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如,章默涵,張習龍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長沙 410082)
在固體火箭發(fā)動機中,襯層是介于絕熱層和推進劑藥柱之間的粘接過渡層,并傳遞應力,確保發(fā)動機結構完整性[1]。傳統(tǒng)襯層由HTPB、二異氰酸酯及少量助劑組成,經(jīng)溶劑稀釋后噴涂在絕熱層表面,半固化狀態(tài)下,澆注推進劑藥漿,襯層與推進劑同步固化;以實現(xiàn)良好界面粘接。這種傳統(tǒng)襯層技術在丁羥推進劑裝藥的發(fā)動機中是可行的,但在硝酸酯增塑的聚醚推進劑(NEPE)裝藥的發(fā)動機中存在嚴重問題,即藥漿中大劑量小分子增塑劑容易遷移到推進劑表面,甚至透過襯層遷移到絕熱層,導致襯層和絕熱層的交聯(lián)網(wǎng)絡結構被破壞[2-3];同時,還會影響藥柱與襯層、襯層與絕熱層的界面粘接強度,從而影響發(fā)動機的安全性能。
針對這種情況,擬研制一種光固化襯層材料,該材料在絕熱層表面涂裝后,經(jīng)一定波長的紫外光照射,可快速固化,形成完整的交聯(lián)網(wǎng)絡結構,以阻止硝酸酯等小分子組分遷移;同時,固化后的襯層表面還留有適量的羥基,確保與后續(xù)澆注的NEPE藥漿形成化學鍵粘接,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界面粘接。
HTPB(2000),工業(yè)級,淄博齊龍化工有限公司;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工業(yè)級,拜耳公司;丙烯酸羥乙酯(HEA),分析純,Alfa Aesar;1,4-丁二醇(BDO),化學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對甲氧基酚(ME-HQ),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二丁基二月桂酸錫(DBTDL),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光引發(fā)劑1173,化學純,長興化學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在三口燒瓶中加入HTPB,于90℃真空脫水1 h,降溫至80℃,加入計量好的TDI,反應1h后,加入已脫水的小分子擴鏈劑BDO,1h后加催化劑DBTDL,反應1 h。加入過量0.5倍的HEA及阻聚劑,繼續(xù)反應2 h,得到主體樹脂(中途粘度增大時,加入適量丙酮)。根據(jù)逐步聚合原理,控制投料比,可制備由HEA封端的嵌段齊聚物,且硬段含量及相對分子質量可調整[4]。
1.3.1 光固化襯層試片的制備
稱取一定量主體樹脂,加入3%(占主體樹脂的百分數(shù))的光引發(fā)劑和適量溶劑,混合均勻后,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于40℃烘箱中待溶劑揮發(fā);然后,在功率為1 kW紫外燈的光固化機上進行光固化,得到襯層本體固化膜試片;用相似方法,制備襯層與絕熱層的粘接試件。
1.3.2 熱固化襯層試片的制備
在三口瓶中加入HTPB、BDO,于90℃真空脫水1 h,降至60℃,加入計量好的TDI,充分攪拌,抽氣泡后倒于聚四氟乙烯模具中,于70℃烘箱固化24 h,得熱固化襯層試片。
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是表征襯層性能的重要指標。參照QJ 916—85,在XLD-1B型電子拉伸試驗機上進行測試。測試時按空載速度為(100±10)mm/min進行單向拉伸,直至樣片斷裂。重復操作,每批樣片不應少于5個。
根據(jù)光固化襯層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脹結果,表征光固化襯層固化膜的交聯(lián)程度,用于推測該光固化襯層對抑制硝酸酯的遷移情況。參照HG/T 3870—2008方法測試。
采用180°剝離強度評價光固化襯層與絕熱層的粘接性能。參照GB/T 2790—1995進行測試。
2.1.1 擴鏈參數(shù)對襯層力學性能的影響
長鏈二元醇與二異氰酸酯的反應是逐步聚合,得到線形縮聚物,通過控制體系中—NCO和—OH物質的量之比(擴鏈參數(shù),本文中即為TDI中—NCO與HTPB、BDO中—OH物質的量之比),調節(jié)聚合物的交聯(lián)點間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以硬段含量為30%合成一系列擴鏈參數(shù)不同的主體樹脂,制得光固化膜,力學性能見表1。
表1 擴鏈參數(shù)對光固化襯層力學性能的影響Table 1 Influence of curing parameter on mechanical property
由表1可知,隨著擴鏈參數(shù)增加,光固化襯層的拉伸強度增大,而斷裂伸長率在逐漸減小。這是因為隨著擴鏈參數(shù)增大,主體樹脂相對分子質量變小,端基雙鍵含量增大,光固化后交聯(lián)密度增大。針對襯層使用性能要求,選擇擴鏈參數(shù)為1.22。
2.1.2 硬段含量對襯層力學性能的影響
硬鏈段主要由TDI和BDO構成,在擴鏈參數(shù)不變時,增加BDO用量,TDI用量也會增加,則主體樹脂中硬段含量增加。
以擴鏈參數(shù)為1.22,合成一系列硬段含量不同的主體樹脂,制得光固化膜,力學性能見表2。
表2 硬段含量對力學性能的影響Table 2 Influence of hard segment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y
由表2數(shù)據(jù)可知,隨著硬段含量的提高,拉伸強度明顯增加,而斷裂伸長率略有降低。這是因為硬段中氨基甲酸酯基團極性高,并可形成氫鍵,顯著提高材料內聚力,從而提高材料抗拉強度。
