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亂世中的“烏托邦”
      ——讀劉躍利長篇小說《煙囪里飄出的牛奶》

      2013-08-15 00:44:28○李
      文藝評論 2013年3期
      關(guān)鍵詞:中村伊萬哈爾濱

      ○李 琪

      如果時間倒流,回到風云變幻、動蕩不安的20世紀30年代初,回到那個叫作哈爾濱的城市,諸君將邂逅何種生存姿態(tài)和何樣的蕓蕓眾生?闔上飄著墨香的《煙囪里飄出的牛奶》,我們仿佛聽到一曲亦正亦邪的底層悲歌、一曲亦莊亦諧的人性謳歌、一曲亦悲亦喜的藝術(shù)弦歌、一曲亦真亦幻的城市戀歌、一曲亦虛亦實的文化贊歌。是的,它是一首交響樂,它是亂世中的“烏托邦”。

      一、亦正亦邪的底層悲歌

      正如這本書卷尾所言:“哈爾濱,一座有故事的城市?!?/p>

      長篇小說《煙囪里飄出的牛奶》寫的是戰(zhàn)事年代的哈爾濱在底層貧困線上謀生的小人物,依靠著他們天然的求生本能,在頑劣的環(huán)境中祈求存活下去。小說以12歲男孩祥子的視角,向我們娓娓道來從1931年陰歷9月末開始發(fā)生的故事。故事從羅拉貝爾一家搬到“國際大院”寫起,主干故事持續(xù)到1933年夏天,羅拉貝爾一家離開哈爾濱。事發(fā)地點為商市街25號院,這是一個國際大院,共計包括中國人家庭:祥子一家(包括三個重要人物祥子媽、祥子爸以及祥子,連帶包括與這個家庭來往密切的江湖庸醫(yī)古德厚古先生,與這個家庭來往不密切的祥子大姨)、汪嬸一家(汪嬸及汪小子,連帶涉及歷史人物蕭軍和蕭紅,蕭軍在小說中即哈爾濱大水后搬入大院的汪小子的武術(shù)教練)、獨身老人老王頭;猶太人家庭:羅拉貝爾一家(父親卡托、母親羅拉貝爾、他們的三個女兒嘉爾曼、莎曼、麗塔,連帶涉及當時諸多著名的猶太商人及藝術(shù)家);日本人家庭:中村一家(他們在卡托一家搬入前搬走,包括父親中村敏一郎、母親俄國人金娜、兒子中村廣志,連帶包括幫傭韓國人李喜善、金娜的情人即雙重國際間諜萊歐、一只叫黑蓋兒的狗,連帶涉及中村廣志的遠房叔父,即歷史人物科西嘉·中村);另有女演員奧嘉(采用虛實相間的寫作策略)及其傭人娜坦莎、俄國孩子娃夏、白俄男孩伊萬(連帶包括伊萬的養(yǎng)父克切托夫,即以道里敲鐘人身份為掩蓋的間諜,伊萬的母親);具體人物未表的捷克家庭;以及附近鄰居愛國青年李廣斌等人。

      這個故事有局限,因為它有意為之地設置了一種局限感——故事的敘事主角是個抗拒步入青春期的少年,這個“蔫嘰嘰、不皮實、不愣式,不虎式”的男孩,在故事的開端,就令人緊張萬分而又忍俊不禁地用偷來的琴弦偷偷地勒住自己的生殖器,企圖扼殺住撲面而來的成熟節(jié)奏,然而青春的腳步不由分說,不但將他拖離少年時代,還將他帶入一段苦樂參半、流離失所的人生,自此他的人生不斷遇到人性的沉重考量,而他選擇的方式是逃避或者背叛。

      這個故事有局限,因為它講述的是城市一角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故事的主要次要人物都是生活在城市底層的人們,因為弱小,不免勢力;因為無助,不免油滑;因為勢單,不免彷徨;因為貪生,不免怕死;因為求生,不免卑微;因為潦倒,不免傾軋。他們是些性格有缺陷的“小人物”——比如祥子媽,因為羅拉貝爾一家搬入時工人無意中將她晾的衣服弄臟,她可以花樣翻新地破口大罵,直到祥子爸“一物降一物”鎮(zhèn)住她,當然主要原因在于祥子媽本性的善良,她被羅拉貝爾真誠的道歉感動了;再比如伊萬,這個母親是難民養(yǎng)父是間諜的14歲的孩子,他的形象是那么生動,“一笑露著月牙的嘴形,逗逗齒”,“(伊萬)從中央大街拐到高加索街來了,他穿一件成人的俄國制服,又肥又大,雙排扣的那種,灰藍色的呢子,俄國人那玩兒意,色兒不算太正。伊萬穿那件衣裳不習慣系扣,大衣領(lǐng)子掀起來,抱著膀子,免著懷兒,走路往前探著頭,肩也會跟著彎下去,滿頭淡黃色的頭發(fā),長長的,蓬亂蓬亂的,縮在大衣領(lǐng)子里,風吹著他的頭發(fā),像吹一團雜草。走路的姿勢和別人不一樣,老遠就能看出他。伊萬有點兒O型腿,還有點內(nèi)八字”。伊萬的人性有局限,因為他偷地瓜、偷電、為幾頓好飯和幾個“哈大洋”去給日本人服務,因為他偷看女演員奧嘉換衣服、讓盲少女嘉爾曼為他獻出愛情和身體后將她拋棄,間接地導致了嘉爾曼的死亡。

