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溫州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中國語言學史上,訓詁專書是古人所做的訓詁資料纂集而成的著作?!稜栄拧肥俏覈谝徊咳嫦到y(tǒng)整理、解釋古代文獻詞語的專著,也是我國最早的詞典。書中保存了很多詞的故訓,不僅可以使我們學習古代文獻,而且也為漢語詞匯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墩f文解字》則是現(xiàn)存最早的解釋文字形音義的字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備的字典,也是我國第一部集形音義于一體的訓詁巨著。作為漢代的訓詁專書,《爾雅》和《說文解字》讓我們能了解漢代術語的使用情況、發(fā)展水平以及漢代的訓詁水平,同時也為我們研究漢代的語言提供更多的詳實可靠的語料。訓詁術語是用來闡釋,分析,辨別語言的專門用語。關于兩書的訓詁術語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徐朝華《<爾雅>中的訓詁術語》(2009),馬景侖《談談段注對<說文>訓詁術語的詮釋》(1996),劉志剛《<說文>“詞也”類訓詁術語及段注考略》(2009)等。本文主要對兩書中出現(xiàn)的釋義術語、注音術語、辭例術語三種訓詁術語進行比較分析。
釋義術語是指解釋詞語、文句以及篇章含義的訓詁術語。這類訓詁術語主要是為了分析闡述文獻字詞和文義。[1]兩書中的釋義術語有:
這是常見的釋義格式,以判斷句的形式來解釋字、詞的含義,可以翻譯為“……,是……的意思”?!稜栄拧分惺褂谩澳?,某也”這種格式共有660多次,前三章611次,其它章節(jié)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如:《爾雅·釋詁》:“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盵2]
《爾雅·釋言》:“殷、齊,中也?!?/p>
《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p>
《說文》中每個字下面列了小篆,解釋字義的時候常用“某,某也”這種格式,《說文》有9353個字,出現(xiàn)這種結構就有7600多次,幾乎貫穿整部書。如:
《說文·一部》:“元,始也?!?/p>
《說文·又部》:“又,手也?!?/p>
通過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爾雅》中用“某,某也”這個術語多是解釋意義相關和相近的一組詞,而《說文》多是解釋字義,比較簡短。如:
《爾雅·釋詁》:“如、適、之、嫁、徂、逝、往也?!倍际恰暗健ァ钡囊馑?。
《說文·酋部》:“尊,酒器也。”
《爾雅》中對“草、木、蟲、魚、鳥、獸、畜”這幾章的解釋多是用“某,某”格式來闡述。如:
《爾雅·釋草》:“薔,虞蓼?!?/p>
《爾雅·釋木》:“休,無實李?!?/p>
《爾雅·釋蟲》:“蜉蝣,渠略?!?/p>
《說文》中用“某,某”格式來解釋詞義的也很多。如:
《說文·目部》:“盲,目無牟子?!?/p>
《說文·虎部》:“虎,山獸之君。”
《說文·木部》:“桂,江南木,百藥之長。”
這個訓詁術語是由“謂”和“之”結合而成,可以譯為“稱它為”、“稱它是”。“謂之”作為訓詁術語,使用范圍比較廣,既可解釋單個的字詞,又可辨析一組意義相關或相近的詞,也可以用來解說方言詞語。[3]我把兩部專書中的“謂之”大致歸為以下幾類。
1.解釋單個的詞。如:
《爾雅·釋宮》:“東西墻謂之序?!?/p>
《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jié)。”
《說文·玉部》:“環(huán),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p>
《說文·示部》:“祳,社肉。盛以蜃,故謂之祳。”
2.辨析一組意義相關或相近詞的差異。如:
《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p>
《說文·蟲部》:“蠥,衣服、歌謠、艸木之怪謂之祅,禽獸蟲蝗之怪謂之蠥?!?/p>
3.用來解釋方言,即解說同一事物在不同方言中的名稱,有時也用來解釋同一事物在不同作品中的名稱。如:
《說文·木部》:“榱,秦名謂之屋椽,周謂之榱,齊魯謂之桷。從木衰聲?!?/p>
《說文·金部》:“鉉,舉鼎也?!兑住分^之鉉,《禮》謂之鼏。從金,玄聲?!?/p>
4.用來解釋不同的方位,同一自然現(xiàn)象的不同情況或者是事物發(fā)展的過程。如:
《爾雅·釋宮》:“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p>
《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淫謂之霖,濟謂之霽。”
