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玲 楊春梅
健康教育是解決患者護理問題的重要手段,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醫(yī)體質學說中的體質是指個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表現出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tài)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質[1]。將中醫(yī)體質學說運用在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以中醫(yī)理論為主導,研究患者的不同體質,把握好患者體質陰陽之偏差,對健康教育有指導意義。自2011年10月,我院創(chuàng)傷科將中醫(yī)體質學說運用在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滿意效果?,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本院創(chuàng)傷科住院的骨折患者673例,女312例,男361例。年齡16~72歲,平均44歲。學歷:文盲3例,小學43例,初中165例,高中283例,大學179例。住院時間12~76 d,平均28 d。
1.2 方法 依據《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第1版為標準,運用中醫(yī)體質辨識軟件,按中醫(yī)體質分類: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基本類型。通過客觀評價患者的中醫(yī)體質,全面了解其健康狀況,對患者進行體質辨識分數統(tǒng)計和體質類型統(tǒng)計,并進行健康干預指導,患者出院前,再次對患者進行體質辨識分數統(tǒng)計,前后對照比較體質辨識分數。健康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 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實施個性化健康指導 患者入院后即進行評估,運用中醫(yī)體質辨識軟件,根據量表設計原理,以問詢錄入的方式,采集患者健康信息。通過對9種體質分值的結果分析,來判斷患者體質類型,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實施個性化健康指導。
1.2.2 飲食調護 骨折患者由于傷后氣血失和,而骨折組織的修復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合理的飲食調護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中醫(yī)有藥食同源之說,對飲食的選擇就非常重要,如果藥療、食調適應病情,就可相得益彰,提高療效[2],我們針對患者的中醫(yī)體質類型并結合骨折三期生理特點,對患者的飲食護理進行辨證施護,例對于陰虛體質,宜食滋陰清熱之品,如西洋參、沙參、玉竹、枸杞煲烏雞、水魚等,忌食煎炸、辛辣之品;血瘀質患者多食活血去瘀的食品,如黑木耳、黑豆、醋等;特稟質患者忌食腥膻發(fā)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如濃茶、鯉魚、牛肉、酒等;痰濕質患者一般體形肥胖,食欲旺盛,喜食肥甘厚味,護理人員可結合一些臨床病例進行宣教,讓患者了解到痰濕體質易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重視恣飲縱欲對體質的負面影響,飲食上注重強健脾胃,多吃味淡性溫平的食品,控制進食量,戒煙戒酒。我科制作了精美、圖文并茂的健康指導卡片,詳細介紹9種中醫(yī)體質的飲食調養(yǎng)、進補的注意事項、列舉補氣的食品以及溫馨建議等,平時定期出板報和進行健康講座,為患者詳細講解中醫(yī)體質的特征以及調養(yǎng)的有關知識,護理人員根據健康檔案分發(fā)對應的健康卡片給患者,認真做好宣教,尊重患者的飲食習慣及嗜好,靈活運用,并做好記錄,進行跟蹤評價。
1.2.3 情志調護 患者情志變化會影響疾病發(fā)展及轉歸[3],《內經》指出,情志的失調對內臟的損害大。由于患者的年齡、性別、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所受教育、經濟情況等有所不同,患者的心理變化各異,會產生不同的情志反應。護理人員要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變化,針對患者存在的情志問題,對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調護方案,進行個性化調護,如陰虛質、血瘀質、濕熱質患者性格易急燥易怒;氣虛質、陽虛質患者,性格偏于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護理人員要注意轉移患者不良情緒,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耐心講解有關的醫(yī)學知識,使患者認識到憂思悲觀、喜怒不節(jié)、情志內傷之弊,保持性格開朗、情緒穩(wěn)定的良好狀態(tài),讓患者領悟到只有保持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身體才會氣血和暢、營衛(wèi)流通,反之,苦悶、憂郁則可加重血瘀傾向。護理人員設法豐富患者的生活內容,如下棋、聽音樂、練氣功等 ,鼓勵患者之間交流思想,保證病室環(huán)境安靜、舒適,使之身心愉悅、安心愉快的接受治療,護理人員同時要做好患者周圍人和事的調解工作,做到醫(yī)、護、陪三者聯(lián)為一體,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護理。
