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草堂:杜甫的思想憩園與詩藝家園

      2013-08-15 00:53:57王艷軍牛蘊婷
      關(guān)鍵詞:五律律詩江村

      王艷軍, 王 睿, 牛蘊婷

      (1.石家莊鐵道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2.武警石家莊士官學(xué)?;A(chǔ)部,河北 石家莊 050061)

      成都草堂,杜甫居住了近5年時間。在這“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1]485的生命歷程中,成都草堂成為杜甫的家園。生活的安逸、情趣的閑適使草堂成為杜甫思想的憩園;杜甫此期創(chuàng)作的342首詩歌,占整部杜詩的五分之一多,草堂又成為杜甫詩藝的家園。成都草堂及其這些草堂詩歌,給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親切的杜甫,閑情雅致、愜意自得的同時又嘆身憂時、顧念乾坤的情趣的扭結(jié),讓人感覺到草堂暫時的安逸帶給杜甫情感上的影響;古體詩創(chuàng)作的延續(xù)、近體詩創(chuàng)作(律詩)的深入和完善,讓人看到杜甫詩藝的升華。

      一、思想的憩園

      從困居長安開始,杜甫開始了苦難流離的生活歷程。安史亂發(fā),杜甫于至德元年(756)秋奔靈武而陷賊,至德二載(757)春間道歸鳳翔而任左拾遺,乾元元年(758)六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759)春自東都洛陽歸華州、七月棄官赴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奔成都,上元元年(760)春定居于成都草堂?!叭牮囎呋纳降馈保ā对⑼瓤h作歌七首》其七)、“一歲四行役”(《發(fā)同谷》)的艱辛歷程,使杜甫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人生的艱辛、民生的苦難和時事的多艱。草堂的安逸使杜甫苦難的心靈有了暫時的棲息之地,閑適自得、愉悅歡欣的情趣得到極大的釋放,而暫時的安逸又使杜甫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來審視這段生活,思想更加沉郁,草堂成為杜甫思想的憩園。

      安史亂后,固然有時局動蕩、政治失意的原因,衣食無著、生活艱辛卻是杜甫流離漂泊最主要的原因?!皶r關(guān)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fù)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1]12以及“關(guān)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fù)薪采橡栗自給”[1]14等史料以及“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yuǎn)游”(《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發(fā)同谷》)、“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發(fā)秦州》)、“季冬攜童稚辛苦赴蜀門”(《木皮嶺》)等詩作都反映了杜甫此期生活的艱辛。定居于浣花溪畔的草堂,詩人杜甫終于結(jié)束了饑餓窮山、流離道路的生活,盡管生活中杜甫還要經(jīng)常乞求依賴他人,就像“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狂夫》)、“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百憂集行》)等詩所描述的那樣,但“多年匍匐,至此始得少休”[2]746的生活境遇,飽經(jīng)戰(zhàn)亂流離的詩人杜甫終于可以享受生活暫時的安寧閑逸,體驗獨在煙塵之外的閑暇意趣,《為農(nóng)》、《賓至》、《狂夫》、《江樹》、《南鄰》、《草堂即事》、《田舍》、《江漲》、《北鄰》、《泛溪》、《西郊》、《游修覺寺》、《后游》、《遣意二首》、《漫成》、《春夜細(xì)雨》、《春水》、《獨酌》、《徐步》、《水檻遣心二首》、《朝雨》、《晚清》等詩充分展現(xiàn)了草堂生活的安逸和美好,思想情趣的愉悅和歡欣。如“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為農(nóng)》),“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水檻遣心二首》)等詩,寫出了草堂幽僻的環(huán)境;“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水檻遣心》其一),“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江村》),“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二首》其一),“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春水》),寫出了草堂環(huán)境的清幽;“晝引老妻乘畫艇,晴看稚子浴清江”(《進(jìn)艇》)、“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寫出了草堂生活的自適自樂;“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忽取盡余杯”(《客至》)寫出了草堂生活的樸實。

