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錯點剖析

      2013-06-02 04:53:58李長江張英鋒郭瑞紅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誤點氧化劑溶質

      李長江,張英鋒,郭瑞紅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6)

      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涉及物質主要包括堿金屬(以鈉為主)、鎂、鋁、鐵、銅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v觀近年高考試題,涉及重要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分數(shù)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且常以考查化學基本概念、實驗設計和化學計算等形式出現(xiàn)。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既要將共性的性質扎實掌握,又應該將特殊性及性質差異牢記,這樣才能在解答這部分知識試題時不失分或少失分。結合近幾年教學情況,將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易錯點總結如下:

      1.金屬活潑性比較

      誤點:金屬A不能從金屬B的鹽溶液中置換出金屬B,則金屬A的活潑性不如金屬B強。

      辨析:出現(xiàn)這類錯誤的原因是未考慮某些金屬的特殊性,如活潑金屬鉀、鈣、鈉投入不活潑金屬的鹽溶液中,鉀、鈣、鈉與水反應生成強堿和氫氣,生成的堿再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例1.將一小塊鈉放入下列溶液中,既能產生氣體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硝酸銅溶液 B.稀硫酸

      C.氯化鈉溶液 D.氯化鎂溶液

      解析:在考慮鈉與酸、堿、鹽水溶液反應的問題時,注意鈉與水反應的同時,還要考慮生成的NaOH與溶液中溶質的反應。鈉與四種溶液反應都生成氫氣,硝酸銅溶液中會有藍色沉淀生成,只有氯化鎂溶液中可生成白色沉淀。答案:D。

      例2(.2011重慶理綜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e分別與氯氣和稀鹽酸反應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別與不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價和密度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逐漸增強

      解析:鐵屬于變價金屬,與強氧化劑反應生成Fe3+,與弱氧化劑反應生成Fe2+,氯氣屬于強氧化劑,鹽酸屬于非氧化性酸,因此選項A不正確;當硫酸不足時,Zn和K均過量,但過量的K會繼續(xù)和水反應生成KOH而呈堿性,B不正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密度也逐漸增大,但Na的密度大于K的密度,C不正確;C、P、S、Cl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逐漸增強,D正確。答案:D。

      2.金屬鋁與NaOH溶液反應本質的理解

      誤點:Al與NaOH溶液反應中H2O和NaOH都作氧化劑

      辨析: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質是:鋁先與水反應生成Al(OH)3和氫氣,然后Al(OH)3再與NaOH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其得失電子情況分析如下:

      例3.有關Al與NaOH溶液的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鋁是還原劑,其氧化產物是A(lOH)3

      B.NaOH是氧化劑,其還原產物是H2

      C.鋁是還原劑,H2O和NaOH都是氧化劑

      D.H2O是氧化劑,Al被氧化

      解析:Al和NaOH溶液反應時,Al為還原劑,水為氧化劑,NaOH作為堿參與反應,所以H2為還原產物,A(lOH)3為氧化產物。答案:A、D。

      3.金屬與強氧化性酸的反應

      誤點:金屬與強氧化性酸反應不會有H2生成。

      辨析:金屬與強氧化性酸反應時,條件不同或反應物用量不同,反應產物往往也不同。

      例如:

      Fe與濃硫酸加熱反應先生成SO2氣體,待濃硫酸變稀后,F(xiàn)e又與硫酸反應生成H2。但Cu與濃硫酸反應僅生成SO2氣體,沒有H2生成。Cu與濃硝酸反應也是先生成NO2氣體,待濃硝酸變稀后又生成NO氣體。Fe、Al遇稀 H2SO4、稀 HNO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遇冷的濃H2SO4、濃HNO3發(fā)生鈍化現(xiàn)象,金屬的鈍化屬于化學變化。

      例4.將一定量的鋅與100mL 18.5mol/L濃硫酸充分反應,鋅完全溶解,同時生成氣體A 16.8L(標準狀況),將反應后的溶液稀釋到1L,測得溶液的pH=0,則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氣體A為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混合物

      B.氣體A中二氧化硫和氫氣的體積比為4∶1

      C.反應中共消耗鋅97.5g

      D.反應中共轉移電子1.5mol

      解析:鋅和濃硫酸反應先生成SO2,濃硫酸變稀后生成H2。將反應后的溶液稀釋到1L,測得溶液的pH=0,則 c(H+)=1mol/L,n(H+)=1×1=1mol

      共含硫酸物質的量=0.1×18.5=1.85mol,剩余硫酸物質的量=1/2=0.5mol,所以消耗硫酸1.35mol,生成氣體16.8/22.4=0.75mol,設生成SO2物質的量為x,氫氣為y:

