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佺,石博文
定向運動是指運動員利用指北針和地圖到訪地圖上所標示的地面檢查點,以通過全程檢查點用時較短者或在規(guī)定時間找到檢查點得分較多者為勝的體育運動[1]。近年來,一些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定向賽事紛紛在云南昆明、玉溪、紅河、楚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宏、西雙版納等地舉辦。掀起了云南省開展定向運動的熱潮,促進了定向運動在云南省各市州的開展,尤其在云南各高校的開展。找出定向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差距及原因,改進定向運動訓練方法,對提高云南省定向運動技術(shù)水平具有一定現(xiàn)實參考價值。
以2011年云南省第六屆大運會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男子短距離定向成績前8名為研究對象(見表1)。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期刊有關(guān)定向運動訓練理論和方法的文獻,收集2011年大運會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男子短距離定向地圖1張,總圖1張,成績單8張,通過china health定向計時成績進行整理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1.2.2 定向運動成績統(tǒng)計軟件分析法
對原始數(shù)據(jù)分段分析,運用華瑞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對象的賽事各檢查點用時進行統(tǒng)計。
1.2.3 OCAD(定向運動制圖)軟件路線分析法
對賽事地圖及賽事線路運用OCAD(定向運動制圖)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本次比賽地圖比例尺是1∶5 000,等高距為2.5 m,直線距離為3 230 m。地圖總點數(shù)21個,線路設(shè)置為16個檢查點,包括17個終點,其中2/13號檢查點為過渡點。定向地形地貌豐富,路線爬高量大,對體能要求較高,為參賽選手充分發(fā)揮定向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條件。
結(jié)合短距離比賽的地圖,圖1顯示每個運動員到訪全部檢查點的名次波動,反映了選手的個人成績從起點至終點的用時情況。8名運動員用時連線均較獨立,用時重合的點相對較少,說明技術(shù)水平差距明顯,體能差距較大,且越到后面越明顯。圖2顯示賽段中相鄰兩個檢查點的分段時間,反映了選手在相鄰兩個檢查點之間的用時情況。在17個分段中有7名運動員在第1、4、5、6、9、10、14號檢查點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分段成績對比沒有明顯差異的路段為第2、3、7、8、11、12、13、15、16檢查點。第一名田剛比賽用時為1 174 s,第八名許洪倉比賽用時為1 662 s,差值為448 s,最終成績差距明顯。綜合分析圖1、圖2,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男子短距離定向前8名中失誤人數(shù)為7人,失誤率為87.5%。
圖1 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組短距離定向決賽各點總用時
圖2 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組短距離定向決賽各分段用時
從起點到第一個檢查點,8名運動員中第四名羅偉權(quán)用時最快,時間為20 s。4名運動員與最快成績相差在20 s-146 s:第二名吳巧耗時41 s、第五名周敏85 s、第七名普建學166 s、第八名許洪倉137 s。圖2表明,第二個檢查點走勢集中,整體差距??;第三個檢查點8名運動員用時有波動,整體差距較小。結(jié)合圖3可見,這4名運動員在出發(fā)后捕捉第一個檢查點,出現(xiàn)重大失誤的原因可能是標定地圖方向、確立站立點、在行進過程中標定地圖出現(xiàn)失誤等因素造成。
圖3 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組男子短距離賽起點至3號檢查點路線設(shè)計圖
