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如何讀古代漢語課本里的注解

      2013-08-15 00:45:05
      長春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7期
      關(guān)鍵詞:異體字古代漢語文選

      陳 躍

      古代漢語是中文及其相關(guān)專業(yè)的基礎(chǔ)課程,這門課程的教材有其鮮明特點,多數(shù)課本分三大塊組建材料:文選、通論和常用字;有的分兩大塊,即通論和文選。不管是哪一種,文選部分必不可少,只有足夠的文選材料供學(xué)習(xí)者學(xué)習(xí),才能更好地理解通論等其他內(nèi)容。文選中的文章畢竟都是古代的,所以每篇作品都有一定量的注解。在這里我們就談?wù)勅绾巫x文選中一些相關(guān)的注解。

      一、“某,通某”與“某,同某”

      “某,通某”與“某,同某”,兩種形式只一字之差,但差別較大。兩種形式在解釋里出現(xiàn)的頻率較多,而且形式上又很相似,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的時候容易搞混。在這里結(jié)合例子將它們區(qū)分一下:

      (1)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1]500(《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蚤”,通“早”

      (2)今先生學(xué)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1]1310(韓愈《進學(xué)解》)“繇”,通“由”。不繇其統(tǒng),不遵從(儒家的)道統(tǒng)。

      (3)韓厥俛定其右。[1]33(《左傳·齊晉鞌之戰(zhàn)》)“俛”,同“俯”。

      (4)迺埸迺疆,迺積迺倉。[1](《詩經(jīng)·大雅·公劉》)“迺”,同“乃”。

      “某”通“某”這種形式是表示前一個“某”字和后一個“某”通假。這兩個字只是音同,其意義相差甚遠,只是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借用,在本義上毫無關(guān)聯(lián)。例(1)中“蚤”通“早”,這兩個字通假。通假就是“本有其字,依聲托事”?!霸椤薄霸纭敝皇锹曂中?、字義沒有瓜葛?!霸椤备跋x”相關(guān),有跳蚤義,“早”與“日”相關(guān),與時間有關(guān)聯(lián)。例(2)“繇”和“由”同理。

      “某”同“某”卻不一樣。兩個“某”只是不同的寫法,意義和字音完全相同。前一個“某”字和后面一個“某”字,是異體字。異體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隨意互換使用的字,故異體字又叫體文、重文。例(3)中的“俛”和“俯”,例(4)中的“迺”和“乃”都是異體字。異體字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個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寫法,掛歷中的百福圖,就是一個“?!弊钟幸话俜N寫法。還有“壽”字僅容庚《金文編》里就有141種寫法。[2]

      (1)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1]25(《左傳·晉靈公不君》“辟”,躲避,后來寫作“避”。

      (2)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1]915(司馬遷《報任安書》)“徇”,以身從物,后來寫著“殉”。

      (3)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1]508(《詩經(jīng)·大雅·公劉》)“景”,后來寫作“影”,用如動詞,指測日影。

      例(1)中的“辟”與“避”,例(2)中的“徇”與“殉”,例(3)里的“景”與“影”,這三對之間既不是前文提及的通假,也不是異體字。它們是古今字。例(1)里的“辟”相對于“避”而言,“辟”出現(xiàn)得早,“避”較之要晚。在《左傳》這個年代,“避”這個字形還沒有出現(xiàn)。二者比較而言,一個早,一個晚,先出現(xiàn)的為“古”,后的為“今”,是為古今字。例(2)中的“徇”與“殉”,例(3)里的“景”與“影”,同理。

      通假字從解釋上看不出時間的早晚問題,至少通假時兩個字形均已產(chǎn)生,如:“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蚤”通“早”,“蚤”和“早”都存在了。異體字從注釋上看也是看不出時間早晚來的。而古今字不同,是能看出誰先誰后來的,如:“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晉靈公不君》“辟”,躲避,后來寫作“避”。注釋里就明顯寫出了先后問題。

      比較通假字的注釋和古今字的注釋,從形式上就能分辨出二者的差異。

      二、“某,某某,后來寫作某”

      “某,某某,后來寫作某”。這種形式在古代漢語注釋中用得相當普遍。這種形式中,“某”指句中被解釋的字,“某某”就是解釋,“后來寫作某”,是進一步指出被解釋的字在后來寫作另外一個字形。也就是說被解釋的“某”和后來寫作的“某”不是共時出現(xiàn)的,有一個歷史的跨度??蠢樱?/p>

