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丹, 朱 琳
(昭通學院 外國語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外語教學領域就如何提高外語學習效率開展了多項研究和改革,研究者們開始重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和角色,并且就學習者有意識的學習開展了相關的元認知策略的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元認知理論從最開始的缺乏理論支撐的簡單框架發(fā)展成為了基于心理學、認知學、語言學等多學科的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元認知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是培養(yǎng)獨立、高效的學習者的最有效方法。元認知屬于更高層次的認知活動,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而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而采取的行動和方法。研究表明,元認知不僅僅在外語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還關系到整個學習效果的成功與否[1]。如果沒有元認知意識,學習者就沒有學習的方向,也就沒有機會對學習的過程進行計劃、監(jiān)控和評價的機會[2]。Vann Abraham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習不成功者并不缺乏具體的認知策略和技能,其失敗的關鍵是缺乏一定的元認知知識,即他們沒有掌握該在什么時候、在哪種情況下采用哪種策略或技能[3]。O’Malley和Chamot也認為,在很大程度上,語言學習者學習的成功取決于元認知策略使用的成敗與否,而且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者比更多使用認知策略的學習者在學習中更具主動性,同時在學習效率上也更為突出[4]。
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有意識地進行認知的學習活動,是促使學習者對學習過程進行計劃、監(jiān)控、調節(jié)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迄今為止,在元認知領域所做的研究幾乎涵蓋了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這些研究進一步深化和加速了外語教學改革的發(fā)展。
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元認知策略在提高聽力理解水平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元認知能力強的學生在理解、儲存新信息、找到練習的有效方法和強化所學內容方面能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學習過程[5]。另外,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他們使用元認知策略,其中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使用元認知策略。也就是說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習者的語言水平所決定的。Goh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更加傾向于使用認知策略(如翻譯、使用字典等),元認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語言水平的制約[5]。我國對元認知與聽力水平關系的研究相對于國外起步稍晚,但研究結果對我國聽力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引性作用。楊堅定對本科一年級的學生所做的調查表明:元認知策略培訓有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而且這種模式的培訓對聽力差但語音基本標準的學生效果最好,但對語音差的學生效果不明顯[6]。筆者對大學英語專業(yè)一年級的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和元認知能力密切相關。聽力理解水平高的學生元認知能力也強,而且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培訓能明顯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這種提高對學習能力相對弱的學生更為明顯[7]。
為證明元認知策略在外語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語言學家們在閱讀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提高和培養(yǎng)學習者的元認知意識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當讀者的外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元認知策略知識能促進理解效果,而且相似的是,學習者的閱讀技能達到一定程度時,其元認知能力也有相應的提高[8]。此外讀者的閱讀技能和外語水平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過程中是互相控制和互相促進的,并共同作用于意義建構的整個過程[9]。也就是說閱讀技能能促進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和提高,同樣元認知水平也會有效提高閱讀技能。
O’Malley等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經常使用以下元認知策略:事先預習(advance preview)、指導注意力(directed attention)、選擇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事先組織(advance organization)、自我監(jiān)控(self-monitoring)、延遲輸出(delay production)、自 我評價 (self-evaluating)和 自 我 鞏 固(self-enforcement)[4]。同樣,其他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總結出了六項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的元認知策略:明確閱讀目 標 (clarifying the purpose of reading);集中注意力在主要內容上(focusing on the main contents);利 用 相 關 背 景 知 識(activating the relevant background);衡量原有知識是否和閱讀內容一致(evaluating whether or not the prior knowled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xt content);自我監(jiān)控是否達到理解水平(selfmonitor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comprehension is occurring);推測并進行確證(inferring and verifying the inference)[8]。由此可看出成功的閱讀理解不僅僅是知道策略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成功地利用這些策略。國內研究者董奇等人所做的關于元認知與兒童閱讀表現(xiàn)的研究表明元認知與兒童在閱讀中表現(xiàn)出的思維品質(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及獨創(chuàng)性)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即閱讀元認知發(fā)展水平高的被試其在閱讀中各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因此提高元認知水平是提高思維品質的一個有效途徑[10]。由以上研究可看出元認知策略對于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幫助學生注重整個閱讀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并指導學生策略性地分析閱讀材料,采用合理的策略達到理解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手段。
