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善夫,鄭成應,周東升,陳中鳴
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老年期癡呆為常見的老年神經(jīng)精神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帶來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日益引起社會重視。除了生物學因素,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與社會支持等因素密切相關,社會支持因素對老年癡呆生活質量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1]。本研究調查了浙江省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療養(yǎng)院和寧波市康寧醫(yī)院80例老年癡呆患者,了解老年癡呆患者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的關系。
病例組: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浙江省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療養(yǎng)院和寧波市康寧醫(yī)院老年精神病科就診的老年癡呆患者80例。診斷標準: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四修訂版(DSM-Ⅳ)的老年癡呆診斷標準[2]。入選標準:①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3]評分8~22分;②病情穩(wěn)定;③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④患者對本項研究知情同意,并合作。排除標準:并發(fā)心、肺、肝、腎等軀體疾患。
對照組:采用匹配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收集80例同期來源于同社區(qū)60歲以上健康老年人。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老年癡呆、認知障礙以及急慢性疾患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調查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
1.2.2 阿爾茨海默病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Alzheimer's disease,QOL-AD)[5]該量表包含13項內容:軀體健康狀況、精力、情緒、居住條件、記憶、家庭關系、婚姻關系、朋友關系、總體自我感覺、做家務的能力、經(jīng)濟情況、樂趣能力及總體生活感受。每項的評分分為差、一般、好、非常好4個等級,分別得分l、2、3、4分。總分有效范圍13~52分。量表由患者及照料者分別評估完成。
1.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4]該量表共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三個維度。用于測量個體的社會支持度。
采用SPSS 15.5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老年癡呆生活質量和社會支持之間關系采用相關分析。
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
病例組生存質量各條目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病例組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總分方面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在支持利用度方面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病例組生活質量總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病例組家庭、婚姻、總體生活感受、生活質量總分與主觀支持總分、社會支持總分正相關(P<0.05,P<0.01),情緒與主觀支持負相關(P<0.05);居住條件、家庭與客觀支持正相關(P<0.05)。見表4。
表2 兩組生存質量各條目得分比較
表3 兩組社會支持得分比較
表4 病例組生活質量和社會支持相關性分析(n=80,r)
醫(yī)學發(fā)展至今,其目的已不僅僅是生命的保存和延續(xù),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質量。老年癡呆現(xiàn)在尚無特效治療辦法,無論我們采用何種藥物與治療方法,都只能是使其延緩,最終都無法避免認知功能的下降和損害。故在老年癡呆從發(fā)現(xiàn)到終老的這段時間里,如何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正逐漸成為評價老年癡呆治療效果的研究熱點。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病例組和對照組在生存質量的各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同時,兩組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總分及生活質量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
社會支持是一種能夠促進扶持、幫助或支撐事物的行為或過程。本調查顯示,兩組支持利用度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老年癡呆患者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和健康老人沒有差別,而差別就在于老年癡呆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不足。老年癡呆患者生存質量總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可以看出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較差,這與老年癡呆患者工作、學習、生活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有關。
主觀支持是指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6]。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老年癡呆患者的主觀支持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癡呆患者逐漸衰退的過程、改變了他們原有的性格,表情淡漠,認知功能低下,行為異常,使老年癡呆患者與他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變得十分困難,逐漸形成社會交往的自我封閉,獲取朋友、同事、單位等支持能力減少,導致老年癡呆患者主觀支持不足。
客觀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wǎng)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這類支持獨立于個體的感受,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6]。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的客觀支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老年癡呆患者實際所獲得的客觀支持不足。第一,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老年癡呆患者的醫(yī)療護理機構和社會支持網(wǎng)絡[7];第二,老年癡呆患者的家庭照護體系脆弱[8];第三,若患者家里經(jīng)濟狀況不好則客觀支持就得不到保障;第四,家庭照顧者護理技能不足,尤其心理護理方面知識不足,導致老年癡呆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反之則損害身心健康。Winter認為,社會支持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包括配偶、子女、親屬、朋友、同事及醫(yī)務人員等[9]。它不僅需要外界的提供,還需要個體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去主動獲取。近年有學者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顯示,實施醫(yī)院-社區(qū)-家庭-個人四位一體精神衛(wèi)生服務模式,加強對老年癡呆患者的全方位的支持,可提高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病情進展[10]。
鑒于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快發(fā)展、完善我國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服務體系,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老年癡呆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經(jīng)成為困擾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頭等疾病,應該從社會角度出發(fā),完善社會支持體系;第二,關注老年癡呆患者現(xiàn)有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寧波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立起三級支持網(wǎng)絡體系,努力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第三,充分發(fā)揮社區(qū)護士在社會支持中的作用,護士掌握了老年癡呆護理必備的軀體護理和心理護理技能,能比其他護理人員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第四,積極倡導以家庭為核心的照顧患者方式,我國人口眾多、老年人口超過3億,醫(yī)療服務資源相對短缺。這時候,家庭在護理老年癡呆患者上就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
[1]呂軍,張云,虞慧炯.我國老年期癡呆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6):501-504.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4th ed.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706-708.
[3]傅傳威,呂軍,張云,等.老年期癡呆篩查評估量表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6):505-508.
[4]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127-131.
[5]Logsdon RG,Gibbons LE,McCurry SM,et al.Quality of life in Alzheimer's disease:Patient and caregiver reports[J].Ment HealthAging,1999,5(5):21-32.
[6]MougiasAA,PolitisA,Lyketsos CG,et al.Quality of life in dementia patients in Athens,Greece:predictive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caregiver-related factors[J].Int Psychogeriatr,2011,23(3):395-403.
[7]張云.上海市失智老年人社會支持體系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17-21.
[8]高士輝,肖玉宏,馬燕燕,等.老年癡呆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水平與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3):69-71.
[9]Winter Y,von Campenhausen S,Popov G,et al.Social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 in a Russian cohort study[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0,16(4):243-248.
[10]周東升,徐銀兒,陳中鳴,等.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11):12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