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貫強
(四川省大竹中學,四川達州 635100)
實現(xiàn)初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銜接是一個時常探討而又時常新鮮的話題。在手機媒介成為“第五媒介”而在中學生中迅速普及的信息化時代,如何發(fā)揮手機媒介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中的作用,無疑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為此,筆者以此次新課改為契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所謂把能力作為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切合點,就是指借助和利用手機媒介培養(yǎng)學生提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闡釋與描述事物、探究與論證問題以及辯證思維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等思想政治學科所要求的能力,進而再以能力為抓手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三維目標,并達到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目的。
之所以要把培養(yǎng)能力作為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切合點,這是因為:第一,新課改背景下具有綜合課程特征的思想政治課,[1]把培養(yǎng)能力作為其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切合點有利于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其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tǒng)一招生考試對思想政治課的能力要求;也能夠滿足新課改對思想政治課開放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更有益于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對此筆者曾撰文對此進行過專門探討。[2]第二,手機媒介作為功能日益強大的信息載體之一,利用其培養(yǎng)初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所要求的各項能力具有可行性。
之所以要進行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探索是因為:第一,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信息化的要求,而手機作為信息化的產物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該課程的這些要求;第二,手機媒介作為“第五媒介”,其具有低消費、操作簡單、攜帶方便、性價比高等優(yōu)點,中學生對手機的持有量正在逐年攀升,有關調查顯示中學生的手機持有率已經超過了90%。故而,發(fā)揮手機媒介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中的“正能量”,無疑是恰在其時的。其次,手機媒介作為一種新型媒體,其與所有新生事物一樣,利弊共存,因此,可以借助其為典范,在應用與使用的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以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等諸項能力。而其提供的WAP等功能,對于培養(yǎng)學生查找和篩選信息、提取與解讀信息等諸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針對當前學校中存在的教師對中學生持有手機抱“否定”態(tài)度以及學生過度沉溺于手機游戲等現(xiàn)實情況,用發(fā)揮手機媒介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中的正面功能來消解這些不當認識和不良影響無疑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借助手機媒介這一信息平臺,課堂中適時、迅捷地開展時政點擊與評論,實現(xiàn)初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提出的各項學科能力的要求??紤]到中學生大多數(shù)時間呆在學校,尤其是高中學生,其接觸電視等其他媒介的時間相對有限,而手機中學生則可以時常帶在其身邊,這無疑成為了中學生在學校期間了解時政的最好工具與平臺。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每節(jié)課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手機新聞了解一天的時政熱點,并對時政熱點進行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引導其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時政進行分析,培養(yǎng)其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進而提高其探究與論證問題等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也使得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中所學的知識與現(xiàn)實有了密切接觸,消解了思想政治課“空洞”、“枯燥”等弊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終促進思想政治課的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
借助當前手機媒介強大的WAP功能,通過名詞點擊與知識搜索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提取與解讀信息和自主學習等諸能力。一方面思想政治課中經常會有許多新的時政名詞或新詞匯出現(xiàn),對此,在講課中一旦遇到教師一般先不急于講解,而是要求學生借助手機的WAP功能來搜索該名詞,然后讓學生自己先根據搜索結果來闡釋該名詞,提高學生提取和解讀概念、闡釋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情況下獲得知識和愉快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是在涉及到初高中思想政治課均有涉及的內容時,讓學生通過搜索,借助“百度百科”、“問問”等欄目擴展閱讀,獲得對有關知識的既有不同側重又有全面了解和整體把握的影像,在教學內容上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全覆蓋,實現(xiàn)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方面的銜接。
