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高啟對李白的接受

      2013-09-20 12:17:52王雪飛何雯娟
      關(guān)鍵詞:高啟樂府全詩

      王雪飛 何雯娟

      (1.成都理工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2.四川文化產(chǎn)業(yè)職業(yè)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高啟是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杰”。其詩兼采眾家之長,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卓立于元明易代之際。同時代的李東陽贊譽說:“國初稱高、楊、張、徐。高季迪才力聲調(diào)過三人遠甚,百余年來,亦未見卓然有以過之者,但未見其止耳?!保?](94)高啟的個性與李白頗為相似,其詩風亦相類。清人趙翼評價說:“李青蓮詩,從未有能學之者,惟青邱與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保?](124)高啟對李白的推崇仰慕之情,不僅直接體現(xiàn)在高啟對李白人格的接受上,更是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來接受李白。

      一、高啟對李白詩歌題材和立意的借用與模擬

      在高啟所創(chuàng)作的眾多詩歌中,有許多作品的題材和立意皆能從李白筆下找尋到類似的源頭。

      《將進酒》是一首樂府古題,李白曾在漫游梁宋時用此題作詩。詩仙將狂放不羈的氣度,懷才不遇的痛苦,對政治黑暗的憤恨,對歲月蹉跎的無奈,都酣暢淋漓地表現(xiàn)在字里行間。高啟也仿效李白,借此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了詠酒詩《將進酒》。詩歌承襲李白《將進酒》之立意,全詩緊扣“酒”意象展開,情緒起伏跌宕,結(jié)構(gòu)開合有度。詩人在詩歌中,借酒抒情,與李白“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情感主張如出一脈:

      君不見,陳孟公,一生愛酒稱豪雄。君不見,揚子云,三世執(zhí)戟徒工文。得失如今兩何有?勸君相逢且相壽。試看六印盡垂腰,何似一卮長在手。莫惜黃金醉青春,幾人不飲身亦貧!酒中有趣世不識,但好富貴亡其真。便須吐車茵,莫畏丞相嗔。桃花滿溪口,笑殺醒游人。絲繩玉缸釀初熟,搖蕩春光若波綠。前無御史可盡歡,倒著錦袍舞鴝鵒。愛妾已去曲池平,此時欲飲焉能傾?地下應無酒爐處,何苦寂寞孤平生!一杯一曲,我歌君續(xù)。明月自來,不須秉燭。五岳既遠,三山亦空。欲求神仙,在杯酒中。[3](14-16)

      與李白在《將進酒》中采用長短參差的句式一樣,高啟之詩同樣采用錯落有致的句式,以七言為主,中間又摻雜五言和四言,富于變化,節(jié)奏緊湊,亦能充分顯露出作者跌宕起伏的復雜情感的變化歷程。高詩從懷古入題,從陳遵寫到揚雄,意在表露自己不在乎成敗得失的豁達心態(tài),以及人生應該及時行樂的灑脫個性。詩人坦言不應過度沉迷于功名利祿,唯有把酒盈樽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這與李白在《將進酒》中所吐露的“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的酒后真言異曲同工?!澳S金醉青春”一句也與李白“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呼喊如出一轍。高啟與李白隔空對話、縱酒而歌。詩人將豪邁灑脫的個性寄寓詩中,筆法變幻莫測,音韻流暢,將自己承襲詩仙的人生態(tài)度與詩歌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

      高啟與李白都曾借用過樂府古題《烏夜啼》進行思婦詩的創(chuàng)作?!稙跻固洹纺藢贅犯f題,詩歌以描寫男女離別的相思之苦為主要內(nèi)容。高、李之詩,皆用平淡如水的言語,描摹獨守孤閣的思婦對遠方丈夫的刻骨之思。兩位詩人在創(chuàng)作立意方面的相似之處,比對之中,一目了然: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4](175-176)