《說文·糸部》:“縓,帛赤黃色。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赪,三染謂之纁?!?/p>
《爾雅》一書中“謂之”出現(xiàn)了288次,主要集中在《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這四章,共有258次,其它篇章里只有少量出現(xiàn)。《說文》中的“謂之”術語出現(xiàn)了146次,分布比較均勻。用來解釋單個的詞?!稜栄拧分械摹爸^之”偏向對意義相關相近的字詞的解釋,而在《說文》中除了對字詞的解析之外,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稱的分析也比較多。
“曰”、“為”這兩個訓詁術語都是動詞,可以譯為“叫做”,一般情況下,被釋詞在后,用來解釋的詞在前。[4]如:
《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p>
《爾雅·釋親》:“父為考,母為妣。”
《爾雅·釋天》:“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p>
《說文·骨部》:“禽獸之骨曰骼。從骨,各聲。”
《說文·角部》:“觴,觶實曰觴,虛曰觶?!?/p>
《說文·歺部》:“殤,不成人也。人年十九至十六死為長殤,十五至十二死為中殤,十一至八歲死為下殤。從歺,傷省聲?!?/p>
《爾雅》中使用“曰”這一術語共有139次,以《釋天》《釋地》數(shù)量最多?!盀椤背霈F(xiàn)了189次,數(shù)量最多的章節(jié)是《釋親》、《釋天》、《釋水》,別的章節(jié)也有,但數(shù)量很少。
《說文》中的“曰”出現(xiàn)了120次,“為”出現(xiàn)了109次,分散在各部里,我們還經常見到“一曰……”,多是指一個詞有多個意義,或對這個詞的不同解釋。如:
《說文·目部》:“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從目,蒙聲?!?/p>
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見到“謂……曰……”、“謂……為……”也常用來解釋字、詞義。如:
《爾雅·釋親》:“女子謂姊妹之夫為私?!?/p>
《說文·女部》:“姐,蜀謂母曰姐?;茨现^之社?!?/p>
《說文·木部》:“杮,削木扎樸也。陳楚謂櫝為杮?!?/p>
《爾雅》中只用了“謂……為……”來解釋詞義,出現(xiàn)了14次,而《說文》中“謂……曰……”出現(xiàn)了18次,“謂……為……”出現(xiàn)了43次。
“言……也”的意思是“說”、“說的是”,用來說明某詞義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義。[5]在后世注疏類訓詁著作中,串講文意常用這個訓詁術語。在《爾雅》中只出現(xiàn)了4次,在《說文》中出現(xiàn)了7次。如:
《爾雅·釋訓》:“‘有客宿宿’,言再宿也。”
《說文·言部》:“訥,言難也,從言從內?!?/p>
《說文·口部》:“吃(ji),言蹇難也,從口氣聲?!?/p>
“屬”、“別”都是用來解釋事物類屬關系專用的訓詁術語。這兩個術語所解釋的一般都是名詞,其位置都是放在被釋詞之后,構成“甲,乙屬(別)”的形式,“屬”可理解為“……中的一種(類)”,“別”可解釋為“與……同類但有差別”等。《說文》中“屬”這個術語出現(xiàn)了94次。如:
《說文·艸部》:“蔓,葛屬。從艸,曼聲?!?/p>
《說文·禾部》:“秔,稻屬。從禾,亢聲。”
“稗,禾別也。從禾,卑聲?!?/p>
而在《爾雅》中沒有出現(xiàn)“別”,出現(xiàn)“屬”的地方也只有《釋獸》、《釋畜》兩章,共出現(xiàn)了9次,它不出現(xiàn)在具體的詞條中,是用來說明動物的共同類屬。如:
《爾雅·釋畜》:“雞,大者蜀。……雞屬。”
這兩個術語都用譬況的方式來解釋具體名物詞,表示“好像、類似”的意思。主要用來說明甲物的外形與同類或異類的乙物相類似,或者在說明甲乙兩物相似之后,再描寫甲物外形、習性等特點。如:
《爾雅·釋獸》:“兕如牛?!?/p>
《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p>
《說文·馬部》:“騏,馬青驪文如博棊也,從馬其聲?!?/p>
《說文·豸部》:“貘,似熊而黃黑色出屬中,從豸莫聲。”
《爾雅》中“如”出現(xiàn)了14次,“似”共出現(xiàn)了8次。《說文》中“如”出現(xiàn)了12次,“似”共出現(xiàn)了15次。
注音術語是指注明字詞讀音時所使用的術語,對于讀懂古注非常重要。注音術語有以下幾類:
這是直音法注音用的術語。直音法注音用一個讀音完全相同的字給被注音字注音,“音”用在被注音字和注音字之間,意思是“讀音是”,格式是“某,音某”。如:
《說文·火部》:“爆,灼也。從火,暴聲。(蒲木切。臣鉉等曰:今俗音豹?;鹆岩病#?/p>
