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旋 申鑫雅
(廣州軍區(qū)廣州療養(yǎng)院二科,510515)
綜合護理干預對療養(yǎng)院糖耐量減低患者血糖的影響
張玉旋 申鑫雅
(廣州軍區(qū)廣州療養(yǎng)院二科,510515)
目的 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糖耐量減低(IG T)患者血糖的影響,并探討IG T的護理方法。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一般的生活方式健康指導,實驗組則采用健康宣教、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心理護理等干預方法,觀察兩組人群15 d后餐后2 h血糖的變化及轉換為正常糖耐量的發(fā)生率。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療養(yǎng)后餐后2 h血糖平均值均下降,其中對照組療養(yǎng)前后餐后2 h血糖平均值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療養(yǎng)后血糖平均值顯著低于療養(yǎng)前(P<0.05),且療養(yǎng)后實驗組轉換為正常糖耐量的發(fā)生率為31.7%,對照組為3.3%,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地降低IG T患者的血糖,增加轉化為正常糖耐量的機會,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改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功能損害等方面有關。
綜合護理干預;糖耐量減低;血糖
糖耐量減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FBG)<7.0 mmol/mL,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7.8 mmol/mL,且<11.1 mmol/mL的狀態(tài)。IGT患者糖代謝介于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非均質性的,并處于動態(tài)之中的一種特殊代謝狀態(tài),是發(fā)展成糖尿病的一個危險階段[1]。由于多種條件限制,多數(shù)IGT患者并未得到有效干預。如果對IGT患者不進行早期干預,IGT以每年10%的速度進展為糖尿病[2]。所有2型糖尿病(DM2)患者都要經(jīng)歷IGT階段。IGT具備了與DM2相同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損害,同時與高胰島素血癥、肥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因素密切關聯(lián)。綜合護理干預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β細胞負擔等,從而降低血糖及心血管風險。因此本研究采取短期療養(yǎng),充分利用自然和物理療養(yǎng)因子,進行健康宣教、規(guī)律生活、合理飲食、體育鍛煉、心理護理等干預,探討其對降低血糖,改善、逆轉IGT,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大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04—2012-12來我院療養(yǎng),并參照《糖耐量減低診斷標準》新確診患IGT的軍隊師團職干部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38~84歲,中位年齡為59.5歲。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均60例。對照組為常規(guī)療養(yǎng)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55.48±11.50)歲,該組平均餐后2 h血糖為(9.00±1.98)mmol/mL。實驗組為綜合干預護理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53.24±13.50)歲,平均餐后2 h血糖為(9.02±1.96)mmol/mL。兩組患者均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只是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既往無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肥胖、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及肝腎病,無嚴重并發(fā)癥,且兩組在年齡、性別、血壓及平均血糖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的生活方式健康指導,實驗組采用以下措施。
1.2.1 生活健康教育 采用統(tǒng)一的入院健康評估表,專人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資料,制定專人健康教育內容;發(fā)放IGT健康教育小冊子、報紙、宣傳資料,組織專門教育課程、活動,讓患者了解IGT的基礎知識和治療控制要求,掌握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的具體措施和體育鍛煉的具體要求,堅持隨訪,講究個人衛(wèi)生,預防各種感染。同時告知充分利用空氣、日光、景觀、負氧離子等自然療養(yǎng)因子,有規(guī)律地生活、起居,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下休養(yǎng)半個月。
1.2.2 飲食護理 詳細詢問飲食史,征求患者對伙食的意見,了解不同地區(qū)的口味、飲食習慣,根據(jù)血糖情況計算每天攝入的總能量,并制定帶量飲食食譜,合理控制總熱量,每天選用新鮮蔬菜不少于500 g和適當選用粗糧以及不加工的主食,以利于取得可能多的膳食纖維及各種維生素[3]。膳食纖維較多的食品增加胃腸蠕動延緩小腸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4]。密切觀察患者食用后的效果和反應,根據(jù)入院后的體檢結果,及時調整和修訂新的膳食標準,并對離院后的膳食進行指導,同時改正不良生活習慣。
1.2.3 運動護理 多項研究顯示運動不足是DM2發(fā)病的獨立預測因子[5-6]。運動項目根據(jù)患者的習慣喜好選擇,因為個人愛好有利于堅持。如步行、爬樓梯、慢跑、體操、游泳、打羽毛球、爬坡、打太極等耐量運動或有氧運動。避免空腹運動,一般將運動時間安排在餐后1 h,每次運動0.5~1 h,避免劇烈運動,通過計算脈率把握運動強度,控制在170-年齡左右為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保持一周有3 d以上的運動時間。運動時應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在高溫、極冷和煙霧過大的異常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運動前進行15 min左右熱身運動,運動結束后進行一定時間放松運動。張月華等[7]通過觀察運動干預糖尿病大鼠得出,運動能防治糖尿病。
1.2.4 心理護理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正確對待疾病,既來之則安之,學會掌握疾病,使生活適應身體情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從小事做起,逐步樹立信心,達到自我檢測、自我護理、自我治療;做好家屬及周圍人員的思想工作,使之正確對待患者,不要施加壓力,要熱情支持鼓勵他們運用自我保健手段控制血糖;保持患者情緒的穩(wěn)定,采用各種方法舒暢情緒,如讀書吟詩、澆花種竹,心理學者認為,人的各種情緒的生理基礎是條件反射的形成和改造過程,在適宜的內環(huán)境中,條件反射的建立比較容易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
1.3 標本采集及處理 所有受試者做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前3 d,可正常飲食,每天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應低于150 g(但要控制在250~300 g范圍),并且維持正?;顒???崭?0~12h于清晨07:00—09:00抽取靜脈血2 mL,抗凝,雅培公司Aexoset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空腹血糖(FPG),在5 min之內飲入300 mL含75 g葡萄糖2 h后再次抽血,檢測餐后2 h血糖(2 hPG),整個試驗中不可吸煙、喝咖啡、喝茶或進食,應安靜地坐在椅子上。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Chi-square test),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綜合護理干預后,實驗組轉換為正常糖耐量的發(fā)生率為31.7%,對照組為3.3%,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實驗組療養(yǎng)后血糖平均值降低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糖耐量轉歸情況比較[n(%)]
表2 療養(yǎng)前后餐后2 h血糖平均值變化比較(mmol/mL)