      啼烏驚多棲未久,半起疏桐上高柳。燈下佳人顰淺眉,機中少婦停纖手。月入空閨夜欲深,數(shù)聲猶似聽君琴。[3](21-22)

      高、李皆從寫景落筆,極富感染力地烘托了詩歌悲切的基調(diào)。李白巧妙地寄情于景,窗外悲鳴的烏鴉,閣內(nèi)孤寂的織女,落寞之感在聽覺與視覺立體交錯的畫面中溢于言表。高啟之詩也同樣采用了以周邊景色為起筆的方式,詩人將溫婉賢淑的女子置身于孤寂冷清的秋夜之中,用平實的言語描述了思婦獨守空房的畫面,將思念之意悲情地宣泄出來。從“動態(tài)”到“靜態(tài)”的過度,高、李都通過一個“停”字來巧妙地實現(xiàn)狀態(tài)轉(zhuǎn)換,思婦放下手中正在織錦的工具,忙碌悄然而止,寂寞隨即而來,頃刻之間,對遠方丈夫的思念如泉涌一般襲來。

      《關(guān)山月》也是傳統(tǒng)的樂府詩題之一,文人創(chuàng)作大多借以此題抒發(fā)戍邊離別之情。高、李二人也都曾用《關(guān)山月》一題寫詩,二詩皆呈現(xiàn)出一幅由關(guān)山明月、沙場哀怨與戍客思歸巧妙編織而成的邊塞圖: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4](219-220)

      月出遼海東,朔云卷胡風。才升榆塞遠,復照柳城空。影滿雕弧外,光沉金柝中。思家舉頭望,今夜一軍同。[3](19)

      李白用一貫的筆法寓情于景,鋪排想象。用雄渾蒼涼之筆寫沙場邊塞之景,用蒼涼急切之筆寫戍客思歸之心,用深切真摯之筆寫思婦之嘆息,正如胡應麟所言:“渾雄之中,多少閑雅!”[5](120)高啟承襲李白的創(chuàng)作立意,詩歌以“月”意象為線索,由“月”意象的視角轉(zhuǎn)移牽引出詩歌內(nèi)容的變化。同時,在謀篇布局上也承襲了李詩,首先用“明月”、“遼?!?、“云卷”、“胡風”等意象構(gòu)建出邊塞遼闊蒼涼的景象,最后一句點明主旨。

      除了以上所例舉分析的詩歌之外,高啟還有許多與李白詩歌題目相同或相似的詩歌?,F(xiàn)將不完全統(tǒng)計的結(jié)果列于下表,以示說明。

      李白 高啟詩題 體裁 詩題 體裁《長相思》 樂府 《長相思》樂府《妾薄命》 樂府 《妾薄命》樂府《行路難》 樂府 《行路難》樂府《相逢行》 樂府 《相逢行》樂府《古有所思》 樂府 《有所思》樂府《短歌行》 樂府 《短歌行》樂府《結(jié)客少年場行》 樂府 《結(jié)客少年場行》樂府《望夫石》 五言律詩 《思夫山》七言古詩《獨酌》 五言古詩 《獨酌》五言古詩《九日》 五言古詩 《九日》五言古詩

      從上表可知,高啟創(chuàng)作過許多與李白命意相同或相近的詩歌,可見高啟的詩歌創(chuàng)作源泉與李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高啟除了熟諳李白大量的詩文作品之外,更巧妙地選取了其中可以為己所用的題材加以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

      二、高啟對李白詩歌風格的接受

      1.雄渾豪放的詩歌風格

      李白詩歌以變幻莫測的想象、噴涌而出的情感、氣魄宏大的意象,鑄就了雄奇豪放,獨步一時的詩歌風格。而高啟的詩文創(chuàng)作也大力效仿摹擬李白,創(chuàng)作了許多雄渾秀逸之作。詩評家林昌彝就曾在《海天琴思錄》一書中評價說:“唐以后學太白,神似者惟高季迪一人?!保?](70)“明人七言古詩,以高青丘為最,蓋其詩發(fā)于天籟,神似太白,非模擬也。”[6](202)清詩評家趙翼甚至說,如果把高、李二人的詩作放到一起,有時難以辨別:“七古內(nèi)如《將進酒》、《將軍行》、《贈金華隱者》、《題天池石壁圖》、《登陽山絕頂》、《春初來》、《憶昨行》等作,置之青蓮集中,雖明眼者亦難別擇。”[2](125)

