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平
作為一種“富貴病”,膽囊結石在普通中國人群中的發(fā)病比例約為10%,且近年來還有不斷增多的趨勢,而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女性又比男性更易患此?。?]。當前直視微創(chuàng)膽囊術現(xiàn)已成為一種成熟的外科技術,并以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少,恢復快為特點,為廣大患者所接受[2]。前人調查顯示,小切口直視微創(chuàng)膽囊術并發(fā)癥比開腹手術略高,故應嚴格掌握手術的適應證,禁忌證,并加強技術訓練[3]。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小切口直視微創(chuàng)膽囊手術經驗和結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100例,入選標準:年齡在20~80歲之間;既往無腹部手術史;有不同程度反復發(fā)作的右上腹痛或上腹劍突下疼痛;患者同意。男52例,女48例;年齡26~78歲,平均(49.81±2.62)歲;病史1月~6年;平均體重指數(BMI()21.03±6.32)kg/m2。根據手術處理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膽囊結石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對比類似(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按照要求術前12 h禁食、4 h禁飲,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治療組采用直視微創(chuàng)小切口膽囊手術,患者取劍突右下方經腹直肌切口,長約2.5 cm左右;需膽總管探查者,切口延至3.0~3.5 cm,逐層入腹,懸吊腹膜;利用DMBS拉鉤尋找膽囊,分離粘連,于體頸部提拉膽囊,用帶線紗布填塞大網膜、十二指腸等組織結構以便充分暴露膽囊三角區(qū)及膽總管、肝總管、膽囊管和膽囊壺腹部,即“三管一壺”結構[4];在距膽總管約5 mm處用2枚鈦夾依次夾閉膽囊管,預備切除的膽囊管,以彎鉗鉗夾提拉使其具有一定的張力,于鈦夾之間剪斷,檢查殘夾后剪斷,于膽囊頸部淋巴結的膽囊側放置球形帶線紗布,滾動式游離膽囊頸體部使其移至切口時,旋轉提拉使膽囊移出腹腔,帶線紗布加壓膽囊床剝離面以便止血;檢查已切除的膽囊是否完整,有無異常管道開口等情況;沖洗觀察術區(qū),有活動性出血可電凝止血,在膽囊床和膽囊三角的手術剝離面各放置-可吸收止血綾使創(chuàng)面止血。逐層關腹,多聚丙烯酸線皮內縫合、創(chuàng)可貼粘貼切口。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切口長約10~12 cm。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對比(min,±s)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對比(min,±s)
組別 例數(n)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拔除引流管時間(d) 住院時間(d)治療組 50 48.52±4.41 29.52±9.26 2.18±0.21 3.18±0.28對照組 50 54.96±8.21 41.95±9.99 4.20±0.93 6.20±0.25 t值 8.295 5.692 6.521 4.325 P值 <0.05 <0.05 <0.05 0.05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的手術成功率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觀察兩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時間與住院時間。
2.1 手術成功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所有患者都治療成功,成功率為100.0%。治療組術后發(fā)生膽漏2例,切口感染1例,發(fā)生率為6%;對照組術后發(fā)生急性胰腺炎2例,切口感染1例,膽漏2例,術后出血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兩組手術成功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圍手術期指標對比 經過觀察,治療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膽囊結石已經成為一種臨床常見病與多發(fā)病。傳統(tǒng)膽囊切除術一般切口長度為15 cm左右,組織損傷較大,術后腹部并發(fā)癥多,腹部切口瘢痕明顯。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傳統(tǒng)手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小切口膽囊手術以其創(chuàng)傷小,直視操作,極大減少周圍臟器的損傷,出血極少量,操作便捷、安全系數高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常用的膽囊手術方法。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提高,膽囊切除手術不斷走向微創(chuàng)化,已達到了電視腹腔鏡的微創(chuàng)效果,這種手術方式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5]:①適應證廣,能解決大多數膽道良性病變,能完成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術,尤其適用于老年及合并有心肺疾病等高危因素者。②將傳統(tǒng)手術切除膽囊需要的10~12 cm切口,減小到2.5 cm左右,切口不需拆線,疤痕微小、隱匿,術后恢復快,有助于患者的恢復。③術前不需插胃管、尿管,可不備皮,避免了這些操作的痛苦和相應并發(fā)癥的產生。④硬膜外麻醉,不需全麻和二氧化碳氣腹,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腹腔干擾微小,胃腸功能恢復快。⑤術后無痛或微痛,且4~8 h可下床活動,并進半流食,住院天數短。本文所有患者都治療成功,成功率為100.0%,并發(fā)癥對比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治療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總之,相對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直視微創(chuàng)小切口膽囊手術在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治療效果好,值得推廣應用。
[1] 張詩誠,李春殼,尹思能,等.腹腔鏡膽管探查528例報適.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6(2):7-8.
[2] 周健,吳學東,李莊,等.小切口膽道手術216例應用體會..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14):2404-2405.
[3] 蔡福珍,丁健民,皋嵐雅,等.小切口膽道手術7213例報告.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12(1):728.
[4] 王正國.微創(chuàng)外科新概念.中華外科雜志,2000,1(40):13.
[5] 王鵬,直視微創(chuàng)無痛膽道手術的研究(附322例報告).中華實用醫(yī)學,200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