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聯群
【摘要】西方繪畫進入中國以來,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傳統中國畫以墨色變化為主,色彩為輔的長期格局。人們漸漸接受用一種色調來表達畫面的繪畫作品。重彩畫的創(chuàng)作使我們對中國畫傳統用色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我們要在掌握傳統色彩理論之后把中國畫的色彩探索再推上一個層面,打破中國畫現存的形式構架,走出色與墨關系的困擾。
【關鍵詞】重彩畫;材料;技法
重彩畫中的“重采”是從“重著色”而來,“重著色”是指所使用的顏料以粉質顏料一天然礦石顏料為主。因礦石顏料覆蓋力強,與透明的植物色形成對比,故稱“重著色”。現代的重彩畫是從傳統的工筆重彩畫發(fā)展而來的,它是工筆重彩畫的開放形態(tài),它己與工筆重彩畫拉開距離,因此稱“重彩畫”比較切合實際,同時“重彩畫”又與“工筆重彩畫”相延續(xù)。中國的傳統工筆重彩畫,是以工整謹細和色彩明麗為特征的。現代重彩畫已經不拘泥于工筆重彩畫的勾勒和渲染的技法,它采用了傳統中國畫沒骨、寫意的方法。重彩畫可繼承傳統的裝飾性,也可強調現代的繪畫抽象性,或者將以上二者結合起來?!爸谱鳌倍衷趥鹘y中國畫中可謂大忌,但現代重彩畫卻認同“制作”,因為它不是“逸筆草草”所能畫出來的。重彩畫正在創(chuàng)造它新的藝術語言體系,這種新的藝術語言體系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當下的重彩畫有別于傳統的重彩畫,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xù)和擴展。
在制作重彩畫材料層面,傳統重彩畫就材料層面而言,目前畫家們在向三個不同的方向努力:首先是古老的材料與技法;其次是借用油畫的色彩觀,主要是日本畫顏色,還有就是新型中國畫顏料的開發(fā)??偠灾?,這些都是對材料的努力,試圖通過材料的替換來引發(fā)畫種內在組成方式的變化。我們先來看中國傳統的顏料有植物色和礦物色兩大類:植物色有:茜草、紫草茸、胭脂、藤黃、槐花、黃聚、生桅子、花青、煙子、西洋紅(曙紅)等。礦物色有:朱砂、朱碟、銀朱、黃丹、儲石、石黃、雄黃、雌黃、土黃、雄青、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空青、扁青、曾青、沙青、頭綠、二綠、三綠、四綠、孔雀石、銅綠、沙綠、蛤粉、白至、鉛鋇白、云母、墨石脂、金銀粉等?,F在美術作品出現的不過只有花青、儲石、朱鏢、朱砂、洋紅、藤黃、石青、石綠等幾種顏色了,現在顏色大部分,都是經過化學制劑的加工而變的非常劣質。加上宣紙敏感、單薄、承受能力有使石色的應用量逐漸減少。目前,我國的相關人士已經開始重視石色的開發(fā)與利用。傳統的石色,難以調和,缺少間色,我們可以適當的借用一下水粉色或丙烯色來補充畫面的需要,
新材料、新技法的引入,讓畫家不自主地走進了傳統的、模仿的、同抄襲的死路。因為我們的原料、工具的原因。我們創(chuàng)作的國畫現在所用的紙張、顏料,毛筆同書法相同,繪畫中也多采用書法的技法與方法。早在一九三四年林風眠先生發(fā)表的《什么是我們的坦途》中就講到“那我們就不妨像古人之從竹板到紙張,從漆刷到毛錐一樣,下一個決心,在各種材料同工具上試一試,或設法研究出一種新的工具來,加以代替,那時中國的繪畫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彼?,當下重彩畫革新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就是材料和技法。如果我們將這種新材料套用在原來的那種畫法上,顯得很難溝通,于是新的材料在尋求新的觀念與之匹配。古人云:“君子不器”?!安黄鳌笔侵浮笆司印辈粚I(yè)化。對畫家而言,就是技能訓練不重要。古代中的封建社會長期受“君子不器”的影響,致使中國的一切科學技法不受重視,因此近代科學發(fā)展緩慢。在藝術領域,科學同樣存在不受重視的問題,雖然徐悲鴻等老一輩現代美術教育家從西方帶來藝術學科的解剖學、透視學、色彩學等,并創(chuàng)辦了現代化的美術學院,但目前中國的美術院校尚欠缺構圖學,畫材學的系統課程,因此我們的美術教育還不能與世界同步。查閱中國古代的眾多有關繪畫的書籍,基本都講述畫理的,而講畫材技法的非常少。所以我們現代畫家畫材、技法知識貧乏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畫又有了一種新的表現手段不必涂勻,可有水痕或兩色的暈化效果,也可有石色堆積、積厚的痕跡,淺露出些許底色,利用顏色的層層疊加,使畫面色彩豐富。雖然對色彩和制作技法的偏重沖淡了水墨畫的一些獨特的韻味,但現代重彩畫畢竟有其新的風貌,藝術本應是多元的。每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在畫面創(chuàng)作中任何一種技法的大膽嘗試或運用,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創(chuàng)造,一談技法,就有人會以“純藝術精神性”來回避或抨擊技法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畫者如果你能熟練的使用材料和技法后,將技巧的理性和感性的心靈用于實現創(chuàng)作的夢想。技法與材料是現代重彩畫藝術表現的橋梁,畫家通過這種橋梁,將自己作品所蘊含的美學品格表現出來。運用技法和新的顏料使重彩畫所表現的物象間的疏密,質感、肌理和色澤將畫面表現的生動。其中肌理的合理運用尤為重要,可以大大的提高畫面的表現力,它可以用來表現物象和渲染氣氛,肌理也體現著畫家對材料的敏感和體味,肌理帶有的韻律,連續(xù)重疊、粗細、疏密、軟硬、交叉、錯綜的美的效果,是畫家運用的合理語言。
新的重彩畫的創(chuàng)作使中國畫進入一個表現手段無比豐富的創(chuàng)造空間,技法的不同樣式也形成了不同的個性表達。貼箔、打磨、薄罩、厚深、拓印、噴灑、拼貼、堆積、肌理等等技法的應用,使畫面具有更加豐富的表現力,不同的藝術手段構成重彩畫。內部要素的重新配置,使重彩畫技法學科化和復雜化。在重彩畫的技法中,制作過程也非常重視,從開始的裱紙、熟紙、打底,準備顏色、刻畫、收拾,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工序,也正是在這一步步做的過程中,畫家可以從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找到一種最能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有的畫家有意識地強化色塊的表現力,有的畫家鐘情于古典工筆畫的線條;有的畫家借鑒了傳統水墨畫技法;有的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滲入許多裝飾意象和版畫元素;有的畫家則畫面表現的更為抽象。
綜上所述,現代重彩畫不只是一種繪畫樣式的轉換,而是為當今中國畫壇喚醒了一些新的繪畫觀念。也是在“筆墨”之間尋得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覺表現空間,現代重彩畫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也正是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