      故事之美妙,正存在于其局限性中,因為這樣講的故事才可以引人入勝,小人物身上的性格美才能彰顯出來,故事的烏托邦性質(zhì)才能發(fā)揮出來,經(jīng)過時間的曲曲折折才能將厚重的歷史感沉淀出來。老王頭,這個拾破爛的孤寡老人,在小說中不能算作主角,他的人性卻閃耀著平凡而耀眼的光芒:他慌手慌腳地嘗試著從隔壁飯店偷電,弄巧成拙地釀成大錯;他心懷好意地安慰祥子,卻笨手笨腳地泄露了祥子爸慘烈犧牲的事實;大洪水來臨之際,他不負祥子的托付,用生命的代價救下了麗塔,“老王頭的木盆平靜地飄在水上,麗塔在木盆里抱著奶瓶睡了,她身旁的收音機花旦還在唱著,木盆旁邊兒飄著一個死尸,我們一下子全傻了,那是老王頭的尸首,手還扶著木盆,他就那么優(yōu)美地死了,我和伊萬都明白,他救了麗塔,救了那臺戲匣子和它下面的蓄電池”。祥子,故事的敘述者和主人公,在故事的尾聲,長成為一個成年人,他仍然是個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但是當他戰(zhàn)勝羞恥感,克服困難,找到流浪多年的瘋子羅拉貝爾,說道“媽媽,咱們回家吧”的時候,他獲得了人性的完整。當伊萬的孫子從海參崴回到哈爾濱,將那個具有象征意味的玳瑁發(fā)卡交到祥子手中,他不僅僅是完成了伊萬的遺愿,還和他的爺爺組成了一個螺線形的圓環(huán),這個圓環(huán)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一個14歲的少年,死者已逝,將衰老和死亡帶去,留下的是人性的升華和回歸;生者身上,依舊會產(chǎn)生成長的喜悅與困惑,但是他在嶄新的起點上出發(fā),“集體無意識”的力量,將使他獲得果敢和善良,將使他懂得感恩和憐憫。

      這闋亦正亦邪的底層悲歌的“烏托邦”特質(zhì),升華之筆在麗塔——當那個當年只有一歲半的嬰兒麗塔以原居哈爾濱猶太人代表團的身份,流著淚從祥子手中拿到母親的遺物——那只玳瑁發(fā)卡——時,因為當時年幼,她已不記得全部滄桑往事,但這并不代表遺忘,而是象征著一種美好的理想、一種全新的開始、一種嶄新的出發(fā):無論愛恨,無論恩怨,無論生死,都收將回去,都擱置起來,都卸掉包袱,輕松自由地去愛,去創(chuàng)造,如此這般人類才能進步,歷史才能向前。

      二、亦莊亦諧的人性謳歌

      《煙囪里飄出的牛奶》里面的小人物,因為與20世紀30年代那個特殊年代遭遇,人性格外受到錘煉和敲擊。小人物的身份與雄壯的歷史相碰,碰撞出一曲亦莊亦諧的人性之歌。試想中華民族乃至人類長河中任何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不是小人物墊底、譜就敷衍的民族悲歌?

      小說里面的人物形象頗多。因為命運,因為生存,因為機緣,他們相遇,跨越語言、血緣、膚色、信仰的障礙,他們展示了友誼之愛——即便其中有背叛,它可以讓曾經(jīng)見色忘義的伊萬,在祥子媽因為飛機轟炸喪命之后,冒著被波蘭地痞小混混追殺的危險,和街坊老王頭們一道,偷回了祥子摯愛的半片鋼琴,而這鋼琴最終雖無用卻是有大用,它是伊萬對優(yōu)美善良人性的認可,是伊萬對他的小伙伴友誼和信賴的回報,是動亂歲月里的卑微的人對無限藝術(shù)美的渴盼。

      他們展示了天倫之愛——它可以讓中國母親,祥子媽在寒冷的冬天夜晚去踩藥渣(根據(jù)迷信說法,祥子媽可以通過這樣的辦法將嘉爾曼的病引到自己身上,以使嘉爾曼獲得痊愈);令猶太母親,羅拉貝爾在洪水來臨的前一個月冒著雨,不間斷地等候在日本特務中村廣志的門前,為失去了父母的祥子討回房產(chǎn),討回尊嚴和公道。令人惋惜的是,祥子媽的善意之舉,剝?nèi)チ思螤柭鼉H存的微弱視力,讓這個女孩徹底成了一個瞎子。而善良的羅拉貝爾囑咐女兒嘉爾曼不要將這件事情告訴祥子媽,“祥子媽為你的眼睛奔波,卻沒有收到好的結(jié)果,這不是她的責任,可她要知道好心辦了錯事,會感到很過意不去的,她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別讓她難堪,這很重要”。令人扼腕的是,善良的羅拉貝爾為她的道義付出了可怕的代價,在她終于以為能夠開始新生之際,被中村手下人從滿載希望的火車里拉出,被打得血流滿面,繼而失去理智,造成母女失散。

