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水庫庫岸的土層性質是水庫塌岸問題的主要因素,如果岸坡主要由粉、粘土及粉砂組成,其抗沖刷的能力就會較弱,塌岸的速度就會變快;如果岸坡由砂、礫石和碎石組成,其抗沖刷的能力就會較強,塌岸的速度也就會相對緩慢;如果岸坡為巖石組成,則其抗沖刷的能力最強,塌岸的速度會非常緩慢。
在水的溶濾、淘刷及沖蝕作用下,很容易使岸坡結構松散。在岸坡處,水作用的主要部位為水位變化帶附近,容易形成大于90°的反坡。這種反坡的形成,容易造成上部巖、土體懸空而發(fā)生庫岸崩塌。
水庫庫岸的高度、陡度和庫岸的切割程度等,都可能引起塌岸。如果水庫庫岸的結構為突出的岸嘴,在長期的風浪作用下,塌岸的寬度變會擴大;在凹岸和平直岸段則情況相對輕微。如果庫岸前的水較深,且水下的岸坡較陡,塌岸就很容易在短期內出現(xiàn)。
當庫岸土體孔隙中的水結冰以后,體積會迅速膨脹,進而對庫岸土體產生劈裂作用,破壞土體的結構。而當土體中的冰融化后,土體的強度會明顯降低,最終導致岸坡產生破壞現(xiàn)象。
為保證水庫路基的安全性,通常路基應該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穩(wěn)定性,路基的高度除需要滿足地下水位及地表積水對路基的高度要求外,還應該以滿足設計洪水頻率水位要求為原則。路基的穩(wěn)定性,就是采用最為合理且安全的防護措施。結合布倫口水庫的地形特點及水庫淹沒路基的特點,本工程路基防護設計的重點應放在水庫護坡和擋土墻設計上,尤其要注重風浪沖刷、掏蝕以及水位的驟變,對路基產生的影響。
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環(huán)境與景觀問題,盡量的利用原地形,并配合地形條件和土質特點,采取合理的路基防護措施。盡量減少大填和大挖工程,盡量對水庫路基沿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保護。
對各種路基防護措施進行方案的比選和論證,選擇最為合理的且經濟的設計方案。
為保證邊坡的穩(wěn)定性,護坡坡面采用20 cm 厚C25現(xiàn)澆混凝土,并在下層設置20 cm 厚的砂礫反濾層和土工布,基礎采用深基礎形式。當護坡坡面與現(xiàn)有公路水泥混凝土過水路面相接時,開挖相接處水泥混凝土路面將護坡坡面嵌入水泥混凝土中不小于20 cm。護坡沿路中心線方向每隔10 ~15 m 間距設一道豎向伸縮縫,沿護坡坡面每隔10 ~15 m 間距設一道橫向伸縮縫,縫寬可為2 cm;可按不同坡度在護坡坡面上設置抗滑平臺,平臺寬度為0.8 m;當護坡坡度為1∶1.75 時,每隔4.2 m 設置抗滑平臺;當護坡坡度為1∶2 時,每隔6.1 m 設置抗滑平臺;當護坡坡度為1∶2.25 ~1∶3時,每隔12 m 設置抗滑平臺;護坡基礎埋置深度不應小于150 cm,護坡或錐坡嵌入基巖內的深度不應少于100 cm,護坡端頭與路側棄土場或路基挖方處相接時,應將護坡端頭埋入棄土場或挖方處自然邊坡中不小于10 m;泄水孔應該根據護坡高度上下交錯設置其距離原地面應為0.3m,泄水孔的尺寸為10 ×10 cm,縱、橫向布設間距為2.0 ~2.5 m;泄水孔進水口30 ×30 cm 范圍用4 ~6 cm 的礫石做反濾層,以免孔道淤塞;當護坡基礎位于老路路基上,且距右側路基邊緣距離小于5 m 時,在老路路基外側利用防護工程開挖剩余廢方加寬,滿足地質勘察資料中提供的水下淺灘磨蝕角度,按1∶5 的坡率進行拋土石,并采用重型壓路機進行分層碾壓密實,碾壓厚度不大于1 m,以免庫水淘刷護坡基礎。砂礫反濾層用料最大粒徑應不超過37.5 mm,大于4.75 mm 的顆粒含量應小于60%,小于0.075 mm 的顆粒含量應不大于5%,反濾料不均勻系數(shù)Cu≤15。
首先去除覆蓋層和3 m 的強風化層,并將基礎嵌入新鮮基巖中,深度要高于100 cm,避免因覆蓋層和風化層在庫水作用下坍塌剝落,導致?lián)跬翂κХ€(wěn);當擋土墻基礎位于非基巖路段時,應將基礎埋入中密層中,埋置深度不小于150 cm,地基承載力不得小于300 kPa??紤]到波浪侵襲和庫水對擋土墻基礎的淘刷作用,在非基巖路段擋土墻下方設置了漿砌片石護坡,保證庫岸邊坡的穩(wěn)定性和擋土墻的整體穩(wěn)定性;擋土墻均采用衡重式路肩墻,用M15 漿砌片石砌筑,沿路中心線方向每隔10 ~15 m 間距設一道豎向伸縮縫,縫寬2 cm,采用瀝青麻絮沿護坡內、外、頂三面填塞,深度不小于15 cm;路肩墻墻頂50 cm 高度范圍內設置波形梁護欄水泥混凝土基礎,與墻頂相接;路肩墻在開挖回填線以上30 cm 處布設一排泄水孔,尺寸為10 × 10 cm,橫向布設間距不大于2.5 m。在泄水孔進水口底部沿墻長范圍鋪設一層土工膜,土工膜上鋪設砂礫反濾層。在泄水孔進口30 cm 長度范圍內用4 ~6 cm 礫石反濾層,以免孔道淤塞;漿砌用片石應具有兩個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15 cm,其中一條邊長不小于30 cm,體積不小于0.01 m3;墻趾部分的基坑,在基礎施工完后應及時回填夯實,并做成4%外傾斜坡,以免積水下滲,影響墻身的穩(wěn)定?;A開挖線坡度在巖石路段采用1∶0.75,在土質路段采用1∶1;路肩墻應錯縫砌筑,需待砂漿強度達到70%以上時,方可回填墻背填料;墻背填料應分層填筑,分層夯實;不允許向著墻背斜坡填筑,夯實時應注意勿使墻身受較大沖擊影響;墻后應先開挖臺階再填土,以免填方順原地面滑動;砂礫反濾層的反濾料應具有透水性,且小于0.10 mm 的顆粒含量不大于5%,質地致密堅硬,具有高度的抗水性和抗風化能力;砂礫反濾層鋪筑時應由底部向上逐層鋪設,不得從高處順坡傾倒,以免發(fā)生填筑分離;對反濾層必須進行壓實,在施工中應防止雨水沖泥等污染反濾料;庫岸邊坡坡面設置的護坡,應在新建公路臨時通行后再進行施工。
[1] 朱東. 淺談水庫地區(qū)公路路基勘測設計[J].山西建筑,2010,36(16):267-268.
[2] 李擁軍,任劍飛,張亞兵. 小南海水庫庫區(qū)防汛公路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防護[J]. 工程建設與管理,201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