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調查研究

      2013-09-06 01:45:54曾方本
      惠州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廣東媒介

      曾方本

      (惠州學院 外語系,廣東 惠州 516007)

      一、前言

      據(jù)2013年1月15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5.4億。網絡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公眾媒介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日顯突出,對大眾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媒介的認知與理解既是媒介消費者的問題,它同時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領域早已注意到了這點,國外學者根據(jù)奧爾特曼和切默斯提出的“文化素養(yǎng)”的概念,將其引申為具有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種能力。張開(2003)[1]、謝金文(2003)[2]、張冠文、于健(2003)[3]、湯書昆、孫文彬(2009)[4]等國內學者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都曾做過有益的探索。以“媒介素養(yǎng)”為關鍵詞搜索中國知網,可獲得5000多條各類相關研究成果,足以說明它是當下的一個熱門話題。但是,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有針對性的、真正有建樹和有創(chuàng)新觀點的并不多見,大多數(shù)是對國外理論的解讀與拓展。

      王秋(2009)[5]在談到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問題時指出,要充分考慮大學生所處地域環(huán)境而決定的“媒介環(huán)境”的差異性。廣東是我國的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具有較好的媒介硬件資源,媒介信息相對活躍。廣東也是高等教育大省,大學生人數(shù)達200萬,他們是媒介工具與媒介信息的積極消費群體。以網絡媒介為例,“學生群體在整體網民中所占比例遠遠高于其它群體,接近1/3的網民為學生”(CNNIC,2012)。綜上所述,廣東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問題很值得研究。但我們發(fā)現(xiàn),僅有吳永滿(2009)[6],張寧、陽翼(2010)[7]41,鄧銓、劉陽、溫龍桓(2010)[8]、吳鵬澤(2011)[9]等數(shù)量不多的文獻,面向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研究則更少。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向惠州學院、韶關學院、嘉應學院等三所廣東地方本科高校,共發(fā)放問卷800份,收回710份,回收率為88.75%。調查樣本中男生為225人,約占31.7%,女生485人,占68.3%;文科生393人,占55.4%,理科生317人,占44.6%;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的學生,共705人,占99.3%,將樣本集中于這一部分人群,目的是避開大一、大四因入學、畢業(yè)等事項影響對媒介接觸的改變,這部分學生是大學中最穩(wěn)定的媒介接觸人群。本次調查的時間為2012年10-11月。

      二、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媒介接觸與消費

      本次調查的媒介工具,包括傳統(tǒng)的報紙/雜志、書籍,也包含計算機網絡、MP3/MP4、手機等新興的媒介工具。

      (一)網絡和手機已經成為主要接觸媒介

      在回答“您每周接觸媒介的時間”問題時,報紙/雜志每周接觸時間為“1小時以下”的占51.1%,“1-2小時”的占15.2%,并有高達16.6%的學生表示“無接觸”。書籍每周接觸“4小時以上”的占34.6%,這說明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以書本學習為主的狀況依然存在。在接觸“4小時以上”的媒介中,計算機網絡和手機成為主流,分別占52.5%和52.6%,表示對計算機網絡“無接觸”的僅占1.2%,對手機“無接觸”的僅占0.3%,說明計算機和手機在廣東地方高校的普及率相當高。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對手機的接觸頻率已經超過計算機,這一點與CNNIC最新發(fā)布的調查結果一致。對MP3/MP4的接觸率,在“1小時以下”的占26.1%,“1-2小時”的為18.2%,“4小時以上”的占16.7%,但“無接觸”的也占到22.7%,說明MP3/MP4作為娛樂工具在學生中以他們的喜好來分布,考慮到MP3/MP4價格低廉及手機內置娛樂方式的替代性,學生“無接觸”的比率比較高,同時說明這種媒介在當今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群體中有式微的趨勢。

