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艷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支柱,是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既擔負著班級“設計師”的使命,又擔負著“施工員”的重任。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學生成才的導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更加重視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去實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目標。
一、用愛感染學生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班主任的愛對學生有著最具體、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是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全釋。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則不能教人。當今學生思想開放,思維活躍,模仿性強,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要比一般教師多的多。師范性也比一般教師大的多。所以,班主任應以高尚的品質給學生巨大的感化,要用無微不至的愛去感染學生。學生像一面鏡子,時刻照著你,如果你什么做的不好,他們就會馬上提出,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要經過時間的堅持。所以,班主任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一恒,堅持不懈,積極進取,用愛溫暖學生。
根據(jù)調查,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溫和、可親,具有愛心。也進一步說明在學生們的心中,一個富于愛心的老師遠比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具老師的魅力。在平時的交談中學生也表示:對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十分愿意接近老師,希望與教師合作,把教師看成是父母般的親人。他們愿意向老師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密伙伴。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愛是永恒的催化劑。
二、注重道德情感培養(yǎng)
情感是人特有的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它對人正在進行著的認識過程起評價和監(jiān)督作用。它對主體產生道德需要,形成觀念、信念起著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們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主體性發(fā)展起著激發(fā)動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個體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決心要去實現(xiàn)的信條。它不單是某種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tǒng)一;它是道德動機的高級形式,是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真正內在動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結構中處于中心環(huán)節(jié)。自然它應成為學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標。通過組織學生背名家格言,講愛國主義故事等,進而引導學生選一條最有針對性的名言作為座右銘,經常帶在身上,堅持每日“三省吾身”,讓它激勵自己不斷進步;選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領袖、英雄或專家名人作為學習的榜樣,用他們的事跡激勵自己前進。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yǎng)和豐富了學生的道德情感,促進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
三、與學生成為朋友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就是人性,對孩子的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睿智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睂τ诎嘀魅蝸碚f,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往往容易形成一個思維定勢和學生談話,不自覺地總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批評,或教育,或指點人生迷津,或指出缺點和失誤,認為這樣就盡到了班主任的職責。然而,這種教育結果一般都是事與愿違,學生往往不領情,有的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拒絕老師的說教,走向事情反面的極端。因此,班主任必須重新調整心態(tài),轉變觀念,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須學會傾聽,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必須學會欣賞,不僅學會欣賞優(yōu)秀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問題學生的缺點和失誤;還必須學會贊美,它是融洽人際關系的法寶。
四、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法
班主任要根據(jù)新時期德育工作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與時俱進,探索新的方法:一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因為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班主任只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以情感人。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做學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生病的學生,班主任應該關心照顧,組織學生送溫暖,給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結合起來。三是建立德育評價機制和規(guī)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規(guī)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評價機制和規(guī)章制度。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中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建立學生操行評分制,每日根據(jù)學習、生活各項活動的情況總結評分并加以獎勵、懲罰,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總之,班主任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經常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求知的愿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勇于參與競爭的思想意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