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升
為了激發(fā)教師主動參與“課、研、修”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我校圍繞《開展課例研究,提高教研組活動的實效性》這一課題開展了較有成效的引導工作。我們認為,引導教研組內的課例研究活動,就是帶領教師研究“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促進學生的真實發(fā)展,重點解決課中存在的問題,把研究融入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的全過程。
我們組織學校的教學干部和相關教研組長,針對老師們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研究,確定研究思路,制定課例研究計劃。如組織教師觀看專家、名師們的精品課例,進一步更新教師教育理念,豐富教師教育智慧,提高教師教學藝術;讓學校的“精品”優(yōu)質課獲得者引領課堂,與其他教師充分探討交流;教研組內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例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引導參與研究的教研組組長需要依據引領方案,制定本教研組的具體計劃并組織實施,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不同方面確定研究課例的內容。每名教師在教研組長的引導下,認真分析自己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明確自己的現(xiàn)狀,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參與課例研究。幫助教師挖掘每個課例的特點,完善優(yōu)點,克服不足。評課時,教研組組長也要從生成性、隨機性、靈活性等機動因素進行立體評價。
學校還針對教師們在日常教學實踐,特別是教學設計過程中反映出的困惑,同時也為了能使教師們領略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開闊思路,增長見識,組織參與研究的教師們定期觀摩和學習,從整體上感知名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基本模式為:選課、撰文—引領、觀摩—研討、積淀。即教導處和各位年級組長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選擇名師典型課例光盤,了解名師的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想、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有效運用等。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及瀏覽網絡搜集資料,由專人撰寫包括授課教師的簡介、教學理念與教學風格、本課教學設計特點的文章,下載課文原文,結合學校教師的學習需求,精心設計觀看課例時需要關注的問題。在觀摩精品課例活動時,首先由教學主任介紹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再介紹本次觀摩的課例所體現(xiàn)的特點,最后,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教師邊觀摩邊思考?;顒又?,由教研組長組織教師依據學校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
引導過程中,教學主任主動深入到參與課題研究的教研組活動中,重視同教師對話與研討的機會。定期與各科教師共同評課、共同交流、集體修改、各自反思,就某個問題在一起各抒己見,展開辯論式的研討活動。
課堂是教師立足之根本,我們還引導教師通過教研組這個平臺,開展自己課例的研究,即通過觀看精品課例、典型課例之后,依據學校的要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模仿精品,捕捉亮點,將學到的理念、方法及時滲透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對自己的課例進行自我反思實踐,進而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果。如一人同課多輪,就是同一個教師連續(xù)多次上同一課,內容重復,但行為不斷改進。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對培養(yǎng)教師,提高他們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水平,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效果顯著。又如多人同課循環(huán),即教研組的教師同上一節(jié)課。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的互動和問題的跟進?;顒又校處熐袑嵏惺艿秸n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義,激發(fā)了他們對課堂教學境界的不斷追求。再如借助微格,反思式觀課。在活動中,學校要求各個教研組進行微格錄像,然后,利用教研時間開展分析反思活動。
兩年來的實踐證明,“開展課例研究,提高教研組活動研究的實效性”引導方案的實施頗有成效。引導工作的開展促進了學校教研工作的實效性,特別是對實現(xiàn)“減負增效”,起到了較好的引領與示范作用。同時,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們搭建了互相學習、相互合作的平臺,使他們在研究中獲得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成長。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