      可得 2x+y=1.35 x+y=0.75,解得 x=0.6mol,y=0.15mol所以 A、B 對;消耗鋅為 65×(x+y)=65×0.75=48.75g,C 錯;轉移電子 2×(x+y)=1.5mol,D 對。

      例5(.2012重慶理綜化學卷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e與S混合加熱生成FeS2

      B.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大于Na2CO3

      C.過量的銅與濃硝酸反應有一氧化氮生成

      D.白磷在空氣中加熱到一定溫度能轉化成紅磷

      解析:S的氧化性比氯氣弱,與鐵反應生成FeS,故A錯;碳酸鹽穩(wěn)定性Na2CO3強于NaHCO3,B不正確;過量的銅與濃硝酸反應隨著硝酸濃度的降低會有一氧化氮生成;白磷轉化為紅磷的條件是隔絕空氣加熱,D錯誤。答案:C。

      4.忽視物質的溶解性而造成錯誤

      在物質發(fā)生反應時,經常會出現(xiàn)可溶物轉變成難溶物或難溶物轉變成可溶物的情況,即使是可溶物也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確定物質的各種濃度時,均必須注意物質的溶解情況。部分考生常因忽視物質的溶解性而造成失分。

      例6.室溫時,將下列物質各5g,分別投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最小的是

      A.CaO B.Na2O C.Na D.NaOH

      誤點:不少考生錯選D項,其原因是未考慮Ca(OH)2為微溶于水的物質。

      解析:選項中的物質各5g,投入水中所得溶質及質量分別為:CaO→Ca(OH)2,生成 Ca(OH)26.6g,由于Ca(OH)2為微溶于水的物質,故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小于1 g;Na2O→2NaOH,溶質質量為6.5g;Na→NaOH,溶質質量為8.7g;NaOH→NaOH,溶質質量為5.0g。因鈉與水反應同時有H2放出,故溶液質量小于105g。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從大到小的順序為C>B>D>A,最小的為 A項。

      例7(.2012北京理綜卷)下列解釋實驗現(xiàn)象的反應方程式正確的是

      A.切開的金屬Na暴露在空氣中,光亮表面逐漸變暗2Na+O2=Na2O2

      B.向AgCl懸濁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變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濕的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變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xiàn)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解析:金屬鈉露置在空氣中表面變暗是因為生成了 Na2O,鈉加熱會生成 Na2O2;溶解度關系:S(AgCl)>S(Ag2S),故 B正確;Na2O2在潮濕的空氣中放置,先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然后氫氧化鈉再與二氧化碳反應。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xiàn)白色沉淀,原理為:HCO3-+Ca2++OH-=CaCO3↓+H2O。答案:B。

      5.Fe2+、Fe3+、Cu2+氧化性的判斷

      誤點:按照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氧化性:Cu2+>Fe3+

      辨析:按照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應離子氧化性順序鐵元素對應的是Fe2+,即氧化性順序為:Cu2+>Fe2+,而 Fe3+>Cu2+,即三種離子氧化性順序為:Fe3+>Cu2+>Fe2+。

      例8.將6g純鐵粉加入200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得到200mL 0.5mol/L的FeSO4溶液和5.2g固體,求:

      (1)反應后生成銅多少克?

      (2)加入鐵粉前Fe(2SO4)3物質的量濃度。

      解析:在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鐵粉后,F(xiàn)e3+和Cu2+均可與鐵發(fā)生反應,但由于氧化性Fe3+>Cu2+,所以Fe應首先還原Fe3+,即首先發(fā)生反應:Fe+2Fe3+=3Fe2+,但不可以只發(fā)生此反應,原因有二:第一是若只發(fā)生此反應則說明鐵粉較少,已完全反應無剩余,則不可能有5.2g不溶物;第二,若只發(fā)生此反應可依此反應計算出生成的 FeSO4:(6g÷56g/mol)×3=0.32mol>0.1mol。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F(xiàn)e在把全部的Fe3+還原后,還發(fā)生了還原Cu2+的反應,此時的Fe是否有剩余呢?也就是余5.2g固體中肯定有Cu,是否含F(xiàn)e呢?這就是此題的關鍵所在,需通過計算推導確定。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①Fe+Fe(2SO4)3=3Fe-SO4②Fe+CuSO4=Cu+FeSO4兩個反應共生成FeSO4為:0.2L×0.5mol/L=0.1mol。

      觀察兩個反應不難發(fā)現(xiàn),若生成同樣的FeSO4,②式消耗的鐵更多。假設0.1mol FeSO4全部為②式產生,則此時消耗的鐵將達最大量為a。

      a 0.1mol a=0.1mol,即鐵為 5.6g,則5.2g固體中含Cu也含剩余的Fe,設原溶液的Fe(2SO4)3和CuSO4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和y。