《說文·貝部》:“贊,見也。從見,從兟。(臣鉉等曰:兟音詵,進也。執(zhí)贄而進,有司贊相之。)
“音”這個訓詁術語在《爾雅》原文中沒有出現(xiàn),《說文》原文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很少,只有7次,都出現(xiàn)在后人對兩書的注解中。
讀若法是指用讀音相近的字注音,“讀若”的意思就是“讀音像、讀音接近”。這個術語用在被注音字與注音字之間,常見格式是“甲讀若(如)乙”。如:
《說文·犬部》:“默,犬暫逐人也。從犬,黑聲。讀若墨?!?/p>
《說文·艸部》:“莠,禾粟下生莠。從艸,秀聲。讀若酉?!?/p>
“讀若”在《爾雅》中沒有出現(xiàn),在《說文》中出現(xiàn)了669次,相比較其它注音術語,它的使用頻率很高。
這也是常用來注音的訓詁術語?!白x與某同”指讀音和某字相同,用同音字注音;“讀若某同”指讀音像某字,用音同或音近字注音。如:
《說文·隹部》:“雀,依人小鳥也。從小隹。讀與爵同。”
《說文·走部》:“丌,下基也。薦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屬皆從丌。讀若箕同?!?/p>
在《說文》中“讀與某同”出現(xiàn)了29次,而“讀若某同”只出現(xiàn)了2次?!稜栄拧分袥]有出現(xiàn)。
“言”是“說”義,“之為言”的意思是“所說的”,這是個聲訓專用術語,主要是用來說明被釋詞與釋詞的音相同或相近,也就是要么是同音,要么是雙聲疊韻。[6]這種結構通常是被釋詞在前,釋詞在后。如:
《爾雅·釋訓》:“鬼,之為言歸也?!?/p>
《說文·犬部》:“狄,赤狄本犬種,狄之為言淫辟也,從犬亦聲。”
《說文·豸部》:“貉,北方豸種,從豸各聲,孔子曰:‘貉之為言惡也。’”
《說文·木部》:“林(pai),葩之總名也。林(pai),之為言微也。微纖為功?!?/p>
“之為言”這個術語在《爾雅》中只出現(xiàn)了1次,在《說文》中出現(xiàn)了3次。
辭例術語是指解釋詞語的性質、用法和特點等的術語。這類術語主要是為了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或在所在句子中的含義??梢酝ㄟ^一些例子來詮釋。辭例術語有:
這是用來解釋虛詞的訓詁術語,所以一些古注中說某詞語是“辭”,意思就是說這詞是虛詞,“辭”有時也作“詞”,一般形式為“某,辭也”或“某,詞也”,可解釋為“某詞是虛詞”?!稜栄拧分袥]有此類術語?!墩f文》中“詞也”類訓詁術語共有25例。如:
《說文·口部》:“各,異辭也?!?/p>
《說文·丂部》:“寜,愿詞也。”
這個訓詁術語主要用來說明詞語的結構特點,“重文”是指重復出現(xiàn)相同的文字,注釋的詞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疊音詞。因為這種詞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所以稱為“重文”,也叫“重言”、“重語”等。如:
《爾雅·釋訓》:“綽綽,爰爰,緩也?!惫弊ⅲ骸敖詫捑徱?。悠悠、偁偁、丕丕、……綽綽,盡重語?!?/p>
在《爾雅》中“重文”這個訓詁術語主要集中在《釋訓》這一章,其它章節(jié)沒有出現(xiàn)。
而《說文》中的“重文”是指一些可供參考的異體字。
由此看出,二者所指的“重文”不是一個概念。
《爾雅》中的訓詁術語有10個,最主要的只有“某,某也”、“謂之”、“曰”、“為”四個釋義術語,它們占全部訓詁術語的95%左右;辭例術語也只出現(xiàn)了“重言”,只分布在《釋訓》一章;作為注音術語的“之為言”也僅有1例。這表明《爾雅》訓詁術語的使用比較簡單而集中,分布也不平衡。[7]《說文》中訓詁術語有14個,它們的使用情況是豐富多樣的?!墩f文》是一部形音義結合的字書,但仍以解釋字義為主,所以釋義術語的使用同樣是最多的,最突出的是每個字的解釋多用“某,某也”格式,占總字數(shù)的80%左右,每個字多用“讀若”來注音,出現(xiàn)了675次,使它作為注音術語穩(wěn)定下來?!墩f文》中的訓詁術語分布比較均勻,這與它分為540部有關,訓詁術語則分散在各部里。
總之,兩書中的訓詁術語中釋義術語最為常見,《說文》中的注音術語與《爾雅》中的相比,使用更多,而辭例術語在原書中都較少出現(xiàn),多出現(xiàn)在與其相關的注疏中?!墩f文》中的訓詁術語在《爾雅》的基礎上發(fā)展,漸趨成熟。
[1][3][5][6]孫永選,闞景忠.新編訓詁學綱要[M].山東:齊魯書社,2007.150-179.
[2]徐莉莉,詹鄞鑫.爾雅文詞的淵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
[4]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版)第二冊[M].上海:中華書局,1999.615.
[7]徐朝華.爾雅中的訓詁術語[J].南開語言學刊, 2009.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