圖2顯示,中間賽段成績差異路段為4、5、6號檢查點。5號檢查點有3名運動員出現(xiàn)耗時過長的失誤,6號檢查點有4名運動員出現(xiàn)失誤,失誤率高達50.0%。5號點第二名吳巧用時最短為50 s,第八名許洪倉用時最長173 s,相差123 s,其次是第四名羅偉權(quán)用時為139 s。OCAD軟件分析從4至5號檢查點,4號檢查點設(shè)在土坎下部兩片植被間,旁邊有一根電線桿,5號檢查點設(shè)在兩個土坎的拐角處交匯處。從圖4可看出從4號到5號檢查點沒有復雜的地形、植被,運用偏向瞄準法技術(shù)先往南邊跑然后沿土坎跑就可直接到達,造成該段成績巨大差異的原因是羅偉權(quán)和許洪倉對地形特征的判定和具體應運用的戰(zhàn)術(shù)出現(xiàn)錯誤或掌握欠缺。5至6號檢查點賽段是所有運動員用時最長的一個賽段,到達6號檢查點時最少的是第四名羅偉權(quán)耗時132 s,用時最多的是第八名許洪倉283 s,相差49 s。由圖4可知6號檢查點位于一棟建筑物中間,從5號點到6號點要經(jīng)過一道門然后經(jīng)過三棟建筑物,地勢平坦,因此,此路段可檢驗運動員的仔細讀圖等技能運用和奔跑能力。分析圖2,造成該段差異性大是由于運動員對技能運用的掌握程度不一和體能差距較大等原因。
圖5顯示,15、16至終點兩段路線為終點賽段,越接近比賽尾聲越是考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zhì),即要克服來自終點聲音的干擾,又要穩(wěn)中求快進行全力沖刺。從圖5可以看出15號檢查點周圍地貌有斷崖、圍墻及電線,主要考驗運動員超前讀圖的能力。終點賽段要求運動員打點速度快、打點準確,這樣才能節(jié)省時間沖刺。15號檢查點就是檢驗運動員查看檢查點說明的能力。在這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檢查點在斷崖上面;另一種是檢查點在斷崖下與圍墻的中間。如果運動員不提前仔細看檢查點說明,很有可能會到點后找不到目標點。從圖上看出16號檢查點位于靠近圍墻里面的一個人工建筑物附近。前往16號檢查點時,運動員需要提前確定目標點是在圍墻哪側(cè),特別要注意圍墻的中部有一個缺口可以通過,忽略這個缺口必將影響最終成績。
圖4 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組男子短距離賽4至6號檢查點路線設(shè)計圖
圖5 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組男子短距離賽15號至終點檢查點路線設(shè)計圖
比賽直線距離為3.230 k m,相當于在400 m跑道上跑8圈。能夠順利完成這樣距離的比賽,運動員具備良好的體能是必不可少的。定向越野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各個檢查點之間的速度可以看作是類似長跑的勻速運動,除最后一個檢查點到終點的加速沖刺外,當在起伏不大的地段作短時間加速跑時,雖然能提高比賽速度,但不能長時間堅持下去,短時間內(nèi)的急劇消耗體力對整個比賽極為不利。想在比賽中取勝的關(guān)鍵并非是跑得快,而是要有一定的體能作為保障。
圖6所示,以比賽11、12、13、14個檢查點賽段為例,從11到12號、12到13號點是要經(jīng)過兩片空曠地,全程屬于上坡路,地形簡單便于運動員快速奔跑。圖2可以得出運動員在這兩段路程用時差異很小。13號點到14號點是一條彎曲的公路,地勢平坦,有明顯的大路可以跑。14號檢查點位于草坪的石堆之間,結(jié)合比例尺與地形可推斷,兩點的實際距離大約為400 m。但這一路段比賽用時最佳成績是第一名田剛106 s,最差成績是第八名許洪倉150 s,差值達44 s。由此可知,體能是影響這個分段成績的最主要因素,技能因素次之。
圖6 非體育教育專業(yè)組男子短距離賽體能分析圖
普及推廣的面受到局限,以昆明高校及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的市縣級中學開展相對較好,參賽的前8名運動員在進入大學前無一人接觸過定向運動相關(guān)知識,這對選材是極為不利。
定向運動不單純是一項技能運動,也是一項體能運動,并且隨著技能訓練及普及程度的提高更加增強運動的體能水平。一個高水平的定向運動員應當具備良好的體能素質(zhì)。
此次比賽中前8名失誤的人數(shù)達7人,失誤率高達87.5%。如此高的失誤率折射出平時訓練中技能訓練及教練員水平的短板。對此提出在以后的專項訓練中應注重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案,如細化方位角運用、距離判斷、立體空間感讀圖、等高線判斷、路線選擇、檢查點流暢性、注意力集中、焦慮控制等訓練方法,重在讓運動員吸收和運用,提高成績。
云南省高水平定向越野教練員偏少,沒有形成專職教練員隊伍;能完全掌握OCAD(定向運動制圖)軟件的教練員少之又少。
[1] 王 翔,彭光輝,湯萬輝,等.定向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黃 佺,郭孝郡,張文欣,等.定向越野團隊賽冠軍隊技術(shù)分析研究[G]//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論文集.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
[3] 單小忠.我國定向運動賽事技術(shù)難度等級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5).
[4] 葉朝忠,蔡瑾瑾.分段時間評價定向運動員技術(shù)水平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8):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