      三、“某,用如某詞(詞性)”

      “某,用如某詞”這種形式在古代漢語教材里也不少,這種形式又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某,用如某詞,某某”。

      這種模式是先出現(xiàn)要解釋的詞“某”,然后交代這個詞在這個語言環(huán)境里“用如某詞(詞性)”,最后解釋意思“某某”??蠢樱?/p>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1]20(《左傳·僖公三十年》)“軍”,用如動詞,屯兵。

      (2)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1]34(《左傳·成公二年》)“飲”,用如名詞,指水。

      例(1)“軍”,用如動詞?!坝萌鐒釉~”這樣敘述是因為“軍”在一般的情況下不是“動詞”。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軍”是名詞“軍隊”,只是在這個語言環(huán)境里“用如動詞”。這就告訴我們“用如某詞”說的是要解釋的“某”非一般的情形。注釋先列出要注釋的“軍”,再敘述“用如動詞”,最后解釋在“用如動詞”的情況下的意思,指“屯兵”。

      例(2)“飲”,關(guān)于“飲”,在一般情況下它用作動詞。在例(2)中“飲”用的不是一般的情況,一般的情況是動詞,所以它采用“用如某詞”的形式,“飲”“用如名詞”指“水”。

      第二種“某,某某,用如某詞”。

      這種模式先指出現(xiàn)“某”一般情況下的意思,再指出在語言環(huán)境里“用如某詞”,詞性變了,意思也隨著詞性的變動而變動了??蠢樱?/p>

      (1)執(zhí)事不以釁鼓,使歸就戮,君主惠也。[1]36(《左傳·成公三年》)“戮”,殺,用如名詞。

      (2)晝爾于茅,宵爾索绹。[1]499(《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茅”,草名,用如動詞。

      例(1)先解釋“戮”這個詞在一般情況下的意義“殺”,再指出在語言環(huán)境中用如名詞。例(2)先解釋一般情況下的意義“茅”,指一種草,是名詞,再指出文句里用如動詞,割茅草。

      兩種模式,不管哪種模式,都是說要解釋的“某”在一般意義下的詞性和“用如某詞”的詞性不同,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其實質(zhì)就是詞類活用。

      四、“某,某某,這里指某某某”

      “某,某某,這里指某某某?!苯滩睦镞@種形式也不少。這種形式,先列出要解釋的詞“某”,然后是解釋該詞一般情況下的意思,即“某某”,最后指出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里的意思,即“某某某”??蠢樱?/p>

      (1)賜我先君履。[1]14(《左傳·僖公四年》)“履”,踐踏,這里指足跡踐踏的地方。

      (2)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1]21—22(《左傳·僖公三十年》)“版”,打土墻用的夾板,這里指版筑的土墻,防御工事。

      (3)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1]27(《左傳·宣公二年》)“甲”,鎧甲,這里指穿鎧甲的武士。

      例(1)中“履”一般的意義是“踐踏”,再說在“這里”指“足跡踐踏的地方”。比較一下,一般的意義和“這里”的意義所指,它們意思有關(guān)聯(lián),“踐踏”與“足跡踐踏的地方”意義相關(guān),但有一定的變化,“踐踏”偏向于動詞性質(zhì),“足跡踐踏的地方”偏向于名詞。例(2)“版”一般指“夾墻的夾板”,這里指“土墻”,二者意義有關(guān)聯(lián)。例(3)“甲”一般意義指“鎧甲”,這里指的“穿鎧甲的武士”,前者指物,后者指人,“鎧甲”與“穿鎧甲的武士”二者相關(guān),屬于借代。

      這種形式的注釋特點是:“某某”是一般意義,“這里指某某某”的意義就是被解釋的字在文句中的意義,“某某”和“某某某”可能詞性不同,可能指的不是相同的東西,但它們是相關(guān)的。

      五、“是”、“之”、“斯”、“實”等代詞復(fù)指

      “是”、“之”、“斯”、“實”等代詞復(fù)指,教材里這一類的解釋并不多,但還是值得介紹的。

      (1)弓矢斯張。[1]506(《詩經(jīng)·大雅·公劉》)“斯”,指示代詞,復(fù)指賓語“弓矢”。

      (2)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1]19(《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諫假道》)“實”,代詞,復(fù)指提前的賓語“人”。

