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詩詞讀誦吟唱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2013-08-23 02:29:44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古典詩詞漢語

      (蘭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甘肅蘭州 730000)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詩歌藝術又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自《詩經》以降,笳歌弦誦,不絕如縷。本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及中國政治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擴展,世界上試圖了解中國文化、學習漢語知識的人越來越多。據(jù)2012年12月第七屆孔子學院大會傳遞出來的最新信息顯示,截至2012年底,已有108個國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學院和500多個孔子課堂。2012年,各國孔子學院和課堂注冊學員總數(shù)共計65.5萬人。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6萬多場,參加人數(shù)948萬人。參加各類漢語考試學生數(shù)達到50萬人次[1]。這些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在全球范圍內正掀起一股學習漢語與關注中國文化的熱潮。而如何更好地宣傳中華文化、提高外籍人士學習漢語的熱情、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也如期提上議事日程。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中國古典詩詞讀誦吟唱的方式,通過課堂實驗,總結經驗,摸索規(guī)律,逐步總結出了一套古典詩詞讀誦吟唱教學法,頗受留學生喜愛,現(xiàn)作一小結,聊作拋磚引玉。

      一、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典詩詞材料

      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今諸多對外漢語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中國古典詩詞作為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語料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必要材料。如李曉琪等人編著的《快樂漢語》系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楊寄洲的《中級漢語教程》系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王玨《漢語初級綜合教程》系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在語言材料的編排上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國古典詩詞,而針對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史和古典文學作品選讀則是必修之課,如宋尚齋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史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古典詩詞則是講授中國古代文學的重點。以下,筆者試就楊寄洲主編的《中級漢語教程》(上下冊)中選用的中國古典詩詞做一定量分析。

      楊寄洲主編的《中級漢語教程》上下冊一共有36篇課文,每篇課文后面都選錄古體詩詞一首。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該教材選編的36首古體詩詞,皆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按時代/朝代劃分,其中唐代24(唐詩23首,詞1首),宋代9首(其中詩歌6首,詞3首),明代1首,現(xiàn)代2首,唐代詩詞占到了67%的篇幅。按照文體劃分詩歌有31首,詞有5首。由此可見唐代詩歌占據(jù)了主體地位,其中與《唐詩三百首》重合的篇目一共有15首,占到了唐詩選目的65%以上。而我們知道,《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年來流傳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詩歌選本,所選詩歌都是唐詩中間的精華部分,歷來都是人們爭相傳誦的名篇佳作,蘅塘退士在自序中寫到:“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shù)十首,共三百余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V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盵2]3也即這個選本所選作品皆是經過歷史篩選之后的精品,它的起點也比較低,適合童蒙初教,而且只要反復吟誦,最終會受到其文化之感染,也即“不會吟詩也會吟”。也正是因為這個選本適合初學,在對外漢語教材中中國古典詩歌選目才會大量與此選本重合。

      這些淺顯易誦、膾炙人口的名篇,也正適合對留學生學習漢語之用,故而在對外漢語教材之中才會大量出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名篇。甚至可以說,中國古典詩歌已經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語言文字還是文化方面,中國古典詩詞都能在其中占到一席之地。若忽視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教學過程將是殘缺不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也將打上折扣。對此,我們提出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古典詩詞讀誦吟唱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傳播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表1

      二、古典詩詞讀誦吟唱的基本要求

      中國古代詩詞自古與音樂關系密切,著名學者朱謙之不僅提出了“音樂文學”的概念,而且寫出了《中國音樂文學史》這樣的大作,其在論著中研究指出:“中國文學與音樂的密切關系,所謂詩歌即是音樂,所謂詩經即是樂經?!盵3]34自先秦始,中國古典詩歌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对娊洝吩谙惹厥呛蠘犯璩?,其所配之樂為雅樂。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西域胡樂和樂器的輸入,逐漸形成了漢魏六朝以來的清商樂,至隋唐五代,出現(xiàn)了漢樂與胡樂融合的文化現(xiàn)象,最后在此基礎上又產生了燕樂,詞體文學便是燕樂與文學結合產生的寧馨兒。元明以降,燕樂衰微,曲樂興起,元明戲曲就是曲樂和文學結合的產物??偠灾谥袊糯嵨氖飞?,音樂與文學一直緊密相連,古人無論是創(chuàng)作詩詞還是欣賞詩詞都離不開吟詠。

