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草
(杭州市蕭山圖書館,浙江 蕭山 311202)
〔作者信息〕徐草,女,館員。
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及數據存儲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與發(fā)展,以及讀者對閱讀方式需求的多樣化,可聽、可視的隨書附贈光盤成為出版界的新寵,越來越多的隨書光盤走進了圖書館。據統(tǒng)計,目前新出版的圖書配盤率已達到5%,并呈逐年增長之勢。
作為一種日益受到圖書館青睞和讀者喜愛的新的知識載體形式,對其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已成為當前圖書館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同時,也必將引起圖書館在管理方法和服務形式等方面較大的變化。因此,有效管理隨書光盤,使其能直接面向讀者,方便讀者利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文獻作用,已成為圖書館急需解決的新的研究課題。
印刷型和電子型文獻相結合的附盤圖書是一種與盤相輔相成,同為一體,密不可分的新型文獻。它既保持了印刷型圖書閱讀方便的特點,同時也有著自身的優(yōu)點。隨書光盤能對圖書內容進行形象、生動的解釋,是圖書內容的重要補充。而在個體形式上,光盤雖然獨立于圖書的主體部分——印刷型文獻,但它在出版發(fā)行時仍附屬于印刷型文獻,一般不能脫離印刷型文獻獨立成書或單獨使用。
光盤很容易損壞,任何污漬、磨損及有機溶劑等都可能導致載體損壞,特別是母盤的隨意出借易造成盤片劃傷,甚至造成附盤丟失等情況發(fā)生,這些都將直接給寶貴的館藏資料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既影響了讀者的使用,也無法制作鏡像文件。這就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從采購到加工到圖書驗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把關,確保光盤到館后數據完整、可用。
光盤內容時效性較強,尤其是圖書館入藏的計算機類圖書。計算機文獻的半衰期在所有文獻中最短,內容更新極快,很多讀者往往對某一內容還沒完全掌握,市場上又出現了“升級替代品”。還有各種資格考試圖書和等級考試圖書,內容更新快,所附光盤超過一定時間,將降低或失去它的閱讀價值。
隨書光盤借助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賦予了圖書更加生動形象的內容。隨書光盤不像電子書刊有統(tǒng)一的格式和表現形式,它在格式方面具有多樣性,主要有自帶運行界面的光盤、以超文本鏈接為結構的電子文檔;純粹以文件方式存放的相關資料;用CD、VCD、DVD等格式存放的視音頻資料等。
圖書館收集到的光盤包括隨書光盤、光盤圖書、光盤文獻數據庫、光盤軟件、光盤電影、光盤教學演示盤等等,其來源多種多樣,管理的形式也不盡相同。下面就圖書館界對隨書光盤管理的五種主要形式作一比較:
加工圖書時隨書光盤不做加工,粘貼于所附圖書內,僅在書前蓋上本書附有光盤標識的印章,隨書直接進入流通。這種管理方式簡單易行,省時省力,但光盤在隨書流通過程中丟失損壞嚴重,難以保證隨書光盤的長期保存,不利于光盤的保管和再利用,甚至影響到光盤所對應圖書的使用。
書和光盤由采編部門加工后具有相同的索取號,圖書歸書庫或圖書閱覽室管理,光盤歸電子閱覽室管理,并在書前加蓋本書光盤在電子閱覽室的印章。光盤只能在電子閱覽室閱覽,不外借,并可為讀者提供光盤的刻錄復制、信息資料的網絡傳遞等服務。這種方式避免了光盤因外借而導致的污損、劃傷和丟失,同時也為沒有計算機的讀者創(chuàng)造了閱讀光盤的條件,降低了光盤的無效流通與無效損耗。但書與光盤的分離管理,造成讀者借到書卻借不到光盤或看到光盤而借不到書,導致光盤使用不便,利用率降低,失去了隨書光盤的作用和意義。
書和光盤均由采編部門加工后保存在同一個閱覽室中,并提供專門的計算機供讀者使用,由服務人員對其實行開(或閉)架借還管理。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是書盤合一,便于讀者借還圖書與光盤,提高了光盤借閱率,達到了書盤共讀、書盤共用的效果。不足地方是無限膨脹的書盤量對空間的要求較高,同時附盤圖書與沒有附盤的圖書同室管理也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而且還存在著開館使用時間的限制等問題。
光盤加工后存于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把隨書光盤放置在光盤塔或光盤庫中供讀者檢索利用。這種管理方式由圖書館工作人員操作,讀者不需要借還光盤。讀者通過機械手臂在存取盒和光盤驅動器之間自動交換并讀取光盤,就可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省去了光盤流通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避免因為讀者直接接觸光盤而造成的損壞。不足是需要配置價格昂貴的光盤塔或光盤庫等硬件資源,而且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附盤數量。
隨著磁盤陣列技術的日益成熟,圖書館也開始采用磁盤陣列管理電子資源。工作人員把隨書光盤的內容進行壓縮,然后鏡像到磁盤陣列中,利用網絡提供給讀者使用。這種管理方式能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既保護了光盤,又方便了讀者。優(yōu)點是便利、快捷,只要網絡通暢無論是撥號還是專線,同一張光盤的內容可被不同的讀者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同時使用,實現了隨書光盤資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利用率。而且存儲在服務器上的光盤壓縮文件可作為隨書光盤的備份,較好地解決了隨書光盤的利用和保護問題。缺點是需要硬件設備的大量投入,特別是要配置超大容量的存儲設備,以滿足逐年增加的隨書光盤量,并要求管理人員不僅具有磁盤陣列管理維護的經驗,還要有網絡運行環(huán)境和網絡維護的能力,同時還要求讀者擁有聯(lián)網的計算機設備。