在應用手機媒介的過程中,將手機媒介作為媒介典型,適時向學生介紹“自媒體”理論、“把關人”理論、“意見領袖”理論、“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等信息傳播理論,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與媒介素養(yǎng)。譬如:就某一時政事件,通常會讓學生進行相關搜索和全方位搜索,了解不同媒體的不同報道和他們報道之間的差異,接著再進一步向學生講解“把關人”理論、“意見領袖”理論等傳播學理論,使學生能夠科學地、理性地、辯證地、正確地看待各種“媒體”和信息。進而學會對手機等媒介上獲取的信息和知識進行正確理解、辨別、質疑和批判,提高信息鑒別能力。
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初步成效。第一,從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來看,進行了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銜接嘗試的班級,該班級的學業(yè)考試成績高出同學科的優(yōu)秀教師、高級教師所教的未嘗試的班級的學業(yè)考試成績,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比此前有很大提高,學生更加樂于談論時政問題了,思想政治課的開放性和實踐性得到了彰顯,這不能不說是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使得學生能力、興趣等各方面得到較大提高的表現(xiàn)。第二,從學生的各項能力來看,也均有很大提高。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在今年高考結束后,學生在時政評論中,把今年我們四川省的高考作文題進行了完美的政治學科解讀與演繹。2013年四川省高考作文話題是“過一個平衡的生活”,學生多方位探討了其時政背景與可以應對的意旨,提出其是對當前個人和家庭消費中重物質輕精神、重享受輕發(fā)展的叩問;是對社會中諸多不公平現(xiàn)象的叩問;是對我國經濟社會中不平衡不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叩問;是對當今世界不安寧、發(fā)展不平衡的叩問。它是對當前倡導的正確消費觀的回應;是對當前宣揚的科學發(fā)展觀的回應;是對“中國夢”的熱切回應。諸如此類,不能不說是學生的調動與運用知識能力、提取與解讀信息能力、探究與論證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開放思維與開放意識以及綜合探究與論證問題等能力有了極大提高。這也是引導學生通過手機媒介時常關注時政、解讀時政、實現(xiàn)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必然成果。最后,從當前學生對待手機的態(tài)度和使用習慣來看,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再單純地把手機媒介作為通訊工具和娛樂工具了,其開始逐漸將手機媒介作為學習工具使用了,更樂于借助手機來關注和談論時政了。這不能不說是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又一重要成效。
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尚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以及對其進行的思考。從當前手機媒介發(fā)展情況來看,雖然其功能在不斷多元化,但大多功能僅局限于社交與娛樂方面的擴展,而對于用于學習方面的專項功能開發(fā)則顯得較為薄弱。譬如:當前手機媒介在推動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方面僅可以作為時政傳遞平臺和搜索查找等功能使用,而缺乏運用于專門學習的專項功能和專項手機網站。對此,手機制造商與網絡服務供應商可以實施手機與服務市場細分策略。所謂市場細分策略,就是通過市場調研,把各種具有特殊或專門需求的客戶群體從整個市場中劃分出來,然后專門生產和經營能夠滿足這些客戶群體的產品。[3]在這里就是指作為手機的制造商應加大研發(fā)力度,開發(fā)出專門面向中學生群體的專用手機,在手機功能方面適當縮減和理性選擇娛樂、社交等項目,轉而大量開發(fā)和增加與中學生學習高度相關的專項功能;網絡服務供應商也應該開發(fā)出專門面向中學生的服務套餐,并與中學和中學教師合作為中學生提供有關學科學習方面的專門信息與服務。在當前中學生成為重要手機消費群體的背景下,各手機制造商和服務提供商應該堅信做出針對學生的市場細分是完全可行的,也必將得到廣大家長和教師的支持和擁護。同時,作為手機制造商和服務供應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假如不針對中學生進行市場細分,如果將來有一天中學生過于沉溺于手機游戲和娛樂,手機會不會也將遭遇當前網吧中“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境況,那無疑失去的將是巨大的市場。
綜上,隨著手機媒介作為“第五媒介”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課作為時政性、信息化較強的學科對信息化的依賴,以及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迫切需要,將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勢在必行。對此,筆者還只是進行了一些粗淺的嘗試和探索,但其產生的實踐效果證明了將手機媒介應用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希望這能引起更多教師投入實踐與嘗試。而筆者也將再接再厲,爭取探索出更多將手機媒介應用于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可行性方案。
[1]席貫強.從綜合課程的視角審視新課改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課[J].教育科學論壇,2010,(7):17-19.
[2]席貫強,徐仕利.以能力為契機實現(xiàn)初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銜接[J].基礎教育研究,2012,(12):13-15.
[3]王亞超.解讀市場營銷[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1.
[4]張虹.推進手機移動學習:中小學教師態(tài)度與需求[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5):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