      高啟的登高攬勝之作尤似李白,雄偉渾厚之意境,雄健有力之語言,皆與李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下面舉例說明。

      洪武二年(1369年),高啟登臨金陵雨花臺。登高而望,俯覽金陵,回望歷史,感慨萬千,以倒峽瀉河般的文思寫下了《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一詩: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wù)割據(jù),幾度戰(zhàn)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3](451)

      詩歌開篇即不同凡響,詩人用雄渾剛健的筆鋒刻畫了驚濤拍岸、山勢蜿蜒的壯闊景致,頗有蕩氣回腸之勢。接下來,詩人用慷慨蒼涼的筆調(diào)懷古,從秦始皇到前三國后六朝,再寫到現(xiàn)下明主朱元璋,詩人的情緒也經(jīng)歷了大開大壑的復雜變化,熾烈的感情噴涌而出。整首詩歌,詩人從登臨雨花臺眺望的壯闊景色起筆,回望歷史,最后落筆于對國家統(tǒng)一的喜悅之情。全詩筆勢健宕,一氣呵成。詩人將充盈的感情深刻地寄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就詩歌的風格而言,與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極為相似。

      洪武三年(1370),高啟辭官還家之后,寫有《登陽山絕頂》,該詩是高啟具有代表性的登臨之作。詩歌用雄壯豪邁的筆勢刻畫了姑蘇城西北陽山的高峻險奇,抒發(fā)了登臨山巔,“一覽眾山小”的氣度:

      我登此山巔,不知此山高。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涌三十萬頃煙波濤。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回秋礙海鶻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泉長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常年禱雨車,來此投金符。靈旗風轉(zhuǎn)白日晦,馬鬛一滴沾三吳。巖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探幽歷險未得歸,忽聽鍾來澗西寺。此時望青冥,脫略塵世情。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古來名賢總何有,只有此山長不朽。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開口,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3](435-436)

      全詩新奇飄逸的想象與李白變化莫測的創(chuàng)作風格全然是同出而異名,詩人借助“泉水”、“老藤”、“洞府”、“烏鴉”、“金符”、“靈旗”、“巖巒”、“鐘聲”等意象,借以描寫山中靈異之事,讓人遐想無限。詩人將身心感悟與所見之景巧妙地融為一體,也頗得太白創(chuàng)作之要旨?!肮艁砻t總何有,只有此山長不朽”[3](435)一聯(lián)自然又關(guān)聯(lián)起李白:“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4](180)的無奈。全詩想象奇特,文筆隨情思涌動而變化,彰顯飄逸之氣。

      除上述所列舉,高啟還有眾多雄奇奔放的詩歌作品?!兜桥钊R閣望云門秦望諸山》中,“流暉互蕩激,下有湖壑繞”[3](125)一句,詩人用雄渾的筆調(diào)描摹了玉門與秦望兩山之間,日光浮動,湖壑環(huán)繞的壯闊美景?!短炱缴健芬辉娭校鞍自戚钊粊?,諸峰欲浮動”[3](202)一句,也造就了雄渾飄逸的景象:白云如同草木茂盛般浮動而來,高聳的山峰仿佛浮在白云之上隨意流動?!兜俏鞒情T》一詩中,“登城望神州,風塵暗淮楚。江山帶睥睨,烽火接樓櫓。”[3](233-234)則講述了戰(zhàn)亂后的蒼茫闊大之景?!锻淼悄蠈家貙m闕(二首)》與《與劉將軍杜文學晚登西城》兩首詩則是描寫了登高而望的城闕之景,亦是將所見之境描摹得闊大雄奇。通觀此類作品,高啟或借用神話傳說,構(gòu)建虛無縹緲之意境;或大膽設(shè)想,發(fā)想無端;或情感炙烈,噴涌而出,皆深得太白創(chuàng)作之精髓。

