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
當“高級定制”成為當今的熱門概念,諸多日漸沒落的傳統(tǒng)手工藝似乎也找到了春天。然而,“高級定制”畢竟不是“包治百病”的萬靈藥,殊不知熱門背后,幾家歡樂幾家愁……
當我們提起“手工定制”這個概念,腦子里跳出來的很可能是CHANEL、LV、PRADA、紀梵希、三宅一生等耳熟能詳?shù)拿帧2贿^,今天我們要談的并不是已經自成體系兩個多世紀的時裝高級定制,而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品的定制。
高級定制的誘惑
對中國的傳統(tǒng)手工藝而言,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當國內時尚界大炒“高級定制”概念時,許多自古以來就為貴胄豪紳做定制服務的傳統(tǒng)手工藝,完全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打出“高級定制”的招牌。有歷史文化的支撐,有精湛工藝的呈現(xiàn),和時裝相比,它們似乎更加適合“高級定制”這條金光大道。
尤其是近年來,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市場持續(xù)升溫,很多傳統(tǒng)工藝品身價倍增,但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市場標準規(guī)范,工藝品市場交易魚龍混雜,虛火日盛,許多頂尖工藝品的價值難以體現(xiàn),并且在無形之中也拉低了傳統(tǒng)手工藝的檔次。這樣的現(xiàn)狀無疑為高級定制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少工藝大師、企業(yè)及工作室,紛紛把目光投向高級定制。
對一些有實力、有品牌意識的手工藝企業(yè)來說,高級定制已成為業(yè)務中的重頭戲。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品牌效益上來看,高級定制所帶來的收益都是巨大的。在這方面,和時尚界關系最為緊密的翡翠珠寶行業(yè)無疑走在最前列。例如創(chuàng)立于2003年的昭儀翠屋,不到10年的時間就發(fā)展成為業(yè)界知名的高端品牌,這其中與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合作開設的高級定制業(yè)務可以說是一大重要原因。
細數(shù)國內知名的翡翠珠寶企業(yè),無論是昭儀翠屋、熙珠寶,還是七彩云南、玉翠山莊,紛紛將高級定制業(yè)務當做提升品牌形象之要務。一時間,國內翡翠珠寶行業(yè)“高定”成風,大有“無‘高定,不品牌”的意味。
產生這樣的效應,高級定制本身所需要的高門檻功不可沒。老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高級定制從材質到設計再到工藝,無不要求真材實料,這讓“高定”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品牌高端與否的重要標志。此外,高級定制所包含著深厚文化內涵也成為業(yè)界追捧的概念。如花絲鑲嵌這種在過去為皇家服務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本身就有著極高的聲望,當它跳出傳統(tǒng)的范疇與時尚相結合,所帶來的品牌影響自然不同凡響。
天下皆知景泰藍
通常我們認為,手工定制文化源于歐洲,最早是從封建皇室興起。比如充滿夸張想象力、炫耀式的非實用主義、香艷浮華的宮廷風格的法國高級定制,最早就是在路易十四及其大量情人的推動下而興起的。英國也同樣如此,更具自由主義味道和冒險精神的英倫手工定制文化,自亨利八世起就以皇室馬首是瞻。
事實上中國的定制文化比歐洲更早。中國五大名窯“官、汝、哥、鈞、定”都有“官供”產品,其中的南宋官窯、汝窯和哥窯,更是專為皇室服務的“官窯”。除了瓷器以外,漆器、玉器、織品等許多工藝,都有專貢皇家御用的產品。上行下效,手工藝品的高級定制在古代貴族富豪之中盛極一時。
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增長,特別是近些年,人們開始強調個性,彰顯個人氣質,更有一些高端圈際人士開始定制獨享的私人藝術品,從物質層面轉向精神層面,去追求一些更高端的東西。不少傳統(tǒng)手工藝因此迎來了復興,例如一向以工藝繁復、材質珍貴為世人所熟知的景泰藍。
泰和坊是一個景泰藍的高端私人定制品牌,談到客戶對高級定制的態(tài)度,泰和坊總經理蔣永吉很樂觀:“手工定制與普通商品的最大差別在于獨特性與稀有性,我們服務過的一些高端客戶,他們對景泰藍手工定制,特別是其背后蘊含的皇家文化底蘊相當認同?!?/p>
從景泰藍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這種華麗但昂貴的工藝品之所以舉世聞名,古代皇家可以說功不可沒。正是因為皇家的鐘愛,引來貴胄豪紳的推崇與追捧,進而使得景泰藍名揚天下。這種自上而下的文化流行,才使得景泰藍受到世人的認可。
緙絲之痛
如果說景泰藍行業(yè)在定制之路上走得順風順水,那么同樣工藝繁復、成本高昂,同樣曾為古代皇家御用的緙絲工藝的定制之路就不那么好走了。緙絲大師王玉祥創(chuàng)辦的南通宣和緙絲研制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緙絲技藝的保護、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在外界看來,宣和長期接受日本的訂單,為日本定制和服腰帶和貴袈衣(高檔禮服性袈裟),腰帶每條在日本售價2~3萬元,貴袈衣更是每件高達人民幣數(shù)百萬元,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王浩然是宣和緙絲研制所所長王玉祥的孫子,2007年大學剛一畢業(yè),他就回到家中成為緙絲推廣團隊的大腦。宣和的緙絲制品在日本賣出天價,但他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日本人壟斷著銷售渠道,宣和的獲利可以說非常少?!斑@就是赤裸裸的剝削!”面對這種不平等的交易,年輕的王浩然顯得憤憤不平,但又無可奈何。
也想過與國內品牌服飾合作,所以王浩然曾每天泡在北京東方新天地里尋找合作對象。“一開始選定了郭培、夏姿陳以及NE.TIGER,但是郭培對我們說只用自己的面料,夏姿陳與我們有過聯(lián)系,但他們更傾向于用刺繡?!蓖鹾迫贿€嘗試著將緙絲與法國頂級奢侈品牌結合,也找到了負責中法貿易的人幫忙,但由于緙絲的技法太過復雜,幾乎不能用外語解釋清楚,而對方又沒有類似的文化背景,遞出的資料也石沉大海。
復興,從文化普及開始
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宣和緙絲和國內一些服裝品牌建立起了聯(lián)系,主要是為他們做服裝的配套服務,但是訂單不多,獲利也不高。也不是沒想過自己做一個高級定制服裝品牌,但對現(xiàn)在的宣和來說是根本不現(xiàn)實的。所以王浩然當下首要考慮的,還是如何讓企業(yè)生存下去。至于高級定制業(yè)務,他認為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緙絲的文化還沒有推廣開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緙絲,甚至連‘緙字怎么念都不知道,誰會找你做定制?”
對比景泰藍與緙絲兩種曾經的御用技藝,我們不難看出文化氛圍的重要性。同樣的高端技藝,一個天下聞名,另一個卻鮮有人知。不光是緙絲技藝,宣傳和推廣的疲軟讓不少傳統(tǒng)手工藝都籍籍無名,再加上行業(yè)內部的混亂無序,以及企業(yè)自身資金薄弱、缺乏品牌文化推廣意識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很多傳統(tǒng)手工藝的復興之路前景晦澀不明。
定制也許是一條好路子,但并非每種技藝、每個企業(yè)都能借此趟出個一馬平川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個高端手工藝品牌的崛起,而不是淪為貼牌代工的手工作坊。只有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傳統(tǒng)手工藝才能順利地傳承,才能談創(chuàng)新、談發(fā)展。是以今時今日,手工藝文化的推廣普及就顯得十二分的重要與急迫。唯有世所周知,方能輝煌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