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活的真諦,瞬間的永恒——《到燈塔去》的主題隱喻探析?

      2013-08-15 00:44:42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1期
      關鍵詞:拉齊到燈塔去伍爾夫

      李 莉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大學英語部,廣東廣州 510665)

      英國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是一部對內(nèi)心世界進行細微刻畫的帶有意識流色彩的小說。作者在對意識的流動、場景的轉換進行細膩刻畫的同時,通過一種特殊的小說結構和特定的人物和意象隱喻了一個貫穿全篇的主題思想?!盁羲笔沁@部小說的一個特殊背景,也是這一隱喻主題的中心。圍繞著這一背景和中心,小說的結構和各種人物都在為實現(xiàn)和完成這一主題隱喻而服務。

      本文旨在通過對小說中“窗口”、“燈塔”、“莉莉”等主題的隱喻分析,闡釋了作者希望現(xiàn)實、意識與情感三者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完美生活觀。在這一生活觀中,藝術心態(tài)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某種程度上,作者的思想可被理解為只有通過藝術的視角才能追求到包涵了現(xiàn)實、意識與情感的完美生活。

      1 “窗口”:用藝術的視角放大現(xiàn)實生活

      “窗口”是《到燈塔去》的第一部分,也是小說中最長的一部分。窗戶,是一個可以觀看外面世界的地方。觀者在窗里,而窗外是另一個不用參與其中的世界。窗外的景致如何,很大程度上與觀望者的主觀感覺有關。雖一窗之隔,卻是一種無法跨越的距離。觀察者在窗里帶著獨特的心情、情感與視角看著外面的一切。“‘窗口’象征著以免透視客觀現(xiàn)實的鏡子,是拉齊姆夫人觀察生活,認識世界的心靈之窗。”[1]165“觀望窗外景色的‘窗口’也是一個畫框。拉齊姆太太和畫家莉莉常常倚窗而立,透過窗口遠眺海洋、燈塔和燈塔射出的黃色的光?!盵2]作者通過“窗口”,放大了拉齊姆一家的家庭生活,細膩地刻畫了“窗口”內(nèi)外的各種人物和景觀。作者筆下的窗外世界似乎就是一幅細致入微的風景畫,語言中盡顯美麗,寧靜與和諧。畫家莉莉竭力將窗外的景致攬在畫筆下,用一生的經(jīng)歷去體味現(xiàn)實生活的全部意義。拉齊姆夫人透過窗口凝望燈塔的種種遐思,折射出女性眼中的奇特而永恒的生活觀:珍惜一切真實的存在就是生活的真諦。從這個意義上講,打開這部小說的同時,讀者也開啟了人生的一扇窗。這部小說就是一個“窗口”,是我們凝望人生的一個視角和對待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那么,作家的小說、畫家的作品、拉齊姆夫人的燈塔,都是喻示著一種相同人生觀。這種人生觀,就是藝術與生活的高度統(tǒng)一與和諧。用藝術的眼睛觀察生活,選擇生活,熱愛生活是“窗口”的主題隱喻,也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

      當我們用藝術的眼睛定格現(xiàn)實生活的時候,時間不再是生活的坐標。正如畫家的畫,只是對一瞬間生活的定格,沒有時間的流逝。因此,小說這一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刻畫和描述圍繞著拉齊姆夫人的人物,景致,心理和對話,而時間只有流逝了兩天而已。而我們普遍認為的人生大事,例如戰(zhàn)爭,婚姻,以及亡故等,在作者眼里也只是一瞬間而已。因為這不是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這種外部世界的變化無法改變一個人生活的本來面目。那種切切實實微不足道的瑣瑣碎碎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永恒的無法抗拒的生活的魅力所在。透過窗口,作者想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它不是一個理想或是幻覺,而是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時時刻刻,充滿了感覺和靈性;它不是一句話或者一個重大的結果,而是一個行動、一個過程;它不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一次沖動,而是一種溢滿了安寧與溫柔的情感。即使死亡和戰(zhàn)爭也無法與這種充盈而令人滿足的生活片段相提并論。

