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巧合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在體操支撐跳躍教學中,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又有技能的掌握。在運動技能的掌握過程中,從老師講解、示范到錯誤動作的糾正,都是經(jīng)過聽覺、視覺、知覺將動作傳給大腦,經(jīng)過大腦的信息處理,最后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過程??梢钥闯?,它是經(jīng)過了一個復雜的知識內化過程,而不是靠簡單的信息輸入與輸出來完成的。以前體操支撐跳躍的教學中,都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只是學生對動作進行機械化的模仿,而一些動作的要領和在完成的過程中是很難體會到的。從中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里忽視了人的思維能力和心理因素對運動技術產生的作用。為此,文章從理論上闡述在體操支撐跳躍教學中運用表象訓練方法來達到優(yōu)化教學,并提高思維活動在學習中的參與度與支撐跳躍類項目的教學效果。[1]
在體操支撐跳躍類項目中,運動表象不僅反映了動作在力量、速度、幅度、方向等方面的特征,更是反映了動作在一定時間、空間等方面的特征,所以說運動表象是聽、視、動或其它感覺的綜合[2]。根據(jù)喚醒—注意理論將心理神經(jīng)肌肉理論和符號學習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表象演練可以從神經(jīng)肌肉與認知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技術動作操作。而表象訓練指練習者有意識、積極主動的利用頭腦中形成的運動表象,對技術的動作或者運動的情景進行回想、重復及豐富發(fā)展,從中喚起自己運動的感覺和強化肌肉本體的感覺,并提高運動技能、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3]。表象訓練具有簡便、易行、有效的特點,它是以感覺知覺為基礎,再通過記憶的印象將其表現(xiàn)出來。從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的理論來說,建立與鞏固運動條件反射,對思維活動的參與有好處。表象訓練是實現(xiàn)腦袋與身體相結合的一種科學的訓練方法[1]。
在支撐跳躍的教學中,首先老師進行清晰的動作分解示范并配合講解,使學生從視覺及聽覺中了解完整的動作表象;其次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表象做出正確的動作,從而形成和強化清晰的視覺表象;最后讓學生把視、聽通道與肌肉運動感覺結合,感受肌肉的本體感覺,并練習、形成和完善運動動作的肌肉運動表象。在學生練習形成運動表象之前,要求學生在練習之前或入睡前在床上躺著時,進行一段表象訓練,時間為3~5min,在這個時間里對課上所學技術的動作形象進行回憶,加深動作的理解和掌握,并在腦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在課堂練習時配合老師或自己語言暗示的方法引起動作形象。
例如:在支撐跳躍中,結合擺臂,先學助跑、踏板、推手、騰空、落地每一個技術動作,接著可以2~3個連起來組成一個組合進行練習,最后學習完整的動作,讓學生在進行表象訓練時,頭腦中清晰的重現(xiàn)每一個動作要領,讓視覺表象轉化為動作表象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每一個運動技術的形成都離不開力量、柔韌、協(xié)調等素質,在進行表象訓練前,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對于不同體質的學生,進行表象訓練時要區(qū)別對待。
在進行表象訓練時,先讓學生處于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下,全身肌肉放松,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注意力高度集中,表象訓練的時間不宜過長,至多3~5min,時間太長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對于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要區(qū)別對待,根據(jù)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氣質類型對于學習新的東西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氣質類型是“粘液質”的學生最符合表象訓練,其次是“抑郁質”,再次是“多血質”,最差的是“膽汁質”為主的學生。[4]
對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yè)(1)、(2)兩個班共80名男生進行體育教學。教學內容是體操支撐跳躍中的縱向前滾翻,教學時數(shù)共8個學時,并在同一環(huán)境下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機就(1)班進行表象訓練的方法,即:完整示范—動作講解—再示范—表象訓練—實際練習—表象訓練。(2)班進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完整示范—講解—分解示范—分解練習—完整練習,并沒有對兩班學生提前闡明他們班之間要作比較。
最后的考試評估中,以防成績夾雜老師個人的主觀因素,采取了分散分值的記分方法,由2位老師同時打分,分值各占50分,第1位老師看動作的是否能完成,即動作技術的每一個部分是否表現(xiàn)出來。第2位老師打學生完成動作的流暢性、連貫性。由第3位老師取均值算結果。最后結果顯示:經(jīng)過表象訓練的(1)班,及格率是87%,采用傳統(tǒng)方法的(2)班及格率是79%。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表象訓練在體操支撐跳躍教學中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完成教學目標,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