寫作過程也是一個基于認知能力基礎的建構意義的認知過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元認知策略與寫作水平呈現(xiàn)正相關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有助于英語寫作。元認知策略培訓的實質是幫助學生認識寫作的認知過程,通過學生對自己寫作時遇到困難的內省,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采取最合適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愿望[11]。研究還表明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寫作元認知意識,不但可以提高英語寫作成績,還可以間接促進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12]。我國對元認知與寫作的調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吳紅云等2004年對我國三個城市107所大學的308名學習者進行的研究。他們通過問卷調查和作文水平測試提出了元認知由元認知主體評估、元認知策略和元認知任務評估三大要素構成的理論,其中元認知主體評估和元認知策略對寫作成績有直接和重要的影響,而元認知任務評估通過主體評估對寫作成績產生間接影響,結論是元認知是影響作文成績的重要變量、與英語四級成績相比,元認知主體評估對作文成績的直接影響更大。吳紅云等在研究中把寫作的元認知策略分為四類:按照它們對作文成績影響的大小排序是:詞匯選擇策略、結構、內容和語言并重策略、練習策略及積極體驗和借助外力的修改策略,因此他們認為靈活選擇詞匯的策略在寫作中最為重要[13]。
口語交際是語言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說話者和聽者共同參與的一個包括輸出和輸入的交際過程,說話者要利用有效的語言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而聽者則是對這些編碼信息進行解碼的過程。然而在我國口語教學歷來被認為是費時低效的一項教學任務,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仍然是啞巴英語,學生的口語技能和閱讀、寫作等技能相比存在極大的差距。因此在口語教學中強調元認知的培訓能從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狀況。在口語教學中,學生的元認知知識包括對自身水平及口語交際能力、交際任務與特點及有關英語口語策略及運用等知識的了解。研究表明,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與聽、讀、寫等其他語言能力顯著相關,英語元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比元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表現(xiàn)出較高的英語口語水平;元認知對口語能力有直接影響外,還能在對學生英語聽、讀、寫等語言水平施加影響的同時間接地對口語能力產生影響[14]。元認知對口語水平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元認知可以促使學生使用恰當?shù)目谡Z策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其次通過元認知監(jiān)控,說話者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促成交際的成功完成。最后,元認知策略中的社交策略是口語表達中被使用頻率最高的策略。說話者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尋求幫助的方式解決問題,例如在口語表達中忘記了某個單詞的發(fā)音,某個詞的用法等等,說話者都可以立即向交際的對象詢問,這樣就能保證交際的順暢進行。
詞匯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基礎,詞匯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聽、說、讀、寫、譯各項語言技能水平的發(fā)展狀況,然而讓大部分學生感到困難的是詞匯的學習看似簡單,其實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通過反復操練、反復記憶的單詞很快就忘了,或者記住的單詞在實際的交際中并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因此在詞匯學習中如果借助學習策略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O’Malley和Chamot等人將詞匯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前者分為記憶、分類、利用上下文、查詞典、猜測,練習以及聯(lián)想,后者分為制訂計劃、自我評估、自我檢查和選擇性分配注意力[4]。Cohen把詞匯學習策略分為三類:記憶單詞的策略、突擊單詞的策略和練習單詞的策略[15]。Schmitt在綜合有關語言學習策略分類以及具體的詞匯學習策略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大類詞匯學習策略構成的策略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策略與鞏固策略,前者包括決定策略和社會策略,后者包括社會策略、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16]。有研究表明,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決定了學習者詞匯量的大小。元認知策略能有效指導學生記憶詞匯,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找到符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方法,并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總結經驗,最終形成有效的詞匯學習系統(tǒng)。此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在詞匯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更傾向于使用簡單的策略,如機械地復述、反復記憶等;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更多地使用更高層次的策略,如在語境中推測詞義、聯(lián)想、分類等,這些策略中很大部分屬于元認知策略[17]。
迄今為止中外的各項對元認知的研究足以證明元認知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元認知是個體認知能力的一種,因此每個人都具有元認知的潛能,如果激發(fā)這些元認知潛能,能讓我們的學習更加具有目的性,而且整個過程也會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元認知在外語教學中的主要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