      可惜的是,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tǒng)詩樂藝術受到了強大的沖擊,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被當作封建余毒拋棄。而它卻在別處生根發(fā)芽,據(jù)資料顯示:“日本有一千萬人喜讀唐詩,有三萬人會吟詠唐詩?!盵4]改革開放以后,一批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中華民族古典詩詞吟誦傳統(tǒng)需要拯救,如華鐘彥、葉嘉瑩、陳少松等。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文化熱的興起和有關部門的推揚,中華古典詩詞吟誦正蓬勃展開,大有復興之勢,這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必將大有裨益。而把古典詩詞的這種讀誦吟唱的方式運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中,對推揚傳播中華文化也將起到推波助瀾的功效。按照讀、誦、吟、唱的順序,我們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先讀后誦,如果學有余力者,可繼續(xù)進行吟、唱,步步推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是按照這樣一個順序進行的。

      所謂讀,即是用現(xiàn)在的普通話進行朗讀,朗讀的主要作用是理解詩文的基本意思,概括說來即是理解語義、疏通文意。這里的“讀”是大聲朗讀,因為朗讀對理解文意、增加記憶力、練習發(fā)音都有幫助,宋代大儒朱熹在《童蒙須知》中曾經指出:“凡讀書……須要字字讀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敝皇且嘧x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亦,眼口豈不到乎?[5]373-374

      朗讀之重要可以想見。此外在朗讀之中,我們還要進一步給學生講授其中的常見意象及其含義,概括說來,中國古代詩詞的意象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古代神話故事中形成的,如青鳥、蟾蜍,分別表示信使和月亮;二是在古代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如狼煙、折柳,分別表示戰(zhàn)爭和送別;三是在詩歌的反復運用中形成的,如南浦,表示送別。這些意象的來源及意義要盡可能給學生講清楚,畢竟這是跨文化的交際。

      所謂誦,即是在熟讀的基礎之上,用普通話進行朗誦。朗誦主要是為表現(xiàn)詩歌的語言感情和氣勢。

      所謂吟,本是讀詩者或者作詩者的個人即興式活動,唐代詩人盧延讓曾謂作詩之辛苦曰,“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杜甫也曾經說“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通過吟我們可以了解詩歌的平仄格律,體味其音韻之美妙。傳統(tǒng)的吟詠一般是用方言進行的,而且沒有固定的音譜調式,同一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景或者心情下有不同的吟詠模式,因為它主要是讀詩者或者作詩者對詩歌的一種個人的情感體驗。但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要推廣普通話,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推行用普通話進行吟誦,主要用來表現(xiàn)出詩歌的平仄格律和抑揚頓挫的氣勢。

      所謂唱,即是歌唱,歌唱一般是有固定的譜子,通過聲情音律傳釋詩歌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歌唱由于有固定的曲調,故而相對容易把握。

      總而言之,通過讀、誦、吟、唱的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準確記誦古典詩詞,而且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練習普通話、增強學習興趣都有一定的幫助,誦讀吟唱四步結合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一個有效的整體,對了解詩歌、體味聲情都有一定的幫助,如清代學者曾國藩所言:“先之以高聲朗讀,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盵6]418讀誦吟唱教學法的意義如下所述。

      三、讀誦吟唱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前面我們論述了讀誦吟唱的基本要求,現(xiàn)在根據(jù)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案例,來分析一下運用古典詩詞讀誦吟唱法在教學中的意義。

