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標
(中共泉州市委黨校 理論教研室,福建 泉州362000)
“官路”是官員入仕為官及職位晉升的路徑。官路是官德的根源。馬克思看到了巴黎公社探索的“普選制”、“罷免制”、“任期制”新原則,無比高興地說:“即使公社被打敗了,但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
要改善官德,就要先改革“官路”。如果是經(jīng)過上司指定就能當官,那只需要巴結上司就可以了,何苦修養(yǎng)官德?如果是經(jīng)過群眾“普選”才能當官,那就必定要把群眾當父母,就要修身養(yǎng)性,修養(yǎng)官德。
官德建設與官路密切相關。在中國古代,“官”起源于黃帝時代,但真正具備國家官職形態(tài)的官是始于夏朝。
原始氏族部落首領是由部落“選舉”產(chǎn)生,選舉的標準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部落首領負責處理部落的日常事務,負責實施部落議事決定的事項,主持宗教祭祀和節(jié)日大典,處理部落間的糾紛等。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剩余產(chǎn)品,產(chǎn)生了分配和貿(mào)易。人類的社會活動豐富了,僅靠部落首領難以應付,就增加了人手來幫忙,“官”就應運而生了。
大約公元前21世紀末葉,禹的兒子啟自封為王,建立了夏朝,中國歷史進入奴隸社會,確立了王位世襲制,其它官職實行“分封制”。從此,“公權”轉變?yōu)椤巴鯔唷保懊裰髦啤鞭D變?yōu)椤凹瘷嘀啤?,“選舉制”轉變?yōu)椤笆酪u制”。
資本主義社會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政治生活,用普選制代替了世襲制,以任期制取代了終身制,激勵了人才,出現(xiàn)了能人治國的局面。但是資本主義崇尚價值規(guī)律,以“錢本位”替代封建社會的“權本位”,難免使選舉受到金錢的左右,致使政治運行規(guī)律打上金錢的烙印。
毛澤東對官路進行了改革,改“世襲制”為“指定制”(指定接班人),改“分封制”和“科舉制”為“任命制”。鄧小平于20世紀70年代作了補正,提出在干部任命上要實行“老中青三結合”原則。如今,我們綜合運用了間接選舉制、任期制和任命制,還實行公務員公開招考,部分副職領導職位公開競崗。在農(nóng)村,還開始進行公推直選的普選制試驗,努力為官德建設探索正本清源的官路。
第二,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的發(fā)展一方面對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總資產(chǎn)報酬率帶來負效應,另一方面其對非利息收入占比帶來正的效應.這表明,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在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的沖擊下,積極應對其大環(huán)境的改變,轉換其單一的盈利模式,重視非利息收入業(yè)務,朝向多元化盈利模式發(fā)展.
如果能夠做到“干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就能夠促使官員充分了解群眾需求,尊重民意。只有在基層實行公推直選,充分尊重民意,讓群眾來決定官員的烏紗帽,才有可能破解“對上負責”與“對下服務”的矛盾,才能完全實現(xiàn)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行公推直選,用客觀事實告訴官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事實勝過空洞的理論說教。久而久之,就可以培育民眾的民主意識。
《禮記·王制》說:“官者管也,以管領為名?!惫俚谋玖x是社會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社會公共權力的掌握者和執(zhí)行者。從官的起源來看,設立官職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民眾利益”,為民眾辦事。
在封建社會中,許多清官“愛民如子”、“為民作主”,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統(tǒng)治階級與勞動人民間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發(fā)展。但隨著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建立,追求人格平等成為基本原則,“愛民如子”、“為民作主”等人格不平等的道德主張,已經(jīng)顯得不合時宜。在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了公有制,官民關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人民成為主人,官員成為仆人。官民在利益上實現(xiàn)了根本的一致,“為人民服務”成為官德的核心。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指出:“無產(chǎn)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1]。毛澤東將為大多數(shù)人勞動人民謀利益的思想概括為“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1004。毛澤東還說:“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2]1094-1095?!吨袊伯a(chǎn)黨章程》在總綱中,明確規(guī)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是官德建設的立足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國政府的行政道德核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27條明文規(guī)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jīng)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lián)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努力為人民服務?!薄豆珓諉T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公務員應當履行的義務,其中也要求公務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jiān)督?!?/p>
雖然中華文化中有深厚的民本思想,但重視民眾的作用并不等于現(xiàn)代社會的“民主思想”。民主的核心是公民權利,民主政治強調(diào)的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而重民思想不包含公民權,重民的主體是君臣,民僅僅是君臣重視的對象,重民思想只是提醒封建君臣要注意自身存在的條件,重民的目的是鞏固君主專制地位。
(1)專制制度不可能產(chǎn)生“為人民服務”。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基本上把官民關系看成是“官主民仆”的關系,民眾只有義務沒有權利。處在社會最低層的民眾,對官員唯命是從,不敢說“不”,為官者怎么會產(chǎn)生為民服務的意識呢?