根據(jù)“相似相溶”的規(guī)律和“極性相近”的原則,一般可用 δ1-δ2<1.7 cal1/2/cm3/2來簡單判斷聚合物與溶劑的相容性是否良好[5]。根據(jù)高分子溶液理論[6],計算出擴鏈參數(shù)1.22、硬段含量30%的主體樹脂的溶度參數(shù)為8.68 cal1/2/cm3/2,而混合硝酸酯(NG ∶BTTN=1∶1)的溶度參數(shù)為11.35 cal1/2/cm3/2。由此可簡單判斷,該光固化襯層與混合硝酸酯的相容性并不好,可抑制硝酸酯的遷移。選用與混合硝酸酯溶度參數(shù)相近的有機溶劑正丁醇11.35 cal1/2/cm3/2進行溶脹實驗。
2.2.1 擴鏈參數(shù)對襯層溶脹性能的影響
以表1中的光固化襯層在正丁醇中進行溶脹實驗,隨著擴鏈參數(shù)的增大,主體樹脂分子量變小,交聯(lián)密度增加,相應的襯層的交聯(lián)網(wǎng)絡中自由體積下降,溶劑擴散的阻力會增大[7],襯層在溶劑中的溶脹比逐漸減小,見圖1。
2.2.2 硬段含量對襯層溶脹性能的影響
以表2中的光固化襯層在正丁醇中進行溶脹實驗,見圖2。
隨著硬段含量增加,更容易形成微相分離結構,在已有光固化化學交聯(lián)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物理交聯(lián)結構。因此,耐溶脹性能有明顯改善,但隨著硬段含量進一步提高,襯層溶度參數(shù)增加,與極性溶劑熱力學相容性增加,耐溶脹性反而下降。因此,硬段含量以30%為最好。
綜合光固化襯層的力學性能和溶脹性能,當擴鏈參數(shù)為1.22、硬段含量30%時合成的主體樹脂綜合性能最優(yōu),以此進行應用性能測試。
2.3.1 光固化襯層的力學性能
光固化襯層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同時,對比給出了熱固化襯層的力學性能。
表3 2種襯層力學性能對比Table 3 Mechanical property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liner
由于熱固化襯層中的交聯(lián)點少,主要依靠硬鏈段間氫鍵形成的物理交聯(lián),高分子鏈段運動能力更強,故拉伸強度較低,而斷裂伸長率較高;光固化襯層中既有化學交聯(lián),又有較多物理交聯(lián)。因此,拉伸強度較高,斷裂伸長率較低,光固化襯層力學性能更適合工程應用要求。
2.3.2 光固化襯層的溶脹性能
光固化襯層置于正丁醇中進行溶脹性能測試,并同時對比了熱固化襯層的溶脹性能,結果見表4。
表4 2種襯層溶脹性能對比Table 4 Swelling property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liner
由表4可看出,光固化襯層對阻止小分子溶劑的遷移性能更好。光固化襯層通過雙鍵形成化學交聯(lián)網(wǎng)絡結構,交聯(lián)密度更大,交聯(lián)點間分子鏈活動性差。所以,更容易阻止小分子溶劑的遷移。另一方面,熱固化襯層都是處于半固化狀態(tài)下澆注藥漿,其對增塑劑的耐溶脹性會更差。
2.3.3 光固化襯層的粘接性能
將光固化襯層/絕熱層的復合粘接試片進行180°剝離強度實驗,其結果如表5所示。
三元乙丙橡膠和丁腈橡膠的溶度參數(shù)分別為7.9 cal1/2/cm3/2和 9.4 cal1/2/cm3/2,與光固化襯層的 8.68 cal1/2/cm3/2溶度參數(shù)很接近,根據(jù)"相似相溶"的原則,該光固化襯層與三元乙丙橡膠和丁腈橡膠的相容性較好,在剝離實驗過程中,都是襯層斷裂,發(fā)生了內聚破壞,說明襯層與絕熱層的粘接性能良好,符合實際使用要求。同時,固化后的光固化襯層表面留有活潑氫基團,可保證與后續(xù)澆注的藥漿形成很好的界面粘接效果。
表5 襯層與絕熱層粘接性能Table 5 Adhesion property between UV curing liner and the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1)通過力學性能和溶脹性能的綜合考察,得到的主體樹脂較優(yōu)配方為:擴鏈參數(shù)1.22,硬段含量為30%,以該主體樹脂制得的光固化襯層拉伸強度為5.19 MPa,斷裂伸長率為 110.00%。
(2)通過與熱固化襯層在溶劑中溶脹性能的對比,光固化襯層的交聯(lián)密度更大,可更有效地阻止小分子增塑劑的遷移。
(3)通過粘接性能的測試,該光固化襯層與絕熱層有很好的粘接效果,符合實際使用要求。
[1]王玉,何永祝,張勁松.NEPE類推進劑用襯層研究[C]//固體火箭推進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2004.
[2]趙鳳起,李上文,汪淵,等.NEPE推進劑的熱分解(Ⅰ)粘合劑的熱分解[J].推進技術,2002,23(3):249-251,264.
[3]衡淑云,潘統(tǒng)學.推進劑包覆層中硝化甘油分布[J].兵工學報,1992(2):40-43.
[4]潘祖仁.高分子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20-35.
[5]劉大壯,王兆勤.溶度參數(shù)及其在涂料工業(yè)中的應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58-78.
[6]何曼君,陳維孝,董西俠.高分子物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20-123.
[7]尹華麗,李東峰,張綱要,等.丁羥推進劑粘接體系中的組分遷移[J].固體火箭技術,2007,30(5):4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