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布氏白僵菌防治蔗田蠐螬的初步研究

      2013-09-11 07:23:22羅志明黃應昆李文鳳王曉燕何文志張會華
      植物保護 2013年6期
      關鍵詞:布氏蠐螬白僵菌

      尹 炯, 羅志明, 黃應昆*, 李文鳳, 申 科,王曉燕, 薛 晶, 何文志, 張會華

      (1.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 661699;2.云南省彌勒縣糖業(yè)辦公室,彌勒 652300)

      我國地下害蟲種類繁多,其中以蠐螬、金針蟲、地老虎、螻蛄4類地下害蟲為害最為嚴重,而蠐螬的為害居各類地下害蟲之首,食性廣雜,為害多種植物[1]。金龜子是為害我國甘蔗的一類主要地下害蟲,絕大多數(shù)以幼蟲(蠐螬)為害蔗根和地下蔗莖,有些種類成蟲還為害甘蔗幼苗和葉片,使甘蔗產量遭受嚴重損失[2]。在云南蔗區(qū),嚴重田塊蠐螬蟲口密度高達40頭/m2,受害蔗一般減產30%~50%,嚴重的無收,蔗糖分含量降低3%~5%,大部分甘蔗只能留養(yǎng)宿根1年,導致種蔗成本上升20%~40%[3]。目前,甘蔗蠐螬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化學農藥殺蟲速度快,但由于其長期單一施用,害蟲抗藥性明顯增強,使用劑量和用藥次數(shù)增加,導致環(huán)境污染以及天敵損傷。同時,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原因,蔗農對甘蔗種植管理勞動力投入嚴重不足,有必要探索安全、經濟、持續(xù)有效的甘蔗蠐螬生物防控新途徑。

      真菌殺蟲劑有可能長期、有效地控制害蟲蟲口,且易于大量生產,對非靶標無脊椎動物影響較小,再加上生態(tài)適應性較強,可有效地與其他一些殺蟲因子協(xié)同作用而優(yōu)勢互補,符合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要求[4],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Sacc.)Petch]是寄生蠐螬的一種重要的蟲生真菌。20世紀70年代初期,法國學者利用布氏白僵菌防治西方五月鰓金龜(Melolontha melolontha)獲得成功,引起了昆蟲病原真菌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并認識到該菌的生物防治潛力,此后有關研究逐漸增多[5]。國內外曾利用布氏白僵菌防治花生、大豆、苗圃等田間蠐螬,取得良好效果[6-10],在甘蔗上國外有學者應用布氏白僵菌防治庭園蔗齒爪鰓金龜(Holotrichia serrata)效果明顯[11-12],但國內利用布氏白僵菌及其與殺蟲劑混用防治蔗田蠐螬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文研究了不同劑量布氏白僵菌粉劑、布氏白僵菌粉劑與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以明確布氏白僵菌粉劑防治甘蔗蠐螬的合理劑量及布氏白僵菌粉劑與3.6%殺蟲雙顆粒劑最佳混配比例,對于甘蔗害蟲綜合防控中更好地發(fā)揮生物農藥的作用、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及降低蠐螬抗藥性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菌藥

      孢子含量為2×109孢子/g的布氏白僵菌粉劑(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研制生產),3.6%殺蟲雙(bisultap)顆粒劑(福建泰禾農大生化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點及其概況

      試驗地設在云南省紅河州彌勒蔗區(qū)。甘蔗品種為‘ROC22’,春植蔗,種植行距1.1m。試驗田土壤類型為水稻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各試驗小區(qū)栽培、水肥管理及蔗苗長勢等條件均較一致。試驗期間正值雨季,試驗布設后連續(xù)幾天均為陰雨天氣。

      1.3 防治對象

      以卵圓齒爪鰓金龜(Holotrichia ovata Chang)、頭霉鰓金龜[Microtrichia cephalotes(Burmeister)]及大等鰓金龜[Exolontha serrulata (Gyllenhal)]幼蟲為主,幼蟲數(shù)達9~13頭/m2,且三者比例大約為1.8∶1.6∶1。

