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 飛
在英語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不愛參與老師的教學活動,回答問題不積極,學習興趣不濃。后經(jīng)了解,原因是他們聽不懂,而且自己發(fā)音也不準確,因此不敢回答問題。除此之外我還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的英語書寫也不規(guī)范,對于初中英語知識點記憶不清,單詞量很少。另一方面,教育評價體系決定英語教師的奮斗目標。在這種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背景下,教師為了升學率而教英語,學生為了考試而學英語。英語教師顧及到自己的利益,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生搬硬套,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教師往里填,學生往下咽,師生們疲于奔命,教師雖費盡心力,最終卻是枉費心機,教學效果適得其反,教學質(zhì)量無法保障。學生要么成了答題高手,要么成了聾子啞巴,要么成了發(fā)怵的呆鵝。
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學生就對英語失去了興趣,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英語課就如同聽“天書”。因此我呼吁教育體制要改革,教育理念要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要靈活,教育目標要科學。具體做法如下:
一個教師要時刻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確立科學、準確且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首要條件。因材施教,把“教書重在育人”當成教育的核心價值。多給學生“灌”一點,多給學生“喂”一點。這是一種機械性的記憶、淺層次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合時宜的,害人害己,誤人誤國。請那種兩眼只盯著分數(shù)教學的教師慎思之,趕快轉(zhuǎn)變教育理念,停止這種毀人不倦的惡劣行為。我們經(jīng)常要想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怎樣才能讓學生從中受益,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的,怎樣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只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聯(lián)系實際,準確把握知識目標要求,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作為英語教師,為了活躍英語課堂氣氛,就要設法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學習英語的氛圍中。例如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說 :“Are you ready?You are very good!等語。在課堂外,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學生,我總會打招呼:“Hi!”、“How are you?”讓學生用英語跟我打招呼,自然養(yǎng)成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突破單一、僵化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錄音、幻燈片、網(wǎng)絡、錄像等多種媒體。通過看、聽、說、做等渠道頻繁地接觸英語,自然而然地形成英語語感和語言交際能力。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游戲與活動,讓英語課堂“動”起來。我時常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讓英語課堂“演”起來。我會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競爭,讓英語課堂“賽”起來。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流。這些共同參與的學習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中讓每一位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長處,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在英語課堂中,當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之后,我經(jīng)常會用英語語言鼓勵學生:You arevery good。當學生不敢參與活動或者學生回答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我都會鼓勵學生“Try your best.Try again.Ibelieveyou.有時候,我還用English stickers獎勵學生,學生們通過努力得到了English stickers,他們的內(nèi)心非常開心,至始至終都保持一股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英語。
最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教書育人,為了無愧于教師這一神圣稱號。廣大教師應該迎難而上,刻苦學習,勇于革新,走在時代的前列。培育出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