以前,我館光盤采用不流通、擱置不用的管理模式,自從2007年搬入新館后,本著“優(yōu)質服務”的理念,推出了光盤外借服務,將書與光盤統(tǒng)一裝袋上架、外借,做到了找到書即找到光盤,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為打造“人民滿意基層站所”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但是這個管理模式推行伊始,就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我館部分圖書目前在各流通點、分館以及各加工、修補點或者讀者手中,而光盤仍在我館,導致書盤統(tǒng)一上架勢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2 由于新系統(tǒng)多出了條碼置換的功能,部分光盤與書籍的條碼已經不再相同,掃描后顯示“條碼***沒有找到”(借書界面)或“當前館藏無此條碼”(館藏登記界面)。
3.3 很多讀者出于便捷考慮,不愿意將隨書光盤一起借走,而選擇將光盤留給工作人員,單獨借走圖書,而讀者在還回這些圖書時,并不會有特別顯示。時間長了,工作人員處又累積了大量光盤,而架子上的圖書又處于書盤分離的狀態(tài)。
3.4 目前出納臺所有電腦都沒有安裝光驅,光盤借出和還回時無法對盤片質量進行檢測,一段時間過后必然會有大量光盤無法使用,給后續(xù)讀者帶來不便。即使安裝光驅,檢測的時間也會較長,容易導致排隊借書的讀者不滿。
3.5 讀者借出光盤,如果在借閱過程中損壞、丟失,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的賠償標準,但是目前我館尚無標準,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工作人員將無法應對。
3.6 部分讀者不想借光盤,便將圖書取走而將光盤留在架子上;同時,由于裝袋后的圖書在架子上與其他圖書明顯不同,部分小讀者好奇心較重,將裝袋圖書拿出來玩的現象十分普遍,玩過之后將圖書取出或將其他圖書裝進,給工作人員的裝袋管理帶來極大困難,此現象在少兒部較為常見。
3.7 目前我館所有光盤均統(tǒng)一裝袋上架,一旦所有副本全部損壞或丟失,則資源就會出現斷檔,無法挽回。
4.1.1 光盤入庫:將各部門的所有光盤全部交到光盤借閱部的工作人員處,首先將所有光盤進行分類,然后對同種光盤的條碼在借書界面進行掃描,確認能夠正常借出并顯示無誤。
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1)條碼**狀態(tài)為【剔除】,不能外借:剔除該光盤,并登記。
(2)條碼**沒有找到:轉至【典藏】—【館藏登記】,文獻入藏地點和類型選擇保持原值不變,輸入同種光盤的另一條碼,查看所有館藏并與光盤進行比對,選出不同者,打印條碼,取代光盤上的原條碼,如果不同者不止一個,將不同的條碼全部打印,然后將不匹配者全部更換即可。
同種光盤全部檢測是否可用,如果其中有不可用的,利用可用光盤進行刻錄,重新貼條碼,直至所有光盤全部可用。取出質量較好的一張作為母盤,刻錄出另一附盤,打印出與母盤相同的條碼貼在附盤上,所有母盤、附盤分別按條碼順序入柜并登記。
4.1.2 光盤借還:外借時讀者先從各閱覽室將圖書借出,工作人員需選擇“無附件或不借附件”,如果讀者想借隨書光盤,指引讀者來到光盤借閱部,光盤管理員要求讀者提供圖書和借書證,先將圖書還回,然后再借進,選擇“附件一起外借”。當著讀者的面測試光盤可啟動,借出手續(xù)結束。還回時,先到光盤借閱部,光盤管理員先當著讀者的面測試光盤能否啟動,如果不能啟動,讓讀者按光盤刻錄的成本價進行賠償,如果能啟動,則將書還回,由光盤管理員負責將圖書送回至各流通部門,同時將光盤入庫。
4.1.3 損壞丟失處理:如果讀者還回時光盤出現損壞或者丟失,首先要讓讀者認可既定事實,然后按光盤刻錄的成本價進行賠償。手續(xù)上,先選擇“附件丟失”,輸入賠償價格,點交付賠償,然后給讀者發(fā)票聯(lián),登記好丟失的附件條碼號。讀者走后,取出母盤,刻錄一張,打印丟失的光盤條碼號,貼在光盤上,然后將處理好的光盤入庫。
4.1.4 光盤剔舊:每月拉出本館的剔舊清單進行核對,如果剔舊書有光盤的,則根據條碼號將光盤從庫中取出剔舊登記,如果一種圖書所有副本全部被剔光時,將母盤一并取出剔舊登記。
4.1.5 光盤入系統(tǒng):我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二期中配備了光盤網絡點播系統(tǒng),系統(tǒng)上馬后,光盤管理員負責將所有母盤按順序虛擬進系統(tǒng),以便讀者下載使用。同時給每種光盤加上詳細的描述,是圖書內容的電子文檔,還是作為圖書的贈品,與圖書內容毫無關系;是對書的圖像、動畫等內容的演示,還是書的內容的說明與擴展。加上這些描述之后,讀者來借或者下載光盤前可以提前了解決定是否需要得到光盤內容。此外,光盤點播系統(tǒng)的維護與宣傳工作也是光盤管理員重要的日常工作。
〔1〕張捷.圖書館隨書光盤的資源管理與開發(fā)利用〔J〕.光盤技術,2009(8):20
〔2〕孫旭萍.對隨書光盤館藏與使用的思考〔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106—108.
〔3〕倪紅華,黃興建,周雪偉.優(yōu)化管理:提高隨書光盤資源利用率〔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8(5):175—176
〔4〕方力.對我館隨書光盤和磁帶管理的探討〔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4):133—134
〔5〕周曉嵐.利用FTP實現隨書光盤的管理〔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5(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