      然而草堂的安逸、生活的閑適并不能改變杜甫羈旅的境遇和哀傷的情感。杜甫在初抵“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的成都府時,就發(fā)出了“忽在天一方”、“未卜見故鄉(xiāng)”、“中原杳渺?!保ā冻啥几罚┑闹性b隔、游子羈旅的哀嘆,這也就奠定了杜甫入蜀諸篇的情感基調(diào)。描寫草堂生活閑情逸致、呈現(xiàn)別樣的風(fēng)格情趣的詩作在整部杜詩中雖然很少見,但也正如馮至先生所說:“此類詩作在杜甫風(fēng)云變幻憂患重重的詩史里,有如暴風(fēng)雨中暫時的晴霽,重巒疊嶂中的一縷清溪”[3],詩作中始終無法回避羈旅哀傷、嘆世思鄉(xiāng)、憂時傷身的情感。如《泛溪》前面寫“練練峰上雪,纖纖云表霓。兒童戲左右,罟弋畢提攜。翻倒荷芰亂,指揮路徑迷。吾村靄冥姿,異舍雞亦棲。衣上見新月,霜中登故畦”,描述了泛溪遠(yuǎn)游、秋色在目、對雪見霓、兒童戲逐、提罟得魚、翻荷采藕等浣花溪畔的美好景色,最后卻以“濁醪自初熟,城東多鼓鼙”來結(jié)尾?!洞逡埂访鑼懥恕帮L(fēng)色蕭蕭暮,江頭人不行。村舂雨外急,鄰火夜深明”的江村美麗的夜景,后面則由自己的暫時安居想到了“胡羯何多難,漁樵寄此生”的憂慮時事而思家之情。此類詩作還有《江亭》、《出郭》、《云山》、《可惜》、《散愁》等。可見杜甫雖極力描寫閑適之趣,“奈何杜甫并非真正的曠達(dá)之人!這是他的痛苦和悲哀!”[4],也正因為這,才使“杜甫田園諸詩,氣力沉雄,骨力蒼勁處,本色不可掩?!保?]1659

      對于草堂的怡然環(huán)境和草堂詩的獨特風(fēng)格,前人多有論述,杜甫本人也有“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可惜》)、“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近說峨嵋老,知余懶是真”(《漫成》二首)、“不堪只老病,何得尚浮名。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水檻遣心二首》)的詩句,有的學(xué)者甚至認(rèn)為杜甫有隱逸之思,如《杜臆》點評《為農(nóng)》詩說“自安史倡亂,遍地兵戈,江村獨在煙塵之外。如圓荷細(xì)麥,舉目所見,景物可嘉。故將卜宅為農(nóng),有終焉之志”[2]740,將杜甫與陶淵明相比較,并以杜甫的隱逸思想來闡釋此期杜甫的心態(tài)和草堂詩的意蘊。然草堂的安逸和生活的困窘、遠(yuǎn)隔中原的境遇和對政治時事的熱切關(guān)注的矛盾,也就意味著杜甫終歸不是陶淵明,草堂也只是被杜甫美化了。

      如“得歡當(dāng)作樂,斗酒聚比鄰”——陶淵明《雜詩二十首》其一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忽取盡余杯”——杜甫《客至》

      “田父要皆去,鄰家問不違。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杜甫《寒食》

      在陶淵明、杜甫的詩中都寫到了與農(nóng)夫同飲、與鄰里往來的歡樂愉悅生活,但陶、杜的生活情趣人生理想并不相同。陶淵明辭官而安居田園,但“陶淵明的歸隱主要是由其個人性格造成的,與政治雖有關(guān)系,但瓜葛不大。陶淵明對田園的向往,并非完全是客觀情勢所迫,或政治理想的幻滅所導(dǎo)致的退而求其次”[5],因此陶淵明志在隱居,“止于田園,安于田園,故而樂在田園,所以在酒話滔滔、酒香飄飄中,田園與詩人一片化機”[6]25。杜甫辭官流離之后暫居草堂,完全是客觀形勢所迫,政治的失意、戰(zhàn)亂的社會、困苦的生活等多種外在因素以及“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2]972的情感精神等內(nèi)在因素,使杜甫雖然寫了家居田園的歡樂、展現(xiàn)了草堂時期精神的愉悅,杜甫內(nèi)心像浣花溪水一樣不可能平靜如一,杜甫無法也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志在隱居而安居田園,由自身遭遇而時刻顧念著草堂外的世界,這也正是杜甫與陶淵明、杜甫草堂田園詩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區(qū)別。如《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高楠》、《惡樹》、《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等作品采用比喻手法借物抒發(fā)關(guān)懷天下的思想,像《春日江村五首》這樣描寫江村美麗春景的作品,也寄寓著憂思。詩人在“農(nóng)務(wù)村村急,春流岸岸深”、“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燕外晴絲卷,鷗邊水葉開”的江村曲流的景色中,有“茅屋還堪賦,桃園自可尋”如淵明般避世之思,表面看來詩人表達(dá)了“茅屋雖堪寄跡,而桃園尚自系思”[1]482的思想,實則詩人則通過“漂泊到如今”“蹉跎有六年”、“老翁”“扶病”等語句表達(dá)飽經(jīng)喪亂之感:“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正如浦起龍所說“江村一曲,放眼乾坤,家國俱遠(yuǎn)矣;春日無多,傷心時許,身世靡常也”[1]482。因此杜甫雖描寫草堂美景但不可能沉浸其中,“睹景則銷愁,思家則生愁”[2]787以及“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至后》)是杜甫這位羈旅草堂的“江邊老人”(《釋悶》)、“天邊老人”(《天邊行》)的矛盾心態(tài),生活暫時愉悅的草堂不過是飽經(jīng)憂患的杜甫“一生中的調(diào)味品”[6]32,一個暫時的思想憩園。

