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蹫?/p>
(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結核六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治療體會
常慧瀾
(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結核六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探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心理變化及治療效果。方法 我院傳染科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 82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兩組患者均給予 4種或以上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化療。對照組患者僅給予上述化療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細菌學轉陰率、影像學好轉率以及空洞閉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 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結論 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在進行聯(lián)合化療的同時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化療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耐多藥肺結核;心理;治療
筆者對我院進行治療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41例進行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2例病例均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傳染科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體格檢查確診,并且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16~74歲,平均(42.58±10.37)歲;病程:1~18年,平均(3.48±1.89)年;分型:其中32例患者為繼發(fā)型肺結核,9例患者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耐藥性:41例患者均耐利福平(R)和異煙肼(H),7例患者耐鏈霉素(S),12例患者耐乙胺丁醇(E),2例患者耐卡那霉素(K),1例患者耐對氨基水楊酸鈉(P)。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17~76歲,平均(44.34±11.62)歲;病程:1~17年,平均(3.28±1.46)年;分型:其中31例患者為繼發(fā)型肺結核,10例患者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耐藥性:41例患者均耐利福平和異煙肼,6例患者耐鏈霉素,11例患者耐乙胺丁醇,3例患者耐卡那霉素,2例患者耐對氨基水楊酸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分型、耐藥性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患者經過常規(guī)的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治療1年以上,并且痰培養(yǎng)結核菌為持續(xù)陽性的患者;患者的胸部X線征檢查胸部病灶呈進展性或者結核空洞進行性增大;患者藥敏實驗結果顯示,患者對利福平和異煙肼,甚至更多的抗結核藥物具有耐藥性;患者的心肝腎功能正常,并且無糖尿病。
1.3 治療
根據患者的耐藥性制定化療方案,選擇4種或以上藥物聯(lián)合使用,化療方案均為:3HZKETh/3HZTh/6HThE。其中異煙肼每日口服一次,0.3g頓服;吡嗪酰胺(Z)每日口服三次,劑量為0.5g;卡那霉素每日肌肉注射一次,劑量為1.0g;乙胺丁醇每日口服一次,0.75g頓服;丙硫異煙胺(Th)每日口服三次,劑量為0.2g;如果患者耐卡那霉素,則改用丁胺卡那霉素每日肌肉注射一次,劑量為0.4g;如果患者耐乙胺丁醇或丙硫異煙胺,則改用對氨基水楊酸鈉每日靜脈滴注一次,劑量為10g,或者對氨基水楊酸鈉每日口服三次,劑量為3g;如果患者無法耐受對氨基水楊酸鈉,則改用左氧氟沙星每日口服二次,劑量為0.2g。對照組患者僅給予上述化療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治療。療程為3個月。
心理支持治療包括[1]:每日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的向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的所有注意事項,并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進行了解,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對于在家用藥治療的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復診,至少每周1次,并進行電話溝通。
采用不同的心理測試方法對兩組人員進行心理社會狀態(tài)的分析,并對觀察組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后進行肝腎功能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胸部X線片檢查以及痰培養(yǎng)檢查。
1.5 療效判定
患者的療效參照全國結核防治會議修訂的肺結核療效評價標準,分為細菌學和影像學兩方面。細菌學:患者連續(xù)三次痰培養(yǎng)結核菌檢查結果為陰性,說明細菌學轉陰;影像學(X線):患者的胸片檢查顯示,患者肺部的大部分或部分病灶吸收為好轉,患者的病灶無變化為無效,患者的病灶增加為惡化,患者的肺部空洞消失為閉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數據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32例患者細菌學檢查轉陰,占78.05%;29例患者影像學好轉,占70.73%,7例患者空洞閉合,占17.07%;對照組患者中,19例患者細菌學檢查轉陰,占46.34%;17例患者影像學好轉,占41.46%,3例患者空洞閉合,占7.31%;觀察組患者的細菌學轉陰率、影像學好轉率以及空洞閉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治療過程中,觀察組4例患者發(fā)生肝功能輕度異常、4例患者發(fā)生輕度胃腸道反應;對照組11例患者發(fā)生肝功能輕度異常、9例患者發(fā)生輕度胃腸道反應。均經對癥治療后恢復正常,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
耐多藥肺結核是指臨床上至少對抗結核藥物中利福平和異煙肼產生耐藥性的肺結核,是耐藥肺結核中,預后最差的一種類型。由于患者的病情經久不愈,治療比較困難,因此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2]。因此,在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并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可以有效的促進化療效果的作用[3]。
綜上所述,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在進行聯(lián)合化療的同時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化療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郝琦,麥清.論西方心理治療由醫(yī)學模式向人文模式的嬗變[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25(148):30-35.
[2]劉建民,趙鮮麗,謝瓊.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4,21(2):136.
[3]雷素英,李銀生,劉艷玲,等.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心理支持與藥物治療同步進行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刊,2009,36(9):8-9.
R521
:B
:1671-8194(2013)04-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