      1.4 試驗設計及實施方法

      試驗設布氏白僵菌粉劑15.00、22.50、30.00kg/hm2、布氏白僵菌粉劑+3.6%殺蟲雙顆粒劑(15.00+45.00)、(22.50+45.00)、(15.00+90.00)、(22.50+90.00)kg/hm2、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90.00kg/hm2和空白對照,共9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27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50m2,隨機區(qū)組排列。

      1.5 施藥時間及方法

      2011年5月28日結合甘蔗大培土施藥,按照處理用藥量與過磷酸鈣均勻混合,再均勻撒施于蔗根基部并及時覆土,過磷酸鈣為紅河合眾鋅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粉狀肥料。

      1.6 藥效調查及統(tǒng)計方法

      施藥后不定期實地查看甘蔗生長發(fā)育等情況,以觀察藥劑對甘蔗的安全性。于10月10日進行防治效果調查,每個小區(qū)采用五點取樣法,每點1m2,挖根調查蔗田殘留蟲口數(shù),記錄蔗根總數(shù)和受害蔗根數(shù),計算防治效果。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均應用Excel 2003與SAS 9.0統(tǒng)計軟件完成,以Duncan新復極差法分析比較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甘蔗的安全性

      施藥后,于6月10日、8月15日和10月10日對各小區(qū)甘蔗生長狀況進行目測,各處理小區(qū)甘蔗生長正常,葉色、株高、莖徑等無明顯異常,且未出現(xiàn)葉片褪綠、畸形等,無藥害現(xiàn)象,說明各藥劑處理對甘蔗是安全的。

      2.2 布氏白僵菌不同劑量及菌藥混用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

      布氏白僵菌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與空白對照相比,各處理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蔗田蠐螬蟲量。布氏白僵菌粉劑以15.00、22.50、30.00kg/hm2的制劑用量單一施用,其防效分別為45.45%、56.36%和67.27%。劑量為30.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的防效與劑量為15.00kg/hm2和22.5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劑間差異顯著,但與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差異不顯著。與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相比,布氏白僵菌粉劑與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的防效明顯提高,4個菌藥混合處理的防效均在70%以上,最高達85.45%,其中劑量為(22.50+90.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劑+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的防效與劑量為(15.00+45.00)kg/hm2的菌藥混合施用及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的防效均差異顯著,但與劑量為(22.50+45.00)kg/hm2和(15.00+90.00)kg/hm2菌藥混用的防效均差異不顯著。

      表1 布氏白僵菌不同劑量及菌藥混用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1)Table 1 Control efficacy of B.brongniartii DP and B.brongniartii DP+3.6%bisultap GR mixtures at different dosages against white grubs

      2.3 布氏白僵菌不同劑量及菌藥混用對蔗根的保護效果

      布氏白僵菌對蔗根的保護效果見表2。蔗根受害程度以空白對照最重,受害率高達89.47%,而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及其與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均可降低蔗根受害率,使之控制在35%以內,其防效均在60%以上,對蔗根的保護效果明顯。劑量為30.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的防效與另外2個劑量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的防效均差異顯著,但與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差異不顯著。劑量為(22.50+90.00)kg/hm2布氏白僵菌粉劑+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的防效與劑量為(15.00+45.00)kg/hm2菌藥混用及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的防效均差異顯著,但與另外2個劑量的菌藥混用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2 布氏白僵菌不同劑量及菌藥混用對蔗根的保護效果Table 2 Effects of B.brongniartii DP and B.brongniartii DP+3.6%bisultap GR mixtures at different dosages on infestation rate of sugarcane root

