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磚里有“三劍客”
東漢光武帝劉秀柔道治國,為死刑犯人立碑,故而留下了珍貴的刑徒磚。刑徒磚主要記錄了死刑犯人的名籍、生卒年月等內容,與死者尸骨共埋,相當于墓志銘。它真實地記載了當時文化和社會的一個側面,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刑徒磚因用于犯人,故制作相當隨意草率,大多數(shù)為民間刻工直接以刀刻畫而成。又因其銘文刻畫草率,故多具天真、質樸、凌厲、奔放之韻味。20世紀60年代初,文物部門在河南洛陽堰師縣發(fā)掘刑徒磚800多塊,地域涉及中原地區(qū)及長江中下游各州的刑徒。
兩漢是我國年號紀年的起始,同時磚室墓開始流行,紀年磚的出現(xiàn)為判斷墓葬的年代提供了直接證據(jù),豐富的紀年銘文,為研究漢代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依據(jù)。
吉語磚最初出現(xiàn)于西漢宮殿官署建筑的鋪地磚上,如“海內畢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磚、“單于和親、千秋萬歲、安樂未央”磚,長樂宮的“長樂未央、子孫益昌、千秋萬歲”磚等。通常書法富裝飾趣味,與宮殿瓦當之精美相匹配,展現(xiàn)了華貴的宮廷色彩。東漢時期,小磚室墓上吉語磚大量出現(xiàn),最常見的吉語是“大吉祥”、“宜子孫”、“富貴昌”之類,且與圖案花紋相互映襯,表現(xiàn)了特有的裝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