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幼娟
(寧德師范學院教育系,福建寧德352100)
自尊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是個體與生俱來的一種對維護自我尊嚴、追求他人認可的基本需要”[1]。我國當代大學生年齡大多在18-24歲之間,處于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飛躍期,渴望自尊和榮譽是當代大學生的重要心理需要,其表現(xiàn)為有較強的自尊心,愛惜自己的名譽、威望、爭強好勝,不甘示弱,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向往能有適當條件和機會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2]。他們對他人的評價、看法較為敏感,所以追求自尊及相關內心體驗成為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心理調節(jié)力量,對其學習、生活、社交等方面有著直接的、重要的影響。但目前,國內對當代大學生自尊需要的全面分析和評價工作做得不夠,除了陽澤對自尊需要的結構及其普遍性做出深入實證性分析外[3],其余找不到相關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因此,有必要探討我國大學生自尊需要的特點,從而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心理學理論依據(jù)。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農(nóng)林大學600名大一至大四在讀學生填寫問卷,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厥沼行柧?34份,回收率為89%,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70名,14名大學生未注明性別。
采用自編《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作為測評工具。經(jīng)過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大學生自尊需要是由自我提升需要、重要性追求、自我防御傾向、自我價值需要、優(yōu)勢比較、自我反省需要六個維度構成。問卷共由32個題目組成,每個題目都以5級評分:完全不符合計1分、比較不符合計2分、不確定計3分、比較符合計4分、完全符合計5分。自尊需要六個因素的內涵分別為:自我價值需要是指個體希望自己有所價值,有所成就,希望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都有優(yōu)異的表現(xiàn)。自我提升需要指個體有目標,能堅持,有上進心,獲得榮譽,做自己擅長的事,取得好成績,提高能力,提高修養(yǎng),盡量幫助別人,加強學習,做得更好。自我反省需要是指為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設定的目標,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經(jīng)常反省自己行為的舉動。優(yōu)勢比較是指為了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在涉及社會交往情境中,個體希望更超越他人,比別人更具有優(yōu)勢的傾向。自我防御傾向是指當個體感知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侵犯時所采取的自我保護的方式。重要性追求需要是指個體希望自己在他人心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需求,以此獲得歸屬感和重要感。該問卷信度檢驗的結果是: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分別為0.886、0.863。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由32個題目構成的驗證模型,各項指標達到了統(tǒng)計學的要求(x2 df=3.162,R MSEA=0.064,NFI=0.975,GFI=0.971,CFI=0.983),擬合度指標相對較好,證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集體測試匿名答卷,由研究者及2位心理學碩士生擔任主試,在測試前宣讀指導語。
采用SPSS11.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和分析處理。
依據(jù)534名大學生樣本數(shù)據(jù)對大學生自尊需要的總體水平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
表1為大學生自尊需要在總體以及各個維度上的平均分和標準差。其中,問卷的分數(shù)范圍為1-5分 (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比較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學生的自尊需要越高。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尊需要問卷中平均分為3.755,最高為4.376,表明大學生具有較高的自尊需要。各個維度水平的平均值大小順序為自我價值需要>優(yōu)勢比較>重要性追求>自我提升需要>自我反省需要>自我防御傾向。
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自尊需要及各維度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重要性追求維度上,女生高于男生,且二者差異顯著;在自我防御傾向上,男生高于女生,且差異顯著;在自我提升需要、重要性追求、自我防御傾向、自我價值需要、優(yōu)勢比較、總分上男生偏高與女生,不過二者的差別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在自我反省需要維度上,女生高于男生,不過二者的差別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
對是獨生子女與不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自尊需要及各維度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優(yōu)勢比較維度上及自尊需要總分上,獨生的學生比不是獨生的學生分數(shù)高,且二者差異顯著。在其它維度上,二者差異不顯著。
對是干部與非不干的大學生自尊需要及各維度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重要性追求與優(yōu)勢比較維度上,是干部的學生比不是干部的學生分數(shù)高,二者差異顯著;在自我防御傾向上,不是干部的學生比是干部的學生分數(shù)高,二者差異顯著;在其它維度上與總分上,二者差異不顯著。
