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輝
作為主要勞動器官,手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遭受燒傷的幾率大大增加,其功能的恢復是臨床治療的重要評定標準,采用合理的治療措施以恢復患者手部功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燒傷后畸形,并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1-2]。我院比較分析早期切削痂植皮和常規(guī)換藥后植皮治療手部深度燒傷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康市中心醫(yī)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40例手部深度燒傷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有典型的燒傷史;(2)經(jīng)過兩位副主任以上醫(yī)師判定患者為手部深度燒傷;(3)患者均為首次手部燒傷;(4)患者年齡18~65歲;(5)患者均為初中以上文化,能夠與醫(y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排除標準:(1)患者為兒童或者老年人;(2)患者合并手部其他疾?。?3)患者受文化程度、智力、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而無法與醫(y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4)患者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符合上述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70例。對照組70例患者119只手深度燒傷,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為(36.7±4.6)歲,其中,高溫熱液燙傷22例,火焰燒傷31例,金屬等熱力燙傷10例,化學燙傷7例。治療組70例患者132只手深度燒傷,其中,男性33例,女性37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為(34.8±5.3)歲,其中,高溫熱液燙傷19例,火焰燒傷34例,金屬等熱力燙傷8例,化學燙傷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和徹底清創(chuàng)處理。隨后,對照組患者進行麻醉并在患肢上系止血帶,在盡可能保留有活力組織的前提下,采用換藥后郵票狀植皮治療。治療組患者進行臂叢神經(jīng)局部麻醉,在氣囊止血帶止血前提下,采用切削痂植皮治療,盡可能保留健康皮下組織,并使縫合口呈“W”或“M”形[3]。當手部創(chuàng)面愈合后,由醫(yī)生指導患者進行適度鍛煉,加強手部功能恢復,并注意使用抗疤痕藥物。觀察兩組患者植皮成功率,并在患者手部創(chuàng)面愈合后指導其進行手部鍛煉,綜合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皮片成活過程中血腫產(chǎn)生情況、愈合后瘢痕形成情況和手部功能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植皮成功率=(第一次植皮成功數(shù)+第二次植皮成功率)/總植皮數(shù),植皮成功率顯示了不同治療方式手部皮膚的愈合情況。將手部是否存在運動障礙和瘢痕作為手部功能恢復情況的評定標準,血腫面積大于2cm2提示術后情況不佳[4],易形成瘢痕并致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絕對值或者構成比表示,如果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采用t檢驗,如果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比較則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在燒傷手的數(shù)目、平均年齡、燒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植皮成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植皮成功率明顯低于治療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植皮成功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皮瓣或皮片成活率低,血腫形成面積較治療組大,感染發(fā)生率和瘢痕形成率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近年來,手部深度燒傷患者不斷增加,大部分患者手部燒傷達國際標準二度甚至三度[5-6],由于雙手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中頻繁應用,其燒傷后運動能力的恢復往往關系到患者社會能力的恢復,現(xiàn)已引起人們的關注。由于引起手部深度燒傷的原因眾多,因此,選擇正確的植皮治療能有效提高患者皮瓣或皮片成活率,減少二次植皮幾率和瘢痕形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患者受感染幾率,從而減少手部燒傷后致畸幾率,促進患者手部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我院研究數(shù)據(jù)提示,采用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療手部深度燒傷,有較為明顯的臨床優(yōu)勢。與常規(guī)郵票狀植皮治療比較,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療一次植皮成功率高,其皮瓣或皮片成活率較高,在90%以上[7-8],且其形成血腫面積小,在2cm2以下,感染率低,手部畸形率也明顯偏低。
綜上所述,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療手部深度燒傷植皮成功率高,感染幾率小,皮瓣或皮片成活率高,瘢痕形成少,致畸率低,患者手部功能恢復良好,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1]Jeffery SL.Burn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immediate treatment and long-term care[J].J R Army Med Corps,2013,159(2):129.
[2]Rosberg HE,Carlsson KS,Cederlund RI,et al.Costs and outcome for serious hand and arm injuri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trauma -- a prospective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3,13(1):501.
[3]顧侃,張琦,薛江濤,等.早期切削痂異體大覆蓋治療大面積深度燒傷 26 例[J].交通醫(yī)學,2009,23(5):543-545.
[4]李學愚.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療手部深度燒傷5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2):249.
[5]Lin SY,Chang JK,Chen PC,et al.Hand function measures for burn patients: a literature review[J].Burns,2013,39(1):16-23.
[6]Omar MT,Hegazy FA,Mokashi SP.Influences of purposeful activity versus rote exercise on improving pain and hand function in pediatric burn[J].Burns,2012,38(2):261-268.
[7]鄭亞立,陳朝凱,羅高興,等.手部深度燒傷后治療方法的探討[J].海南醫(yī)學,2010,21(4):53-54.
[8]劉英,黃曉元,楊興華.大鼠深Ⅱ度燒傷創(chuàng)面保留變性真皮并覆蓋自體皮療效觀察[J].中華燒傷雜志,2008,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