      “伍爾夫后期小說對暫存性的隨意描述,是由對永恒和普遍的祈求來豐富和闡釋的…… 盡管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似乎常常被消減成一些微小的密碼,但它們所標明的卻是一種復雜的意象話語的一部分?!盵3]764這種復雜的意象也體現(xiàn)在小說的名字——到燈塔去。在“窗口”這一部分,燈塔只是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個被丈夫或者孩子向往的東西一樣,散發(fā)著誘惑的光芒與氣質(zhì)。然而,在拉齊姆夫人的眼里,是否一定要去燈塔并不重要。她可以安慰兒子詹姆斯,也可以同意丈夫拉齊姆先生的意見。因為在她眼里,燈塔是生活的所有物之一,如生活中所有突如其來和轉瞬即逝的生活片段和事物一樣,也如戰(zhàn)爭或死亡一樣。真正重要的是沒有意圖的行動本身以及由此帶來的心路歷程。而小說也賦予了“燈塔”與“窗口”相同的寓意。

      2 “燈塔”:人生是過程,而非目標

      小說對于“燈塔”的描述是多面的。小說通過每個人各自的立場來觀看和感受“燈塔”。隱喻了燈塔在他們各自的主觀世界里是不同意義。在這個意義上,“燈塔”成為了融合主觀和客觀的載體。因此,它的隱喻是多層面的。伍爾夫在她的諸多作品中都試圖解構主觀與客觀,內(nèi)心與外在,現(xiàn)實與夢想之間的界限。將兩個反向的概念融合的真正目的并非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故意忽視,而恰恰是呼喚人們用真心和靈魂接近生活,不帶偏見,沒有計劃,不重目的。[4]伍爾夫在她的日記中也提過,每一個人物都賦予了燈塔不同的東西。無論是什么,它不是只有唯一一種意義。她稱自己并不擅長于具體事物的意象,除非是從宏觀的角度。[5]137到燈塔去,只是這部小說的主線,并非暗示著一種實際的行動和目的。事實上,小說中“窗口”這一部分的描述時間只有短短兩天。因此,拉齊姆一家是否必須要“到燈塔去”其實是不重要的。這一隱喻是從宏觀的主題出發(fā),“到燈塔去”是無數(shù)人生目標中的一個;如同死亡等一樣,是人的最終歸宿。真正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生活和行動本身的意義。這種行動可以忽視目的和結果,只要你在意和欣賞這一行動給生活帶來的種種難忘的心路歷程和瞬間就好了。

      伍爾夫以“燈塔”為點,展開了現(xiàn)實生活中矛盾與和諧共存的真實面,圍繞著“燈塔”,小說人物經(jīng)歷了從凝望“燈塔”到接近“燈塔”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小說描述了人物的不同感悟、不同態(tài)度以及之后發(fā)生的不同的變化。凡此種種都隱喻著一個主題。到燈塔去,體現(xiàn)了作者期望現(xiàn)實與心靈能夠無限接近生活這一理想的最終實現(xiàn)。而對“燈塔”不同角度的凝望則反映了生活在不同心靈空間的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全然不同的理解與態(tài)度。人生是一個隨時變化著的過程,而遠非一個或者幾個結果所能概括。

      小說圍繞“燈塔”,集中描述了拉齊姆夫人、拉齊姆先生、小兒子詹姆斯以及查爾斯和畫家莉莉幾個人物從遠觀“燈塔”到接近“燈塔”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言語、心理和行為。矛盾,沖突和變數(shù)是生活這一篇章中最多的音符。正是這些看似嘈雜的音符構成了人生的旋律?!盃幊?分歧,意見不合,各種偏見交織在人生的每一絲纖維之中”[6]8,每個人都在經(jīng)歷中感悟,在感悟中改變,這種改變便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整個人生的全部內(nèi)容。

      2.1 拉齊姆夫人和“燈塔”

      對于明天是否要去燈塔,拉齊姆先生和兒子詹姆斯產(chǎn)生了矛盾。拉齊姆夫人知道丈夫?qū)τ谔鞖獾呐袛嗍菍Φ?但她仍然安慰兒子說:“也許天氣會好的——我想會好的”。而在晚上睡覺前,她又對丈夫說:“是的,你是對的。明天會下雨。燈塔去不成了”。對她來說,天氣會不會好起來和去不去“燈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讓周圍的每個人都感受到愛和溫暖,讓他們感覺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這些是生活中無數(shù)瑣事中的一兩件無關緊要的而已。她還使自卑的郁郁寡歡的拉斯來先生獲得自信;她熱心促成了保羅和米坦的婚姻,隨后她又轉向莉莉和班克斯。在晚飯桌上,她周旋于丈夫、子女和賓客之間,終于成功地使氣氛融洽活躍,大家都得以在和諧和溫暖中共進晚餐。[7]