      2.神奇瑰麗的藝術(shù)想象

      高啟與李白都曾游歷名山,所到之處,凡壯麗之景,宏偉之物,往往能夠引發(fā)靈感乍現(xiàn)。兩位詩人皆在雄渾豪放的風格之上,通過神奇瑰麗的想象,跌宕跳躍的構(gòu)思,將所見之景描摹得生動而形象。

      李白在游覽廬山時,曾折服于廬山瀑布的氣勢磅礴。詩人揮筆潑墨,僅用二十八字,便將廬山瀑布的奇絕壯美完全濃縮于筆墨之中,“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2](3)。在詩歌風格上極力效仿李白的高啟,同樣以神奇瑰麗的藝術(shù)想象將詠物詩拿捏地得心應手,出神入化。高啟也曾在詩作中將“瀑布”作為描摹的對象?!额}瀑布泉》一詩,高啟效仿李白,用凝練的語言,極具氣勢地刻畫了浪花飛濺的瀑布形象,將瀑布一瀉千里之勢,刻畫得入木三分,宛如在人耳目:

      千山云頂一泉飛,仰面時驚雨涇衣。仿佛香爐峰下看,滿溪紅葉訪僧歸。[3](782)通觀全詩,幽深奇特,逸氣飄飛。全詩也僅用二十八字,精煉傳神地再現(xiàn)了瀑布的瑰麗之景。其次,在詩歌中,詩人張開想象之翼,飄逸傳神地選用了充滿靈動之感的“飛”字作為詩眼 ,全詩緊扣“飛”字描摹千山云頂峰瀑布的壯觀秀美?!胺路鹣銧t峰下看”便是巧妙地關(guān)聯(lián)了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一詩的意境。

      高啟曾在出游太湖時,見一巨石屹立水中。巨石因常年受到波濤沖刷,漸有洞穴,玲瓏剔透,為世人所貴。詩人創(chuàng)作了《太湖石》一詩,詩歌借助奇幻的想象和瑰麗的意境,將奇石刻畫得栩栩如生:

      沒人采石山根淵,投身下試饑蛟涎。馮夷不解護潛寶,幾片捧出如青蓮。寒姿本是湖水骨,波濤潄擊應千年。初疑鬼怪離洞府,珊瑚鐵網(wǎng)相鉤連。嵌空突兀多異態(tài),云吐夏浦芝生田。龍鱗含雨晚猶潤,豹質(zhì)隱霧朝常鮮。清音叩罷磬韻遠,微靨洗出珠窩圓。坐移各岫置庭砌,日照仿佛生紫煙。三峰削成太華掌,一穴透入仇池天。醉中時到倚蒼蘚,秋風冷逼吟詩肩。洛陽園墅汴宮苑,當時駢列夸奇妍。黃羅封蓋素氈裹,萬里貢獻勞車船。奢游事歇家園廢,盡仆荊棘荒池邊。人生嗜此亦可笑,有身豈得如石堅?百年零落竟誰在,空品甲乙煩題鐫。又嗟此石何獻巧!自召鑿取虧天全。不如頑礦世所棄,滿山長作牛羊眠。[3](352-354)