      他們展示了愛情之美,或曰追求愛情之美,或曰向往愛情之希望與失望和絕望之美——成長的孩子憧憬一份朦朧隱約的愛情,即便最后無法擁有,但是這個夢圓,這種企盼,比之愛情獲得滿足,更具有美感和雋永的意味。姑不論羅拉貝爾對卡托的堅貞尋找,不論祥子媽對祥子爸的舍身相托,但論小說中那些“非常罪,非常美”的少年——祥子心目中的戀愛對象是嘉爾曼,伊萬將愛情的位置留給了馬迭爾劇場名角奧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麗的奧嘉成為劊子手中村廣志的情人,17歲的她,為他難產(chǎn)生下很快夭亡的女嬰,但這也無法阻擋他去踐行濫殺無辜的“崇高使命”;至純至美的嘉爾曼淪為伊萬的玩物,性的蘇醒使她忘記看護麗塔,忘記洪水——亦是因為這些女性同樣渴望愛?奧嘉也許是因為被迫或是無奈,嘉爾曼則是因為生活圈子異常狹隘——眼盲,無法求學;家貧,無法社交;時逢動蕩,父親失蹤,母親外出彈琴謀生,她被圈在家中,終日抱著嬰兒妹妹麗塔,無怪乎遇到伊萬便以為遇到救命稻草了,她把被調(diào)戲和被玩弄當成了被愛,為這愛的幻覺,她可以與含辛茹苦的母親反目,她可以絕望乃至有意錯過治療的機會而喪生。伊萬何嘗不是在尋愛的路上不斷迷惘著憧憬著——他窺見奧嘉的裸體時,動性亦動情,終有一場頗富滑稽意味的刺殺“情敵”中村之壯舉,終有對著愛情的信物——偷來的玳瑁發(fā)卡——灑下熱淚和尿液的散發(fā)著荷爾蒙味道的悲情之舉。小說還有一段短短卻令人心酸的“短命愛情”——它產(chǎn)生在李廣斌和羅拉貝爾之間,因為對藝術(shù)同樣的熱愛,因為對彼此高貴善良人性的傾慕,因為同病相憐和年貌相當,這兩個人小心翼翼避人耳目地“愛”上了,不料被伊萬發(fā)現(xiàn),繼而被祥子得知,祥子的“使絆”使李廣斌意外被抓獲,在困苦生活中進行高貴而悲壯掙扎的羅拉貝爾因此失去了精神生命中這唯一的亮色。而死亡在某種程度上成全了嘉爾曼,它和她讓祥子做了幾十年的夢,“我聽到嘉爾曼死的消息,已經(jīng)是她死去半年以后的事兒了。那以后,我天天晚上做夢”?!拔宜械膲簦瑝粢娂螤柭亩际前l(fā)生在白天,陽光很好的日子。夏天的風,拂動著她的白紗裙,她的頭上戴著古希臘人那樣的橄欖枝兒,風也會把她的長發(fā)飛起來。這樣的夢,我一直做了幾十年,她每天都在,每天都在我的夢里。后來,她每天都對我笑一回。以致,沒有了她,到晚上我心里就會發(fā)慌,發(fā)空,就會不安起來,有她來過,我就會安安穩(wěn)穩(wěn)的睡去,這就好像,她每天都來向我問晚安一樣。嘉爾曼,就好像是我的莉莉絲一樣,猶太傳說中的莉莉絲(Lilith),是猶太男人在夜間獨自躺在床上手淫時那個冥冥中與他做愛的姑娘”。

      他們展示了手足之愛——嘉爾曼和莎曼這對親姐妹,雖然可以為了一件新衣服而嘔氣吵架,但手足之愛總是戰(zhàn)勝煩惱和爭吵。小說很多有趣的文字,描寫了成長中的嘉爾曼和莎曼之間溫馨的姐妹情,有一段文字寫到失明的嘉爾曼給麗塔熱牛奶時不小心引起了一場大火,將貧寒的房子夷為灰燼,這時“莎曼也放學回家了,一看到她們家燒成這樣,以為嘉爾曼和麗塔燒死在里面了,哭著喊著往家跑,背上的書包像龜殼一樣,跑起來里邊的文具盒嘩啦嘩啦響,消防發(fā)現(xiàn)了她,一把抱起她,像舉小雞兒一樣,把她高高舉起,放在老遠的地方,那正好在羅拉貝爾附近,莎曼一下子撲進母親懷里,哭起來”。這樣的文字里有暖暖的愛和深深的情,還有一種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尊重和禮贊。祥子淪為孤兒后,羅家與祥子合為一家,相濡以沫中產(chǎn)生了共患難的親情,祥子在大姨死后,跟著進城的日本兵返回哈爾濱的家中,這段文字令人心動欲碎,“歇了好半天,又累又餓的我,強挺著走到大門洞,手扶在大門洞拐角的青磚墻,都快支撐不住了,一點兒勁兒都沒有了。我記著,我是用肩膀子推開我家門的,一進屋就倒在地上了。我在閉上眼睛那一瞬間,看見一家人都在,羅拉貝爾正在梳頭,她把頭發(fā)挽起,剛要用發(fā)卡別住頭發(fā),那發(fā)卡停住了,扶住頭發(fā)的另一支手松開了,一頭長發(fā)松散地落下來。嘉爾曼好像能聽出我的動靜,笑瞇瞇地對著我的方向,好像還叫了一聲祥子。莎曼和麗塔在玩兒紙鳥,一看到我就把一群紙鳥仍在空中,高喊著,祥子哥!你可回來了,我都夢見你了!”

