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軍 徐 霞 匡愛華
(1.江蘇省揚中市三茅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揚中 212200;
2.江蘇省揚中市種豬場,揚中 212200)
家畜常見病的中獸醫(yī)療法
朱冠軍1徐 霞1匡愛華2
(1.江蘇省揚中市三茅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揚中 212200;
2.江蘇省揚中市種豬場,揚中 212200)
獸醫(yī)針灸療法是祖國中獸醫(yī)學組成部分之一,是一種物理療法。它用針或灸在畜體的一定部位(穴位)運用中獸醫(yī)辯證論治和補虛瀉實等原則,給家畜機體以針刺或燒烙的不同刺激。促進經(jīng)絡通暢,氣血和調(diào),從而達到解除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特點是設備簡單、使用方便、治療廣泛、療效迅速、無藥物殘留,符合健康生態(tài)養(yǎng)殖要求。
針與灸是2種不同的方法,治病的原理相似,在臨床上經(jīng)常配合使用。很早以前,醫(yī)學家們就把它們合稱為“針灸”了。其實,針和灸存在不同之處,詳見表1。
中獸醫(yī)要同時掌握針灸與湯藥兩門技術。在治療上有密切的相互作用;配合使用時,可以加速和提高療效。正如《內(nèi)經(jīng)》說:“以湯藥攻擊內(nèi),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泵耖g常用“針不離方,方不離針”,“七分針灸,三分用藥”,“一針二灸三用藥”等傳說。所以,古今獸醫(yī)在臨床治療中,往往是針灸與藥物配合兼施。
3.1.1 驗方 谷麥芽,雞內(nèi)金,共煎2 000~3 000 ml,待服時將1 000 g蘿卜搗爛混合灌之。
3.1.2 針治 白針脾俞,百會穴。
3.2.1 驗方 (1)煙絲200 g,菜油500 g,混成團子,內(nèi)服;(2)用1根光滑的木棍,棍上涂些食鹽水,置于口中,兩端用繩子固定于角根部,將病畜牽行到斜坡上,頭部向上,然后用草把左右肷腹壁按摩10~15 min,使氣向外排出。同時亦可用扁擔在腹部來回橫刮,促使氣體排出。
3.2.2 針刺放氣法 患病嚴重時用套管針在左肷部穿刺腹腔放氣,施術前,術部必須嚴格清毒,然后用消毒過的套管針插入肷俞穴,使氣體在套管針中排出,注意放氣不宜太快,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3.2.3 針治 白針肷俞、脾俞、百會穴。
3.3.1 驗方 (1)生石膏500 g,滑石200 g,碾細,調(diào)水灌服。(2)蘿卜1 500 g,大棗250 g,煨姜100 g,共煎,1次灌服。
3.3.2 灸脾俞穴。
3.4.1 驗方 (1)熟胡蘿卜2 000 g,豬油500 g,共拌均勻,灌服。(2)麻油500 g,分2次內(nèi)服。
3.4.2 針灸 白針分水、百會穴。
驗方治療:(1)炒冬瓜皮籽各250 g,生姜100 g,共研末,用粥湯沖服,2次/d。(2)煨姜200 g,大棗250 g,鯽魚500 g,煎湯,1次灌服。
驗方治療:蔥白250 g,生姜200 g,白酒200 g。將蔥白、生姜煎后,服時加入白酒,灌服。
針灸治療:針刺分水穴,重則灸脾俞、百會穴。
3.7.1 冷瀉 用煨姜150g,大棗250 g,共煎內(nèi)服。同時針灸脾俞、后丹田。
3.7.2 熱瀉 用大蒜酒浸1個星期后,灌服。
3.7.3 虛瀉 用冬瓜籽和皮各100g,百草霜50 g,白扁豆200 g,共煎后內(nèi)服。同時火針脾俞和后海穴。
4.1.1 驗方 (1)尚可飲食時,將桑白皮250 g,白芥子100 g,共煎灌服(大豬用量)。(2)初期使用天南星、蘇子、菜菆子、五味子、牙皂、甘草各15 g,2次/d,混食內(nèi)服,6 d為1個療程。(3)百部,枇杷葉,茵陳,陳皮各15 g,甘草、杏仁各15 g,煎水,1次灌服。
4.1.2 針灸 蘇氣、血印、尾尖,肺俞為主穴,以6 d為1個療程。前3 d,針灸1次/d,后3 d,隔日針灸1次,每療程停歇3 d。
4.2.1 驗方 (1)大蒜頭搗爛成糊狀,加等重冷水,并加入紅糖少許,服2~3次/d。(2)白頭翁20 g,龍膽粉10 g,研細混合,仔豬10 g/次·頭,1次/d,連服3 d。(3)蒼術、山藥各30 g,澤瀉、白芍各60 g,烘干研細末,仔豬10 g/次,喂服。
4.2.2 針灸 灸海門(臍側(cè)兩邊各灸10 min)、足三里、尾尖、百會,為常用主穴。隔日1次,連續(xù)2~3次。
4.3.1 驗方 (1)大蒜200 g,白酒250 g,浸泡3 h,分2次內(nèi)服。(2)百草霜250 g,白酒200 g,混和分4次內(nèi)服。
4.3.2 針治 取百會,尾尖等穴。
4.4.1 驗方 生姜50 g,薄荷葉50 g,雞蛋清2個,煎后待溫內(nèi)服。
表1 針與灸的區(qū)別
4.4.2 針治 取血印(灸),人中、百會(灸),尾尖(針)等穴。
4.5.1 便方 荊芥、防風、紅花、麻黃、艾葉、黨參、黃花、甘草各15 g,加黃酒125 ml,內(nèi)服。
4.5.2 針治 針刺病肢的涌泉或滴水穴,入針,時捻轉(zhuǎn)針頭,有痛感后拔針,1~2次。母豬產(chǎn)后癱瘓可灸百會穴,衰弱、風濕而四肢浮腫時,灸百會、七星、涌泉、寸子、滴水等。
4.6.1 驗方 豬油200 g內(nèi)服,或喂些胡蘿卜。
4.6.2 針灸 取人中、腎門、百會、尾根、尾尖等穴。
4.7.1 驗方 活水蘆芽100 g,青竹葉100 g,鮮荷葉1張煎服。4.7.2 針灸 取睛靈、人中、血印(放血),尾尖等穴。
4.8.1 驗方 活水蘆芽200 g,青竹葉100 g,煎服。
4.8.2 針灸 針灸耳尖、尾尖,鼻梁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