      二、詩藝的家園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春日江村五首》),杜甫心里可能有過桃花源似的夢想,但正如上文所述,杜甫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選擇隱逸。草堂的閑適并不能改變杜甫漂泊流離的命運,也不可能消弭杜甫人生的困苦。盡管仍關(guān)注著政治和社會,卻給杜甫帶來了一個身心調(diào)整的時期,使他有機會反思自己和社會,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少了困居長安和流離隴右時期的鋒芒畢露式的情感宣泄,更多以沉郁曲折的個人生活及社會政治的思索,流露出更多的傷感和沉痛,五古、七古得到延續(xù)的同時,五律、七律的創(chuàng)作也進(jìn)入高潮。另一方面,杜甫到成都時49歲,離開成都時54歲(去世時59歲),草堂時期杜甫漸趨暮年,思想漸趨老成和深邃,杜甫的詩歌理論在草堂時期也逐漸形成并完善,杜甫的詩藝步入了一個新的臺階,草堂成為杜甫詩藝的家園。

      杜甫于上元元年春卜居浣花溪畔,定居于草堂,在生活較為安逸、思想較為閑適的上元二年,杜甫創(chuàng)作了《戲為六絕句》,這篇詩論與夔州時期創(chuàng)作的《偶題》及《解悶十二首》都表現(xiàn)出杜甫鮮明的詩歌理論主張,標(biāo)志著杜甫形成了自己較完整的論詩思想體系。仇兆鰲為《戲為六絕句》作注時認(rèn)為六絕句是“為后生譏誚前賢而作,題云戲為六絕,蓋寓言以自況也”[2]902,這種說法抓住了這組詩的主旨,杜甫在六絕句中對前賢和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jìn)行了反思。組詩以四杰、庾信為論述對象,針對“爾曹”們對四杰、庾信的指責(zé),杜甫以“爾曹身與名俱廢”的現(xiàn)實與四杰、庾信之文“不廢江河萬古流”的對比,對四杰、庾信進(jìn)行肯定,進(jìn)而提倡“反對好古遺近,提倡學(xué)習(xí)六朝”[7]。同時杜甫還為如何學(xué)習(xí)前人以及自己進(jìn)行詩歌創(chuàng)作指出了思路和方法,那就是“親風(fēng)雅”、“轉(zhuǎn)益多師”、“當(dāng)時體”。“親風(fēng)雅”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情感依據(jù);“轉(zhuǎn)益多師”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手法;“當(dāng)時體”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fēng)格特征的概括。“親風(fēng)雅”、“轉(zhuǎn)益多師”、“當(dāng)時體”既是杜甫對前人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是杜甫對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的理論概括,更是杜甫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奉行的宗旨。

      據(jù)《讀杜心解》所載,杜甫在草堂期間共創(chuàng)作詩歌342首。其中五古37首、五律169首、五絕2首、五排25首,七古36首、七律48首、七絕24首、七排1首,由此可以看出杜甫草堂詩作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律詩。而就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的782首律詩來看,其中五律630首、七律152首。杜甫入蜀前分別創(chuàng)作五律149首、七律23首,離開草堂后創(chuàng)作五律312首、七律81首,草堂時期所創(chuàng)作律詩217首(五律169首、七律48首)占杜甫全部律詩的28℅,其中不論是五律還是七律都超過了入蜀之前的作品數(shù)量總和。因此可以說杜甫草堂時期最有成就的是律詩。草堂時期的律詩較少夔州時期往事的回憶和歷史的反思,多寫草堂生活風(fēng)物,多抒發(fā)關(guān)注個人境遇和時世社會的矛盾情感,可以說五律更加成熟,七律在形式和格調(diào)方面漸趨完善。同時,草堂時期的律詩創(chuàng)作體現(xiàn)著鮮明的杜甫詩論思想,草堂時期的律詩在描寫風(fēng)情雅致草堂生活的同時,“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至后》)的生活和情感都反映在詩歌之中,體現(xiàn)出鮮明的“親風(fēng)雅”的寫實風(fēng)格;轉(zhuǎn)益多師、開拓創(chuàng)新,杜甫草堂時期的律詩由于題材的豐富、形式的多樣、風(fēng)格的獨特而體現(xiàn)出鮮明的“當(dāng)時體”特征。