      全詩充溢著奇特瑰麗的想象,虛實相生,意境高遠。詩人開篇先引古代的傳說“饑蛟”與“馮夷”作為意象入詩,巧妙秀逸地增加了詩歌的神秘感。緊接著,詩人大膽地選取了奇幻神秘的喻體來刻畫奇石的非凡姿態(tài),用“龍鱗”形容因湖水常年沖擊石頭而形成的窩痕,用“豹皮”比喻奇石外表的色澤紋理。豐富的想象賦予了奇石無盡的神秘感,給人以獨特的想象空間。繼而輕叩奇石,聲音如同磬石一般清越,余音悠遠。視覺與聽覺地雙重刺激,更加突顯了立體瑰麗的詩歌意境?!叭照辗路鹕蠠煛备侵苯踊昧死畎住叭照障銧t生紫煙”的奇美詩境。詩人在逼真寫實的同時,也加入了虛構(gòu)的藝術(shù)想象,賦予了詩歌仙逸之氣。同時,詩人還巧妙地運用夸張,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極大地增添了詩歌的藝術(shù)感染力。

      高啟以奇特瑰麗的想象塑造物像的詠物詩不勝枚舉?!顿人尚小芬辉?,詩人也著力描寫了天平山獅子巖下的一棵古松。詩人描寫了古松蒼勁挺拔的遒姿,贊頌了古松桀驁不馴的品格,亦是詠物詩的佳作:

      龍門西岡魏公祠,祠前有松多古枝。長身蜿蜒橫數(shù)畝,巨石作枕相撐持。春泥半封朽死骨,凍蘚盡裂皴生皮。無心昂聳上霄漢,偃仰獨向荒山垂。蟄雷振岳撼不動,千載一夢醒何遲。政如臥龍未起日,深意有待風云期。太湖月出照夜魄,天峰雪積埋寒姿。濤聲時吼若鼾息,野老驚起山僧疑。左伸右屈多異態(tài),天自出巧非人為。畫師安能把筆寫,稚子豈敢操斤窺。杜陵枯柟已憔悴,蜀相老柏非瑰奇,何如此樹怪且壽,呵衛(wèi)定想煩靈祇。不知已閱幾人代,游客過盡今存誰。明堂屢興不見取,得全正愛同支離。我嘗來觀忍遽反,醉坐其上高吟詩。葛陂筇竹亦騰化,神物終去可久羈。何當一叱使飛起,載我萬里游天池。他年還訪舊城郭,正是白鶴歸來時。[3](384-385)

      全詩用語骨力挺健,想象豐富,頗有李白之風。詩人筆下的古松,身如龍蛇,蜿蜒盤繞,橫占數(shù)畝土地。詩人開篇即用形象的比喻再現(xiàn)了古松盤曲高大的身姿;然后,詩人又發(fā)揮奇絕聯(lián)想,將素有“臥龍”之稱的諸葛孔明引入詩作;繼而,詩歌又引用“太湖月”與“天峰雪”兩個冰清玉潔的意象來襯托古松剛健的身姿與高潔美好的品格,并用“打鼾”這一擬人化的動作來比擬松濤怒吼時的情境,賦予了古松以人格化的力量;最后詩人幻想著能夠吆喝一聲,讓古松騰空而起,搭載著自己游歷萬里之外的天池。最后這一離奇的想象,更是充滿游仙之氣,頗具詩仙李白的風范。

      3.清新俊逸的語言特色

      對于語言風格的塑造,李白始終堅持以清新俊逸為高格。李白曾在《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一詩中,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4](574)來宣揚自己對清新俊逸這一創(chuàng)作主旨的追求。在李白的眾多詩歌之中,我們皆能品味到清新俊逸的語言美。李白清新俊逸的語言風格特點,也得到了舉世公認。孟棨所著的《本事詩》與乾隆御定的《唐宋詩醇》皆將李白列于“高逸”之內(nèi)。北宋詩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卷十四中亦言:“李白雖無深意,大體俊逸,無疏謬處?!保?](93)后世眾多詩評家也將李白的這一語言風格作為其獨具一格的特色與其他詩人進行對比,借以突顯李白卓爾不群的語言功力。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比李白與杜甫二人的語言風格時,就將李詩清新自然與和諧飄逸的特點娓娓道來:“李杜二公,正不當優(yōu)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保?](166-168)胡應麟也在《詩藪》中直言:“李才高氣逸而調(diào)雄,杜體大思精而格渾。超出唐人而不離唐人者,李也;不盡唐調(diào)而兼得唐調(diào)者,杜也?!保?](70)作為明代詩壇率先扭轉(zhuǎn)元末以來纖秾縟麗詩風的高啟,也曾在《獨庵集序》一文中,宣揚自己的詩歌理論:“故必兼師眾長,隨事摹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zhí)之弊矣?!保?](885)這種隨事摹擬,渾然天成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李白的語言風格頗有幾分相似之處。細究高啟之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高啟對清新俊逸這一語言風格也極為推崇。

