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中國的改革,需要只爭朝夕。不改革,日新月異的世界不會停下腳步等待中國;不改革,既得利益集團不會主動讓出利益;不改革,許多積累的問題和矛盾會不斷激發(fā),累積的戾氣和怨氣在突破臨界點后會有一天突然不可收拾,爆發(fā)社會危機;不改革,一直潛伏在中國社會中的“文革”余孽也會興風(fēng)作浪,使中國朝著相反的方向走,社會發(fā)生倒退。穩(wěn)定是人心所向,但穩(wěn)定不是“維持現(xiàn)狀”,而應(yīng)該是在改革中追求動態(tài)的穩(wěn)定。
在大球比賽中,雙方分差懸殊,落后方已經(jīng)不可能將比分追趕上來,這時可能會把主力換下來,雙方用替補隊員把比賽打完,這段時間稱為“垃圾時間”。以此觀察我們的地方官員,頗有一些類似之處。官員是有任期的,政府是按“屆”計算,所以,一屆地方政府一個任期正如一場有時間限制的體育比賽,有些地方官員也有強烈的“垃圾時間”意識,在不同的時間段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最后時段常被認為是仕途前行中的“垃圾時間”——不去積極爭取,而是消極保守地維持現(xiàn)狀,觀望,維持,不作為,等著換屆后再做事,等著任期一結(jié)束順利地走上一個心儀的官位。
如果真想為老百姓做點事情,真想在任期內(nèi)在推進改革上有所作為,是不會有垃圾時間的,只會爭分奪秒地用手中的權(quán)力為公眾謀福利,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至越到最后越會珍惜手中的權(quán)力,做點兒實實在在的事??捎行┕賳T早沒了這種“為民”意識,而是一切以有利于自己升官發(fā)財為中心。有利則爭,無利則推,民利則奪,對自己升遷有利,就“不換腦袋就換人”的霸氣去拼命推行,當(dāng)?shù)搅艘粋€微妙時段之時,就會以“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自私心態(tài)去敷衍。改革還是不改革,怎么改革,一切圍繞是否有利于“個人仕途”。
這導(dǎo)致了某些官員“為官一任”的行為周期律。剛上任時,為了向上級證明,總會折騰出一些動靜來,都會喊出一些諸如“幾年大變樣”、“建設(shè)新某某”之類的宏大口號,大拆大建,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多出在任期前一兩年。任期的后期,基本上就進入改革的“垃圾時間”了,改革要觸碰利益,他們不愿得罪人;改革有可能形成公共事件,引起爭議,隱藏著變數(shù)和風(fēng)險,他們擔(dān)心這種爭議影響自己仕途;而且,那個時間某些一心想著“往上走”的官員開始跑官要官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想改革。
他們只想著維持現(xiàn)狀,覺得“不出事就是好事”,認為“不引起關(guān)注就是成功”,問題再多、矛盾再突出也都是下一任的事情了。很多地方所以多年來一直難以脫貧,難以獲得發(fā)展,就跟這種周期律下的亂折騰有關(guān)。為官一任,僅僅只是向上走的一個跳板。
改變某些地方官員腦子里根深蒂固的“垃圾時間”意識,讓他們珍惜在任的每分每秒,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打破官員在任期下的行為周期律,是一個亟需破題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