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王一婷 蘭州商學院
現代企業(yè)理論認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是由利益相關者構成的“契約聯合體”,利益相關者是與企業(yè)共存亡的個人或團體。因此,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對我國會計目標重新審視,對推動現代化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很多,其中在企業(yè)中投入了一些實物資本、人力資本、財務資本并因企業(yè)活動而承擔風險的利益相關者必將成為會計的利益相關者。
會計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有以下幾個:
從資本投入來看,股東和債權人是企業(yè)的資本投入者,股東希望所投入的資本能夠獲得增值,而債權人的目的是收取定額的利息和本金,他們的利益必然與企業(yè)密切相關。
從企業(yè)的內部來看,上至管理層下至公司員工,他們都是企業(yè)資產的使用者,他們的利益都來源于公司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其利益也離不開企業(yè),必然也是會計的利益相關者。
從企業(yè)的外部來看,與企業(yè)有專用性契約的大客戶和大供應商都為企業(yè)提供了穩(wěn)定的“市場資本”,企業(yè)的利益必須滿足他們的訴求。同時,為企業(yè)提供了各種公共服務和公共性環(huán)境的政府也以稅收的形式參與企業(yè)利潤的分配。因此,國家也是會計的主要利益相關者。
當前對會計目標的研究形成了兩個代表性學派: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
受托責任關是基于資源所有權上的受托責任而得以確立的。在這種理論下,會計目標是反映受托者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它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1)受托代理關系的存在是受托責任觀的基石;(2)受托方承擔如實向委托方報告其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及結果的義務;(3)隨著社會委托代理關系的外延的不斷擴大,受托人還應承擔向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報告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
決策有用觀是在資本市場日漸成熟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種理論下,會計目標是提供與經濟決策相關的信息。它重在對信息的特征進行界定并要求會計信息滿足以下幾個特征:(1)信息應該是相關的信息;(2)信息的構成應該是多種多樣的;(3)信息的構成具有復雜性;(4)信息提供的方式應該具有同一性和通用性。
對于我國來說《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起到了如FASB的CF的基本作用,它對于會計目標的界定代表了我國會計目標的基本傾向。
2007年1月1日實施的新版《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條對財務會計目標的規(guī)定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yè)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會計的利益相關者具有多樣性。因此,對于會計的利益主體應該進行重要性層次的劃分。股東和管理層是最靠近和最了解企業(yè)的兩個主體,他們的利益與企業(yè)最密切相關。對于資本的增值,主要是靠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而作為股東才是資本增值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們屬于第一重要的主體。而對于債權人和國家兩個主體,債權人無權享受資本增值的部分,其只能是定期收取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其風險也相對股東較小。而國家通過稅收的形式參與資本增值的分配時按照固定的比例,企業(yè)無法自行控制。所以他們是第二重要的主體。對于其他的會計利益相關者,他們的重要性也就是第三重要層次。
根據利益相關者的重要層次的劃分,我們相信會計目標是會計本質的主要體現,而會計本質最終是要分清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和權利,那么會計目標有必要符合重要的會計利益相關者的目標。
會計目標的選擇離不開其所在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剛剛建立起來,目前還處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我國的證券市場的發(fā)展還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1.證券監(jiān)管法規(guī)不夠健全,上市公司違規(guī)成本較低;2.證券監(jiān)督管理體制不完善;3.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4.上市公司高管道德缺失,誠信水平有待提升。鑒于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使得投資者面臨委托人的道德違約風險較高,同時透明的經理人市場尚未建立起來,投資者無法及時有效的對委托人進行全面的考核。因而,管理層自然就有侵犯股東的利益的動機,同時從證券市場上的缺陷管理層可以采取相應的隱蔽的違規(guī)行為。。因此,在信息披露的會計目標方面,股東要能夠滿足股東對管理層業(yè)績的考核。所以,從股東的角度來看,自然會計目標更傾向于“受托責任觀”。
對于我國的資本市場來說,我國尚未到達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水平,資本市場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經理人市場的道德水平也不太高,這些情況決定了我國的會計目標還會停留在“受托責任觀”之上。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資本市場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完善的經理人市場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未來的會計目標也會傾向于“決策有用觀”,而“受托責任觀”將成為我國會計的一個基本的功能。
綜合以上的分析,筆者根據在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指導,對會計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甄別和篩選,對利益相關主體進行重要層次的劃分,從而得出他們對會計目標的傾向,結論如下:
在當前時期,我國的會計目標傾向于“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觀”只是作為管理層對下一個會計期間的一種決策參考。而當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的層面,“決策有用觀”必定將成為主要的會計目標,“受托責任觀”則成為一種基本的會計功能。
本文僅是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對會計目標進行了研究,研究角度過于狹窄,利益相關者的分析不夠透徹,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葛家澍,杜興強.會計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66-168.
[2]課題組.對我國會計目標定位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5(8).
[3]時軍.我國財務會計目標選擇研究[J].財會通訊,2011(11).
[4]鄒國卿.會計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問題研究[J].湖湘論壇.2008(5).
[5]陳宏.國內外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進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1(14).
[6]葛家澍.建立中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總體設想[J].會計研究,2004(1).
[7]孫莉,谷栗.從“受托”到“決策”看我國會計目標定位[J].財會通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