1.2.4 康復護理 骨折除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外,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及中醫(yī)體質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把預見性護理融入康復鍛煉中,進行早期規(guī)范護理干預,如血瘀質、氣虛質患者,骨折后容易出現深靜脈栓塞的問題,護理人員需注意患者有無反常的情志反應,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皮膚溫度、感覺、運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神經損傷等,遵醫(yī)囑使用活血化瘀藥物,配合理療、針灸、推拿等傳統(tǒng)治療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代謝,同時加強患者原有疾病的護理,如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陽虛質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濕邪的侵襲,指導患者做一些舒緩柔和的功能鍛煉,按摩氣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痰濕體質者身重易倦,懶于運動,在康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遵循動靜結合,主動、被動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4],根據骨折的部位、類型,骨折術后的不同時期,骨折部位骨痂的生長情況等循序漸進地進行,從少至多,從易至難,并教會患者及患者家屬正確的鍛煉方法,了解功能鍛煉的意義和重要性,克服恐懼心理,使患者進行主動的配合鍛煉,對主動運動的患者多指導、多鼓勵,指導其進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運動,鼓勵患者微小的進步[4],提高其對治療康復護理的依從性,降低骨折傷殘率。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673例骨折患者經過個體化的健康干預措施后,9種體質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673例骨折患者體質類型分布及干預前后辨識分數比較(分,±s)
表1 673例骨折患者體質類型分布及干預前后辨識分數比較(分,±s)
體質類型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9 63.00 ±2.83 57.22 ±3.19 5.97<0.05 116 74.05 ±5.01 82.13 ±6.08 -17.61<0.05陽虛質 108 57.44 ±11.16 47.80 ±8.85 16.16<0.05氣虛質 102 57.61 ±11.41 47.56 ±8.99 16.18<0.05陰虛質 96 56.82 ±11.83 44.61 ±8.34 16.39<0.05血瘀質 83 61.70 ±10.09 47.31 ±6.88 18.85<0.05濕熱質 73 53.63 ±11.77 42.95 ±8.64 12.35<0.05痰濕質 53 45.74 ±5.63 38.76 ±7.01 11.81<0.05氣郁質 33 41.96 ±4.48 35.62 ±5.05 8.51<0.05特稟質平和質
預防為主是中醫(yī)護理的一條重要原則[5]。中醫(yī)強調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學術思想,未來醫(yī)學是預防醫(yī)學。根據王琦教授“體質可調論”[6]理論,以中醫(yī)體質學說為指導,在673例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通過客觀評價患者的中醫(yī)體質類型,在飲食、情志、康復護理方面制定出科學、安全、有效的個體化健康教育指導方案,9種體質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通過對干預前后的體質辨識分數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屬于平和體質的患者經調整后,其體質辨識分數有所升高,屬于其余8種體質類型的患者經干預后,其體質辨識分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將中醫(yī)體質學說運用在臨床護理的健康教育中,它既符合當代科學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又與現代醫(y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相統(tǒng)一。因此,在醫(yī)院健康教育中開展體質辨識工作,通過評價患者的中醫(yī)體質類型,獲得預測患者未來發(fā)病風險的資料,并且通過改善體質的方法,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個體化調護方案,大力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和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實現健康管理的目標,促進患者的健康水平,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實現健康管理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張曉天.中醫(yī)體質學與膏方養(yǎng)生[J].科學生活,2008(12):59.
[2]劉文軍.薛伯壽教授應用升降散方證規(guī)律及臨床傳承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2.
[3]李淑紅,史維麗,胡忠蓮.骨傷患者的中醫(yī)情志調護[J].寧廈醫(yī)學院學報,2007,29(3):333 -334.
[4]張 云,王青芳.骨科術后的功能鍛煉和康復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15):36.
[5]申惠鵬主編.中醫(yī)護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2.
[6]王 琦.中醫(yī)體質三論[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1(10):6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