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佳
剛到巴西不久,有一天抽空,特地去乘坐公交車,漫無目的地周游,借此熟悉環(huán)境,且可欣賞異國風(fēng)光。一大圈兜下來,卻多了一份意外收獲。巴西人的熱情和善,謙恭有禮,在車程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當(dāng)車停站時,乘客井然有序,絕無你推我擠爭先恐后的“猴急相”,男人往往表現(xiàn)出紳士風(fēng)度讓女士先上;碰到肥胖﹑老弱等動作不便的,還相攙一把;到車上,無人搶占座位;有老弱婦孺不良于行的,會同時有幾個人起立讓座,或者坐著的會主動幫旁立者拿些手提物;行動不便的弱者下車,有不相識的人攙扶相助……一路顯現(xiàn)著祥和而多禮。
一趟車坐下來,感觸良多,浮想聯(lián)翩,一幕幕在國內(nèi)乘公交車的景象如電光般閃現(xiàn)。我到過的幾個大城市,其景象如出一轍:還不等車停穩(wěn),一大群人蜂擁而上,有剛踏上車門被推倒的,有扳著車門把手上不去的,有故意彎著胳膊肘擋人肋骨的,有一個勁兒推搡前者屁股的,也有站在一旁邊搖頭邊嘆氣畏懼不敢上前的老者、弱者。兒童啼哭,成人吆喝,亂成一團。這種亂象使我聯(lián)想起鄉(xiāng)下母豬哺乳的情形,一窩小豬自相踐踏,亂擠亂拱,為的是找個多汁的奶頭。動物出于本性,無由批評,反顯得幾分可愛。然而人為萬物之靈,且不說體恤弱小,至少也應(yīng)排個先后次序省力省事,何必搞得亂糟糟,豈不可笑!車子客滿如此,客不滿也如此,只要候車的乘客一多準(zhǔn)如此,難讓人不懷疑是一種病態(tài)。
上得車子又怎樣?往往又是搶占座位、你推我擠﹑此呼彼喊的不雅場面。最使人赤顏的,當(dāng)一個乘客起立欲下車,立即有人同時坐下去,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
想起這些,我也真的面紅耳赤起來,因為這些人都是我的同胞??!
有一次我在車站排隊購票,站在原地老是不動。向前一望,近窗口的隊伍,左右各添一翼而成三列,兩邊多出的盡是圖快插隊的人。這時又進來一個年輕人,一徑往窗洞硬擠,使隊伍更亂。我看不過去,上前拍拍那人的肩膀,請他去后面排隊,豈知他轉(zhuǎn)過身來,瞪著一雙三角眼,大吼一聲:“你活得不耐煩了?”
又有一次坐長途汽車,有個青年一路跟駕駛員閑聊,我怕影響安全,好意地奉勸年輕人,別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誰知他竟然這么說:“我們聊天關(guān)你屁事!管到老子頭上來了,撒泡尿去照照自己!”說著還揚一揚拳頭,又喋喋不休地與駕駛員繼續(xù)瞎扯。
“自私”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大障礙,人固難以做到“無私”,卻完全有把握收斂一些私心。不妨先從“推己及人,設(shè)身處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簡明課程入手,只要人人切實去做,非但上面列舉的那些行為可絕跡,更嚴重的暴戾血腥罪案亦無由得生。
修德是全民的事,當(dāng)今領(lǐng)導(dǎo)階層實有必要重視傳統(tǒng)道德的灌輸,務(wù)須德威并施,使智者識禮儀而矜名節(jié),愚者懾國法而循規(guī)矩,各得其所。取《論語》“為政篇”的兩句話就是:“道之以德,齊之以刑”,善惡有別,賞罰分明,才能長治久安,國運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