      (3)姜氏可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之”,代詞,復(fù)指提前的賓語“何厭”。

      (4)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1]10(《左傳·僖公四年》)兩個“是”字都是代詞,復(fù)指提前的賓語。

      這種復(fù)指代詞的用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往往被復(fù)指的成分(即賓語成分)提前,從某種意義上說,復(fù)指代詞“是”、“之”、“斯”、“實”等是賓語提前的標志;二是理解時,不要重復(fù)其意思,其本身的意思不作展開,如現(xiàn)代漢語里人們經(jīng)常用的“唯才是舉”,就是古代漢語這種用法的繼承,在這個短語里,“是”為代詞,復(fù)指賓語“才”,“才”提到了動詞“舉”的前邊去了,這個短語的理解就是“唯舉才”,意思是只推舉有才的。

      六、“某,一本作某”,“某,一作某”

      “某,一作某”,這種注解就是告訴讀者“某”還有另外的版本。

      (1)厚斂以彫墻[1]25(《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彫”,畫,一本作“雕”。

      (2)敢竭鄙誠,恭疏短引。[1]1187(王勃《滕王閣序》)“誠”,一本作“懷”。

      (3)十旬休假,勝友如云。[1]1179(王勃《滕王閣序》)“假”,一作“暇”。

      這些解釋告訴我們關(guān)于注解的“某”有兩個版本,教材上是一個版本,另外還有別的版本。關(guān)于有不同的版本的注釋還有另外的表達方式,如:

      (4)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xiāng)曲之譽。[1]914(司馬遷《報任安書》)才,《文選》作“行”,今依《漢書》

      (5)二意兩出,義之駢枝也。[1]1151(劉勰《文心雕龍·镕裁》)“二意”,黃丕烈校本作“一意”。

      例(4)一本是《文選》為“行”,《漢書》為“才”;例(5)原本為“二意”,黃丕烈的校本為“一意”。我們之所以將它們歸為兩類是因為:前面三例,對于另一版本從注解來看是不清楚的,后面兩例,兩種版本是清晰的。這是它們的不同點。實質(zhì)上看,它們是相同的,即關(guān)于被解釋的那個詞“某”是存在兩個版本的。

      關(guān)于存在不同的版本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義同,如例(2)的“誠”,一本作“懷”;一是形似,如例(3)“假”,一作“暇”;一是音同,如例(1)“彫”,一本作“雕”。當然還有傳抄上的錯誤,古人抄書是常有的事,在傳抄的過程中,難免會出差錯。

      七、“某,衍文”

      “衍文”在古代漢語課本注釋中出現(xiàn)較少,在此只簡單說說。

      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1]104(《戰(zhàn)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以”,疑似衍文。

      注釋中提到“以”是衍文,說的就是“以”是多出來的字?!耙伤啤本褪呛孟竦囊馑?。這就告訴我們理解衍文一類的“某”,把它丟開理解就行。

      可見,注解形式多樣,弄清楚這些隱藏在形式后面的涵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一,有助于理解被解釋詞所在的句意;其二,有助于對文論中某些知識點的理解。

      [1]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范進軍.古代漢語[M].長沙:湖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3:32

      猜你喜歡
      異體字古代漢語文選
      畫與理
      異體字字形類似偏旁的互用類型綜合字圖構(gòu)建
      如何學(xué)習(xí)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畫與理
      留學(xué)生古代漢語教學(xué)設(shè)計探索——以《遠水不救近火》為例
      偏旁省略異體字研究
      畫與理
      畫與理
      常用隸書異體字表(二)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0
      《音同》中的異體字與訛體字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11
      苗栗市| 九龙坡区| 博湖县| 古浪县| 平乐县| 灵台县| 卢龙县| 县级市| 甘德县| 吉林省| 商丘市| 吐鲁番市| 宕昌县| 获嘉县| 吴堡县| 肃南| 泸水县| 宁城县| 出国| 邹城市| 清涧县| 康马县| 青州市| 金川县| 林周县| 肃北| 东宁县| 夏津县| 祁阳县| 灵川县| 青浦区| 珲春市| 潍坊市| 班戈县| 巫山县| 光山县| 宁都县| 卢湾区| 含山县| 新竹县|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