      他們展示了民族大愛,祥子爸神秘的失蹤及壯烈犧牲,無疑是小說最富華美色彩的樂章。有別于其他章節(jié),這一段敘事不是低吟淺唱,不是舞文弄墨,不是迂回婉轉(zhuǎn),沒有兒女情長,沒有逗樂、調(diào)侃、譏諷,而是大刀闊斧、淋漓暢快、直抒胸臆,展示了雄美的陽剛之氣。為了民族大愛,祥子爸這個“滿洲盜馬賊”戰(zhàn)勝了天倫之愛,偷走良馬,找到自衛(wèi)軍,把馬送給了李杜將軍領(lǐng)導的自衛(wèi)軍。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自衛(wèi)軍開始并不信任祥子爸,后來祥子爸被分到炊事班當伙夫,給大楊當下手。大楊被日本兵坦克活碾后,“我爸把兩塊木板扔向天,從日本兵的襠里,嘶的一下,拽出一團血淋淋的肉來,我爸眼睛血紅,張開手掌,兩個發(fā)亮的卵子籽兒,在陽光里鮮亮無比,光燦燦的卵子籽兒,在手心里嘎嘎地笑。這笑聲引來大楊的笑聲,伴著我爸笑聲,連成一片。炮聲又緊了,槍聲也密集起來。爸爸抱起了只剩半截的大楊,他大腿根兒以下全都沒了。那時,大楊已經(jīng)意識模糊。爸說:兄弟啊,大哥抱你回家,回哈爾濱,讓你嫂子給咱做頓面條吃,你嫂子的面……”“一梭子子彈射向爸爸,爸爸搖晃了一下,倒下了,爸爸沒往前倒,掙扎著倒向了一邊,他不想壓在大楊的身上,讓兄弟倆都挨著黃土死,這才對得住老祖宗。在倒下去的那一瞬,爸爸還在告訴大楊:……那面,好吃啊”。祥子爸這個大寫的小人物至死念念不忘兩個人:愛他,跟他私奔卻一直飽受清貧的祥子媽;他們的命根子,還不懂得是非曲直的祥子——祥子爸沒能看到這個孩子長大成人。

      三、亦悲亦喜的藝術(shù)弦歌

      《煙囪里飄出的牛奶》藝術(shù)美的一部分,還在于它所呈現(xiàn)的和而不同的淙淙樂聲。聲音是音樂傳遞的媒介,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聲音在小說里表情達意,潛藏著一種強大的滲透力。羅曼·羅蘭曾稱贊貝多芬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期最偉大的音樂詩人,是最生動地描繪了拿破侖時期的暴風驟雨的藝術(shù)家;他的描繪包括人民的苦難、悲傷;戰(zhàn)爭的緊張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歡?!薄稛焽枥镲h出的牛奶》亦然。它仿佛一首交響樂,包藏無限生機:當伊萬拉著祥子去觀看奧嘉主演的《騎馬下海的人》;當祥子媽縫棉褲的時候哼唱起歌謠;當老王頭帶著祥子和伊萬悄悄擰開收音機;當羅拉貝爾去希爾科夫王爵街54號的中村家,以為丈夫卡托被囚禁于此,給他留下門德爾松的曲子《乘著歌聲的翅膀》的哼唱聲;當懵懂的祥子被羅家的琴聲和歌聲吸引——“……我被邀請走進音樂家庭的音樂時空。在音樂響起時,作為音樂的白癡,我老是在傻笑,漸漸地,我被優(yōu)美的旋律浸染得渾身激動,心臟在刷刷翻動。琴聲里的每一個音符,原先是敲打窗子,然后才敲打我,現(xiàn)在琴聲直接敲在我的心上”;當殺人如麻的惡棍中村廣志如愿以償?shù)玫搅_拉貝爾的鋼琴,不熟練地彈起了《櫻花》——“中村靈巧地跳上后車廂,還向我打了個響指,他掀開琴蓋,笨笨砢砢地彈起來,使用單指敲出來的,節(jié)奏、音色,什么都談不上,聽起來有點兒滑稽,櫻花啊櫻花,伴著劈吧劈吧噪音,緩緩離開院子”;當祥子媽和大院的鄰居,似懂非懂之間欣賞著羅拉貝爾一家練歌的聲音——請看羅拉貝爾演奏的鋼琴曲:瓦格納《羅恩格林》一段、柴可夫斯基《四季》里的《船歌》和《雪橇》。羅家和聲歌曲:德沃夏克的《念故鄉(xiāng)》,約翰-斯特勞斯的《陽光進行曲》、莫扎特的《渴望故鄉(xiāng)》;當被俄國人稱為“老博代”的苦力,為羅拉貝爾搬家時唱起號子:“窮哥們兒幾個來嘛,黑騷!都是爺們兒呀,黑騷!搭手使把勁兒嘛,黑騷!誰也別偷懶哪,黑騷!”;當大院里的外國小姑娘做游戲時唱道:“英嘎——砰嘎/斯達吧——慶嘎/阿哉——吧哉/哥拉——什旺哉/艾米露——萊米露/貝哥麗——布哥麗/跳!”我們的耳邊仿佛也蕩漾著那些抑揚頓挫的琴聲、歌聲、號子聲和孩子們的噗噗笑聲。