      由題意得 3x+y=0.1mol 6g-56g/mol×(x+y)+64g/mol×y=5.2g

      解得:x=0.02moly=0.04mol 則生成銅:0.04mol×64g/mol=2.56g 原Fe2(SO)43和物質的量濃度為0.02mol/0.2L=0.1mol/L

      例9(.2010全國卷)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A.將銅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Cu2++2Fe2+

      B.將磁性氧化鐵溶于鹽酸:Fe3O4+8H+=3Fe3++4H2O

      C.將氯化亞鐵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

      D.將鐵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解析:A符合氧化性順序,也符合3個守恒;B錯誤,電荷不守恒,F(xiàn)e3O4中Fe有兩種價態(tài),正確應該為:Fe3O4+8H+=2Fe3++Fe2++4H2O;C錯誤,得失電子不守恒,電荷不守恒;正確的應為:3Fe2++NO3-+4H+=3Fe3++NO↑+2H2O;D錯誤,不符合客觀實際,反應后鐵只能產生Fe2+和 H2;答案:A。

      6.忽視溶液的酸、堿性而造成錯誤

      很多物質之間的反應與溶液的酸、堿性有關,如NO3-只有在酸性條件下才有強氧化性;MnO4-在酸性條件下的還原產物為Mn2+,在堿性條件下的還原產物為MnO2等。

      例10.將鋁粉投入某無色澄清溶液中產生H2,則溶液中存在的全部離子的組合中(離子濃度小于1×10-5mol·L-1的離子忽略不計),正確的是

      誤點:本題解答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題意把握不準而錯選B項,本題指“全部離子組合”,即首先必須是強酸性或強堿性環(huán)境任一情況;二是忽視酸性條件下,當有NO3-存在時,NO3-能將鋁氧化,本身被還原成NO,無H2放出,從而錯選A項。

      辨析:該溶液中加入鋁粉產生H2,說明該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或OH-。A項中由于NO3-的存在,放出的氣體為氮的氧化物;B項中既無大量H+,又無大量OH-;C項中OH-和Al3+不可能大量共存;只有D項符合。此題與普通的離子共存題,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例11(.2011江蘇卷理綜4)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 KNO3溶液:H+、Fe2+、Cl-、SO42-

      B.甲基橙呈紅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pH=12 的溶液:K+、Na+、CH3COO-、Br-

      D.與鋁反應產生大量氫氣的溶液:Na+、K+、CO32-、NO3-

      解析:A 中 H+、NO3-、Fe2+不能大量共存;甲基橙呈紅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AlO2-不能大量存在,B錯;pH=12的溶液為堿性溶液,C正確;與鋁反應產生大量氫氣的溶液,如溶液呈酸性CO32-不能大量存在。答案:C。

      [1]張英鋒,李長江,盧偉明.2012年全國高考新課程理綜化學Ⅱ卷試題分析[J].高中數(shù)理化,2012(11).

      [2]張英鋒,張永安.鐵化合物與亞鐵化合物間的相互轉化及其應用教學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1).

      [3]張英鋒,李俊生,張永安.離子共存與HCl和HNO3的反應[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2(8).

      [4]張英鋒,張永安.反思與重構——關于碳酸鹽與碳酸氫鹽的溶解度的教學[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3(9).

      [5]譚義秋“.淀粉的氧化”研究性學習案例[J].化學教育,2010(5).

      猜你喜歡
      誤點氧化劑溶質
      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導數(shù)試題中的易錯易誤點歸類剖析
      滴水成“冰”
      溶質質量分數(shù)考點突破
      外賣小哥
      “氧化劑與還原劑”知識解讀
      中學化學(2019年4期)2019-08-06 13:59:37
      熟悉優(yōu)先原理 迅速準確解題
      中學化學(2019年4期)2019-08-06 13:59:37
      不同氧化劑活化過硫酸鈉對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降解的影響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歸類解析
      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 消除學習數(shù)學的誤點
      青田县| 阳东县| 新田县| 滦南县| 宜都市| 固原市| 枝江市| 绥芬河市| 大城县| 石渠县| 河西区| 太康县| 通化县| 永寿县| 罗平县| 诸暨市| 瓦房店市| 克拉玛依市| 富平县| 荃湾区| 玉山县| 清河县| 郴州市| 股票| 宣汉县| 安平县| 遂昌县| 巴里| 北安市| 昌黎县| 浦北县| 武穴市| 思南县| 铜川市| 长沙县| 阜新| 安化县| 左权县| 政和县| 仲巴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