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娟,苗成成,伍 燕
(1. 重慶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重慶 400074; 2. 重慶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 400074)
隨著道路工程的發(fā)展,新型建筑材料層出不窮,聚氨酯由于其分子結構和性能的可調控性而備受關注。目前,聚氨酯在道路伸縮縫[1-3]、改性瀝青[4-6]、水泥砂漿[7]和路面養(yǎng)護[8-9]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然而基于道路工程特殊的應用環(huán)境,對材料與地基的黏接強度、力學性能也有較高要求。故明確聚氨酯微結構與其強度發(fā)展規(guī)律之間關系,對改善聚氨酯力學性能,擴展聚氨酯應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聚氨酯微相分離是聚氨酯軟硬段熱力學不相容的結果,它直接影響聚氨酯材料的機械性能和耐熱性能。目前研究表明:聚氨酯(PU)分子鏈上硬段之間的氫鍵作用是形成微相分離的主要驅動力[10-11]。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作為分析聚合物氫鍵作用的常用手段,也經(jīng)常用于研究PU內部微相分離狀態(tài)[12]。判斷PU分子內或分子之間氫鍵作用的主要原則是分析NH與C=O紅外峰因氫鍵作用而發(fā)生的峰位移。然而,由于聚氨酯氫鍵作用的復雜性,無論是NH還是C=O紅外峰,其中常常包含數(shù)個重疊峰。這增加了識別硬段的氫鍵作用形式的分析難度,也難以闡明在復雜因素影響下聚氨酯的微相分離變化過程。二維紅外光譜(2D-IR)技術能提高光譜分辨率,簡化含有許多重疊峰的復雜光譜,是研究分子內、分子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有效手段[13-16]。
筆者采用2D-IR方法研究聚氨酯硬段的氫鍵作用,結合材料硬度發(fā)展分析微相分離過程,并通過X射線衍射(XRD)進一步分析了硬段含量對PU微相分離、力學性能影響。
聚丙二醇(PPG,分子量為2 000),工業(yè)級,由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生產(chǎn);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工業(yè)級,由贏創(chuàng)有限公司生產(chǎn);二月桂酸二丁基錫(DBTDL),工業(yè)純,由廈門三易九泰商貿(mào)有限公司提供;1,4-丁二醇(BDO),分析純,由成都科龍試劑提供;丙酮,分析純,經(jīng)分子篩除水。
將脫水處理后的PPG和催化劑DBTDL加入裝有攪拌器和冷凝管的干燥三口燒瓶中,水浴升溫至60 ℃,滴加IPDI并攪拌均勻;升溫至85 ℃,待PPG與IPDI反應完全后加入BDO,反應至理論NCO值(由二正丁胺溶液返滴定法測得)。體系黏度通過加入適量丙酮控制,PU原料配比如表1。
將溶液稀釋至固含量10%,然后用涂布器(50 μm)涂于玻璃板上,自然干燥后揭下薄膜。
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丹東通達科技有限公司)測試聚氨酯薄膜材料的內部結晶狀態(tài),測試條件為:電壓40 kV,電流100 mA,CuKα輻射,掃描角度范圍為2θ=10°~90°,掃描速率為8(°)/min。
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FT-IR,德國Bruker公司)測試聚氨酯薄膜的紅外透射光譜,測試范圍為4 000~600 cm-1,利用二維紅外光譜軟件獲得聚氨酯薄膜在1 800~1 600 cm-1和3 700~3 100 cm-1范圍的同步及異步二維相關譜圖。
將待測樣品制備成立方體狀(10 mm×10 mm×10 mm),在恒溫恒濕條件下保存24 h,測定樣品硬度[17]。
