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佳佳
王書懷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活躍在中國詩壇上的“黑土詩人”。當時他可能算不上中國詩人的代表,用作家呂中山的話說:“但這不妨礙他在60年代成為龍江詩壇的首席?!焙邶埥∽鲄f(xié)主席馮德福也評價說:“他是繼蕭紅之后在全國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黑龍江本土作家”。1963年訪華的智利世界著名詩人聶魯達稱王書懷為“黑頭發(fā)的高產(chǎn)作家”,而曾與詩人生活在一起的寶山村民卻這樣說:“他啥都和咱們一樣,一點都看不出他是詩人!”在他55年的生命歷程中,一共出版了12部詩集,真可謂一位高產(chǎn)作家。
然而真正令讀者記住他的,則是他那一篇篇充滿鄉(xiāng)野風味的詩作。比如詩人俏皮地把果園里的風擬人化,寫它是為何如此的輕,又是為何如此的濃,乍看是寫風,認真品讀就不難發(fā)現(xiàn),實則是在以風之形態(tài)描繪果樹之妖嬈。眾所周知描繪抽象的物件是困難的,而詩人能將無形之物,寫得如此生動,能將有形之物在不經(jīng)意之間生動地渲染于紙上。這足以看出詩人的功底之深。
作為龍江詩壇上的鄉(xiāng)土代表詩人之一,王書懷詩歌的一詞一句都帶著黑土地的泥土氣息,特有的生活情調(diào)。不僅如此,他的詩還不時流露出黑土地方言的那種輕松愉快的幽默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xiāng)野生活,沒有使詩人沉淪,反而豐富了他對語言的積累,讓他更能游刃有余的運用各種地方俗語。這就是王書懷的過人之處。因此,著名詩人嚴辰曾評價王書懷說,他的詩具有泥土的香味,生活的氣息,地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