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金鈺
生于斯而長于斯的我們這一代人,汗顏的是我們從來沒有為這片黑土地,寫過片言只語。不能說我們不熱愛它,只是由于我們過于熟悉這片土地,反而不及一個寄居在此的詩人心中的熾熱之情。與此同時,也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只學會了在鍵盤和電子屏幕上的操作,反而忽視了那油墨香味的智慧力量。也許我們讀讀王書懷的詩,能感受到一種久違的親切感——一個赤子對鄉(xiāng)土的熱戀。
“同志您問寶山,為什么不見山?不是寶山?jīng)]有一山,是您啊同志,住的日子還短——寶山的山,不必遠矚高瞻,寶山的山,在您腳下,眼前?!瓕毶降纳剑f稼拔節(jié),密葉擎天。寶山的山,五鏵犁代替截煤機掘進。這里有一個糧食的露天煤礦,那就是我們肥的流油的熟地一萬坰!”(《寶山——答客問》)讀這些略顯粗糙的詩句,可能我們感受不到傳統(tǒng)詩歌的典雅文氣,然而仔細品味,我們會感悟到一個詩人對這片熱土的由衷的熱愛。作為一個黑土地的行者,通過其詩的字里行間看,我們仿佛能看到那密葉擎天的森濤林海,金秋時節(jié)的歡歌笑語以及茁壯豐碩的鄉(xiāng)野稻田,詩人是何等的心醉與沉迷。也許只有一個深入生活的人,拋棄了塵世的一切雜念,才能寫出這些親切、純真的詩篇。這就是鄉(xiāng)土詩人王書懷,一個寄居異鄉(xiāng)卻又富有激情的大地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