      這些樂聲時而呈現(xiàn)出敘事性,時而呈現(xiàn)出描寫性,時而呈現(xiàn)出抒情性,時而又是一段風俗性的小段子,表現(xiàn)手段非常豐富,涵括出戲劇性的內(nèi)涵:或許對應伊萬的是一部幻想曲,這個孤兒一樣的男孩心中也有對愛和信仰的追求與尊重,只不過這樂聲有幾分諧謔(伊萬偷地瓜段落),有幾分活潑(伊萬幫助祥子毆打“基督”段落),有幾分神秘(伊萬殺害馬克一段),有幾分玩世不恭(伊萬為奧嘉挑水,唱著流行在哈爾濱的俄羅斯遠東小調(diào):“沒有女人的男人/像軍官沒有了軍銜兒/像索斯金沒有了豆子”),有幾分安之若素(上帝啊,伊萬最后肯定結(jié)婚成家了,因為有孫子為證),直到他的孫子回歸到他成長的地方,為他的幻想曲唱上象征性的休止符;對應中村廣志的是一部狂想曲,這個惡貫滿盈、陰險卑鄙的年輕男人被狂熱的理想導引,直到晚年才完成靈魂的救贖(1988年80歲的中村從日本來到哈爾濱),抵達生命之樂的舒緩狀態(tài);對應祥子的是一部進行曲,他和音樂都行進著,他和它都在路上,中途有迷惘、有偏離、有停歇,但基調(diào)卻是激昂向上的,直到進入平和的老年,坐視著拆遷中的商市街25號大院,坐視著自己的人生和童年的大院同樣將進入昨天的歷史,他看見伊萬的孫子帶著童年的光輝和純潔向他走來;對應羅拉貝爾的是一部變奏曲,她和它都在堅守,苦難也是一種和諧,無言也是一種抗爭,直到她被逼瘋,美被撕裂,美在喘息,美在猶疑,就如瘋掉的羅拉貝爾在臨終前眼神迷蒙地看著祥子,用微弱的聲音問:“你真是祥子?”對應嘉爾曼和莎曼的是一部輕盈舒緩、凄美哀傷的小步舞曲,都是那么年輕,都是那么純美,一個早夭,一個英年早逝,一個快板,一個慢板,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一個定格在吊兒郎當?shù)囊寥f身上,一個定格在母親被日本特務殘忍拖拉毆打的回憶中。

      在中外國家民族藝術(shù)的不同展現(xiàn)與詩意解剖下面,作者應當隱伏著一個嚴肅的動機,一個頗有烏托邦色彩的理想,即寄希望于通過東西方生活習俗和觀念、藝術(shù)和文化的相遇、摩擦、碰撞,演奏出和而不同的交響樂,實現(xiàn)文化的融合。從小說思想內(nèi)涵來看,作者嘗試實現(xiàn)貝多芬的音樂理想“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走向勝利”。他通過小人物亦悲亦喜的命運來肯定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一面:羅拉貝爾一家對藝術(shù)的熱愛,使祥子受到感染,愛上音樂,學會發(fā)音懂得和聲;羅拉貝爾一家對尊嚴的堅守,使祥子受到感染,人性中美好的層面得到張揚和提升;同樣,祥子媽對羅家大小的愛護,體現(xiàn)出中國老百姓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接受,祥子媽對金娜的利用和“聲討”,反映出中國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對外來暴政的間接反抗;小說尾聲部分將一種烏托邦理想付諸文字:中村的長跪,麗塔和伊萬孫子的回歸,祥子的平靜祥和……從小說的藝術(shù)魅力而言,作者嘗試借惡人和善人都熱愛的音樂,抒發(fā)每一個生命個體對藝術(shù)美的向往;作者嘗試通過音樂,使得不同國度,不同種族的人們之間,實現(xiàn)溝通,在產(chǎn)生歡愉的同時,能夠進一步喚起人的崇高品質(zhì)與精神。

      看,祥子誤傷了“基督”瓦列里,羅拉貝爾去“基督”家賠罪——她不愿放下自尊承認自己賠償不起醫(yī)藥費,瓦列里的母親給了她這個面子,提出頗為奇特的償還條件——“你也知道,我更富有,我不需要錢,我看這樣,你給我彈一個月鋼琴,每天一小時,我們之間就平賬了”。

      看,已經(jīng)餓得心慌的羅拉貝爾,為了不讓孩子們餓死,神態(tài)自若地“貿(mào)然闖入”特拉赫·金貝爾格的婚禮現(xiàn)場,一雙靈巧的手,彈起了斯美塔那的《沃爾塔瓦河》,“客居在哈爾濱的人,都是異鄉(xiāng)的漂泊者,在河水涓涓的音樂中,泛起了心中的圣愿,這也打濕了他們的眼睛”。羅拉貝爾得到的報償是“幾張哈大洋”,可以靠來糊口的幾個小錢。

      聽,這些回響在小說中的音樂:“冬天也曾給我們,帶來許多歡喜/在雪地上、在燈下,大家歡聚在一起?!边@是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渴望與守望!

      聽,“差不多報幕員聲音剛停,我們的聲音就緩緩地起來了,在排練廳里,我們的歌聲,很柔很輕的歌聲,真像是從好遠好遠的地方,一點點飄來,一點痕跡都沒有似地,真是美妙極了:乘著那歌聲的翅膀/親愛的我和你去遠方……”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彼岸、理想的憧憬和幻想!還有那一聲“親愛的”,表達了多么深情親切的呼喚,它可以是戀人間的低語互喚,可以是親人間的親昵相稱,可以是友人間毫無罅隙的愛意傳遞,還可以是隔著時空與我們傾心愛慕的藝術(shù)品、藝術(shù)大師之間進行的靈魂碰撞。

      四、亦真亦幻的城市戀歌

      小說中有一行令人啞然失笑的文字:“這就是當年的哈爾濱,局面太復雜,動不動就是國際啥的?!彼磉_的是大實話,是史實,是哈爾濱城市歷史的一段。只有熱愛這個城市,熟悉這個城市的人才能將這個城市的歷史寫得如此戲謔而深情。作者如同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和智慧的老人的結(jié)合體,將歷史的真實與小說的虛構(gòu)巧妙地糅合而成一曲亦真亦幻的城市戀歌。