(2)民主意識建設是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的前提。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官德,就要加強民主意識建設,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只有人民真正作了主人,官員才能成為“仆人”。一個社會的民主意識不強,官員就有可能濫用職權,形成腐敗。一個社會的民主制度,只是民主的表征,只有深層次的民主意識才是民主精神的關鍵所在。中國之所以會有“官本位”思想,是因為“怕官”、“尚官”的主奴文化在作怪。
“官風”是官員的工作生活作風。要體現(xiàn)為人民服務的官心,就要修煉公平正義、立廉戒貪、勤政為民等主要官德,達到修己自律。
“公平正義”是為人民服務的集中體現(xiàn)。自從孔子把堯舜時代的原始共產(chǎn)主義概括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以來,“天下為公”就成了中國人不斷追求的理想社會和理想道德,也是歷代官德修養(yǎng)的最高標準和終極價值。天下為公,要求社會整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天下為公的核心要求是公平正義、大公無私、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只有公平正義的政府,才能要求政府官員做出公平正義的行為。公平正義作為官德要求,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度層面的公平,要求政府公正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共秩序。二是個體品德層面的正直。只有每一個社會公民用正直的道德去維護公平的社會制度,才能保持整個國家的公平正義。
廉的反義詞是貪。倡廉就要戒貪。沒有權力的支撐,貪婪只是一種心理欲望,想貪也無法實現(xiàn)。官德的喪失由貪婪開始的。防止官德喪失有兩個途徑,一是他律,制約權力;二是自律,修養(yǎng)立廉戒貪的官德。
(1)廉潔的前提條件是節(jié)儉。古人提倡以儉養(yǎng)廉。司馬光認為節(jié)儉能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他告誡兒子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司馬文正公傳家集·訓儉示康》)
(2)廉潔的心理防線是不貪。守住不貪,就守住道德墮落的心理防線。子罕以不貪為寶。據(jù)《左傳·襄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宋國有人獲得一塊美玉,獻給大官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人說:“我請玉工們看過這塊美玉,他們都說是塊寶玉,我才敢獻給您。”子罕回答說:“我是個官員,要以清廉不貪為寶。如果你把寶玉獻給我,你我都失去了寶,還不如大家都保留自己的寶。”孔子認為,要做到不貪,就要見利思義,做到“三戒”,年輕時戒貪色,壯年時戒逞強,年長時戒貪利(《論語·季氏》)。
(3)廉潔的基本途徑是慎獨。慎獨,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也要自我謹慎克制。為官者在官德修養(yǎng)中要做到“九慎”:一慎善始;二慎微小;三慎言語;四慎嗜好;五慎欲望;六慎權力;七慎順境;八慎朋友;九慎善終。
孔子繼承了周朝的勤政思想,并加以發(fā)揚光大??鬃拥膶W生子路向老師請教如何為政時,孔子回答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鬃訌娬{(diào)為官者要“勤政”,要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忠于職守。
(1)勤政的思想核心是“以民為本”。民本思想在我國歷史悠久。周代的圣君賢臣們提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唐太宗李世民說:“載舟覆舟,所誼深慎”、“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貞觀政要·論君道》),成為歷代帝王的座右銘。
(2)勤政的評價標準是富民樂民。我國古代思想家十分注意民眾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以富民、樂民作為官德評價的首要標準。如西漢賈誼說:“故夫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新書·大政上》)。賈誼的政績觀,在當代社會仍然有借鑒意義。
(3)勤政的能力要求是精通業(yè)務。勤政,對一個官員來說,不僅要按照上級的指示,完成任務;更要勤于思考,多想辦法;還要勤于調(diào)查研究,杜絕瞎指揮。勤政的工作方法是精通業(yè)務。
(4)提高業(yè)務能力的途徑是不斷學習。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迅速,迫使每個官員要不斷學習,學習政治理論,提高辨別能力;學習現(xiàn)代管理科學,提高工作效率;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
道德是自律,要求“我應當怎么做”。在一個健全的社會中,官員總是生活在監(jiān)督之中,有法律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和道德監(jiān)督。被監(jiān)督總是不自由的,要想獲得自由,就要靠自律,自覺遵守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2]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