      “親風(fēng)雅”是杜甫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情感追求,草堂時期的律詩也不例外,尤其是五律?!八技覄t生愁,睹景則銷愁”(《后游》)的情感困境和“緣情慰飄蕩”(《偶題》)的人生苦難和社會治亂的經(jīng)歷,使杜甫草堂時期的五律在關(guān)注政治和社會的同時,不再像其五古、七古詩作那樣鋒芒畢露、酣暢淋漓似的直接表達(dá)“致君堯舜尚,再使風(fēng)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政治熱情,而是在跌宕頓挫的韻律中表達(dá)感傷和凄苦,詩風(fēng)愈加沉郁。杜甫之前人們用五律來抒懷、寫景、記事、詠物、言情,杜甫還將時事政治融入五律之中。如《云山》詩觸物抒情,自傷身世,以水宿之鳥作江上哀聲表達(dá)“異地羈孤,客子哀號”[2]749之感慨;《村夜》寫“江秋夜雨,亂離遠(yuǎn)客之悲”[1]410;《惡樹》、《病柏》、《枯楠》等表達(dá)選賢任能之愿望;《病桔》、《枯棕》抒發(fā)對奢侈的諷刺、憤慨之情。再如《恨別》、《遣愁》、《釋悶》等直接以“愁”、“怨”、“恨”、“悶”等詞為標(biāo)題的五律就有21首。從形式上,杜甫五律之作還多采用組詩的形式來寄寓政治,如《散愁》二首、《遣意》二首、《漫成》二首、《西山》三首、《有感》五首、《建都十二韻》等。可以說,內(nèi)容上大量融時事于五律,形式上單篇創(chuàng)作并輔以大量組詩,手法上采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觸物起情等多樣手法,杜甫草堂時期的律詩實現(xiàn)了個人與社會、現(xiàn)實與歷史、思鄉(xiāng)與嘆世等多種情感的融合,再輔之以韻律嚴(yán)整、句法多樣、手法豐富的藝術(shù)形式,杜甫的五律在草堂時期達(dá)到了極高的成就,前人認(rèn)為“杜甫入蜀諸篇,絕脂粉以堅其故,踐豐神以實其髓,破繩格以活其肢,首首持幽擷奧,出鬼入神,詩運之變,至此極盛矣”[2]727,杜甫的五律何嘗不是這樣,正是中國古代五律之作中的“當(dāng)時體”的典范。

      [1]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馮至.杜甫傳[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2:36.

      [4]陳貽焮.杜甫評傳(中冊)[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8:696.

      [5]王群麗.陶淵明歸居田園的精神困境[J].山東社會科學(xué),2005(10):44.

      [6]傅道斌,陳永宏.歌者的悲歡[M].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7]胡大浚,楊曉靄.反對好古遺近,提倡學(xué)習(xí)六朝——淺談杜甫的<戲為六絕句>[J].社科縱橫,1994(4):22.

      猜你喜歡
      五律律詩江村
      關(guān)于五律寫作的二則思考
      中華詩詞(2023年5期)2023-02-06 08:48:16
      魅力南江村
      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46
      五律·冬至(外一首)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律詩的開合結(jié)構(gòu)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7:18
      工而能變方有味——淺談律詩的對仗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6
      西熱江村
      寶藏(2018年8期)2018-08-31 07:27:52
      江村《吳鎮(zhèn) 秋嶺歸云》
      中華詩詞(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他山 五律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34
      福壽雙全(五律)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2:43
      律詩園地
      對聯(lián)(2011年10期)2011-09-18 02:35:10
      房山区| 康平县| 高雄市| 武平县| 基隆市| 清河县| 渝中区| 丹凤县| 奉新县| 天水市| 兰西县| 莱阳市| 清远市| 随州市| 启东市| 育儿| 万年县| 崇阳县| 根河市| 铜川市| 鹤峰县| 泰和县| 乌拉特中旗| 黎川县| 平遥县| 上犹县| 曲沃县| 南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泾阳县| 大洼县| 临海市| 北海市| 从江县| 容城县| 湾仔区| 安阳市| 子长县| 定兴县| 东兰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