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效平,王 挺,盛曉楓,周才瑛,劉 偉,劉 毅
(湖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
捻轉血矛線蟲(Haemonchus contortus)是寄生在羊等反芻動物皺胃和小腸內的一種寄生蟲,也叫捻轉胃蟲,屬毛圓科血矛屬。新鮮蟲體呈淡紅色,毛發(fā)狀,蟲體前端有球型口囊,口囊內部有一角質矛形牙齒又稱背齒,當吸血時背齒可伸,有一對頸乳突[1]。雄蟲體長15~20mm,交合傘分三葉,被葉小,偏左側,其余兩葉較大,被肋呈人字形,末端呈圓形,交合刺有兩根,長度相同[2],每根交合刺前端較小,后端寬大,在兩根交合刺之間有一呈菱形長條狀的引帶,雌蟲體長27~30mm,其紅色腸管與白色生殖器互相纏繞,形成“麻花”狀,雌蟲陰門上大部分有陰門蓋,呈圓形或舌型。捻轉血矛線蟲寄生在羊皺胃及小腸末端時,用蟲體前端的背齒刺破消化道黏膜,吸取血液、分泌毒性物質,引發(fā)羊胃炎、貧血等癥狀,同時損傷羊神經系統(tǒng)、干擾宿主的造血功能,嚴重影響羊的正常生長[3]。
懷化市溆浦、會同、通道三縣地處雪峰山脈,山區(qū)較多,適宜養(yǎng)殖山羊,當?shù)厣窖蝠B(yǎng)殖業(yè)已成一定規(guī)模。為了掌握當?shù)啬磙D血矛線蟲病病情,并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筆者在2011年到2012年對溆浦、會同、通道三縣境內多個屠宰場宰殺的64只波爾山羊、南疆黃羊、黑山羊三種山羊進行了捻轉血矛線蟲感染調查。
取被宰殺羊的小腸末端和皺胃,用線將其兩端扎好后對其進行標記,置于相應容器中。在容器中剖開小腸和皺胃后用水清洗,收集沖洗下來的內容物,查找沖洗后小腸和皺胃黏膜上的蟲體;然后將沖洗下來的內容物加入少量鹽水后靜置,待上清液變清后取沉渣置于培養(yǎng)皿中查找蟲體。
2.1 不同縣的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的樣品采自溆浦、會同、通道三縣,其中溆浦縣山羊23頭,捻轉血矛線蟲感染率為56.5%;會同縣山羊21頭,捻轉血矛線蟲感染率為66.7%;通道縣山羊20頭,捻轉血矛線蟲感染率為75%(見表 1)。
?
2.2 不同感染等級的羊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將感染等級分為三級,一級為感染捻轉血矛線蟲100條以內,二級為感染捻轉血矛線蟲100~200條之間,三級為感染捻轉血矛線蟲200條以上(見表2)。
?
3.1 在本次調查中,溆浦、會同、通道三縣山羊的捻轉血矛線蟲感染率都在50%以上,平均感染率達到了65.5%,說明了上述地區(qū)的山羊感染捻轉血矛線蟲情況比較普遍,其中被感染山羊的感染程度不同,34.3%為一級感染,21.9%為二級感染,9.4%為三級感染,感染等級多為一級和二級,需要引起當?shù)厣窖蝠B(yǎng)殖戶的高度重視。
3.2 從飼養(yǎng)方面來看,溆浦、會同、通道三縣氣候潮濕,大量捻轉血矛線蟲在體外發(fā)育成感染性幼蟲后可在清晨、傍晚及陰雨天時借助牧草液面上的液膜向牧草的葉面上爬行,當?shù)厣窖蝠B(yǎng)殖又通常采用放養(yǎng)方式,養(yǎng)殖戶習慣于在清晨傍晚將羊群趕至牧草區(qū)任其采食,很容易導致山羊在吃草過程中被捻轉血矛線蟲幼蟲感染。實地考察中還發(fā)現(xiàn)許多羊舍存在衛(wèi)生條件差、飼養(yǎng)密度過大、糞便處理方式過于簡單等問題,使捻轉血矛線蟲病的傳播難以得到控制。
3.3 從防治方面來看,捻轉血矛線蟲易產生抗藥性[4],當?shù)卦S多養(yǎng)殖戶長期使用一種藥物驅蟲,驅蟲效果很難得以保證??捎米笮溥蚝捅虮竭溥蚧旌峡诜M行驅蟲,結合科學飼養(yǎng)管理等方法,能夠有效控制該病。 □
[1]孫 莉,李 明.羊捻轉血矛線蟲病[J].草食動物,2009,(5):54.
[2]陳清泉,林秀敏.牛羊捻轉血矛線蟲發(fā)育史和季節(jié)動態(tài)研究[J].中國獸醫(yī)寄生蟲病,1982,24(4):481~490.
[3] 汪明.獸醫(yī)寄生蟲學(第3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157.
[4] 捻轉血矛線蟲抗原研究進展[J].寄生蟲與醫(yī)學昆蟲學報,2004,11(1):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