      表1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每周接觸媒介時間統(tǒng)計

      在“選擇5種您最喜歡的新媒介(按喜歡程度排列)”問題中,喜好順序為:網絡92.1%、手機82.5%、電視 74.8%、電影 73%、報紙/雜志/書刊 65.4%、MP3/MP437.3%、廣播23.7%、其他13%。這說明網絡和手機是大學生最喜愛的媒介,這跟前面以上網時間為參數(shù)的結果是一致的?!皥蠹?雜志/書刊”等傳統(tǒng)媒介落到第五位,但仍保持相當高的喜愛率,說明大學生處在旺盛的求知期,對書本知識的信任度仍很高。

      表2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媒介喜好情況統(tǒng)計

      鄧銓等人2010年對廣州市部分高校學生媒介接觸情況所做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喜歡使用的媒介(百分比)分別是“網絡91.4%,電視39.7%,手機等新媒體39.7%,報紙21.2%,書刊18.5%”。這組數(shù)據(jù)與本次調查的差異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手機在大學生中的喜愛程度已大幅度提高。如今的智能手機上網、娛樂等功能越來越強大,與電腦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且移動性比電腦更強,因此,手機等新媒介的蓬勃發(fā)展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可謂是日新月異。

      總體來看,計算機網絡和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很高,學生長時間在與這兩種新興媒介接觸,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使手機的智能化越來越高,娛樂性越來越高,手機和電腦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因此手機在大學生中的發(fā)展正超過計算機網絡。作為在校大學生,以學習為主,這可從大學生與傳統(tǒng)媒介——書籍的接觸時間依然較長中看出,但隨著新興媒介的發(fā)展,報紙雜志在大學生中的接觸時間卻越來越少,因為新聞網、電子期刊更方便,并且更具有時效性。

      (二)大學生媒介消費狀況

      在回答“您每月在手機、網絡等電子媒介上的消費”的問題時,有45.9%的大學生的消費在“30-50元”,比率最高;“30元以下”占25.3%;“50-100元”占21.8%;而“100元以上”的僅占約7%。說明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媒介消費并不奢侈,呈現(xiàn)理智狀態(tài)。導致這種狀況另外可能還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經濟狀況影響到他們的媒介消費,二是大學的校園網一般是免費使用的,從而沖蝕了他們的實際消費量。

      表3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媒介消費統(tǒng)計

      三、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的計算機網絡使用狀況

      (一)大學生的網絡消費內容

      計算機網絡是大學生最喜愛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媒介,他們利用網絡主要進行什么活動呢?在“您平時上網主要做的是什么事情(選三項,并按喜歡程度排列)”問題中,選擇頻率由高到低的排列為:學習,查資料(80.7%)、聊天,與別人交流(68.5%)、娛樂游戲,打發(fā)時間(56.2%)、了解新聞信息(44.6%)、求職或兼職需要(12.4%)、其他(16.9%)。說明我省地方高校大學生將網絡作為學習工具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學習工具是大學生們的網絡首選,“聊天,與別人交流”的選項占第二位,說明網絡的溝通功能被大學生充分利用,而網絡的娛樂性和閱讀新聞的功能也受到重視。

      表4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計算機網絡使用目的統(tǒng)計

      微博是近年興起的網絡媒介,在回答“您使用或認為微博的目的(多選題)”時,“了解最新資訊、熱點話題”(80.3%)、“關注熟人、朋友的動態(tài)”(78.2%)、“表達和記錄自己的觀點”(75.2%)占前三位,“關注名人、明星動態(tài)”(29.2%)、“關注行業(yè)資深人士觀點”(30.1%)、“其他”(8.7%)、“周圍的人都用,我不用就落伍”(5.4%)、“廣告宣傳”(4.9%)。這說明微博在大學生了解咨詢、聯(lián)系親朋和發(fā)表個人觀點的功用中占了很大比重,已經成為大學生所使用的重要網絡媒介。