3.1 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餐后高血糖 在世界不同地區(qū)、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進行的大量調查表明,IGT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類似于DM2,包括年齡、肥胖、家庭史、胎兒期營養(yǎng)不良、環(huán)境、生活方式因子如體力活動、飲食等。影響IGT轉化為DM2的相關因素包括:種族、年齡、體質量增加、肥胖程度及體脂分布(腹部肥胖)、慣于久坐的生活方式、血糖水平較高(在IGT范圍內)及胰島素水平相對不足等。由此可見對不科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預是IGT患者首先采取和始終遵循的基本措施。我國大慶研究[8]已證實生活方式干預歷時6年,與對照組相比較可使IGT者糖尿病的累積發(fā)病率降低51%,繼續(xù)隨訪至20年時的累積發(fā)病率降低43%。研究表明,IGT的提出及其綜合護理干預可防止和延緩DM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減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且干預越早,效果就越好。目前預防IGT發(fā)展為DM2及心血管疾病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均著眼于改善餐后高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β細胞功能。
3.2 綜合護理干預的作用與療效 綜合護理干預是在常規(guī)療養(yǎng)的基礎上,配合生活健康教育、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心理護理等干預,它對患IGT患者的血糖影響是明顯的。從餐后2 h血糖平均值變化情況分析,療養(yǎng)后,兩組餐后2 h血糖平均值均有所下降,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療養(yǎng)前其餐后2 h血糖平均值無顯著差異,實驗組療養(yǎng)后血糖平均值顯著低于療養(yǎng)前,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餐后高血糖。IGT患者的轉歸有3種情況:①轉變?yōu)檎嬲奶悄虿?;②保持糖耐量異常狀態(tài);③恢復正常血糖。從糖耐量轉歸情況對比分析,干預后兩組比較,實驗組轉換正常糖耐量為31.7%,對照組轉換正常糖耐量為3.3%。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對IGT患者轉換正常糖耐量有一定的作用。對入院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被公認是治療成敗的關鍵。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因此入院進行生活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控制達標,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進行心理干預,可提高療養(yǎng)的依從性,并增強信心。心理護理的特點是幫助患者分析疾病的發(fā)生原因及危害,使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當人處于心態(tài)失衡狀態(tài)時,自主神經(jīng)功能發(fā)生紊亂,內分泌失調,交感神經(jīng)高度緊張和興奮??砷g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釋放,引起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從而引起血糖升高;制定良好的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合理的飲食治療是IGT患者治療的基礎。適當?shù)娘嬍晨刂?,有利于減輕體質量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可減輕胰島β細胞負擔,改善糖、脂代謝紊亂,從而降低IGT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適當?shù)倪\動促進機體代謝,有利于減輕體質量,有效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放松緊張情緒,且運動結束后其降糖作用還能維持數(shù)小時到十幾小時??傊?,進行綜合干預治療,可使糖耐量異?;颊吒嗟哪孓D為正常血糖,減少向糖尿病的轉變,并且能夠保護血管,減少并發(fā)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對控制餐后血糖和提高生命質量有著重大意義。
[1]許曼音.糖尿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0:62.
[2]黨光珍,范維玲,高榮慧,等.對糖尿病異常人群行為干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J].護理研究,2005,19(1B):122.
[3]李凱軍.醫(yī)院營養(yǎng)膳食管理與質量控制指南[M].北京:中國衛(wèi)生科技出版社,2006:159.
[4]高志敏,崔軍,王小燕.60例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遞減患者飲食、運動療法體會[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7,35(10):43-44.
[5]Dunstan DW,Salmon J,Owen N,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television viewing in relation to risk of undiagnosed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adults[J].Diabetes Care,2004,27(11):2603-2609.
[6]Hu FB,Li TY,Colditz GA,et al.Television watching and other sedentary behaviors in relation to risk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en[J].JAMA,2003,289(14):1785-1791.
[7]張月華,劉顯東.有氧運動與營養(yǎng)干預對防治糖尿病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10):97-99.
[8]Jaakko Tuomilehto.Counterpoint: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The Power of Lifestyle Management[J].Diabetes Care,2007,30(2):435-43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on blood sugar of patients w 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and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care methods for IGT.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lifestyle health guidanc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diet nursing care,exercise intervention,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The changes of blood sugar 2 hours after meal 15 days later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nverting to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Results A fter convalescence,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 of 2 hours after mea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among which 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but 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convalesc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convalescence(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converting to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31.7%,while it was 3.3%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GT blood sugar,increase conversion opportunity for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functional le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Blood sugar
1005-619X(2013)09-0784-02
20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