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自尊需要及各維度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檢驗,結果表明,不同年級在“重要性追求”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其它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得出,在“重要性追求”維度上,一年級學生顯著高于四年級學生,一年級與二、三年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四年級與二、三年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自編問卷對534名大學生的自尊需要情況進行測查,考察了大學生總體自尊需要水,及其在性別、學科、家庭、是否獨生等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根據(jù)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自尊需要具有如下特征:
較高的自尊需要水平充分反映了自尊需要是一種基本、普遍的需求。而大學生正處于確立自我意識的重要期,其中,自尊感是大學生自我情感體驗較強的一部分,自尊的追求也成為其強烈的需求之一[4]。所以,大部分大學生都期望通過努力能有所成就、有所價值,以到達自己對自己滿意、他人尊重自己。
從自尊需要各個維度的得分來看,大學生有著較高的自我價值追求,即具有較高的抱負水平,本研究與楊秀君的研究結果一致[5]。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自我有較高的期待和要求。這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受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即他們認為人短暫的一生需要有所成就才不會浪費此生,需要表現(xiàn)優(yōu)秀才不會有所遺憾。二是源于大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評價,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在千軍萬馬中走過高考獨木橋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也有必要表現(xiàn)優(yōu)秀。第三,大學生對自我價值的期待也受家長、親戚、老師等人的影響,他們也對學生抱有較高希望,所以大學生對自我價值的期待也較高。在與他人比較中,大部分大學生都希望能超過別人,表現(xiàn)出比別人更能干,更有氣質的強烈的需要。這可能是因為超越他人是獲得自尊感最重要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獲取自尊感的各種方式中,能夠讓身邊的人接受與喜歡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重要性追求,希望別人歡迎自己,希望重要性他人能表揚自己。大學生自我提升需要維度的分數(shù)也很高,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還是采取積極的方式來壯大自己。
女生在的“重要性追求”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是因為和男生相比,女生的人際依賴比較強,女生更需要情感的親密性,傾向于在與他人的親密關系中得到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因而女生表現(xiàn)出較強的受他人歡迎的需求,而男生則較獨立,對自己的評價較少受他人的影響。而男生在“自我防御傾向”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可能是因為男生比較接受不了有人否定其價值,所以自尊防御意識較明顯,當自尊受損時,采取的回擊行為比較強烈,而女生對人際依戀的強度較大,所以為了處理好人際關系,可能會采取其它方式來處理自尊的受損。
獨生子女優(yōu)勢比較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在家里沒有兄弟姐妹,從小在長輩的呵護關懷中長大,備受父母與親人的關注與寵愛,擁有較好的成長條件。獨生子女感知到自己的優(yōu)越,因而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超過其他人。另外,與非獨生子女相比,獨生子女可能認為自己理應比別人更有本事,比別人更好,在大學生這個交往群體中,也希望能受到他人更多的重視與歡迎,所以獨生子女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自尊需要。
作為學生干部必須經(jīng)常與老師、同學打交道,自然成為老師與同學關注的對象,所以很希望能表現(xiàn)較好,受到老師與周圍同學的認可與喜歡。其次,學生干部是經(jīng)過篩選的,比較有能力的學生一般獲選,被選為干部的大學生會認為自己比他人有能力,因而表現(xiàn)出較強的超過他人的欲望。第三,非干部學生對自尊的受損與維護較敏感、較直接,而干部學生對此較不敏感。
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很多學生都是離開家鄉(xiāng)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上學,與周圍的同學、老師都互不相識,周圍的同學、老師都不理解自己。所以當達到一個新的地方,周圍的人不了解自己時,個體就會著急想表現(xiàn)自己,從而讓周圍的陌生人喜歡、認可自己,同時大一學生也想通過友情獲得情感支持。而大四的學生雖然也有較高的“重要性追求”水平,但經(jīng)過三年的相處,大四學生熟悉生活環(huán)境,熟悉周圍的同學,他人對自己也較了解,因而希望自己對別人重要的需求沒有表現(xiàn)得像大一新生那么強烈。
[1]張向葵.論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礎[J].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07-113.
[2]孫寶志,景匯泉.大學生需要理論的二十年追蹤研究 [J].心理科學,2001,(5):608-609.
[3]陽澤.自尊需要的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黃希庭,張進輔,等.我國大學生需要結構的調查[A].黃希庭心理學文選[M].成都:西南師大出版社,2003.
[5]楊秀君.抱負水平指導和歸因訓練對提高學習成功感的影響研究 [J].心理科學,2005,28(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