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
100多年前的美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問題叢生。一場進步主義運動,挽救了這個“野蠻生長”的國家。
一場改變美國的火災
1911年3月25日,星期六,下午。位于紐約市阿什大樓第八、九、十層的三角襯衫工廠發(fā)生了一場火災。當火災發(fā)生時,大部分出口的門都被上鎖。消防水柱只能到達大樓第七層,消防梯也只能到達第六層和第七層之間。
絕望的姑娘們一個接一個跳向地面,“砰”——死了,“砰”——死了,“砰”——死了……一共62個“‘砰死者”。最后,146名工人在這場大火中慘死,大部分是青年女工,她們多為來自意大利、波蘭、愛爾蘭、俄羅斯等地的新移民。
事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場災難并非偶然。因懷疑有工人偷竊服裝,工廠鎖上了逃生門。災難后果嚴重的原因還有樓道擁堵、防火通道配備不足等。
工廠主對工作場所安全的漠視在那個時代并不罕見。據(jù)統(tǒng)計,在20世紀初,美國每年有5萬名工人死于工廠事故,平均每天136人,但很少引起重視。
直到紐約三角襯衫工廠火災發(fā)生,年輕姑娘的鮮血刺痛了美國社會。人們譴責貪婪的工廠主,要求改善工作條件,杜絕無安全設施的工廠,呼吁制定更嚴格的法律。
這場悲劇被后人稱為“改變了美國的大火災”,因為它“開辟了大樓安全規(guī)范的新時代”,并引發(fā)了一連串社會改革。
美國“綜合征”下
陷入“水深火熱”的人民
“黑幕”揭發(fā)記者雅各布·里斯在其1890年出版的《另一半人怎樣生活》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饑寒交迫的男子在紐約市第14大街和15大街的拐角處向過往的路人瘋狂揮舞屠刀,亂殺亂砍。家中的妻兒正在等他拿錢回家買米下鍋,他卻已無力養(yǎng)家糊口。想著家中嗷嗷待哺的幼子,再看到眼前那些衣著光鮮、一擲千金的富人,看到他們在一小時的購物中大手大腳地花去相當于他一家人一年口糧的錢,這位走投無路的父親突然憤怒起來,向陌生人舉起了瘋狂的利刃。
這是“進步時代”美國的另一面——貧富懸殊。
19世紀末,美國9%的富有家庭占據(jù)了全國71%的財富。大企業(yè)主坐擁億萬身家,底層民眾卻一貧如洗。
重大事故頻繁發(fā)生、貧富分化嚴重,這就是美國轉(zhuǎn)型期的景象。此外,社會還有另一個致命的“毒瘡”——腐敗橫行。
亨利·亞當斯在小說《民主》中借主人公雅克比之口說:“我已經(jīng)活了75歲,這一輩子都生活在腐敗中。我走過許多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比美國更腐敗?!?/p>
1905年,有好事的法國人為美國當時的45個州繪制了一幅政治地圖,顯示其中25個州的政治已完全腐敗墮落,另有13個州也已部分陷入腐敗之中,而保持政治清明的州只剩下7個。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美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假冒偽劣泛濫。美國《1902年參議院報告》顯示,食品摻假相當普遍。牛奶被摻水,黃油中摻入人造黃油以降低價格,豬油中常添加棉花籽油,然后標上“純板油”出售,添加有化學防腐劑的食品,產(chǎn)品標簽上往往沒有任何說明。后人說:“美國人在1906年以前所食用和使用的食品與藥品情況乃是我們今人所難以想象的。我們很可能會奇怪他們在那樣的情況下是怎樣設法活下來的?!?/p>
環(huán)境惡化。有觀察者說,1880年,巴爾的摩地區(qū)的水聞著“仿若是十萬只臭鼬”,克利夫蘭的庫亞霍噶河就是“一條貫穿市中心的露天陰溝”。1884年,一位游客這樣形容“鋼鐵之城”匹茨堡的太陽:“當你看得見它的時候,透過煤煙的黑的霧靄,看起來就像是銅制的一樣?!辟Y源保護專家吉福德·平肖1910年出版的《為保護自然資源而戰(zhàn)》揭露:廢棄的油井中原油和天然氣仍源源冒出,或被放火燒掉,或任其流入水里或飄向空中;森林毀壞導致水土流失,僅賓夕法尼亞以南的高地地區(qū),被毀棄的土地就達3000平方英里……
概言之,19世紀20世紀之交,隨著從農(nóng)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zhuǎn)型,美國患上了嚴重的“工業(yè)文明綜合征”,政治腐敗、勞資沖突、事故頻發(fā)等等都是其表征。