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計劃的指引都會變得毫無目的,紛繁無序。如果學習沒有計劃,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元認知能幫助學生在進行特定的學習活動前明確任務目標,并且制訂完成該項目標實施的計劃,并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去實現(xiàn)。因此能讓學習更具有目的性,還能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堅持到底的學習毅力。通過不斷地制訂計劃和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元認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最重要的意義。
元認知是學習者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知,因此一旦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學習者會利用元認知知識對其加以思考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例如在聽力理解中,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聽不懂,則會利用元認知策略對聽不懂的部分進行監(jiān)控,并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來幫助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應用自己的元認知知識解決了問題,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如果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學習過程則會更容易控制。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通過各種手段,媒介獲取知識和信息,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學習過程應該是由學習者積極參與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元認知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并根據(jù)不同的學習情境和任務對學習目標、方法、策略等進行調整和評價,從而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如果缺乏對這個過程的反思和評價,學習就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因此,在元認知監(jiān)控和評價的基礎上,學生能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好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下一步學習借鑒的基礎。好的地方繼續(xù)保持和鞏固,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今后努力的目標,這樣能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元認知通過計劃、監(jiān)控、評價和調節(jié)等手段讓學習者充分了解學習的過程,并且能就具體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至于不知所措。在對整個學習活動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因此整個學習活動也就相應變得輕松多了。
由此可看出,作為更高層次的認知活動,元認知要求學習者明確認識自身的學習過程、心理狀態(tài)、能力、所要達到的目標及達到目標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同時在學習中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整、自我評估,使個體的認知活動得到不斷的調整和改善,從而構建合理的個性化的智力結構框架。此外在元認知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都能得到很大的改觀,因此元認知在外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Wong Fillmore,L.and Swain,M.Chil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Views from the field on theory and research[C].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SOL convention,Houston,Texas,1984.
[2]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3]吳增生.值得重視的“學習者策略的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4,(3):22—27.
[4]O’Malley,J.M.and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Goh,C.C.M.Strategic processing and metacogni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J].RELC Journal,1998,(2):173—175.
[6]楊堅定.聽力教學中的元認知策略培訓[J].外語教學,2003,(4):65—69.
[7]蔡丹.英語專業(yè)學生元認知能力與聽力理解水平調查[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4):63—66.
[8]Carrell,P.L.,Pharis,B.G.and Liberto,J.C.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for ESL reading[J].TESOL Quarterly,1989,(23):647—678.
[9]Zhang,L.J.Awareness in reading:EFL students’metacognitive knowled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in an acquisitionpoor environment[J].Language Awareness,2001,(4):268—288.
[10]杜曉新,馮震.元認知與學習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杜愛紅.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寫作[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91—95.
[12]方玲玲.“寫長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界,2004,(3):40—45.
[13]吳紅云,劉潤清.寫作元認知結構方程模型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4,(4):370—377.
[14]馮漣漪,龔昭.元認知與口語學習的相關研究[J].外語界,2007,(2):58—64.
[15]Cohen,A.D.Strategy-based instruction for learners of a second language[J].NASSP Bulletin,2000,(84):10—18.
[16]Schmitt.N.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A].In Schmitt.N.&Mc Carthy M.(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7]Gu.Y.&Johnson.R.K.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96,(46):64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