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夜晚,看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夜不能寐。
總覺得奇山怪水,天荒地謬:既然事先人人都知道一缸殺人雞血正在翻滾,為什么沒人能站出來止沸?
但總以為是小說。小說家言,姑妄信之?然事實證明,生活中的暴虐乖張,的的確確甚于小說。
謂予不信,且看南京——朗朗乾坤,清平世界,愛心鄰里,盡責警員,看上去都不希望慘劇發(fā)生,但是,居然會聽任兩名女童在眾目睽睽之下,活活餓死!
墨菲定律,可能發(fā)生的,一定會發(fā)生?!
專家學者蜂擁亮相,“社會”、“居委”、“鄰居”、“孤兒院”、“NGO”……聽他們絮絮叨叨,唧唧歪歪,老漢我,忍不住劈空里跳起一道霹靂暴喝:瑣事無圣賢,社會非萬能。常識即人性,首問監(jiān)護人!
盤古至今,所有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哪一個不是父母?常態(tài)下,何必東問責,西問責,童稚成餓殍,父母追首責,還有什么可爭議的呢!質(zhì)疑常識者,除了先知,基本無知。
全部的問題倒是:父母雙亡,孩子自然國家撫養(yǎng),但一旦監(jiān)護人“喪心病狂”或“似人非人”,我們該怎么辦?由誰提請褫奪其督導(dǎo)權(quán)?由誰提請褫奪其監(jiān)護權(quán)?由誰甄別拍板:父母不良,道義出場?
社會正義的手,可以伸入家庭嗎?這人間,不配為師的,既然驅(qū)趕出校,那么枉為父母的,為什么大家期期艾艾地默許甚至慫恿他們繼續(xù)作惡?!
且看本刊這期封面報道——
(主筆 胡展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