      拉齊姆夫人經(jīng)常倚窗而立,遠眺大海、燈塔以及燈塔發(fā)出的黃色光芒。在拉齊姆夫人眼里,“燈塔穩(wěn)定的光,就是她自己的光”[6]13,人生就像大海,而燈塔卻能屹立于茫茫大海之中,巋然不動,孕育著黑暗中的光明,方向和希望。燈塔是大海的中心,是可以讓人鼓起勇氣,讓人感受溫暖和生命的力量所在。這也代表著拉齊姆夫人的心靈、她的精神力量和她的人生觀。拉齊姆夫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平定紛擾,安撫心靈,成人之美;她帶給周圍溫暖、希望和滿足,是家庭乃至鄰里的中心。拉齊姆夫人明白人生的最終宿命,因此更要細細體會與珍惜過程,選擇把愛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一切都會消失,而人的心靈、思想和情感卻可以跨越時間長河而永恒。因此,她對生活充滿了理解和愛,她愛著每時每刻、每一個人,她用心靈和情感小心呵護著這些似大海般茫茫無邊卻又無比真實的瑣瑣碎碎。正是這些極易被人忽視甚至無視的點點滴滴的瞬間構成了人生的全部內(nèi)容。

      2.2 拉齊姆先生和“燈塔”

      對于拉齊姆夫人和兒子要去“燈塔”的愿望,在拉齊姆先生看來是無聊的,微不足道的。他對一個玫瑰花瓣的美麗無動于衷;他不茍言笑,經(jīng)常沉浸在對自己哲學思想的思考中;他評價自己的成就時是苛刻的;他為自己不能達到的高度而傷感甚至心情沮喪。而他從妻子那里得到的唯一安慰是希望聽到妻子說愛他。他在意每一個令自己不滿意的結果,對于妻子,他尋求的也不過是一句話而已。他當然也明白人生最終的宿命,但他只狂熱于生活中每一個未知的結果,而看輕甚至漠視生活中真實的各種點點滴滴。他與拉齊姆夫人的人生觀是不同的。生活的真諦在于過程和在于結果的差異是本書矛盾存在的依據(jù)和焦點。也是伍爾夫希望通過小說能夠引起讀者思索的地方。

      所有圍繞在拉齊姆夫人身邊的人物,雖然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他們對生活的不如意:事業(yè)不夠成功、貧困、沒有地位、婚姻不幸、藝術作品無法達到不朽、甚而衰老。[8]凡此種種,都是緣于人們對結果的追求遠遠勝過了對每一個過程,每一次經(jīng)歷的體會和感受。

      查爾斯·塔斯萊是這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附和拉齊姆先生打擊小詹姆斯,說去不成燈塔時表現(xiàn)的粗魯;他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和失去這個焦點時的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他對自己的盲目自信,對周圍人們只知道吃和說以及沒有受過教育的無知表示不滿和同情??梢?查爾斯是個只在乎結果的人物,并且希望其他人和自己一樣應該為已然取得的成就而自豪,為他所擁有的結果而在意他,崇拜他。而當這些并未被人們在意時,他內(nèi)心充滿憤懣和不屑一顧,只好重新回到自己編織的非現(xiàn)實世界。教育使他脫離現(xiàn)實生活,他在書本知識的指引下取得一點成就,便無視現(xiàn)實生活的瑣碎和真實。這種舍本逐末的生活態(tài)度,使自己最終成為精神世界的巨人,卻是現(xiàn)實世界的矮子。借此人物,作者充分地表明自己對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一切,諸如虛無的名聲和頭銜的極大同情與否定。

      2.3 小詹姆斯和“燈塔”

