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華
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熱愛學習的民族,而且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不僅有著成功的學習實踐,而且還對學習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學習策略。這就告訴我們后人學習一定要有學習策略,這樣就能使學習更進一步。也就是說,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也要有自身的教學策略,使自身教學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我的地理教學中,我覺得也要形成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去進行教學活動。我認為質(zhì)疑策略也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策略。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要注意質(zhì)疑在教學時的重要性,質(zhì)疑與學習具有等值性。有學習發(fā)生的地方就一定有質(zhì)疑,沒有質(zhì)疑的讀書、學習、看地圖,都不能稱作學習。張載說過:“在可疑則不可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苯處熞惨⒁庠诘乩斫虒W中要教會學生在值得懷疑的地方一定要學會質(zhì)疑,那么什么地方值得懷疑呢?那就是在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在學習和思考遇到障礙的時候,用現(xiàn)代的語言詮釋。教師更要注意在沒有可疑之處進行質(zhì)疑。這樣教師在一步步地學會質(zhì)疑的策略中進行教學,按照這樣的觀點解讀學習與教學的結(jié)果不是導致學習者的疑問減少,而是導致疑問的增多。準確的說,學習是使舊的疑問消除的同時又增加更多新的疑問。一個學生來的時候就一個問號,那么他在學業(yè)結(jié)束時還是一個句號是很危險的。真正的好學生應該在來的時候有很多問號,在離校的時候有更多的問號。教師的質(zhì)疑策略是針對認知型的學習內(nèi)容提出的,我認為它主要適用于知識學習,尤其適用于命題、原理的學習,在其他領域或者知識以外的技能領域也有適用性,所以教師要很好地利用地理教學策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懂得循序漸進的策略,不可能去強求學生一口吃個大胖子,循序漸進的地理教學策略,一定要讓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和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知識的鞏固度越高,就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生間的學習同步化、標準化,有利于教師控制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質(zhì)量,尤其是有利于學生的考試。但是教師要注意這種學習是面對過去的適應性和維持性的學習。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不斷地讓學生涌現(xiàn)出新的知識,新的問題,新的知識養(yǎng)料。
在這里我認為有一個最重要的教學策略——熟讀精思的教學策略,往往能夠使教學開出成功之果。朱熹對此有準確的闡述:“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表n愈也說過:“口不絕吟六藝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編?!蔽覈慕逃乙咀屵@樣說,我認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熟讀精思的教學策略是一種教學的體驗式學習,我們古人不提倡所謂的文章分析,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一遍又一遍的教授中,復習中能夠使學生熟能生巧,在潛意識中就記住這些地理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這樣反復卻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一次又一次的鞏固和新的理解。教師的熟讀精思策略,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jié)構(gòu)。因為通過教師的熟讀精思策略,能夠使學生在腦中形成獨特的編碼形式儲存在頭腦中。教師的熟讀精思策略是讓學生通過老師的不斷重復的方法去成功地將三個技能區(qū)整合起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不斷地講授使學生的聽覺中樞得到訓練,讓學生在大腦中產(chǎn)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使地理成績更上一層樓。
通過一系列的地理教學策略,相信一定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質(zhì)量,教學素質(zhì),教學的成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