      表5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微博使用目的統(tǒng)計

      由于網絡的強大溝通功能,如今大學生使用傳統(tǒng)書信與家人、朋友溝通的幾率越來越低。本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選擇“基本不寫”書信的學生已占到86.8%。

      新興媒介對傳統(tǒng)媒介的影響相當大,已經基本改變了當代大學生與人溝通的方式。QQ、MSN、微博等網絡媒介形式成為廣受大學生歡迎的溝通方式,但他們的溝通對象是些什么人:主要是與熟人還是陌生人呢?在回答“您通過QQ、MSN、微博等網絡媒介與人交友時會(如何)”的問題時,42.5%的選擇“大部分好友都是認識的,但會接受一些陌生好友的邀請”,40.4%的選擇“只加認識的人為好友”,15.3%的選擇“大部分好友都是認識的,但會主動加一些陌生好友”,只有1.8%的選擇“大部分好友都是陌生的”。

      表6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網絡交友情況統(tǒng)計

      在與陌生人的網絡交往中,67.8%的樣本選擇“只是偶爾聊天而已,沒有進一步了解”,18.2%的選擇“僅限網絡交友,互相知道對方身份”,14.8%的選擇“經常聊天,但不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只有3.3%的表示“有與網友見面的經歷”。這些說明大學生在網絡交友中較為理性,利用網絡技術加強了與朋友間的溝通,但在與陌生人的網絡交往中,約有兩成的大學生會暴露自己的身份,進入現(xiàn)實交流的只有3.3%,數(shù)量不多。

      表7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與陌生網友交流情況統(tǒng)計

      (二)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分析

      網絡提供的是海量信息,大學生能否理性分辨呢?在回答“你對網絡色情、暴力之類的信息(的態(tài)度)”問題時,高達67.8%的回答“反感,從沒看過”和“舉報”,但也有17.1%的回答“無所謂”,15.1%回答“好奇,有時會看看”,這說明我省地方高校多數(shù)大學生對網絡色情信息基本能夠采用正確的態(tài)度處理,但對少數(shù)人也需正確引導。

      表8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對網絡負面信息的態(tài)度統(tǒng)計

      在回答“傳統(tǒng)媒介不報道,而在網上沸沸揚揚的事件”時,63%的選擇“有選擇相信”,16.5%選擇“不當回事,不理會”,9.7%的選擇“非常不可靠”,9.4%選擇“比較可靠”,僅有1.4%的選擇“很重視,從未懷疑”。這說明多數(shù)大學生對網上的傳聞先進行分析后才有選擇性的相信,他們尚能夠理性對待網絡事件,一定程度上擁有自己的主見;同時,這個問題的回答樣本也說明網絡信息已經對部分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

      表9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對網絡事件態(tài)度統(tǒng)計

      (三)大學生網絡信息發(fā)布的法律與道德分析

      網絡作為交互式的溝通工具,不僅給瀏覽者提供信息,還為包括大學生在內的使用者發(fā)布信息提供了機會與便利。對信息發(fā)布的規(guī)范,大學生們是如何看待的呢?在回答“你認為網絡上是否可以隨意發(fā)布信息”時,有48%的選擇了“不可以,法律不允許的事情不能發(fā)布”,40.4%選擇“不可以,違背道德的事情不能發(fā)布”,僅有11.6%的選擇“可以,網絡無拘束”。這說明被調查的大學生大多數(shù)具有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但仍有少數(shù)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需要加強。

      表10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網絡信息發(fā)布的法律與道德態(tài)度統(tǒng)計

      四、網絡對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的影響

      以網絡為主的新興媒介,是某些家長所說的洪水猛獸,還是學習的有效助手呢?對這一點,我們在調查問卷中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

      (一)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狀況

      在回答“如果您幾天不接觸網絡,您的感受是(什么)”的問題時,45.5%的回答“很難受,但能克服”,40.8%回答“無所謂”,僅有13.7%回答“很難受,會想辦法接觸”,這說明83.6%的大學生對網絡并沒有完全的依賴性或能克服這種依賴性,僅有13.7%具有“網癮”傾向。在網絡已經普及的情況下,當今大學生的這項表現(xiàn)還是較為令人滿意的。