      3 討論

      布氏白僵菌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以甘蔗蠐螬殘留蟲口數(shù)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對防效為指標。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及其與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蔗田蠐螬蟲量和蔗根受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防效分別為45.45%~85.45%和61.95%~85.94%,且布氏白僵菌粉劑+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的防效均高于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的防效。其中,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以劑量30.00kg/hm2的防效為最高,布氏白僵菌粉劑+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以劑量(22.50+90.00)kg/hm2的防效為最高,不過,從成本與收益角度考慮,甘蔗生產中采用布氏白僵菌粉劑+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可有效防治甘蔗蠐螬,以(22.50+45.00)kg/hm2的制劑用量為最佳,5月底6月初,結合甘蔗大培土,與化肥應均勻混合、均勻撒施并及時覆土以利于布氏白僵菌的存活與傳播。

      隨著害蟲持續(xù)控制理論的提出,人們逐漸認識到,對真菌殺蟲劑防治效果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殺蟲率的高低,生物防治具有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緩解害蟲抗藥性以及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方面的突出優(yōu)點,也應納入評價的范疇[13]。本研究通過對甘蔗蠐螬殘留蟲口數(shù)和蔗根受害率的統(tǒng)計分析,可進一步評價布氏白僵菌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不過,蔗根受害程度的量化分析比如等級劃分可更加詳實地反映防治效果,這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真菌殺蟲劑對靶標害蟲起效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它的田間應用[14]。本研究表明布氏白僵菌粉劑單一施用的防效不高,且均低于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單一施用的防效,在田間蟲量較大時,難以壓制蟲口數(shù)量。這一方面是由于布氏白僵菌的有效成分是活體孢子,對昆蟲寄主的侵染致死存在著潛伏期而表現(xiàn)為殺蟲作用較慢[15],另一方面是因為甘蔗蠐螬活動性不強,與土壤中的布氏白僵菌接觸機會有限,從而影響了布氏白僵菌對蠐螬的感染機會,同時蠐螬本身也對布氏白僵菌具有較強的抵抗性,加上土壤中生物及非生物的環(huán)境因子的制約,這些都是影響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16]。因此,深入研究布氏白僵菌對甘蔗蠐螬的侵染進程及致病機理,將是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在真菌制劑中添加低劑量生物學相容的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或兩者混合使用,可起到縮短潛伏期和增強侵染力的增效作用[17],同時真菌制劑能降低靶標害蟲對化學農藥的抗藥性,提高化學農藥的殺蟲效果[18],從而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布氏白僵菌粉劑與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的4個處理的防效均高于布氏白僵菌粉劑和對照藥劑3.6%殺蟲雙顆粒劑單一施用的防效,其中以布氏白僵菌粉劑與低劑量3.6%殺蟲雙顆粒劑混合施用效果最為理想,表明布氏白僵菌粉劑與3.6%殺蟲雙顆粒劑可以相容,且不同混配比例的防效增加明顯,這也進一步證實了真菌殺蟲劑與化學農藥混合使用,可以兼?zhèn)鋬深悮⑾x劑的作用特點,提高殺蟲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19],可在防治甘蔗蠐螬的生產實踐中推廣應用。

      [1] 魏鴻鈞,黃文琴.中國地下害蟲研究概述[J].昆蟲知識,1993,29(3):158-170.

      [2] 李奇?zhèn)?,陳子云,梁?現(xiàn)代甘蔗改良技術[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278-289.

      [3] 李文鳳,黃應昆,盧文潔,等.云南甘蔗地下害蟲猖獗原因及防治對策[J].植物保護,2008,34(2):110-113.

      [4] 蔡悅,張勝利,李增智.球孢白僵菌與幾種化學殺蟲劑和除草劑的相容性[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1,27(3):316-323.

      [5] 農向群.布氏白僵菌的研究與應用[J].植物保護學報,2000,27(1):83-88.

      [6] 鄧春生,張愛文,農向群,等.卵孢白僵菌對花生蠐螬的田間防治效果[J].中國生物防治,1995,11(2):56-59.

