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有關“中華民國”國號的“一重公案”

      2013-09-11 05:27:52胡阿祥
      唯實 2013年1期
      關鍵詞:孫文國號中華民國

      胡阿祥

      (作者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

      2012年12月19日至2013年1月2日,筆者主講的《國號》在央視10套“百家講壇”欄目播出。《國號》節(jié)目的主旨,是揭秘夏、商、周、秦、漢、新、晉、隋、唐、周(武瞾)、宋、大元、大明、大清計14個統(tǒng)一王朝國號的由來。在節(jié)目的最后,筆者指出:“中華民國”國號,開創(chuàng)了中國國號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歷史從“帝國”時代進入了“民國”時代。

      然則有趣的是,這形式出新、意義非凡的“中華民國”國號是如何得來的,卻有著不同的說法。1936年10月,魯迅在臨終前,寫了一篇文章《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文中說到:“至于今,惟我們的‘中華民國’之稱,尚系發(fā)源于先生的《中華民國解》(最先亦見《民報》),為巨大的紀念而已,然而知道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經(jīng)不多了?!边@段話的意思非常明白,即“中華民國”國號首創(chuàng)于章炳麟(號太炎)1907年7月發(fā)表于《民報》的《中華民國解》。那么,何謂“公案”呢?1918年孫文在《建國方略》中寫道:“予自乙酉中法戰(zhàn)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chuàng)建民國之志。……及乙巳之秋,集合全國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會于東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業(yè)可及身而成矣。于是乃敢定立中華民國之名稱,而公布于黨員,使之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義,而傳布中華民國之思想焉?!卑础耙宜取睘?905年,則1907年章炳麟發(fā)表《中華民國解》之前,孫文已經(jīng)“定立中華民國之名稱”;又1923年10月,孫文《在廣州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的演說》中更直接說到:“中華民國這個名詞,是兄弟從前創(chuàng)稱的。”

      如此,“中華民國”國號的創(chuàng)稱者,到底是章炳麟還是孫文,就無疑成了大麻煩,因為這里涉及到的章炳麟、孫文、魯迅,都是極其重要的歷史偉人!以下就此稍作討論,或可視為《國號》節(jié)目之續(xù)篇。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文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職,“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至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12月8日“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往臺灣省,中華民國凡38年。此后臺灣省的“中華民國”,其性質已是中國獨特的地方政權。而以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1912年至1949年凡38年的中華民國,歷史錯綜復雜。舉其一端而言,這38年間號稱“中華民國”的政權究竟有多少,便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孫文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中央政府)是第一個中華民國政府;接下來有袁世凱的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云南護國軍政府,孫文廣東護法政府、非常大總統(tǒng)府、大元帥大本營政府,廣東-武漢國民政府,皖系軍閥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政府,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政府,奉系軍閥張作霖陸??哲姶笤獛浾Y中正南京-重慶-南京政府,閻錫山、馮玉祥北平國民政府,汪精衛(wèi)、胡漢民廣東國民政府,汪精衛(wèi)“還都”南京的國民政府。這些政權,無一例外地都叫“中華民國”。它們彼此對立,又都宣稱自己為“合法”,或者以全國中央政府自居;它們彼落此起,紛紛揚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無論如何,首號“中華民國”的政權,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臨時大總統(tǒng)孫文領導與主持的“中華民國”政權。盡管這一政權曇花一現(xiàn),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個月(4月1日,孫文正式解任,由袁世凱繼任;次日,參議員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但其意義卻非常巨大、久遠:它推翻了大清統(tǒng)治,結束了2000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嶄新的、追求“真共和”與“三民主義”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爸腥A民國”國號之由來,也正在于孫文為之奮斗終身的“真共和”與“三民主義”;那些形形色色的“中華民國”政權,“推尊”孫文為“國父”,也正顯示了孫文與“中華民國”極深的淵源關系。所謂棟梁連云,不能缺少正殿,萬山磅礴,其中必有主峰,在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立過程中,孫文正是這種意義上的正殿與主峰。