      表11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網絡依賴情況統(tǒng)計

      (二)大學生對媒介技術的掌握狀況

      大學生究竟能否掌握一些媒介技術以有效促進學習呢?在回答“你會在網絡上(多選題)”問題時,選項的選擇頻率依次為:“PPT制作”(70.6%)、“文獻檢索”(61.5%)、“Photoshop”(34.9%)、“網頁制作”(25.8%)、“視頻拍攝與編輯”(16.9%)。由此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大學生能制作PPT和利用網絡檢索文獻,而網頁制作、Photoshop軟件和視頻拍攝與編輯技術含量較高,并非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掌握的。

      表12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狀況統(tǒng)計

      PPT是大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最多的一種媒介形式,也是他們經常接觸的學習媒介,那么大學生對PPT制作的科學性把握如何呢?我們?yōu)榇嗽O計了“假如在制作關于一首唐詩的PPT時,對其背景可采取以下設計(多選題)”的題目,答案選擇的頻率依次是:A.“古典音樂”(79.6%)、B.“靜態(tài)的背景圖案”(62.4%)、C.“動態(tài)的背景圖案”(49.9%)、D.“在頁面下端設計一些閃爍的按鈕”(26.3%)、E.“現(xiàn)代流行音樂”(10.1%)。這道題的合適答案是A和/或B,以上學生的選項說明相當部分大學生能注意或掌握PPT制作的一些認知原理,但仍有不少學生注意追求花哨的藝術效果而忽視了它的科學性。根本原因應該是未開設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課程所致,造成只要會操作電腦就懂媒介制作知識的假象。

      表13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PPT制作技巧統(tǒng)計

      網絡的學術資源已成為重要的學習資料,“文獻檢索”是大學生應該熟悉與掌握的網絡學習形式,然而大學生利用網絡學術資源的狀況真的理想嗎?在回答:“您使用過哪些網上學術資源(多選題)”問題時,選擇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復印筆記資料”(57.7%)、“學校網上圖書館”(40.1%)、“外文數(shù)據(jù)庫”(39.7%)“學術期刊”(26.3%)、“萬方數(shù)據(jù)庫”(15.8%)、“基本沒使用過”(18.6%)。從這個問題的反饋情況來看,大學生利用網絡學術資源的情況并不樂觀,會使用“復印筆記資料”、“學校網上圖書館”兩項功能的學生高居前兩名,而這對“外文數(shù)據(jù)庫”、“學術期刊”和“萬方數(shù)據(jù)庫”這三項重要的學術資源反而排在后面,使用者都沒有超過半數(shù),甚至還有132人回答“基本沒使用過”。出現(xiàn)這種狀況,首先說明大學生對“網上學術資源”的概念并不一定清晰,另外,也說明地方高校大學生學術活動普遍不多,學術能力較弱,學術興趣不太濃厚。

      表14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網上學術資源使用情況統(tǒng)計

      五、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狀況

      大學生是一個求知欲強烈的社會人群,在高科技媒介發(fā)展迅速的今天,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狀況如何呢?“你了解媒介素養(yǎng)這個詞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情況是:“很了解”的僅占 3%,“了解一些”的占45.6%,“聽說,但不知道什么意思”和“以前沒聽說”的竟然一共占到51.4%,這說明大學生們的媒介素養(yǎng)狀況不容樂觀,媒介素養(yǎng)教育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表15 廣東地方高校學生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了解統(tǒng)計

      六、總結與建議

      本次調查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媒介接觸

      隨著數(shù)碼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電腦、手機為主的新興媒介已經相當普及,電腦、手機已經成為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媒介工具。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的媒介喜好、媒介接觸時間等判斷。綜合類似的調查問卷結果,這一方面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與其它大城市高校大學生并沒有大的不同。隨著手機與電腦網絡界限的模糊化,手機極有可能進一步超過電腦成為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媒介。