      高啟的寫景之作也大多筆調(diào)清麗。如《林下》一詩,就頗具李白的風范。在清晰朗逸的字詞中,生動地刻畫了山林的靜謐,傳達出詩人對恬淡閑適的無限向往:

      樹涼山意秋,云淡川光夕。林下不逢人,幽芳共誰摘?[3](690)“樹木”、“山色”、“白云”、“日光”、“水波”,五種事物皆是平常之景,詩人巧妙的將其組合在同一畫面里,營造的是清幽閑遠的意境。

      高啟賜金放還之后,在歸家途中,路過白鶴溪,寫下《過白鶴溪》一詩。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透明純凈,亦是非常清新自然:

      昨發(fā)白鷺洲,今過白鶴溪。溪流幾回轉(zhuǎn),只在晉陵西。月出女猶浣,云深猿自啼。茅峰雖咫尺,無計躡丹梯。[3](291)

      全詩用語平易,純用白描,雖無奇情壯采,但寫景抒情,清逸自然。詩人在開頭兩句,用直白的敘事筆法交待了漫游的足跡,緊接著描寫了動態(tài)之景,月亮高升,浣衣女出門浣衣,云深之處,傳來猿猴啼鳴。動靜皆宜,銜接自然,畫面清麗,形象鮮明,深得李白創(chuàng)作的真諦。故《明詩評選》評價該詩:“聲情俱備,遂欲左挹玄暉,右拍太白。”[9](121)

      高啟還十分擅長用自然率真的語言聚焦生活小景,在平凡可見的景象中,充分展現(xiàn)生活場景清麗活潑的一面。在《西園曉霽》一詩中,高啟便用明凈簡潔的語言,刻畫了雨后西園的清幽之景,動靜相宜,清新可人:

      積雨淹夏半,始晴園景饒。高林上初日,遠水泛回飆。余情萱際蝶,新響樹間蜩。詎必勞觴詠? 煩憂坐已銷。[3](246)

      雨后初霽的西園,風景格外清新宜人,觀景之人的煩悶心情也暫且釋懷。全詩語言淺近,無論寫景還是抒情,皆用隨口即來之詞,樸實平易之中乃見功力之深厚。

      《游幻住精舍》一詩,也用極簡的筆調(diào),淡淡幾筆,便勾勒了山中尋訪的經(jīng)過,繪制了幽靜清遠的意境:

      寒扉斜向竹間推,此日重來是幾回。行遍空林僧不見,慰人憐有一枝梅。[3](796)

      詩歌情景真切,淺顯生動。全詩敘事、寫景、抒情一氣呵成,文筆流暢。

      高啟在隱居青丘時,青丘之南有一個名為甫里的地方。四面環(huán)水,風景秀美?!陡锛词隆繁闶歉邌?chuàng)作的描摹甫里之地生活狀態(tài)的組詩,此組詩歌也可稱其為高啟清新俊逸的代表之作。其一:

      長橋短橋楊柳,前浦后浦荷花。人看旗出酒市,鷗送船歸釣家。風波欲起不起,煙日將斜未斜。絕勝苕中剡曲,金齏玉鲙堪夸![3](572)

      詩人隨事摹擬,刻畫了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岸邊之樹,水中之花,清新自然,相得益彰,恬淡的生活樂趣亦映照其中。

