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芳
教師語言,顧名思義,指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品格這些特定條件下使用的語言。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與學生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達反饋,還是師生之間的情感表達與交流,或者引導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乃至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都離不開教師語言,因此教師語言是指教師從教所使用的工作語言。好的語文教師的語言應有美感,有美感的語言風格會成為課堂中吸引學生專注聽講的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有美感的語言風格也會成為教師教學特色不可缺少的一個大磁場。
一、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是火把而不是屠刀”
要點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師獨具匠心,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教師豐富的語言、豐厚的文化、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對懵懂的學生而言能啟發(fā)心智,增長見識,陶冶性情,誘發(fā)無限的遐想。假如教師說話不夠謹慎,不顧及學生的立場和感受,就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用語無小事,細節(jié)里面見智慧。
案例一:有一次聽一節(jié)公開課,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教師介紹作者講到“三蘇”時,他就問道:“蘇東坡的父親是誰?”有很多學生舉手,教師就叫了一個男生來回答,他說:“蘇轍?!痹捯魟偮洌處熚⑿Φ哪樕R上轉陰,瞪著眼睛盯著學生說:“你會變術法呀,把兒子變成了父親,坐下?!苯又逄么笮?,那個男生紅著臉低著頭坐下了。整節(jié)課那個男生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fā)地坐在那里。接下來,教師每次提問,很少學生敢舉手回答問題。
不難看出,這位教師的話“殺傷力”很強,深深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蛟S是因為上公開課,教師希望學生的回答都是正確的。但無意之間,教師就讓學生感到害怕,學生回答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回答錯了。教師沒有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更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和自尊心,許多學生就可能選擇沉默來逃避遭受的否定和屈辱。
所以說,優(yōu)秀教師的語言總是善于鼓勵,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互動的勇氣和信心,并設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案例二:教學《海燕》,因為這是一篇散文,教師比較注重朗誦,所以她請了一位女生來讀。這個女生的音質較好,但語速快了一點,還讀錯了幾個字。這時候教師微笑地看著下面的學生,說道:“某某同學剛才的朗讀,我很欣賞她的音質,你們覺得她的朗讀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呢?現(xiàn)在請大家給她提一些建議,讓她朗讀得更好?!痹捯粢宦?,馬上有學生指出讀錯了哪些字,他建議朗讀首先要讀準確。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她的語速有些太快了,有些又太慢了。”他還示范朗讀。很多學生都說出了自己的建議。最后那個女生也談了自己的想法,她再次朗讀了課文,果然這次比第一次讀得好很多。同是上語文課,這個教師善于鼓勵學生,不同的語言表達的效果就不一樣。
所以說,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善于鼓勵學生,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善于維護學生的尊嚴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案例三:這是我上的《石壕吏》的課堂實錄。
一個學生提問:“既然那個年代的男丁都要去服役,《石壕吏》的作者杜甫為什么不用去,也不被抓去服役呢?”我回答說:“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班的同學就是思維敏捷,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哪位同學愿意為他釋疑?”
剛說完,全班學生就責問我了:“老師,你帶的班是四班嗎?我們六班不是你的班嗎?四班的語文成績比我們班好,你就偏向于他們班?!碑敃r我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四班和六班),聽到學生的責問,我愣住了,其實我并沒有偏心于哪個班,兩個班的學生我都很喜歡,四班的學生聽話,六班的學生比較活潑,對老師很熱情,所以兩個班我都很喜歡。我知道自己用語不當,馬上向學生道歉。課后我回到辦公室,仔細琢磨了剛才的話,乍一看,這還是一段充滿教育智慧的對話呢。我能賞識和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又善于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對話。但是深究起來,我話語中的“硬傷”也很明顯:首先,“你們班”拉遠了我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我偏心,造成師生間的陌生感。其次,個體有血有肉的“我”并沒有參與到教學中來,參與師生對話的只是職業(yè)化的“老師”。從此以后,我會更加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用充滿魅力的語言深深吸引學生。
所以說,優(yōu)秀教師的語言善于拉近師生的距離,并且教師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和學生合成一個整體。
二、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親切自然,充滿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因此,教師的語言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是親切自然,充滿愛的。
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我用充滿了對父親深深的愛和自責而又親切的感情來范讀課文,讀到最后父親寫信的段落,還落下了眼淚,這時很多學生也流下了眼淚。有一個男生是班上大家都公認的“問題學生”,我看到他眼睛紅紅的,就讓他談談他的父親,他從來都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時我微笑著向他投去鼓勵的目光,他猶豫了一下,終于第一次站起來談自己的父親,說到好幾處由于不聽話而讓父親傷心時,他哽咽了。很多學生都流下了眼淚,有些學生還自責自己不懂事。這節(jié)課中我用充滿著對父親深深的愛的語言敲擊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有穿透力,深深吸引學生
聲、情、義的結合,是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聲,即聲音洪亮甜美,吐字清晰,字正腔圓,表達順暢;語調有高有低,抑揚頓挫,語速富于音樂美和韻律美。
情,俗話說“情動于心而言于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熱情,教學語言才能充分顯示出生命力,才能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如教學《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講到圓明園被焚毀時,我就用控訴的語言和悲憤的語調說道:“圓明園,這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藝術杰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英法侵略者焚毀了。”通過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強烈譴責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令人發(fā)指的滔天罪行,這種帶有控訴性的語言和悲憤的語調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對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產(chǎn)生憎恨之情。
義,言簡意賅,言近意遠,飽含哲理而發(fā)人深省。恩格斯說過:“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jīng)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語,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準確、精練的語言就像敲釘子,聲聲入耳。
可見,聲、情、義的完美結合,使得教師的語言具有某種震撼力、穿透力。
四、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嚴謹,又不乏幽默風趣
用詞準確嚴謹是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授課中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千萬不要隨意使用方言。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語言精練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絕無廢話雜語,做到“加一句嫌多,減一句嫌少”。
幽默的教學語言使教學活動更富有情感性。富有幽默感的語文教師,往往妙語連珠,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學《孔乙己》時,文章里有一句話“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我說:“失蹤?到哪里去了呢?啊,肯定是跟孔乙己一起跑了!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外婆的澎湖灣去了吧?”熟悉歌詞的學生一下就笑了,學生們都沒有了答不上問題的緊張感。在教師幽默語言的熏陶下,學生不僅能以輕松歡樂的情緒學習知識,而且在笑聲中得到啟迪,領會到其中蘊含的哲理。
誠然,達到語言美的境界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師多學習、多積累,努力使自己的語言越來越美,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磁場,到處都有磁力。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