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 中國上海 200433)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yè)以才興,軍以才強。人才是建軍治軍之本,是軍隊建設第一戰(zhàn)略資源。十六大以來,在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和軍隊使命任務發(fā)展變化的基礎上,胡錦濤同志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軍隊干部隊伍和人才建設堅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改革中發(fā)展、在應對挑戰(zhàn)中加強,為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十六大以來,軍隊干部隊伍和人才建設最突出的特征是政策制度調整改革,初步構建了科學有效、完善配套的制度體系,促進了干部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一)選拔任用制度逐步健全。我軍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軍官考評體系,指揮軍官考評制度更加系統(tǒng),2005年5月,頒發(fā)施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團級以上指揮軍官通用能力基本標準(試行)》,在全軍作戰(zhàn)部隊實行考核與考試相結合選拔副團職領導干部制度,構建形成了指揮軍官考評體系,有效促進了科學考察和使用干部。2009年1月出臺了《軍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規(guī)定(試行)》,選拔任用方面的制度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干部選拔任用監(jiān)督制度更加嚴密,建立了干部推薦、考核、提名、任用責任制,制定《違反現役軍官職務任免紀律的處理規(guī)定》,推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進一步提高了干部選拔任用的公信度。
(二)培訓制度趨于完備。2003年8月,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人才培養(yǎng),實施人才戰(zhàn)略工程,制定出臺《實施軍隊人才戰(zhàn)略工程規(guī)劃》,對2020年前軍隊人才建設作出整體籌劃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設“五支隊伍”的努力方向。規(guī)劃以恢復三級培訓制度為基礎,構建完善了以逐級培訓為主體、崗位培訓為補充、培訓與使用相一致的全程全員培訓體系;健全了依托培養(yǎng)制度,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yǎng)軍隊干部制度,為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軍隊人才培養(yǎng)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科技文職干部制度日趨成熟。1980年以來,先后建立了專業(yè)技術干部職稱評定制度和專業(yè)技術等級制度,使軍隊專業(yè)技術職務評任工作規(guī)范化;1988年4月頒布《文職干部暫行條例》,對于保留骨干、穩(wěn)定隊伍、改善編配結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05年6月,為貫徹落實“軍隊人才與地方人才兼容發(fā)展”的思想,適應形勢任務發(fā)展變化,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建立文職人員制度,2萬余名文職人員成為部隊建設又一支新生力量,開辟了利用社會人才為軍隊服務的“綠色通道”。與這些基本管理制度相適應,先后建立完善了軍隊博士后管理、高級專家保留和優(yōu)秀人才獎勵等十六項配套制度。這一相互銜接、互為補充的制度體系,涵蓋面廣、規(guī)范性強,保證了專業(yè)技術人才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運行。
(四)工資福利制度不斷完善。十六大以年來,我軍干部工資福利制度多次調整改革。2006年實行由職務、軍銜和軍齡工資組成的“三結構”工資制,并建立了工作性補貼和生活性補貼制度。由最初的單一工資制到職務、軍銜和軍齡工資組成的“三結構”工資制,干部工資制度實現了由單純的工資向“工資加津貼補貼”的拓展,工資增長方式實現了由“臨時政策調控增長”向“長效機制調控增長”的轉變,同時,相繼建立完善了休假探親療養(yǎng)、家屬隨軍就業(yè)、子女教育等相關福利制度,基本形成了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體現軍人職業(yè)特點的軍隊干部工資福利制度體系?;拘纬闪诉m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體現軍人職業(yè)特點的軍隊干部工資福利制度體系,有效發(fā)揮了集聚人才、穩(wěn)定隊伍的重要作用。
(五)軍隊離退休干部安置和預備役軍官制度日益配套?!吨泄仓醒朕k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軍隊離休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見》于2004年1月頒發(fā)施行。這是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軍官服役制度調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新形勢下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安置管理政策制度的發(fā)展和完善。2005年起,全軍現役部隊專業(yè)技術崗位開始預編預備役軍官,把選拔人才的視角向雄厚的社會資源延伸,逐步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素質人才需求。為推動預備役軍官工作,201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對預備役軍官評授軍銜、職務任免等作出全面規(guī)范,全軍預備役部隊所編5萬余名預備役軍官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明顯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