      [7] 胡繼武,田家祥.卵孢白僵菌防治大豆蠐螬的田間試驗[J].昆蟲天敵,1989,11(2):94-95.

      [8] 李蘭珍,周新勝,崔永三,等.卵孢白僵菌防治苗圃地蠐螬的研究[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26(2):33-36.

      [9] Ciornei C,Andrei A M,Lupastean D,et al.Occurrence of Beauveria brongniartii(Sacc.)Petch in Romanian forest nurseries infested with Melolontha melolontha (L.)[C]∥Gmunden-Austria,IUFRO Working Party 7.03.10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Methodology of Forest Insect and Disease Survey in Central Europe”,2006:253-258.

      [10]Callot G,Vercambre B,Neuveglise C,et al.Hyphasmata and conidial pellets:an original morphological aspect of soil colonization by Beauveria brongniartii[J].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1996,68(2):173-176.

      [11]Srikanth J,Santhalakshmi G,Tamizharasi V.Viability and virulence of selected beauveria brongniartii formulations against Holotrichia serrata[J].Sugar Technology,2006,8(2-3):152-154.

      [12]Goble T A,Costet L,Robene I,et al.Beauveria brongniartii fungus infecting white grubs attacking sugarcane in the Kwazulu-Natal Midlands north region[J].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gress-South African Sugar Technologists’Association,2012,85:118-122.

      [13]張英財,農向群,張澤華,等.18種化學農藥與綠僵菌相容性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2,28(2):186-191.

      [14]王成樹,李農昌,李增智,等.球孢白僵菌不同劑型對馬尾松毛蟲控制效果的灰色評判[J].中國生物防治,1999,15(1):16-18.

      [15]Feng M G,Poprawski T J,Khachatourians G G.Production,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for insect control:current status[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4(1):3-34.

      [16]蘇品,廖曉蘭,張亞,等.白僵菌防治花生地蠐螬研究綜述[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9,40(4):373-377.

      [17]Furlong M J,Groden E.Evaluation of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lorado Potato Beetle(Coleoptera:Chrysomelidae)pathogen Beauveria bassiana and the insecticides,imidacloprid,and cyromazine[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1,94(2):344-356.

      [18]彭國雄,夏玉先.綠僵菌與高效氯氰菊酯復配對東亞飛蝗的增效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2010,26(4):442-447.

      [19]李世廣,花日茂,林華峰,等.四種生物農藥及其與二種化學農藥混配對稻飛虱混合種群的防治效果[J].昆蟲知識,2010,47(4):768-772.

      猜你喜歡
      布氏蠐螬白僵菌
      干旱區(qū)冷季型草坪蠐螬蟲窩診斷與防治
      不同儲存溫度對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響
      蠐螬危害藍莓的識別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果農之友(2018年1期)2018-10-29 10:37:00
      白僵菌對酚類轉化及僵蠶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產物的研究進展
      中成藥(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布氏菌病患者抗體測定與細菌學檢驗結果的比較觀察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護效果的研究
      2種方法復壯馬尾松毛蟲球孢白僵菌的研究
      羊種布氏菌043強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變株的構建與毒力的初步評價
      白僵菌防治溫室大棚白粉虱藥效試驗
      布氏菌與巨噬細胞的相互作用機制
      太仓市| 汶上县| 富源县| 永昌县| 兰考县| 门源| 富川| 宜春市| 镇赉县| 汽车| 东辽县| 三门峡市| 乐东| 利川市| 太白县| 兴安盟| 莒南县| 凯里市| 达拉特旗| 青岛市| 苍梧县| 金堂县| 阿坝| 沂水县| 威远县| 万源市| 桂林市| 筠连县| 南宁市| 天门市| 临颍县| 铜鼓县| 章丘市| 建阳市| 安徽省| 介休市| 玛曲县| 镇远县| 长顺县| 枝江市|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