      上個世紀初以降至40年代末是中國現(xiàn)當代歷史上充滿復雜的恥辱感的時代,哈爾濱雖然偏安于中國版圖上的東北一角,卻是風云變幻的兵家必爭之地,是溝通中國和蘇俄的交通要地,是蘇俄和日本覬覦的風水寶地。歷史上著名的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事件發(fā)生于此地;有名的馬迭爾綁架案發(fā)生于此地;日本在華扶植偽滿政權(quán),日本憲兵的足跡踏遍了這片哀號的土地;中華民族奮起反抗,壯士的鮮血溢滿了這片流著淚的黑壤;另外,時值西方與俄蘇政亂,各色人種、各國難民紛紛逃往哈爾濱,短期或長期駐扎于此,各種文化活動漸成規(guī)模,形成哈爾濱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風格。此時中國文化名人與哈爾濱結(jié)緣者亦不乏其數(shù)。既然形勢如此復雜,這片土地上需要生存下去的老百姓,必然多災多難,必定苦大仇深,必須揭竿而起,同時猶如離不開呼吸一樣,他們離不開文化生活。

      歷史雜,線索多,作者智慧地將1932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哈爾濱的大水放到一起。不過,故事的發(fā)生需要前奏和鋪墊,所以作者從1931年陰歷9月末,羅拉貝爾一家搬到“國際大院”開始本書的故事,羅拉貝爾家庭地址為商市街25號院北樓2-3號。和虛構(gòu)的羅家貧寒而高雅的生活相對應的是歷史上的猶太民族委員會主席考夫曼,家住西經(jīng)緯街63號(斜對面漁夫樓,乃俄國法西斯黨黨部);這位考夫曼,經(jīng)常和有聲望的人和富翁如斯基德爾斯基、索斯金、德里金、卡巴爾金等人到埠頭區(qū)哈爾濱猶太會堂參加活動,坐在會堂一層主位上前排的位置上。正是這個會堂見證了嘉爾曼成為女人,她的父母為她在這里舉行了成人禮。而德里金的一個孫子,曾經(jīng)拜羅拉貝爾為師學藝,雖然半途而廢。

      反動人物中村后來發(fā)跡,他在弗拉基米斯克街73號開有藥店,他在希爾科夫王爵街54號設有書店,從事特務活動,書店雇用的一個俄國老太太用這樣一句神秘兮兮的暗語和自己人取得聯(lián)系:蝴蝶向韃靼海峽飛了嗎?與猙獰可怕的中村對應的歷史人物是“他的遠房叔叔,叫科西嘉·中村,他是當年哈爾濱有名的惡人,參與俄國法西斯黨的工作。就是他,策劃了那起震驚世界的馬迭爾綁票案”。

      此外,小說虛虛實實涉及諸多哈爾濱地圖上能找到的地址:哈爾濱道里區(qū)鐘聲優(yōu)美,聲音如果發(fā)生紊亂,那就是伊萬的養(yǎng)父,那個間諜在傳遞暗號;祥子爸的“發(fā)小”古先生,在道外傅家店南三道街開設藥鋪;李廣斌家地址:外國四道街/面包街19號一層1號;馬迭爾綁架案事發(fā)地點為面包街109號;炮隊街有家梅津面包房,天來和天順這對兄弟在烤面包;祥子流浪時遇到小流浪兒賴子,他們每晚棲身在別有洞天的霽虹橋橋墩下;祥子帶著媳婦后來搬到了經(jīng)緯街63號……小說真真假假涉及諸多哈爾濱歷史上重要的時間:1932年哈爾濱7月連降大雨,然后發(fā)大水,二蕭憑此水結(jié)情;馬迭爾綁架案發(fā)生時間為1933年8月24日夜晚……不一一枚舉了。

      有段非常詩意的文字不得不提:1931年10月末11月初某一天,大院的俄國女孩娃夏掉了一顆乳牙,按照中國風俗,小姑娘懇求祥子將牙齒扔到房子上去后,自己在院子里跳起了皮筋兒?!捌そ顑阂活^,系在樓梯最矮一節(jié)的扶欄上,系的是死扣,另一端,纏在倉房板障子的小釘子上,高矮和她的腿肚差不多。紅色的小皮鞋,在顫動的皮筋上左跳右跳的,都是按她嘴里叨叨咕咕的節(jié)奏,是俄語,記不得了,類似中國孩子的馬蘭開花二十一什么的,反正嘀勒嘟嚕的很有節(jié)奏。伊萬那時靠在他家地下室的窗戶旁曬太陽,好像剛起來,有一搭無一搭地看娃夏。那前兒我正從外邊兒回來,看見伊萬在那兒,就向他走去。當我離伊萬還有三五米的時候,樓上的某個門吱的一聲開了,奧嘉從家里出來,步態(tài)款款地走過廊道,一雙又高又坡的鞋跟兒,在廊道上發(fā)出脆音。秋天,一襲淺色長風衣,黑色薄呢蓓蕾帽,是八角形的,斜壓在頭上,一張黑色的線網(wǎng)蒙在帽上,網(wǎng)從帽上垂下來,遮住了她的臉,她走路時,隱在網(wǎng)里的眼睛,有時會像鉆一樣粼粼閃爍,溫潤的紅嘴唇,在黑色網(wǎng)線的襯托下,畫一樣,靜美冷傲。我和伊萬的眼睛很舍不得,一步不離地跟著她的屁股,直到她走出院子。只有娃夏沒在意,也沒停,只用眼睛瞟她一下,沒有內(nèi)容”。