表1 PU原料配比Table 1 Raw material ratio of PU
在選擇非晶預聚體作為聚氨酯軟段情況下,聚氨酯長鏈分子本來是無規(guī)卷曲的,但在聚氨酯硬段強氫鍵作用下,聚氨酯鏈段趨向于規(guī)整排列或折疊靠近,因而形成硬段結晶。一般而言,聚氨酯硬段較短,故只能形成微晶結構(尺度在2 nm以下)分散在軟段區(qū)中,最終結晶度也很低。XRD用于反映聚氨酯中結晶區(qū)及無定形區(qū)的微相結構。圖1為不同硬段含量PU的XRD曲線。所有樣品均只在20° 出現(xiàn)一個連續(xù)的彌散峰,說明樣品為無定形材料。
為獲取聚氨酯硬段微晶區(qū)信息,筆者基于解卷積和最小二乘法運用計算軟件(Origin 2018)對XRD曲線進行Guassian分峰處理。根據(jù)文獻[18],連續(xù)彌散峰由2個峰組成,分別位于20° 和27° ,故在分峰前進行統(tǒng)一矯正。分峰結果顯示:聚氨酯無定型區(qū)位于20° ,微晶區(qū)位于28° ,結果如圖2,數(shù)據(jù)列于表2。從表2可看出:隨著硬段含量增加,聚氨酯微晶區(qū)峰向低度數(shù)區(qū)移動,同時晶區(qū)面積比例增加。通過晶區(qū)面積/非晶區(qū)面積比例得到聚氨酯硬段微晶結晶度。當硬段含量從33%增加至55%時,結晶度從0.49%增大至2.08%;當硬段含量為67%時,結晶度可增至8.95%。故隨著聚氨酯硬段含量增加,硬段有序相氫鍵作用比例增加,這有利于形成硬段微晶區(qū)。
圖1 不同硬度含量下合成PU薄膜XRD圖譜Fig. 1 XRD patterns of PU films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圖2 PU3的XRD分峰Fig. 2 XRD peaks of PU3
樣品編號硬段含量/%峰位/(°)微晶區(qū)非晶區(qū)峰面積微晶區(qū)非晶區(qū)結晶度/%PU13328.120.15110 3340.49PU24628.020.11019 7311.02PU35528.020.31768 3252.08PU46727.020.18718 8588.95
圖3為PU紅外光譜。從圖3可知:PU沒有在2 250 cm-1處出峰,證明體系中沒有NCO殘留;3 393 cm-1處峰為NHCOO鍵的NH伸縮振動峰(νNH),1 711 cm-1處峰為C=O的伸縮振動峰(νCO),1 531 cm-1處為NH彎曲振動峰(δNH),1 248 cm-1處為COC伸縮振動峰(νC—O—C)[19-21]。
圖3 PU的紅外光譜Fig. 3 FT-IR of PU
氫鍵作用是聚氨酯微相分離的主要驅動力。FT-IR作為分析聚合物氫鍵作用的方法,也常用于研究PU內部的微相分離狀態(tài)。判斷PU分子內或分子間氫鍵作用的主要原則是分析NH與C=O紅外峰因氫鍵作用而發(fā)生的峰位移。
圖4為不同硬段含量PU在3 700~3 100 cm-1區(qū)間的紅外光譜。從圖4可看出:隨著硬段含量增加,波峰向低波數(shù)段移動,氫鍵作用增強。
圖4 不同硬段含量PU的紅外光譜(3700~3100 cm-1)Fig. 4 FT-IR of PU with different hard segment content(3700~3100 cm-1)
圖5顯示了不同硬段含量PU在1 800~1 600 cm-1區(qū)間的紅外光譜。從圖5可看出:當PU的硬段含量為33%時,1 800~1 600 cm-1區(qū)間的C=O基峰由1 713 cm-1處的尖銳峰和一個肩峰組成;而隨著PU的硬段含量從33%增加至67%,肩峰逐漸變得不明顯,C=O基峰近似為1個寬大的饅頭峰。這表明隨著硬段NHCOO密度增加,PU分子鏈間的氫鍵作用形式發(fā)生改變。
圖5 不同硬段含量PU的紅外光譜(1 800~1 600 cm-1)Fig. 5 FT-IR of PU with different hard segment content(1 800~1 600 cm-1)
為進一步研究PU分子鏈內部氫鍵作用形式,筆者采用二維相關紅外光譜分析提高NH和C=O基紅外峰的分辨率,得到NH和C=O基伸縮振動峰隨硬段含量增加而發(fā)生的詳細變化。
