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云
(吉林省榆樹市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吉林 榆樹 13040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慢性進展的呼吸困難,多數(shù)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結(jié)果,又是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因。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多在冬春季加重,但往往常年呼吸困難,活動后癥狀更明顯。支氣管/肺的慢性炎癥一旦進展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階段,已不可逆或不完全可逆了,也就是說沒有根治的方法了,又不可能常年住院治療。因此,對于患者來說,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家庭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良好的家庭治療不僅有可能減少住院的次數(shù),還有望延緩疾病的進展。
長期的慢性缺氧影響到全身各臟器的功能,適當?shù)难醑煂S護臟器的功能是有益的。如果呼吸困難還不那么嚴重,白天可以照?;顒?,晚上睡覺時可以吸氧?,F(xiàn)在的高科技產(chǎn)品制氧機也很簡便實用,只要插上電源就可以用了。國內(nèi)外循證醫(yī)學研究顯示,長期家庭氧療是唯一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存率的治療手段。長期家庭氧療的主要目的是糾正低氧血癥,減少呼吸功以及減輕心臟負荷,延緩病情進展的速度,提高生活質(zhì)量。盡管家庭氧療好處多多,不少患者對家庭氧療知識了解還不夠,氧療也很不規(guī)范。伴有以下情況之一者: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肺心病或肺動脈高壓。需要盡早接受氧療。慢阻肺的患者每日需要吸氧至少15小時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另外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低流量吸氧,一般控制在1-3升/分,高于3升/分的氧流量會增加肺性腦病的風險。鼻導管一般每天清洗一次,通常先使用家庭用的清潔劑洗滌,再用清水洗干凈后晾干。濕化瓶每日用清水清洗,濕化瓶冷開水一般每天換一次。鼻導管和濕化瓶每周更換1次。壓縮氧氣筒、液氧灌在使用時要注意遠離火源、高溫,搬運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爆炸。
一旦確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可能治愈,更不可能自愈。這時就需要進行長期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癥狀、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zhì)量。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時侯,找一個專家好好交流一下,制定一個長期治療的方案,堅持醫(yī)院外治療。然后定期隨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反復的炎癥,而且反復的炎癥不斷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進展。肺部每感染一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就會加重一次。所以應當盡可能少感冒。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但要注意一個誤區(qū),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穿得太多,稍活動就出汗,然后經(jīng)風一吹受涼即感冒。穿衣服以不感覺、但不太容易出汗為宜。
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特點是肺功能下降,肺內(nèi)殘氣增加,有效肺通氣減少,從而影響肺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深呼吸可以增加有效通氣量,增加氧的吸入和二氣化碳的排出。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深呼吸練習,可以維護或改善肺彈性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具體做法是采用鼻吸口呼,進行深長呼吸,每天早晚各練習1次,每次15到20分鐘左右。練習宜身心放松,不可緊張。體質(zhì)稍好些者還可以配合呼吸操或太極拳練習。慢阻肺患者進行呼吸鍛煉也是很有必要的,它不僅可鍛煉呼吸肌,改善患者的疲勞、乏力和呼吸困難,提高對體力活動的耐受性,增強體質(zhì),使其建立有效的呼吸形態(tài),還可預防和減少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原因造成的肺功能損害,推遲了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異常消耗和退行性變,改變患者無力及呼吸困難的癥狀以及身體的一般情況,使一些呼吸困難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能夠自理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若能正確選擇訓練方式并能恰當運用,可以縮短病程,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呼吸鍛煉是治療有癥狀的慢阻肺的重要方法。最簡單的呼吸功能鍛煉就是深呼吸,它可以增加肺泡的通氣面積,增強肺部肌肉的活動量,改善呼吸功能。慢阻肺患者可在早晚的樹林或公園含氧量高的地方進行深呼吸,初次做以30個為宜,逐漸適應后可逐量增加。腹式呼吸法是通過橫膈活動來增強肺通氣量。慢阻肺患者將一手放在上腹部,呼氣時手隨腹部下陷,并稍加壓力,吸氣時上腹部抗此壓力,將腹部徐徐隆起。每天3次-5次,每次3分鐘。患者在進行腹式呼吸時,還要注意放松全身肌肉。呼氣時,要使腹部下陷,并應避免用力。吸氣時要鼓腹,時間要稍比呼氣長。每次吸氣后不要立即呼氣,要稍停片刻。吹笛呼氣法也叫縮唇呼吸法,它能有效防止因炎癥侵襲而導致支氣管的過早閉塞?;颊呦扔帽俏鼩庖豢?,然后把嘴唇縮成吹笛狀,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形,徐徐呼出,隨即再重復。做6次后稍停一會,再重做。吸氣時宜用鼻腔,空氣在鼻腔里被過濾和濕潤,便減少了對氣管的不良刺激。但是,由于老年人全身功能退化,反應遲鈍,咳痰無力,容易反復發(fā)作。住院期間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及正確的出院健康宣教可明顯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李維嘉,唐平等.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研究.中外醫(yī)療,200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