      伍爾夫?qū)R姆夫人以及她周圍人物的設置和截然不同的描述隱喻著她的一個重要觀點,即藝術與哲學是格格不入的。從哲學范疇來講,矛盾是一切社會關系的本質(zhì)狀態(tài),現(xiàn)實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矛盾,每個人都致力于不斷改變自身與社會的關系,人們的命運在矛盾的肯定與否定中發(fā)展變化。從藝術的角度觀察人生,生活就是個美麗的過程,就不應該存在矛盾。任何暫時的看似矛盾的東西都是對生活的不同渴求和極端情感。這些矛盾是不堪一擊的,是會被生活的浪潮席卷甚至吞沒的。拉齊姆先生的職業(yè)恰恰是哲學教授,在對人生終極目標和意識形態(tài)的思考中,他錯過了人生的一切過程的美好而始終生活在無法超越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小詹姆斯的出現(xiàn)說明了男性對理想的渴望與征服從孩提時代就開始了。以至于成年后表現(xiàn)的野心勃勃都是極其荒謬和徒勞的。無視生活的平凡美麗使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的任何時候都顯得格格不入。小說開始于小詹姆斯與父親拉齊姆先生激烈的心里對抗。矛盾的根源在于明天是否去“燈塔”。在小詹姆斯眼里,遠處的“燈塔”是一座銀色的、散發(fā)著迷霧般美麗的塔。對他而言,這是他目前唯一的理想。父親的斷然拒絕使他無法實現(xiàn)理想,他便可以無視親情,甚至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仇恨并有用刀殺死父親的潛意識。在小說的第3部分“燈塔”,詹姆斯與父親終于接近“燈塔”,并最終登上了“燈塔”。這個時候,燈塔近在眼前,“他的結構看起來堅硬、普通而真實。上了栓的窗戶和晾曬在巖石上的衣服使它看起來絲毫沒有魅力。詹姆斯的第一沖動就是想擯棄眼前的一切,賦予燈塔一種威嚴。但他隨后意識到:燈塔既是過去的樣子也是現(xiàn)在的樣子?!盵9]276-277他不愿意否定自己之前腦海中的“燈塔”,不愿意否定自己的理想。他們早期的心里對抗和矛盾終究得以化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相互理解與欣賞。伍爾夫諷刺了男性社會對欲望和終極理想極端的控制欲和追求欲,在此,作者也表達了自己對男性世界理智上的同情和情感上的蔑視。

      3 畫家“莉莉”:藝術般地感受心靈與情感,才是永恒的生活真諦

      畫家“莉莉”是小說剛開始就和拉齊姆夫人一起出現(xiàn)的人物。兩人的眼睛同時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莉莉?qū)で箪`感和美景的愿望和拉齊姆夫人渴望留住生活中每時每刻的美好和感動的需要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拉齊姆夫人渴望將美好的瞬間定格在心里;而莉莉希望將美景定格在畫布上,通過色彩和線條抒發(fā)和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而這也是伍爾夫想致力于表現(xiàn)的東西。因此,很多評論家認為畫家“莉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伍爾夫本人。“莉莉”手中的畫筆和畫作正是伍爾夫手中的筆和小說。從這一點上,筆者認為,拉齊姆夫人的眼睛,“莉莉”的畫筆和伍爾夫手中的筆三者雖然形式上是不同的,但實質(zhì)上是相同的。她們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試圖定格生活中一切美好的瞬間與感受,用藝術家的眼睛和心靈感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真實和美麗。

      作者通過“莉莉”這一人物結束了這部小說。最后的情節(jié)是莉莉終于在 10年后完成了她的作品,并且堅定地指出:在一個決定和注定變化的世界里,藝術可能是不變的唯一希望。在草地上畫畫時,她無比深切地懷念著拉齊姆夫人。并且想象著一位老詩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沒有什么可以永恒,一切都在變化;除了語言和繪畫。而藝術和繪畫中包含著對現(xiàn)實的思想和情感。由此,作者的完美人生觀最終得以明確。隨著“莉莉”最后一筆,她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伍爾夫的小說也完成了。至此,三位女性將生活與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并且希望能夠向讀者傳達:生活是一個無比美麗的過程,用藝術家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和欣賞生活的點點滴滴,即使是苦難,即使是平凡,都是轉瞬即逝,卻可以美好和永恒的瞬間。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4 “眼鏡式結構”:時間是生活的載體,唯生活本身具有永恒價值

