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肺功能呈現(xiàn)進行性減退,容易在感染等誘因下發(fā)生肺性腦病。在治療肺性腦病措施中,機械通氣被廣泛應用。本文觀察鼻面罩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診斷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公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1],同時排除心跳驟停患者、深度昏迷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肝腎功能衰竭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為(61.3±6.7)歲;對照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為(62.8±7.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生素防治感染、給予祛痰和平喘類藥物鎮(zhèn)咳祛痰,給予呼吸興奮劑改善呼吸等,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維持酸堿平衡。對照組采用上述治療,觀察組給予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根據(jù)患者情況采用鼻或面罩呼吸,呼吸模式設定為S/T模式,潮氣量為10 ml/kg,呼吸頻率為14~18次/min,氧流量為4~6 L/min,呼氣相壓力開始為3~5H2O,吸氣壓力最初為6~10H2O,而后逐漸增加。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對通氣時間,根據(jù)患者癥狀緩解情況逐漸減少機械通氣時間,直到撤機。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動脈血氣分析改變情況。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7 d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pH值分別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pH值分別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pH值分別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7天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7天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
氧分壓(mm Hg)二氧化碳分壓(mm Hg)組別n p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53±12 65±10 70±9 55±6 7.271±0.011 7.295±0.011觀察組 40 54±11 86±12 69±10 46±5 7.273±0.009 7.322±0.014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測定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分別為(1.03±0.14)L/min、(1.46±0.16)L/min。對照組治療前和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分別為(1.02±0.13)L/min、(1.24±0.13)L/min。觀察組治療前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性腦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方法不妥當,患者病死率增高。以前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中的應用較多,但對患者氣道管理較為困難,容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采用鼻面罩通氣,無創(chuàng)傷性,患者及家屬均容易接受。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能改善通氣/血流比值,從而有效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再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夠在正壓輔助通氣情況下,能提高肺泡的通氣量;在正壓通氣下,有助于改善患者肺水腫狀態(tài),改善左心功能[2,3]。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氣分析結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說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患者中應用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改善肺功能,效果顯著。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2]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機械通氣指南(2007).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7,19(9):513-518.
[3] 楊艷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1(3):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