      (二)媒介影響

      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與社交溝通方式,以書信為主的傳統(tǒng)溝通方式已經基本上被新興數(shù)碼溝通方式所取代。

      (三)媒介能力

      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利用網絡進行學習,但這種學習活動往往處于低水平階段,他們對網上學術資源的使用率偏低,學習媒介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四)媒介認識

      從基于道德與法律的媒介認識能力來看,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利用網絡發(fā)布個人信息(如微博)的情況要明顯好于對網絡信息內容的分辨接受情況,而后者卻是大學生們的主要媒介活動行為,需要引起注意。

      (五)媒介素養(yǎng)

      廣東地方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知識比較缺乏,媒介素養(yǎng)水平有待提升。

      通過本次調查及總結,可以看出我省地方高校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狀況不是很令人樂觀,這與我省作為全國改革開發(fā)前沿、經濟大省、數(shù)字技術大省的地位是不相配的。媒介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存與發(fā)展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7]41,加強媒體素養(yǎng)教育,也幾乎是所有媒體素養(yǎng)研究者的共識。建立有效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應建立以主管校領導牽頭,宣傳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圖書館等多部門協(xié)調合作的工作機制;媒介素質教育應注意時間點與時長的把握,應同時納入新生教育與大四學生畢業(yè)論文寫作教育,應加強媒介道德的建立,并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教育應以講座為主,普遍設置專門的課程并不可取;應營造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氛圍,將媒體素養(yǎng)教育納入學生活動中;媒體素養(yǎng)教育者應具備良好的新聞傳播專業(yè)知識,思想政治過硬;由于信息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媒體素養(yǎng)教材必須緊跟時代,教材應為書本知識與自編教材相結合。

      [1]張開.媒體素養(yǎng)教育在信息時代[J].東南傳播,2003(1):116-118.

      [2]謝金文.傳媒人的媒介素養(yǎng)淺談[J].新聞記者,2004(11):41.

      [3]張冠文,于健.談媒介素養(yǎng)教育[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29):34-35.

      [4]湯書昆,孫文彬.“媒介素養(yǎng)”演變的歷史與文化探析[J].東南傳播,2009(1):170-172.

      [5]王秋.關于對中等城市高校大學生開展媒介教育的幾點思考—以洛陽為例[J].科教文匯,2009(27):53,61.

      [6]吳永滿.高校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個案實證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09(2):165-168.

      [7]張寧,陽翼.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J].東南傳播,2010(10):87-89.

      [8]鄧銓,劉陽,溫龍環(huán).廣州民辦高校的學生媒介素養(yǎng)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609-601.

      [9]吳鵬澤.基于資源共享的廣東省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6):26-29.

      [10]張志安,沈國麟.媒介素養(yǎng):一個亟待重視的全民教育課題——對中國大陸媒介素養(yǎng)研究的回顧和簡評[J].新聞記者,2004(5):11-13.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廣東媒介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fā)揮探索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金橋(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歡迎訂閱創(chuàng)新的媒介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學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廣東輿情
      大社會(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1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學習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反思媒介呈現(xiàn)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xiàn)象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石屏县| 鹤庆县| 虎林市| 滨海县| 怀安县| 万山特区| 大英县| 娱乐| 金湖县| 临清市| 寻甸| 科技| 信阳市| 清流县| 盖州市| 徐闻县| 吕梁市| 龙游县| 灵寿县| 昌图县| 伊吾县| 吐鲁番市| 邢台县| 樟树市| 新兴县| 南和县| 大姚县| 巴南区| 定边县| 澎湖县| 灵武市| 新晃| 六盘水市| 岑巩县| 北川| 黄大仙区| 郯城县| 察哈| 建湖县| 遂川县|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