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清
[摘要]高中物理以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為基石,形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二者好似高樓之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通過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的得出,知識的運用等,培養(yǎng)學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币虼耍呷锢斫虒W必須發(fā)展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基本概念 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096-01
誠然,與高一高二相比,高三的物理教學顯得枯燥、機械。缺了生動的小故事,少了有趣的小實驗,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又一道的習題。在這種情況下,物理教師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以最好的姿態(tài)應對高考呢?回顧一年來的教學,我覺得要做好以下幾點:
1.夯實地基——高三教學更應注重基本概念與基本規(guī)律
高中物理以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為基石,形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二者好似高樓之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通過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的得出,知識的運用等,培養(yǎng)學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因此,高三物理教學必須發(fā)展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思維能力。
有的學生認為: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已在高一高二學過了,高三只要多做習題就夠了,以至于當老師復習這些基礎知識時,覺得是“老生常談”,可是真正測試起來,成績總是不理想,甚至有越做越錯的感覺。究其根源,恰恰就在于學生只在乎題做的多少和對錯,卻忽略了題所考查的概念、規(guī)律。而現(xiàn)在的高考題難度不大卻形式新穎,更注重考查學生對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巧用高考題引領學生對相關概念和規(guī)律的參悟,提高實效性。比如09年高考全國卷1的14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對器壁的壓強就是大量氣體分子作用在器壁單位面積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氣體對器壁的壓強就是大量氣體分子單位時間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沖量
C.氣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減少,氣體的壓強一定減小
D.單位面積的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氣體的壓強一定增大
此題難度不大,直接考查學生對氣體壓強概念的理解。為了增加此題的厚度,我沒有就題講題,而是側重于對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我?,F(xiàn)行的學案式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它能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考脈絡,更好地由淺入澡、由此及彼。所以,圍繞對氣體壓強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我設計了學案:1.根據壓強概念P=F/S,壓強可理解為?若從沖量的角度壓強有可以理解為?2.壓強從宏觀,微觀理解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層層剖析,更好地理解了電場強度與電勢的規(guī)律,不僅得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并對更好地解決這道高考題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2.牢固框架——培養(yǎng)好習慣
如果說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是高樓之基,那么,正確的解題習慣就是助其屹立的鋼筋水泥。艾門斯說過:“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彼?,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好的習慣,應在過程和結果中更重過程一一好的過程才會有好的結果;在記憶和理解中更重理解一一更深刻的理解能幫助更好地記憶。那么,學生應養(yǎng)成什么好習慣呢?
首先,養(yǎng)成正確的復習習慣。復習習慣是個“大”習慣,就是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擁有學習物理的思維能力。隨著新課程的結束,復習成了高三教學的主旋律。子曰:“學而時習之”,時而習之,習慣遂成。因此,高三的物理復習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復習習慣。我的做法是:一般以一章為單位實施。首先,建立本章的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其次,小結本章用過的物理模型和基本方法,第三,對習題進行歸類、比較,積累各類習題解答的切入點和基本思路。對自己做錯的典型題,在訂正的基礎上,力爭做到舉一反三,使錯誤成為可利用的學習資源,最后,要注意近階段的學習內容與前面章節(jié)的聯(lián)系,注意比較重要的概念、原理、定律之間的共性和區(qū)別,剖析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自己所學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簡約化,將書由厚讀薄、觸類旁通。
其次,養(yǎng)成正確的解題習慣。解題習慣是“小”習慣,卻是直接關乎學生成績的關鍵習慣,這就要求教師有更多的細心和耐心。由于物理知識多數(shù)都能依據公式或定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邏輯關系進行分析解答,這就使得評價的尺度易于掌握,易于進行信息的反饋,教師可從反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是否形成了正確的解題習慣。如:是否認真審題,是否注意單位問題,是否在某類題目上容易出現(xiàn)哪類錯誤等。
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困難的。只有在“大”習慣的架構里,“小”習慣才能布置家居;只有家居適宜,才能彰顯樓房架構的合理。所以教師在復習和解題時必須時刻牢記養(yǎng)成學生正確的習慣,并強調到位、引導到位。
3.密封樓頂——訓練學生答理綜的技能
有人說,“得理綜者得天下”。進入3、4月份,高三物理教學就進入理綜訓練階段,開始“闖天下”。學生需要在兩個半小時內答完理化生三科合一的理綜卷,其思維的轉換是相當難的。那么,怎樣才能密封好理綜這個樓頂,從而讓學生能“綜覽”天下,使其放心、安心、開心呢?這就需要老師能給以正確的指導。有的老師說:物理這科難,應放到最后答,有的老師說:物理題含金量最高。而且最后答物理,最后半個小時創(chuàng)造不出價值。我認為每位老師說的都有道理,但未必適合每一位學生,我們要幫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答題方法和答題順序,比如在答題順序上有:試卷題目順序(這個一般適合大多數(shù)人);2.選擇題->2卷試題(物理二卷,化學2卷,生物2卷(自己排列順序));3,按照獨立的學科順序(物理,化學,生物(單獨做,自己排列順序))4.其他非主流的順序。又如時間的安排上:在做理綜試題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這個對每一名學生、每一張試卷來說都有較大的不同,所以學生本人要學會把握。一般來講,對自己較強的科目,安排的時間可以在比例上減少一點,對于那些做不來的題目,要學會放棄。因此,指導過程必須給學生以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學校在4月初時就進入了理綜訓練階段——我認為這種做法很科學。
總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學子俱歡顏”——是教師追逐畢生的理想。故,為師者務必謹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的古訓,在高三階段的物理教學中精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細刻每一個細節(jié),最終讓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齊飛,智慧共成功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