      第一,校正讀音的作用。在詩詞朗讀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放聲朗讀,講求字正腔圓,這樣反復朗讀,便可起到校正讀音的作用。而在一些對外漢語教材中,古典詩詞也是作為語音練習材料出現(xiàn)的,如楊寄洲的《中級漢語教程·使用說明》中就明確指出“‘朗讀’選擇了一些優(yōu)秀的詩詞,目的也是為了借助詩詞瑯瑯上口、合轍押韻的特點,進一步幫助學生練習語音語調”[7]2,如第三十課選用的這首詩: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UC正比于柔直系統(tǒng)的調制比m,US受換流變檔位Ttap影響,因此柔直系統(tǒng)的PQ功率圓受換流變檔位Ttap、調制比m綜合制約[1-3]。廈門柔直系統(tǒng)的調制比m為0.75~0.95;換流變檔位Ttap為-8~8,對應的額定電壓:(230+Ttap×1.25%)/288.5 kV。在換流變檔位Ttap為-8、0和+8時,VSC-HVDC系統(tǒng)的極限運行PQ工作圓如圖2所示。-8至+8各檔位PQ工作圓的疊加形成了最終的VSC-HVDC系統(tǒng)工作范圍。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蘭州大學留學生多數(shù)來自中亞,中亞民族語言多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他們除了母語外,因為歷史的原因,一般都會使用俄語,俄語屬于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因受其母語與俄語的影響,中亞學生發(fā)這個音時,經常念成了這個音,而將念成介于和之間的音,將念成介于和之間的音,造成語音錯誤,這首詩里面有“啼”字、“愁”字、“城”字、“船”字,通過朗讀可以幫助他們正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對這首詩歌的反復朗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糾正其語音錯誤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傳釋詩意。這里的詩意不僅是詩歌的文字意義,更包括詩歌內在的情韻意義。自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古典詩歌便形成了一種抒情的傳統(tǒng),詩歌文字里面蘊含著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不同情感,這種情感通過朗讀是不能完全傳釋出來的,而朗誦、吟唱則是傳釋詩歌情感的有效方式。如《詩大序》所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發(fā)于聲,聲成文,謂之音?!贝诵蛑该髁艘魳?、情感、文學的關系,因為情感受到啟發(fā),故而需要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僅有語言還不夠,還需要輔之以音樂、舞蹈,詩、樂、舞三者都是人的情感表達的符號載體。上課的時候,可以借助音樂這種形式,將詩歌中的情韻意義有效傳達出來。如第三十三課選用的這首詩:

      《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吟詠的原則,吟詠首先要將詩句中的平仄格律傳釋出來;其次韻字出必吟,也即是詩中第一句第七字、第二句第七字、第四句第七字需要吟詠;最后,這首詩為平起之詩,第一句的第二個字,第二句的第四個字,第三句的第四個字,第四句的第二個字,都需要吟詠。如上文平仄格律中黑體部分,皆是需要吟詠之處。而歌唱則通過音高、旋律、節(jié)奏的把握,能夠更加傳神地再現(xiàn)出這首詩歌所富含的情韻意。像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杜牧的《清明》等詩都可以通過吟詠將其詩歌的意蘊很好地傳釋出來,加深學生對詩詞的領悟。

      第三,推揚文化。隨著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地位的提升,學習漢語、認知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越來越多,中華古典詩詞吟唱本來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為優(yōu)秀而且非常獨特的一部分,通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適當引入讀誦吟唱教學法,我們發(fā)現(xiàn)它很能激起留學生的興趣,特別是當留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古奧的詩詞還可作為歌曲演唱的時候,他們的興趣顯得越發(fā)濃厚。通過古典詩詞的吟唱,讓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也使他們了解到中國古典詩歌的神奇魅力,達到推揚中華文化的目的。

      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即是因材施教,于對外漢語教學而言,要針對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來決定講述的深淺程度,有的放矢,適當選擇吟唱的篇目,達到讓學生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目的,否則,如果學生漢語水平不足,老師獨角戲式的讀誦吟唱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結果當然是得不償失。另外,古典詩詞讀誦吟唱對漢語教師的個人水平和能力也有較高要求,大力提升教師業(yè)務素質也是當務之急。

      總而言之,通過中國古典詩詞讀誦吟唱式的教學方法,不僅起到了校字正音的作用,而且能夠恰到好處的傳釋詩意,讓留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進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進程。當然這種教學模式還處在一個摸索發(fā)展的階段,有諸多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其理論價值也需要眾多學者投入進來,一起探討更進,將對外漢語教學和推揚中華文化落到實處。

      [1]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1213/

      c22219-19884863.html.

      [2]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Z].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

      [3]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華鐘彥.發(fā)揚古典詩歌傳統(tǒng)拯救古典詩歌危機[J].中州學刊,1981(2).

      [5]朱熹.朱子全書·冊十三[M].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家書(一)[M].長沙:岳麓書社,1985.

      [7]楊寄洲.中級漢語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古典詩詞漢語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從不同側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
      金橋(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怎樣讀古典詩詞?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进贤县| 平昌县| 张掖市| 江津市| 霍林郭勒市| 林甸县| 潜江市| 醴陵市| 乡城县| 朝阳区| 滨州市| 吉隆县| 南和县| 天长市| 佳木斯市| 怀安县| 江津市| 襄垣县| 巴林右旗| 杭州市| 阿荣旗| 保德县| 宿松县| 客服| 财经| 台东市| 普宁市| 拉孜县| 澄江县| 色达县| 西宁市| 通许县| 连江县| 永宁县| 浙江省| 南雄市| 阿图什市| 枝江市| 庐江县| 镇雄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