      孫文,字逸仙,別號中山(因在日本鼓吹革命,曾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市)人。早在1885年(中法戰(zhàn)爭大清失敗之年),孫文即“始決傾覆清廷,創(chuàng)建民國之志”。1894年11月,孫文在檀香山(夏威夷首府,1898年為美國并吞)成立了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章程宣布“振興中華,維持國體”。1895年2月,興中會設總部于香港,入會誓詞明確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雖然,排滿滅清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從歷史上不難尋出它的前輩,如元末朱元璋1367年北伐檄文中提出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口號,清初的“反清復明”;但“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則是完全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語言,它代表了孫文等人在中國創(chuàng)立美國聯(lián)邦式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堅定政治理想。

      決定性的進展來自1903年。在“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失敗、擁帝“勤王”的自立軍遭到鎮(zhèn)壓、“八國聯(lián)軍”大舉侵華(以上1900年事)、屈辱的《辛丑條約》訂立(1901年)的背景下,淪為帝國主義侵華治華工具的大清政府,已經(jīng)無可救藥、無力回天,排滿革命、民主共和的宣揚,于是更加廣泛傳播、聲勢激蕩。1903年5月,鄒容著《革命軍》出版,書中大聲疾呼:中國必須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清賣國政府,建立“定名為‘中華共和國’的國家”;在全書的末尾,鄒容高喊“中華共和國萬歲”,“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與《革命軍》合刊的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斥責大清光緒皇帝“載湉小丑,未辨菽麥”,提倡“合眾共和”,“以合眾共和結人心者,事成之后,必為民主”;又1903年陳天華著《警世鐘》,以通俗的文字、唱詞的形式,寫出了深重的民族危機與徹骨的亡國沉痛,署為“黃帝子孫之多數(shù)人撰述、黃帝子孫之一個人編輯”的《黃帝魂》,仇滿反清。如此等等的口號與宣傳,使得排滿革命、民主共和,“深入于四萬萬國民之腦髓中”。

      也是在1903年,孫文發(fā)展了他的革命綱領,并且加以定型。這年秋、冬,孫文在日本秘密組織軍事學校、再至檀香山改組興中會,所用誓詞皆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1904年,孫文在美發(fā)表英文稿《中國問題之真解決》,稱只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yōu)椤腥A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這是“中華民國”(英譯)一詞的最早出現(xiàn)。1905年8月20日,在孫文的倡導下,以興中會和華興會(1904年2月在長沙建立,政綱為“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為基礎,聯(lián)絡光復會(1904年冬成立于上海,誓詞為“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在日本東京赤坂區(qū)霞關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政黨,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確定政綱為以上16字誓詞。11月,同盟會創(chuàng)辦機關刊物《民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孫文把16字政綱進一步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膀尦^虜、恢復中華”是為民族主義,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已成帝國主義鷹犬的滿清政府,建立民族獨立的中國;“建立民國”是為民權主義,即鏟除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平均地權”是為民生主義,即由解決土地問題,進而徹底解決社會問題。又1906年秋冬,同盟會《軍政府宣言》指出:“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敢有為石敬瑭、吳三桂之所為者,天下共擊之!”此即“恢復中華”;又“今者由平等革命,以建民國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而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共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此即“建立民國”。這樣,“中華民國”的性質、建立方法以及國號,是時已經(jīng)明確。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6字政綱及中華民國國號的確定,同盟會總理孫文有關“三民主義”的闡述,使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極大地推動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

      其實,此革命成功后“為人民而設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中華民國”,在革命尚未成功時已經(jīng)深入人心。1906年12月,孫文在《民報》創(chuàng)刊一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講,正式用漢語宣稱“中華民國”;“有學問的革命家”、一代國學大師、《民報》主編、浙江余杭人章炳麟的祝辭中,更在結尾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又1907年7月5日,《民報》第15號發(fā)表章炳麟所撰長文《中華民國解》。文中寫道:

      中國之名,別于四裔而為言?!蜐h土言漢土,則中國之名以先漢郡縣為界?!T華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為言?!耢`之胄自西方來,以雍、梁二州為根本?!褡鍔W區(qū),斯為根極?!A本國名,非種族之號。……正言種族,宜就夏稱?!谋咀迕?,非邦國之號,是故得言諸夏?!麓⒓荆瑩嵊芯殴?,與匈奴、西域相卻倚,聲教遠暨,復受漢族之稱?!瓭h家建國,自受封漢中始,于夏水則為同地,于華陽則為同州,用為通稱,適與本名符會。是故華云、夏云、漢云,隨舉一名,互攝三義。建漢名以為族,而邦國之義斯在。建華名以為國,而種族之義亦在。此中華民國之所以謚。

      章炳麟的這篇《中華民國解》,引經(jīng)據(jù)典、飽含激情、大氣磅礴,流播廣泛、士林傳誦;而“中華民國”,既由此而為中外知曉,也當然地成為了“革命果成”后取用的、有別于以往從“夏”到“大清”之歷代國號的全新國號。

      當然,“中華民國”真正成為現(xiàn)實,僅靠口號、宣傳、政綱、主義等等,是無法實現(xiàn)的。推翻帝制、創(chuàng)立共和,在清末外患紛乘、內(nèi)政腐敗的形勢下,必須通過革命暴力。自1906年至1911年,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聯(lián)合會黨和新軍,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發(fā)動了十多次悲壯慘烈的武裝反清起義。這些起義,雖然最終都歸于失敗,但也沉重打擊了大清的統(tǒng)治,為“中華民國”的真正到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11年 10月 10日(這 天后來被定為中華民國國慶日),武昌新軍(新軍,清末編練的新式陸軍)士兵中的革命黨人再次起義,一夜之間占領了武昌城。次日晚及12日凌晨,駐漢陽、漢口的新軍也先后起義,于是武漢三鎮(zhèn)全部光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成立。湖北軍政府一成立,立即宣布“稱中國為中華民國”,主權屬于人民,廢除宣統(tǒng)年號,發(fā)布申討清政府的文告。10月12日,起義的革命黨人電請奉為領袖而當時尚在美國的孫文回國,以主持大計。

      武昌首義,分散在各地的同盟會會員以及與同盟會有聯(lián)系的各地革命組織紛起響應,于是形成了全國規(guī)模的辛亥革命(宣統(tǒng)三年為辛亥年)。至11月9日,已有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蘇、貴州、安徽、廣西、福建、廣東13省宣布獨立,大清的統(tǒng)治由此分崩離析。12月25日,孫文抵達上海。12月29日,17省代表會議在南京丁家橋江蘇省咨議局召開,選舉孫文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文抵達南京,并于當晚10時宣誓就任,定立國號為“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2月12日,清帝溥儀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詔辭位,大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3月11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文公布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都s法》第一章《總綱》規(guī)定:“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nèi)外蒙古、西藏、青?!?;“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這從法律上對“中華民國”進行了詮釋。而“中華民國”國號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在這里也可舉一例反證用以說明。留日學生王拱璧編《東游揮汗錄》(1919年自刊)曾說:“猶憶當民國肇造之初,倭人聞我將以‘中華民國’名我國。即由著名浪人某固請我民黨領袖,易以‘大漢’,希冀離我五族?!薄拔遄濉闭?,漢、滿、蒙、回、藏,《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云:“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這就是“中華民國”,然則“中華民國”國號所具有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見。

      據(jù)上所述史實,我們可以知道:“中華民國”國號的提出者是孫文,章炳麟的《中華民國解》則對之進行了解釋與分析。換言之,“中華民國”國號的“創(chuàng)稱”者是孫文,具有重要的宣傳、光大之功,意在從學術上奠定新國家的歷史、地理、民族與文化根據(jù)者,則是章炳麟。然而有趣的是,對于“這一重公案”,連曾經(jīng)是光復會會員的當時之人魯迅,也都不甚清楚基本的史實?;蛘?,魯迅《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文中“惟我們的‘中華民國’之稱,尚系發(fā)源于先生的《中華民國解》”的說法,是出于對其留學東京時曾經(jīng)師事的章炳麟的表彰?