      在這段不長的文字中,娃夏的孩子氣,她所享受的童年的歡樂,她所體會的游戲的快樂,奧嘉的女人味,她所散發(fā)的青春女性的舒展之美,她所展現(xiàn)的對自己身體和職業(yè)的自信,展露無遺卻彼此相安無擾,故而伊萬“有一搭無一搭地”看著娃夏,卻用“舍不得”的眼光盯住奧嘉;奧嘉沒留意娃夏,她走過了孩子的階段了;娃夏對于奧嘉呢,“只用眼睛瞟她一下,沒有內(nèi)容”,她專注于自己的游戲;成長的喜悅和驚悸并存在少年祥子和伊萬身上,友誼的紅線和“同病相憐”的感覺使他們同舟共濟——他倆目送奧嘉“走出院子”。這里,俄語童謠與中國童謠在藝術(shù)感覺上的相通、季節(jié)的自然之美、生命的氣息之美、異國情調(diào)、鄉(xiāng)土氣息、男女之間微妙的吸引等等因素,使這段文字充滿了言說不盡的美感,這也是《煙囪里飄出的牛奶》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五、亦虛亦實的文化贊歌

      《煙囪里飄出的牛奶》體現(xiàn)出哈爾濱特有的文化品格,那就是哈爾濱的東北味兒、哈爾濱的國際范兒。歷史不僅僅是縱時的,同時也是共時的——《煙囪里飄出的牛奶》就是通過歷史一瞥,經(jīng)緯相織,讓我們品嘗到了一闋濃濃的哈爾濱文化贊歌。

      首先,談談貌似大老粗、沒文化的“東北味兒”里面的文化。我們祖祖輩輩生于斯長于斯,操著同樣的語言,過著日復一日同樣的生活,我們熱愛白山黑水間的萬物,我們知足常樂,展開《煙囪里飄出的牛奶》,不用鋪墊,我們就熟悉那種“東北味兒”——

      這個場景東北人已經(jīng)忘記了嗎?——祥子媽用自己工廠生產(chǎn)的笊籬蒸撈飯。院子里,男孩子彈著琉琉,打著pia嘰,抽著冰尜,女孩子跳著皮筋兒,扔著口袋,擺弄著嘎拉哈。男人穿著烏拉草鞋從外面回來了。

      這種治病的方式東北人還有記憶嗎?——古先生為嘉爾曼治病提供的偏方,真是貽害匪淺。奧嘉生下中村的女兒夭折,胎盤被汪嬸拿走,這胎盤就是那個偏方的主要材料。

      這種食物一直是東北人的“大愛”??!——祥子媽與羅拉貝爾再次找中村時拿在手里的“見面禮”——蒜茄子。

      這道飯東北小孩哪有不喜歡的呢?但是因為這道飯,羅拉貝爾與祥子媽大動干戈了——莎曼大便干燥,祥子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拿出舍不得吃的豬油,給莎曼做了一頓油拌飯。結(jié)果我們都看見了,吵了一架外,莎曼將吃進去的都嘔吐出來了,因為不習慣。

      這種農(nóng)村生活場景只存在老輩東北人的記憶和有點搞笑的東北電視劇里了——祥子大姨咳痰吐痰、卷煙抽煙,大姨那本庸俗而扎實的“生活經(jīng)”。

      這種藥鋪你逛過嗎?——位于人群熱鬧的傅錦街北市場的王麻子膏藥鋪,掌柜王樹森沒有拒絕祥子的乞討——他磕頭作揖,為母親羅拉貝爾祈求幾個治療腱鞘炎的膏藥。

      這樣的老鄉(xiāng)能不讓你感動嗎?——祥子和大姨返鄉(xiāng)路上,遇上戰(zhàn)事,大姨死去,祥子遇救,鄉(xiāng)間婦女用雪為祥子搓腳,祥子蘇醒后看見這家的女孩子在玩嘎拉哈,孩子的母親建議祥子留下來做她兒子。

      愛吃哈爾濱的大列巴面包嗎?——炮隊街梅金面包房烤面包的過程,真是美妙!劈柈子的天來、揪劑子的哥哥天順、啤酒花做引子發(fā)的面——有一股酸酸的酒香味兒、放到模子里一塊一塊的面包坯、冬天里都穿著單衣單褲列巴郎們、從爐里一個一個飛出來的列巴圈兒,同時飛出來的還有歌聲……

      這樣的地瓜攤你有印象嗎?——“楊山東子的地瓜車,現(xiàn)在每天停在我們商市街上,就在理發(fā)店那兒,烤好的地瓜都擺在鐵桶上,從他那兒走過,老遠就能聞到烤地瓜味兒,站在鐵桶前,能感到一陣蒸涌的熱氣,把焦糊的香味兒散發(fā)出來,那味道讓人愉快”。

      其次,感受一下哈爾濱獨有的散發(fā)著“洋味兒”的外來文化。小說首推猶太文化。羅拉貝爾一家對猶太文化的堅守,對猶太藝術(shù)的熱愛,對猶太民族的忠誠,令人動容,令人敬重。為何堅守、熱愛、忠誠若此?——因為如同東北文化、中國文化是我們的根一樣,猶太文化是他們的根,所以他們走到哪里,把文化和代表這些文化的習俗帶到哪里。羅拉貝爾家過逾越節(jié)的歌聲和琴聲令祥子向往,其實表現(xiàn)的是祥子對藝術(shù)美和人性美的熱愛和肯定,還有就是祥子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對有異于自我的“他者”的向往與迷戀——“他者”既可以是自身以外的人,也可以是物,它反映了成長中的人對外界的認識,最終它仍要指涉自我,返歸自我,提升自我,化為自我的內(nèi)在品格——從這個角度講,祥子又何其幸運,能夠成長在“國際大院”里;此外猶太人還有很多節(jié)日——“猶太節(jié)日都源自宗教歷史或宗教典故,因為歷史長了,經(jīng)的事兒多了,積攢下的圣日、紀念日啥的就多,后來,這些有意義的日子就成了節(jié)日,這也許就是節(jié)多的原因吧”——這點更令祥子艷羨,因為猶太孩子過節(jié)有很多假日。

