忽略,學生無法培養(yǎng)對作品的感受能力,更遑論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讓美術課堂變得好像流水生產線,學生們做出來的東西都是一個樣子,缺乏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就失去了學習美術的興趣。
誤區(qū)三: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當十分注意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yǎng),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利用幻燈片或者視頻向學生展示具象的事物,這樣固然可以使學生能夠清楚、直觀地看到所要描繪的對象,但是同時也極大的壓縮了他們想象的空間,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依葫蘆畫瓢,千篇一律。這對學生抽象思維以及想象力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自制教具應用的態(tài)度不甚積極,認為相比于多媒體技術而言,自制教具抽象單一,無法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這種認識誤區(qū)使得教學過程出現(xiàn)了斷層,學生一眼就看到最終的結果,缺失了從抽象單一的模型慢慢引導到復雜模型的過程,這對學生認識事物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是一個揠苗助長的過程,同時也讓學生在下筆時無處插手,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缺陷。
誤區(qū)四:課堂練習及作業(yè)講評
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來說,課堂練習是鞏固所學同時又能讓學生在熟練技法的前提下有所創(chuàng)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技法的掌握程度與課堂練習質量密切相關,這是一個理解知識同時運用知識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相互評價對于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有重要作用。在聯(lián)系過程中,教師不可避免地會布置一張圖來作為作業(yè),這種做法本無可厚非,但是小學生美術學習具有獨特性,對于技法的掌握在重要性上來說要排在培養(yǎng)想象力之后。單一的課堂作業(yè)對于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兒童來講無疑劃定了一個個的條框,限制了他們的發(fā)揮。另外,對于課后作業(yè)的點評,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拿出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講評,但是卻忽略了一點,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作品都是他們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標準化的優(yōu)秀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向標準靠攏,從而逐步喪失了創(chuàng)造性。
應對措施一:采用引導式教學方式
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單一的弊端,采用引導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一步一步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講授松鼠畫法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首先聽到松鼠的叫聲,或由遠及近,或由低到高,然后展示松子,緊接著是小松鼠的爪子捧著松子,慢慢讓學生看到松鼠的全身,再然后是松鼠捧著松子或跑動或進食的動作狀態(tài),讓學生對要描述的對象產生全面的了解,教師也可以制作相應的簡化教具,展示松鼠的輪廓,讓學生不僅從部分了解松鼠,更能從整體上把握。
應對措施二:改進評價方式
小學美術教學有其特殊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特別注意避免單一的評價標準,一旦統(tǒng)一的標準建立,那就是扼殺了孩子創(chuàng)造的天性。對于學生的每一副作品,教師都應當給予認真的評價,讓孩子闡述一下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或是有所代表,或是信手涂鴉,教師都應當認真聽取,給出積極正面的評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當然,教師對于學生的作品的評價應當圍繞教學目的展開,引導學生在掌握教學中的技法的同時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自我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或通過學生的作品引入即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使得教學活動具有延續(xù)性。
應對措施三:與學生交流
孩子們的世界充滿各種奇思妙想以及天馬行空,作為教師,應當對孩子們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的想法給予肯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并適時引導孩子們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造。對于小學美術的教學,應當避免單純的灌輸式教學,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互動,展示他們的作品,肯定他們的想法,讓孩子樹立信心以及學習美術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李鐵軍.淺談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誤區(qū)及應對策略[J].教師,2011(10).
[2]林穎玫.小學美術教學的誤區(qū)分析[J].小作家選刊,2013(5).
[3]蔣征宇.走出小學美術教育的誤區(qū)[J].陜西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