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國
“大棗補血”這一養(yǎng)生觀念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市面上以大棗為賣點的保健食品也多如牛毛。其實,用大棗來補血并不靠譜!
我們先來弄清五個概念——
血:是指我們每個活人血管里流動的紅色液體,其功能是負責運輸氧氣和養(yǎng)料。在血液中,負責運輸氧氣的是血紅蛋白,這是一種以鐵為關(guān)鍵原料的大分子蛋白質(zhì)。
貧血:指血紅蛋白濃度不足。這首先導致氧氣運輸不足,降低全身各種細胞的代謝能力,然后出現(xiàn)各種貧血癥狀,如疲乏無力、免疫低下、體力不足、頭暈、面色蒼白、畏寒怕冷等。
缺鐵性貧血:絕大部分貧血都是缺鐵性貧血,即鐵缺乏引起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而因為蛋白質(zhì)缺乏或者其他物質(zhì)缺乏引起血紅蛋白合成不足是極其少見的。但鐵缺乏的原因比較復雜,常見的有出血性疾病(如胃潰瘍、子宮肌瘤、腎炎)和膳食缺鐵(如肉類、魚蝦類攝入不足)等。
治療貧血:既要針對原發(fā)疾病如潰瘍、腎炎、子宮肌瘤等,又要補鐵。貧血較重時補鐵可以通過鐵劑藥物,貧血較輕時也可以通過食物,當然雙管齊下更為可取。
大棗:這里指常用的干大棗(紅棗),而不是新鮮大棗。兩者最顯著的區(qū)別是鮮大棗富含維生素C(243毫克/100克),而干大棗含維生素C極少(7毫克/100克)。已知維生素C具有促進鐵吸收的作用,故新鮮大棗理論上(未見到實際證據(jù))能促進其他食物中鐵吸收,而干大棗理論上(更沒有實際證據(jù))不能促進鐵吸收。
假設(shè)某貧血者血紅蛋白濃度為100克/升,計劃提高至110克/升。人體血液按4.5升估算,那么他一共需要多合成4.5×(110-100)=45克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鐵0.34%,由此計算他需要補充鐵45×0.34%=0.153克=153毫克。干大棗含鐵2.3毫克/100克,吸收率5%,那么他需要吃大棗153÷2.3×100÷5%=133043克≈133千克。把血紅蛋白濃度提高10克/升,需要大棗133千克(公斤),由此可見,大棗補鐵補血是不現(xiàn)實的。
作為對比,我們來計算一下如果用豬肝來糾正貧血,大概需要吃多少。新鮮豬肝含鐵22.6毫克/100克,鐵吸收率22%。把血紅蛋白濃度提高10克/升,需要吃豬肝4.5×(110-100)×0.34%×1000÷22.6×100÷22%÷1000=3(公斤)??梢?,用豬肝補鐵補血還是可行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用吃大棗的方法補血是徒勞的。除豬肝外,其他動物肝臟、血液、瘦肉等動物性食物都是補鐵補血的有效食物,它們含鐵多,鐵吸收率高,還能促進其他食物中鐵的吸收。而如果用鐵劑藥物來補鐵,如硫酸亞鐵,每片含鐵60毫克,按吸收率5%估算,大概需要51片,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