圖6分別為PU在3 700~3 100 cm-1的二維相關紅外同步光譜和異步光譜。通過2D-IR處理,識別了3個氨基峰,分別為3 427、3 331、3 119 cm-1,但同步自動峰為0,故無法判斷氫鍵優(yōu)先順序。
圖6 PU的二維相關紅外同步、異步光譜(3 700~3 100 cm-1)Fig. 6 2D-IR synchronous spectrum and correlation asynchronousspectrum of PU(3 700~3 100 cm-1)
圖7為PU在1 800~1 600 cm-1的二維相關紅外同步光譜和異步光譜。由圖7(a)可見:在同步相關光譜中,1 714 cm-1及附近出現(xiàn)自動峰,表明隨著硬段含量增加各吸收峰強度有顯著變化。與同步相關光譜不同,異步相關光譜只有交叉峰,可用來區(qū)分不同光源或不同組分形成的重疊峰。由圖7(b)可見:異步相關光譜在1 800~1 600 cm-1范圍內出現(xiàn)2個交叉峰,1個正的交叉峰ψ(1 714, 1 737)和1個負的交叉峰ψ(1 692, 1 714)。
圖7 PU的二維相關紅外同步、異步光譜(1 800~1 600 cm-1)Fig. 7 2D-IR synchronous spectrum and correlation asynchronousspectrum of PU(1 600~1 800 cm-1)
V. V. ZHARKOV等[22]、A. G. STRIKOVSKY等[23]分別利用紅外分析了NHCOO聚集體的5個不同狀態(tài),并分別用5個C=O基紅外峰來表示它們對應的NHCOO聚集體,其結構如圖8。
結合二維紅外光譜可知:1 737 cm-1為C=O基的自由伸縮振動峰(B狀態(tài));1 714 cm-1為NHCOO聚集體一端與聚醚軟段氫鍵作用(C狀態(tài));1 692 cm-1為NHCOO聚集體有序相氫鍵作用(D狀態(tài))。
根據(jù)Noda規(guī)則,在異步二維相關光譜的對角線上方,若異步二維相關交叉峰為正,則光譜強度變化在高波數(shù)處先發(fā)生;若異步二維相關交叉峰為負,則光譜強度變化在低波數(shù)處先發(fā)生。由此可判斷:隨著PU中硬段含量增加,1 737、1 692 cm-1處的波數(shù)變化先于1 714 cm-1。故PU硬段含量增加,有利于先形成硬段聚集區(qū)的有序相氫鍵作用,然后才在硬段聚集區(qū)邊緣處與軟段聚醚形成氫鍵作用。
注:A=1 740 cm-1,B=1 730 cm-1,C=1 713 cm-1,D=1 702 cm-1,E=1 725 cm-1圖8 NHCOO聚集體的氫鍵作用形式Fig. 8 Hydrogen bond forms of NHCOO aggregates
圖9為不同硬段含量下聚氨酯硬度變化。
圖9 聚氨酯膠膜的邵氏硬度Fig. 9 Shore hardness of polyurethane film
從圖9可看出:當硬段含量從33%增至67%后,聚氨酯膠膜的邵氏硬度由5.5上升到82.5,硬度增加了1 400%。結合二維紅外光譜分析結果,隨著硬段含量增加,聚氨酯硬段優(yōu)先聚集形成硬段微晶區(qū),然后才形成了軟硬段界面區(qū)的無序相氫鍵作用。故這部分有序硬段微晶區(qū)分散在聚氨酯軟段體系中起到物理交聯(lián)作用,并增加軟段微區(qū)強度,最終使得聚氨酯膠膜硬度上升明顯。
筆者通過改變聚氨酯體系中異氰酸酯、小分子擴鏈劑用量,制備出不同硬段含量的聚氨酯。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XRD測試結果表明:隨著硬段含量增大,形成的聚氨酯硬段微晶區(qū)比例增大。
2)通過2D-IR方法從分子水平上詳細分析了聚氨酯硬段的氫鍵作用形式,發(fā)現(xiàn)聚氨酯硬段區(qū)主要有2種氫鍵作用形式:硬段區(qū)內的有序相氫鍵作用及硬段和軟段界面區(qū)的氫鍵作用。
3)隨著硬段含量增加,有利于硬段的NHCOO聚集區(qū)先形成有序相氫鍵作用,然后才在NHCOO聚集區(qū)邊緣與聚醚軟段繼續(xù)形成氫鍵作用,增加硬段和軟段相界面區(qū)域相容性。
4)邵氏硬度實驗表明:當硬段含量增高到67%時,聚氨酯硬度可提高1 400%。故綜合提高聚氨酯力學性能,不僅要增加聚氨酯硬段區(qū)有序性,而且需要提高軟硬段界面相互作用。