      除上而外,小說中穿插大量外來文化及相關(guān)的生活習俗:意第緒語(Yiddish)介紹,鋼琴介紹,名馬介紹,《圣經(jīng)》叫法簡介,代表猶太神器和宗教符號的七扦支蠟臺介紹,猶太孩子的游戲德列臺兒(dreiael)的介紹,哈爾濱當年教鋼琴的知名外教介紹,卡托臨終前反復叨咕shekhinah……shekhinah漢語發(fā)音叫舍金納,是猶太教中耶和華的代稱,也代表耶和華顯現(xiàn),或顯現(xiàn)時光芒四射的彩云。

      不僅如此,《煙囪里飄出的牛奶》提及到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亦實亦虛地交織在行文中,體現(xiàn)出作者精湛的設計功力和高超的虛構(gòu)能力:萊歐(小說中系中村廣志的母親金娜的情人,歷史實有其人)參與刺殺斯大林的“熊計劃”;20世紀30年代“哈爾濱四大美人”之一的韓明喜(小說中系羅拉貝爾學生之一,歷史實有其人)后來在黑龍江省歌舞團工作,“文革”時被公安當成特務抓走,后在中國終老;為賺到必需的生活費,羅拉貝爾一家為猶太家庭音樂會比賽“備戰(zhàn)”,同時附有馬迭爾賓館見證的綁架案和藝術(shù)盛世;走投無路后,羅拉貝爾領(lǐng)著孩子們吃猶太人開辦的免費食堂,同時附有哈爾濱猶太人免費食堂的來歷。

      小說頗有推理和偵探作品風格——行文中看似不經(jīng)意間留下“包袱”,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然后在不經(jīng)意間點出“謎底”——鐘聲和暗語有秘密,逃逸和失蹤有秘密,那只叫“黑蓋兒”的狗在大水來臨之際奔向祥子有秘密,孩子間的游戲和悄悄話里面有秘密,大人間的言言語語有秘密,街坊間的來來往往有秘密,歷史上的真真假假有秘密,生命中的一張一闔有秘密,四季中的花開花謝有秘密,男女間的一顰一笑有秘密……1988年80歲的中村廣志返華回哈,長跪不起,向祥子謝罪,“面對中村,一個比我還年長的老人,我還能說什么?我還能說什么!我還能說什么。時間這么久了,該過去的都過去了,我不能原諒的,是過去那個年代、過去那個中村,面對這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我還是伸手把他扶起,他臉上兩行老淚在夕陽下閃爍。他說,我們還是鄰居嗎?”“鄰居”二字,分量真大!“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祥子和中村是鄰居,中國和日本是鄰居。如果沒有祥子這個知己呢?以中村為代表的日本友邦又是怎樣“善待”的祥子和我們這些善良中正的鄰人?這個情節(jié)之后,小說最大的秘密被抖出——當年,中村以幾頓飯菜和幾個“哈大洋”為誘餌,找來伊萬和祥子為他畫“漏畫”——“對于中村,這么多年來,有一件事我始終沒明白,當年他們?yōu)槭裁匆獫M大街的漏畫”?!爸写甯嬖V我,那是為了配合日軍進入哈爾濱,那是用作標志的,有大學眼藥的畫,就告訴你前面是死路,有仁丹的畫,就告訴你,前面暢通無阻了??粗写迥菢悠届o、溫和的講述,這也讓我想起猶太人常說的一句話:領(lǐng)會摩西的話,世界就不會丑陋了”。

      品嘗過煙囪里飄出的牛奶的芳香,祥子成熟了。

      領(lǐng)略過《煙囪里飄出的牛奶》的書香,諸君醉否?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你不了解哈爾濱,你將會了解哈爾濱;如果你不熱愛哈爾濱,你將會熱愛哈爾濱;如果你眷戀著這個城市,你將更加離不開這個城市。

      猜你喜歡
      中村伊萬哈爾濱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個去哈爾濱的人
      櫻花樹下的誓言
      來,做個小偵探疏忽的罪證
      奇妙的哈爾濱之旅
      伊萬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兒”還是另一個“第一夫人”
      海峽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25
      毛澤東在中村插牌分田
      《老哈爾濱的回憶》國畫
      新聞傳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語法轉(zhuǎn)換
      感受哈爾濱的冬天
      小主人報(2016年2期)2016-02-28 20:46:43
      只要“懷才”,就不會“不遇”
      知識窗(2015年1期)2015-05-14 09:08:17
      吉首市| 疏勒县| 虎林市| 阿鲁科尔沁旗| 兰西县| 许昌县| 弥勒县| 济源市| 武鸣县| 白朗县| 中牟县| 高唐县| 库伦旗| 察雅县| 应城市| 内乡县| 佛山市| 衡阳县| 仁怀市| 临沭县| 天津市| 海淀区| 长治县| 钟山县| 河曲县| 车致| 广安市| 绥芬河市| 大竹县| 莒南县| 葵青区| 浮梁县| 平乡县| 临沂市| 扎赉特旗| 汶上县| 武穴市| 诸城市| 常德市| 左权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