      又有值得指出者,筆力萬鈞的章炳麟《中華民國解》一文,對于國體或者政體意義上的“民國”,并無片言只語的闡述;而所解釋的“中華”,在特殊的排滿革命的背景下,也影響到了其準確性。按就“中華民國”國號論,“國”是通名,“民”是通名的修飾成分,表示國家性質,而“中華”為專名?!爸腥A”專名的由來與含義演變,這里不作詳細討論(詳胡阿祥《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第5章,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概言之,回溯歷史,“中華”概念經(jīng)過了復雜的變遷?!爸腥A”一詞起源于公元3世紀的魏晉時期,最早用在天文與地理方面,是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的“中國”與“華夏”兩詞的合稱,把“中華”比喻為一條大河,“中國”與“華夏”便是這條大河上游的兩個源頭。而無論是“中國”、“華夏”還是“中華”,都具有地理中心、文化傳統(tǒng)、漢族主體等多重涵義,其中文化又是最重要的,非漢民族只要接受了漢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也就成了“中華”的一分子。文化是不斷進步的,于是“中華”的成員不斷增加,“中華”的地域不斷擴大;“中華”代表的是“文章光華”、“衣冠禮樂”、“火食粒食”的中原農(nóng)耕文化,于是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狩獵民族,總要走上漢化的道路,從而完成軍事上的征服者到文化上的被征服者的演變歷程。可以認為,文化意義上的“中華”,好像一只容器,有容乃大;好像一塊磁鐵,吸附周邊。進入近代以來,“中華”又發(fā)展出了新的涵義。現(xiàn)在有政治意義上的“中華”,比如我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有民族意義上的“中華”,比如我們說的中華民族,是指現(xiàn)在中國領土里具有民族認同的13億人民,它所包括的50多個民族單位是多元,中華民族是一體,即所謂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既是一體的,則有著共同的國家意識、政治追求、經(jīng)濟利益;中華民族又是多元的,各民族地位平等,各民族文化也都值得尊重。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隨著中華民族含義的確立,與4000多年文明史緊密結合的“中華”名號,也就成了充分體現(xiàn)中國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的偉大名號;而“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也就具備了全新的含義,它既區(qū)別于以往中國“天下社稷”一家一姓的傳統(tǒng)國號,又表明了國家的主權屬于中國各民族,屬于中華民族。作為國號組成部分的“中華”,其大意、美意、深意正在于此!

      具體到“中華民國”國號,雖然民國當時,在一些假共和、假三民主義的所謂“中華民國”的糟蹋下,很快就名不副實了;但決無疑義的是,“民國”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若1915年北洋軍閥袁世凱之恢復帝制、稱“中華帝國”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若1917年北洋軍閥張勛之擁立溥儀復辟、改中華民國六年為大清宣統(tǒng)九年,都轉瞬敗滅,就在于他們的招牌上去掉了“民國”。然則“大清”已不可能再取代“中華”,“民國”已不可能再回到“帝國”,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孫文創(chuàng)稱的“中華民國”國號意義之所在!

      猜你喜歡
      孫文國號中華民國
      劉小爽:只要有需要就義不容辭
      新長征(2022年4期)2022-05-19 16:16:57
      Cooperative behaviors of coupled nonidentical oscillators with the same equilibrium points?
      革命良緣夜入戶
      特別文摘(2017年14期)2017-11-13 20:53:45
      藍、綠臺灣政治定位變化新態(tài)勢
      藍、綠臺灣政治定位變化新態(tài)勢
      探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臨時”之因
      契丹文字中遼代雙國號解讀的歷程
      潛龍師對解讀契丹文字遼代國號的學術貢獻
      如何正視日益“臺灣化”的“中華民國”
      阮福映請賜“南越”國號之事考論
      噶尔县| 蚌埠市| 博客| 东源县| 云霄县| 纳雍县| 林周县| 宾川县| 南充市| 施秉县| 融水| 兴宁市| 定结县| 紫云| 贞丰县| 调兵山市| 元朗区| 马龙县| 铜梁县| 雷波县| 尚义县| 永春县| 军事| 伽师县| 邻水| 沐川县| 开远市| 潢川县| 铁力市| 新丰县| 贡觉县| 施甸县| 湘潭县| 徐汇区| 沂水县| 察隅县| 东城区| 梁山县| 唐海县| 万全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