      作者將小說分成三部分,前后兩部分篇幅很長:第一部分約有 180頁篇幅,第三部分約占 100頁篇幅,而中間部分名為“時間流逝”,只有短短 20多頁的篇幅。在第二部分中,拉齊姆夫人去世;他們的一個孩子在戰(zhàn)爭中死亡;另一個孩子死于難產(chǎn);這些事件都是用一句話說明,是時間流逝的必然產(chǎn)物。而用較多的文字描述了他們留下的空房子。

      小說這一獨特的藝術結構似一副“眼鏡”,左右兩邊放大了篇幅,而中間只用很短的篇幅來寫時間的流逝,來貫穿小說的始終。這一部分的時間流逝是必然的,發(fā)生的事情在一般人看來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例如死亡,戰(zhàn)爭。但作者只是略加交代,因為他們只是時間的必然產(chǎn)物,只作為事實而存在,也不過一瞬間而已,并非生活的全部,因此也無需夸大。[10]11相反,正是因為死亡是我們最終的宿命,所以生活的過程才彰顯得更加突出和有意義。我們需要戴著這樣一幅“眼鏡”生活,去發(fā)現(xiàn)生活細節(jié)之處的美,體味過程的和諧和自然。作者獨具匠心地為讀者精心打造了這副“眼鏡”,希望讀者能夠用藝術家的眼睛和心靈去認真地生活,用心地感受生活。

      在這里,作者也暗示了藝術家的成功之作必然是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是心靈和思想賦予了某種情感或意義的現(xiàn)實細節(jié)。這也是為什么小說中的“莉莉”在歷經(jīng)10年后才完成了自己作品。它的開始和完成都只是瞬間而已,而這一過程是漫長的,也是她心靈和情感不斷成長、升華并達到某種融合境界的必經(jīng)之路。

      5 結 語

      《到燈塔去》這部小說蘊含著豐富的主題隱喻。作者利用獨特的小說結構,人物設置和場景選擇,表達了一個藝術家理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藝術地體味人生的過程;生活的真諦,就是真正可以永恒的情感。因此,人生是一個過程,如果你希望在結束的時候是一幅杰作,就要不斷地完善和充實自己的心靈和情感歷程。這正是《到燈塔去》真正的思想和意義所在。

      [1] 李維屏.英美意識流小說[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 張中載.小說的空間美—“看”《到燈塔去》[J].外國文學 ,2007(4):115-118.

      [3] [法]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史 [M].谷啟楠,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 羅杰鸚,申屠云峰.超越主客觀真實——淺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文學與生活 [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2):9-12.

      [5] 戴紅珍,宋炳輝.伍爾夫日記選 [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

      [6]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到燈塔去 [M].瞿世鏡,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7] 劉南,蔣曉紅,張衛(wèi)萍.精巧的藝術構思,永恒的心靈探尋—試論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5):35-37.

      [8] 程陵.對人生終極理想的獨特表述 [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5):40-42.

      [9] Virginia Woolf.To the Lighthous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b,Inc.,1927.

      [10] Woolf,Lenoard.Collected Essays[M].London:the Hogarth Press,1978.

      猜你喜歡
      拉齊到燈塔去伍爾夫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X)《羅克斯維爾火車站的貓》(節(jié)選十)
      英語世界(2022年1期)2022-01-18 20:47:56
      拉齊尼?巴依卡:帕米爾的雄鷹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IX)《羅克斯維爾火車站的貓》(節(jié)選九)
      英語世界(2021年9期)2021-09-24 10:28:54
      拉齊尼·巴依卡:永遠的“帕米爾雄鷹”
      中華兒女(2021年8期)2021-06-18 12:55:48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英語翻譯作品在我國傳播與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出版廣角(2016年17期)2016-11-07 16:29:12
      《到燈塔去》來洞見回憶的再現(xiàn)
      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到燈塔去》中的莉麗·布里斯科
      淺析伍爾芙小說中的兩性關系
      友谊县| 达州市| 双城市| 齐河县| 精河县| 自治县| 潼南县| 连州市| 梓潼县| 营山县| 岳阳市| 通化县| 宜宾县| 防城港市| 开封县| 安图县| 平定县| 雅江县| 突泉县| 会泽县| 枣阳市| 东海县| 隆尧县| 洞口县| 兰溪市| 昌平区| 武川县| 岑巩县| 句容市| 台南市| 涟水县| 军事| 邵武市| 乌鲁木齐市| 沾化县| 浦北县| 沙田区| 江川县| 松江区| 绥江县|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