挽救美國的
進步主義運動
好在美國當時還有一股進步力量。進步派認為,這些社會發(fā)展中的弊病并非不可克服,他們相信一個行動主義的政府和組織良好的社會可以幫助個人從無序發(fā)展、驕橫狂妄的公司手中奪回自主權(quán),于是投身這場改造社會的運動中,想要使之變得更加完善、美好。
這是一場各階層人士聯(lián)合起來進行變革的運動,參與者包括新聞記者、開明教士、知識女性、改革派政治家等。
“扒糞運動”是開路先鋒。一批身為記者或作家的改革者,相信“筆的力量”可以讓讀者了解美國社會的真實狀況,說服公民認同改革的必要性?!霸丛床粩嗟慕衣段淖?,不斷刺激著美國人麻木的神經(jīng),使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所生活的社會已變成一個什么樣子,從而產(chǎn)生了渴求變革的心理”。
女記者塔貝爾的《美孚石油公司史》,揭開了美孚崛起的內(nèi)幕——如何通過巧取豪奪吞并其他企業(yè),政府又如何予以縱容,最終促使美孚石油帝國解體;作家弗蘭克·諾里斯的《章魚》和《深淵》,揭發(fā)了南太平洋公司和芝加哥谷物市場的罪惡行徑;厄普頓·辛克萊的《屠場》,描述芝加哥肉類加工廠的殘酷、陰暗和骯臟,據(jù)說《屠場》發(fā)表后,美國人一時間不敢吃肉了,直接推動了1906年《純凈食品與藥物管理法》的通過。
就這樣,一群作者和一批報刊對社會弊病集中披露,窮追猛打,產(chǎn)生了強大的震撼力和輿論效力。
當然,民間的揭露、議論只有得到官方的積極回應,才能形成有效的制度建設。那個時候,美國恰好出現(xiàn)了一批改革派政治家,其領(lǐng)軍人物是西奧多·羅斯福和伍德羅·威爾遜兩任總統(tǒng)。
此前,崇尚自由市場的美國,政府功能極其有限。羅斯福和威爾遜都意識到,面對一個富裕而復雜的工業(yè)社會,“守夜人”政府必須改變了,時代呼喚一個高效的聯(lián)邦政府。羅斯福說:“對一般個人來說就有必要自己聯(lián)合起來,首先通過政府這個最大的聯(lián)合體采取集體性行動。”威爾遜說:“在政治領(lǐng)導和行政管理機構(gòu)中,我們最缺乏的是集中?!?/p>
頻繁的立法被用來治理市場失靈和社會失范。1906年,在羅斯福總統(tǒng)的施壓下,美國國會通過《肉類檢查法》和《純凈食品與藥物管理法》,還建立了聯(lián)邦食品與藥品管理局。1913年,威爾遜著手關(guān)稅改革,簽署《安德伍德-西蒙斯關(guān)稅法》,使數(shù)百種貨物的關(guān)稅得到下調(diào),以緩解高關(guān)稅造成的消費者負擔和國內(nèi)壟斷組織畸形發(fā)展。1915年,威爾遜簽署《拉福萊特海員法》,具體規(guī)定了美國商船海員的工時、工資和勞動條件。1916年,國會通過《亞當森法》,確定從事州際鐵路運輸工作的工人標準工作日為8小時。同年,威爾遜簽署《基廷—歐文法》,禁止使用童工。
進步主義運動還有一股支流不可忽視——社會正義運動。一批關(guān)注底層民眾生活的社會工作者積極開展行動,致力于改善社會下層民眾生活條件、調(diào)和勞資關(guān)系。社會正義運動群眾性最強、最具人道主義色彩與宗教熱情、最引人注目的參與者是婦女和宗教界人士。出身中上等家庭、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站在前排,她們出于人道主義理想和母性的同情心投身社會改革,形成了婦女俱樂部總聯(lián)盟等改革團體。而在社會福音運動中,開明教士走出教堂,主動參與美國轉(zhuǎn)型期的政治、社會和經(jīng)濟生活。約瑟夫·庫克神父對工人的工作條件、低工資及童工問題很關(guān)切;杰西·亨利·瓊創(chuàng)立了基督教勞工會;喬賽亞·斯特朗神父創(chuàng)建了社會服務聯(lián)盟。
美國社會的聯(lián)合行動何以成為現(xiàn)實?喬賽亞·斯特朗神父的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現(xiàn)代文明很快將我們?nèi)颗搅艘粭l船上,我們正開始了解到,我們與其他人的利害是何等的息息相關(guān)?!比舨桓纳苿谫Y關(guān)系,愈演愈烈的罷工有可能釀成天翻地覆的“巨變”;若不幫助貧民窟里的人,那里的貧窮和犯罪終將影響每個家庭;若不保護環(huán)境,無人能逃脫其害……這些威脅都是進步時代的改革者拼命與之斗爭的對象。
(摘自《中國周刊》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