      除此之外,高啟還有《贈金華隱者》一詩,也是清新俊逸之詩的代表。特別是其中“松花酒熟何處游?瑤草自綠春巖幽”[3](445)一聯(lián)被沈德潛在《明詩別裁集》中評價為:“‘松花’、‘瑤草’一聯(lián),太白佳境?!保?0](17)而《尋胡隱君》一詩,用簡明的筆調(diào)敘述了詩人前往好友家中拜會的場景,詩歌看似淺顯,卻不失生動,清簡地表露出詩人灑脫爽朗的性格。《西寺晚歸》、《江村樂四首》等詩同樣是用自然清麗的筆調(diào)刻畫日常的生活場景。

      三、高啟對李白藝術(shù)構(gòu)思的模仿

      高啟除了在取材立意與詩歌風格兩方面與李白如出一轍之外,高啟的詩歌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也顯露出師承李白的痕跡。對此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有言:“青蓮樂府及五古,多主敘事,不著議論,蓋用古人意在言外之法。此古詩正體也。青邱樂府及《擬古》十二首、《寓感》二十首、《秋懷》十首、《詠隱逸》十六首,亦只敘題面,不復于題面內(nèi)推究意義,發(fā)揮議論?!保?](124-125)《楚妃嘆》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章華臺前楚江水,月色墮煙烏欲起。六宮不敢解羅衣,獵火照山君未歸。[3](49)

      詩人開篇即用“月色墮煙”與“烏鵲欲起”來暗示時間已是早晨。這一構(gòu)思與李白在《烏棲曲》中借景象之變化來刻畫時間之遷移的方式高度相仿;繼而詩人由寫景轉(zhuǎn)入記敘人物事件,最后兩句看似只訴說了后宮佳麗清晨未睡的客觀事實,也并未就君王打獵的場景進行渲染描寫,卻在娓娓道來的平凡場景之中,深刻揭露了君王的淫威,耐人回味。

      除樂府詩之外,高啟還創(chuàng)作過許多模仿李白藝術(shù)構(gòu)思的五言古詩。高啟有《詠隱逸》十六首,趙翼在《甌北詩話》中對此類詩作評價道:“如詠向長,則但說長之畢婚嫁、游名山。詠周黨,則但說黨之辭征聘、樂田里。而一種邁往高逸之致,自見于楮墨之外。此正是學青蓮處?!保?](125)《詠隱逸十六首·向長》:

      子平謝累辟,雅志在隱居。家貧或有饋,取足反其余。讀易深自悟,謂賤貴不如。敕言嫁娶畢,家事無關(guān)余。同好有禽生,肆意相與娛。茫茫五岳去,孰得回其車?[3](114)

      高啟用簡潔平實的語言描寫了向長隱逸山間的平素志愿。全詩采用客觀的敘事筆法,詩歌完全只著筆于生活的瑣事與游歷的興趣,所有場景實為素淡清簡,但卻將向長高雅脫俗的人生追求與俊逸豁達的精神氣度,顯現(xiàn)無遺。

      后漢隱士梁鴻也是高啟吟詠的對象之一,“舉案齊眉”的佳話在高啟的筆下實為平易近人,卻感人至深。《詠隱逸十六首·梁鴻》:

      伯鸞古賢人,乃在杵臼間。夫婦共守志,逃名入深山。凄涼五噫歌,東出過帝關(guān)。齊魯復荊吳,長往遂不還。為傭豈無勞?愿已少外患。終葬烈士旁,高風邈難攀。[3](115-116)

      高啟用平實的言語記述了梁鴻與孟光同心同德,舉案齊眉的一生。全詩未用一字贊揚其品性清廉高潔,卻通過記錄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將梁鴻懷瑾握瑜,仁義自適的一生完整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除詠頌名士之外,高啟在寫作感遇詩、懷古詩與抒懷詩時,也同樣采用了就事論事的方式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全部都只道其原貌,不究其因果。如洪武三年(1370),所寫的一組五言古詩《寓感二十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盛衰迭乘運,天道果誰親?自古爭中原,白骨遍荊榛。乾坤動殺機,流禍及蒸民。生聚亦已艱,一朝忽胥淪。陽和既代序,嚴霜變肅晨。大運有自然,彼蒼非不仁。咄咄堪嘆嗟,滄溟亦沙塵![3](108)