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初學動作時,學習者主要是通過模仿在大腦中以形成的動作表現(xiàn),再不停地重復再現(xiàn)這一表象,使大腦中的圖像印象漸漸完善,這時動覺表象越清晰、完整,動作便越準確。體操支撐跳躍技能動作主要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騰空—推手—第二騰空—落地七個階段構成,每一個技術動作的完善、流暢決定著最后的得分情況。所以在學習時,通過運用表象訓練中的聽覺表象、視覺表象、動作表象來協(xié)助學習者掌握每一個技術動作。
這個階段是技能學習的開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認知問題上的,對任務的認知、知覺和理解動作的術語、要領、原理及規(guī)則進行強調,以及在做動作的時候應知覺的線索(包括來自身體內部或外部的線索),學習有關知識,使這種技能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在頭腦中形成[3]。例如:什么時候助跑、什么時候踏跳、什么時候推手、什么時候放松、什么時候緊張、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讓學生自己在頭腦中形成初步的知覺與表象。
在這一階段里,學生的神經(jīng)處于泛化的階段,而多余動作多,在空間和時間上動作都不精確,缺乏了一致性,使內抑制過程還沒有建立,會出現(xiàn)一些較大的錯誤。所以,應該讓學生多從圖解、視頻、多媒體、錄像、電影等手段,顯示動作完成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動作的動力學特征,并進行模仿練習。教師在這一階段的示范、講解、指導就非常重要。
這一階段是學生對動作技能有一定的感知和表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此階段,認知階段的知識得到了應用,學生在大腦里已經(jīng)掌握了支撐跳躍的每一個階段,可以把對自己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自身的發(fā)力和動作過程可以練習起來。雖然掌握技能的原理和技術還需要提高,但興奮和抑制的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變得更加準確,讓對錯誤的覺察能力漸漸形成,使犯錯誤越來越少。學生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如何能成功將技能完成,從認知上面轉向運動方面,并且是他一次一次的練習里更具一致性。所以,學生可以多練習感受助跑、踏跳、推手及第二騰空的技術,并且在結合思維兩者相互作用的基礎里面反復練習,得到動作的特征性,找到可以改進動作的方法,力量、速度合理的使用,空間定位準確的建立,最后把所有動作聯(lián)合成整體,建立起連鎖動作(Gagme,1985年)。
進入這階段技能變?yōu)樽詣雍土晳T化,神經(jīng)過程的興奮、抑制在空間和時空里面更加穩(wěn)定與精確,部分技術還可以在脫離意識的情況里完成。但必須要經(jīng)常練習與鞏固,不然已經(jīng)建立的技術定型會逐漸消退。這時要通過動覺表象來不斷感知肌肉關節(jié)的活動,并讓記憶加強,通過這種內外信息的反饋,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通過動作的不斷修正、調整,讓動作自動化。學生也已經(jīng)形成了很高的錯誤發(fā)現(xiàn)能力,自己可以發(fā)現(xiàn)錯誤并且改正錯誤。所以這階段教師應多安排學生鞏固動作內容的練習。
(1)表象訓練教學時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表象的內容從易到難,從單個動作到一個組合,最后到一個完整的動作,應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互配合進行教學。
(2)表象訓練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表象的重要因素是通過集中注意力讓回憶順利記起動作。在助跑開始后,需集中注意力,沒有一點雜念,并按照正確的動作來要求完成動作。
(3)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下要誘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表象訓練,并且讓他們喜歡表象訓練,表象自己成功的動作,以保證積極的強化作用。
(4)表象訓練和傳統(tǒng)的教學結合讓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后,一定要通過考試或比完成率的游戲測定效果,讓學生自己感受到表象訓練的重要性。
(5)表象訓練應結合教師的暗示語,如示范、口令和手勢等,尤其是支撐跳躍時幾個步驟的連貫性,需要結合表象訓練和教師的暗示語強化學生的表象運動。
在體操支撐跳躍教學實踐中,將人腦表象機與表象訓練法充分、有效的運用起來,并與傳統(tǒng)訓練方法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掌握支撐跳躍這個難度挺大的項目,對教學質量也起著積極作用。
[1]周兆欣,紀志敏.表象訓練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17(2):61-62.
[2]英若若,顏區(qū)青.表象訓練在體操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瓊州大學學報,2002,9(2):94-95.
[3]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張敏.體育教學中運用表象教學法探討[J].宿州師專學報,2002,17(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