      通觀全詩,詩人只在記錄現(xiàn)世的真實環(huán)境,不著一字議論。詩人雖未明確褒揚明王朝統(tǒng)治者的治國有道,但卻暗喻遵循天道時運的明王朝必將為人民帶來安穩(wěn)美好的生活,寄寓了詩人對寧和安定的向往之情。

      在《擬古十二首·其四》一詩里,高啟也是采用同樣的構(gòu)思方式,將及時行樂的思想主張悄無聲息地寄寓在詩歌之中:

      離離白云翔,悠悠清川逝。天地如傳郵,閱人以為世。良時難再得,游樂咸陽中。咸陽名都會,衣冠集王公。南山對魏闕,嘉樹何蘢蔥?九衢十二城,逶迤迥相通。衛(wèi)霍開上第,車馬爭春風。娛意勿自惜,當至百年終。[3](104)

      洪武六年(1373),高啟36歲,寫下《秋懷十首》感嘆人到中年的惆悵之情:

      少時志氣壯,不識秋氣悲。呼儔射鳴雁,深騖東山陂。中年漸多懷,惻惻當此時。登高望原陸,不見車馬馳。思我平生歡,高墳郁累累。世人非羨門,誰能久華滋?惟有盈觴酒,可以持自怡。[3](138)

      詩人用平實的筆調(diào)記敘了人生從少年到中年的變化,全詩無一議論之詞,皆在記述經(jīng)歷,抒懷感悟,卻能將現(xiàn)下人生的艱苦煩悶隱約留存在文字之中。

      綜合以上所論,不難發(fā)現(xiàn),高啟的人生軌跡和個性與李白極其相似,一個自稱“五云閣下之仙卿”,一個號稱“謫仙人”,在李白人格與詩格的雙重影響之下,高啟形成了自己高古、飄逸、雄渾的詩歌風格,最終成為明代詩壇重要的詩人之一。所以,無論是從研究李白接受的角度而言,還是從研究明代詩壇與盛唐詩之關(guān)系的角度而言,研究高啟對李白的接受都是很有必要的。

      [1]李東陽著.李慶立校.懷麓堂詩話校釋[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2]趙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點.甌北詩話[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高啟著.金檀輯注.徐澄宇,沈北宗校點.高青丘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中華書局,2008.

      [5]胡應麟.詩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林昌彝著.王鎮(zhèn)遠,林虞生標點.海天琴思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胡仔.苕溪魚隱叢話[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8]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9]王夫之著.李金善點校.明詩評選[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

      [10]沈德潛.明詩別裁集[Z].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猜你喜歡
      高啟樂府全詩
      《樂府考略》作者非來集之考辨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7:58
      我相信
      品讀樂府
      學生天地(2020年13期)2020-08-25 09:19:42
      勸學
      高啟與北郭詩社成員交游考
      我的同桌
      《樂府三首》
      中華詩詞(2017年12期)2017-04-18 09:03:24
      柳樹
      《傳奇匯考》《樂府考略》述考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36
      本期主題:梅花
      治县。| 尤溪县| 崇仁县| 盐城市| 托克逊县| 永寿县| 沙雅县| 库尔勒市| 安化县| 松原市| 庄浪县| 五指山市| 秦安县| 琼中| 集贤县| 包头市| 津南区| 阳信县| 常熟市| 辽宁省| 太康县| 泰和县| 建始县| 泽库县| 高密市| 钟山县| 苍溪县| 东乌| 巴彦淖尔市| 英山县| 夏河县| 尚义县| 龙井市| 泰宁县| 玛纳斯县| 武冈市| 东乌| 菏泽市| 鹤庆县| 嘉义市|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